续-《●[其它法师]《心经》释义(云香)》+ D, z( Q$ P# O9 Z$ |
' I0 } w [ \5 p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t$ _1 s) [- j1 d3 V “爱”,这是一重要的概念。“爱”就是我们觉得自己喜欢的,对自己有益的,能让自己快乐的,对这些产生依恋,这就是“爱”的表现。在这里再说说“恨”,“恨”我们总以为这是“爱的相反”,其实“恨只是爱的另一种表现”罢了。为什么会恨?(我)想要的却不能得到,就产生恨,这不是爱的另一表现吗?觉得(我)不喜欢,对我无益,不能让我快乐,就加以拒绝,拒绝不了,摆脱不开的,就开始“讨厌”,开始恨,这还不是爱的另一表现形式吗?我们一般人所谓的“爱”,其实只是更“爱自己”,满足“自我的爱心”而已。这样看来,唯有佛法中的“无我爱”与“慈悲”才是“真爱”。& E5 K4 e) A f/ A, } D+ Y
为什么我们有“(我)爱”呢?这是因为我们有“(感)受”的缘故。9 g+ ]( Y* U4 l
为什么我们有“受”呢?这是因为我们有“(接)触(外境)”的缘故。: D) U& k8 z) ~+ L! z8 a
为什么我们有“触”呢?这是因为我们有“六入处”(六根器官)的缘故。8 q) f) q3 m% k: p0 q! |; y( h; m
为什么我们有“六入处”呢?这是因为我们有“名色”(五蕴身心的生命现象)的缘故。7 z" Z% k+ s7 i4 N0 v
为什么我们有“名色”呢?这是因为我们有“(业)识”的缘故。
6 W9 ]- [1 L, k0 I 为什么我们有“识”呢?这是因为我们有“行”(身口意的行动)的缘故。" M O1 Z- `$ ~9 H9 {, v' N
为什么我们有“行”呢?这是因为我们有“无明”的缘故。
# i5 y, B! r- x$ D1 k. z) ^ “无明”这也是十二缘起中的重要概念。“无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白什么呢?不明白自我生命的真相是什么?所谓生命存在的真相,由上面的十二个环节深刻地观察到无明,我们有没有发现,一切的身心现象都只是一连串的缘起现象,其中没有任何主宰者,也没有任何单独存在的东西,一切都是相互为缘的生起,又相互为缘的还灭,没有任何单独存在的现象。唯一处处牵扯到的就是根本的“自我感觉”,但是找遍十二个环节,也没有这个“我”的存在啊!这是个大问题,值得所有佛弟子好好的研究研究。十二缘起的重要环节,几乎都牵涉到了是以“自我”为出发点而引生的,却没有任何一个环节就是这个“自我”,但在我们每一位的意识里、感觉中,“自我感”却是这样的真实与明显。“自我”究竟在哪里?是什么?最终我们会明白,所谓“自我”只是我们自己的制造物,我们意识里觉得有个“自我”,我们就以为这就是“真实的自我”。其实哪里存在这个“自我”呢?这只是我们自己想象的产物,我们就是因为不明白这“自我存在”的真相,为自己所欺瞒,所有的身心奔驰,都为这不曾存在过的“自我”而忙碌。这就是“无明”,不清楚“自己的真相”,为自己所欺瞒,这不是“无明”是什么?
2 R! ?% Y+ P+ G0 ~ I1 c 本段经文是省略了的文句,补全文句应是: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行亦无行尽,无识亦无识尽,无名色亦无名色尽,无六入处亦无六入处尽,无触亦无触尽,无受亦无受尽,无取亦无取尽,无爱亦无爱尽,无有亦无有尽,无生亦无生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0 r3 \6 t5 ^' E v/ G( R/ D, t0 K
这段经文的意思要完全明晰,我们还是给经文中加上一个“自”字,变成这样:无(自)无明亦无(自)无明尽……什么意思呢?无明也是无自性的啊!因为不明真相才有无明,明白了真相,无明就消除了,这就是说:无明也是无自性(空),也是不实在的。其余的十一个缘起的环节,也无不是这样,无不是无自性(空)。 h+ T( Q9 ~- ^2 b2 U, l
无苦、集、灭、道6 w: \! K- l7 g1 l7 `( ?
, y5 B- q& l( F2 \0 \" G6 L: t& `3 P “苦、集、灭、道”,这是佛法中的“四谛”。什么是四谛呢?就是四种真理,“谛”是真理的意思。
5 u2 X- M+ j# B9 T* ?9 j “苦”,我们上面已经说到过,佛教一般分为“八苦”来观察人生苦的实际情况。“苦谛”的意思是:这一切确实是苦。
- f" _8 P# ^, `$ j% x “集”,是苦的汇集,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诸苦的汇集呢?这是因为我们有“无明”的缘故啊!因为不明白身心的缘起,看不到“自我存在真相”,以为有个真实的自我存在着,因这一与生俱来的幻觉,制造出无穷无尽的葛藤。“集谛”的意思是:知道苦是因什么而引起,那就要去断除什么。9 n9 ^# P' R; t+ D$ y
“灭”,就是苦的消除。苦为什么能够消除呢?这是因为我们有了“明”的缘故啊!“明”,就是“自我实在感的消失”。这种“自我实在感”的消失,犹如雨过天晴后的世界,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我”还是原来的“我”),但是一切经过了“雨(明)”的洗礼,别有一番天地。“灭谛”的意思是:只有深刻的领悟“无我”,才是所有痛苦的最终灭除。$ {( ?( y! \; M: D
“道”,就是灭苦的道路,也即是灭苦的方法。这条“灭苦之道”,佛陀在《阿含经》中是处处开显为“八支圣(正)道”的:
- w( ]- u. o0 g9 e+ \9 d5 s- D" j 正见,人生世界正确的见解。主要是“身心(世界)缘起”的见解。( W T! Y( I/ X( r" ?6 y, J
正思,又称为“正志”,即思想意识上树立了正确的人生努力方向。1 ~$ }' r% ~# p- N2 H2 o
正语,即一个想要灭苦的人,就要学会说话,好好的说话。人生世间多少的是非恩怨,不是因为我们不善说话,不会说话而引起的吗?人类,能以丰富而优美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这张口就能说话的福气。尽量的避免说谎话,避免说会引起人际关系纠纷的话,避免说尖酸刻薄恶毒的话,避免说闲言碎语毫无实意的话。
! A- J& e& j" o' B 正业,即选择正当的职业,而避免造作未来的痛苦恶业。! r% D) a! \% h4 p, S2 b
正命,即正确的活命手段。% q0 L- f, U# D8 l# Y$ O9 Q
正精进,即向着正确方面的不断努力。
5 d6 z" f. k/ W5 _* i! N/ s0 R& a* i 正念,即保持自己正确的心理状态。
6 Z- s9 i% n# Q3 f 正定,即自己的心念不再摇摆不定。
3 N$ @4 P: ` }# J 八支圣道的修习,其实不外乎建立缘起的人生正见后,时时的对自己的身、口、意的行为加以自我的反省与克制,避免再造作恶业,从而顺利地达到苦的灭除。
3 t0 P2 {' t; K O5 b “道谛”的意思也就是,深刻的明白只有这样做才能走上真正的灭苦之道,从而愿意全身心的投入来实践完成它。! q8 c6 l- y) r+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