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净公上人种善因得善果》
# |7 P/ v/ g. [( P, d6 a O8 |种善因得善果
8 c8 b- B# Y+ e# H: I7 E" F$ M/ G" r
9 \4 I. D* }: m
(第三讲)3 \. d% `, z( H4 f3 |
) A! }, F/ U2 L/ z净公上人讲述2 j6 p) R$ w( b+ y- o7 L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E4 ?5 R* F& H5 _
R& n) R5 v4 c; Y% T; h/ S* b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给云台居士写得信不少,谈到因果这个课题也很多。他老人家说:# C* ]9 t! K2 T1 }. T
5 l9 E/ x$ I6 h( `; W; S3 ?0 N: z6 C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
6 C1 g0 j/ a0 h1 x
/ i( U0 h# q# ]: G 世间是指过去帝王将相,出世间是讲诸佛菩萨。世、出世间的圣贤,目的都是在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要想达到这个目的,阐扬因果的道理,说明因果的事实,是非常重要的,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也不外乎此。我们综合佛在经论里面所说的,尤其是大乘佛法,一乘的大经,无不是阐明因果的道理。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体是永恒不变的,相是幻妄不实的。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决定不是真实的。所以告诉我们,万法皆空。这个皆空是讲现象,万法的现象皆空,但是因果不空。因果是什么呢?因果就是这一切万法的相续相。因果是相续的,因果是循环的。这一种相续循环的现象,永远存在。因此善因一定感善果,恶因一定感恶报。老法师说,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要提倡因果报应,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向大家说清楚、讲明白,让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能有所收敛。2 @5 C0 n4 W/ N+ \( [
( A2 T* z/ O0 P( q
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每一个国家地区,都极力在倡导民主、自由、开放。古时候,领导人的权威,家长的权威,师长的权威,长子的权威,在民主自由开放的环境之下,统统消失掉了。一般人民,可以说无拘无束,要不懂得因果报应事实的真相,他内有贪嗔痴慢,烦恼的习气;外有五欲六尘的勾引,他怎么能不造罪业?怎么能不感恶报?各人造业受报事小,如果社会上普遍都是这样,那就造成不堪设想的共业了。在这个环境之下,纵然佛菩萨、圣贤统统出现在世间,也无可奈何。这个事实,我想诸位想一想,都能够体会得到。眼前的社会,就是事实的证明。$ l" }. h" v9 U- G# `- {
" T8 j. z; N- Q
老法师在民国初年,这些口号刚刚提倡的时候,他老人家有高度的智慧,就知道往后这个社会的演变,预先给我们开了一副药方。我们如果能认识,能依教奉行,这还有救。如果对这个药方不认识,不以为然,问题就非常严重了。后来的发展,真会到不堪设想的地步。
7 K# ` F3 M* o" B, b t/ p7 p - w5 i# p& X" N' @
他老人家在答覆乔智如居士信里面,讲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他说:‘儿女虽小,决定不能够任性、骄生惯养。’中国古时候的谚语常说:‘教子婴孩’,你教儿女,在他婴孩时代就要开始。婴是婴儿、小孩。这一句话意思很深。‘教妇初来’,妇是媳妇,娶妻,教妻是她一进门就教导她,这个时候容易。如果说是骄惯一个时期,她不听,她不接受你的教育了。古圣先贤的话没有错,可是现在在我们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大的阻力。你家里这个教法,别人家里不是这个教法。你这个小孩在家里,听从父母,但是跟别的小孩在一起玩,跟同学们在一块相处,他们的父母对他不是这个教法。所以小孩也会产生疑惑,也会产生反抗,这个麻烦就大了。因此这个因果的理念,必须要向社会广大群众宣导。必须让广大的群众都能够了解,共同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来努力。以共同的理念,教儿女,教学生。领导人教他的干部,教他的部属,才能够真正达到社会安定、和睦、繁荣、兴旺的目标。
/ y$ f% M3 j2 A
) J, a; N# p4 I 印光大师又特别注重教女,教女孩子比教男孩子更重要。他说:
8 x9 I, o& L# `0 ^' X+ @% ?7 c 7 \8 d. `$ d/ d: r+ i
【善教儿女】
4 ?+ A- Z& i6 j' f0 F " U1 P* H' ` g) a
这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老人家说的,细细去想,很有道理,他说治国平天下的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这个可以从古今中外历史里面去观察。世间上为什么少贤人、少圣人呢?由于世间上少贤女。如果有贤女,将来这个人必定是贤妻贤母。先生有个好内助,在他事业上,一定是飞黄腾达,一定是一帆风顺。儿女有贤母,小孩自幼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善法的薰陶,将来那有不成圣成贤的道理呢?这正是所谓,女人操治国平天下大权之大部分。所以教导儿女必须从幼小的时候,就要常常跟他讲因果报应的故事。他年龄大一点,有理解力的时候,要跟他分析因果报应的道理。让他明了,能够常常存畏惧之心,自然就不会做这些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提倡因果报应,以及善教儿女,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琺輪。我们学佛,四众同修,出家的男众女众,在家的男众女众,你要是真正的佛弟子,你就有责任,对于一切人,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要以此相劝,以此共勉。5 y* a& D! b' W( F: p
9 t5 D8 v0 l2 ^1 @( `: G# i 天下的治与乱,就在每一个家庭是不是著重道德,著重品德的修养。每一个家庭都健全,这个社会自然是健康的。社会出了问题,那就是家庭出了问题。所以在中国,古圣先贤建立国家社会,用什么方法呢?用五伦。五伦第一个是夫妇,第二是父子,第三是兄弟,第四是朋友,第五是君臣。由内向外。夫妇同室,同一个房间;父子兄弟,同一个家庭。由此可知,如果夫妇不和,家就乱;家不和,社会就动乱。所以中国古圣先贤他了解、他明白,要把一个国家治理好,要想这个社会安定繁荣,从那里起呢?从家庭起。家庭从那里起呢?从夫妇起。这才以五伦十义,为教育的大根大本。家庭是以这个为根本,社会也是以这个为根本,国家还是以这个为根本,这是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道统。世界闻名古国有几个?早就都灭亡了。唯一中国这个古国,到今天还存在。你要问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就是这一个道统在维系著。如果这个道统丧失掉了,这个闻名古国恐怕也有问题,它的基础就动摇了。老和尚这些教诲、这些议论,都是根本、切实的说法。
4 r% c& |, M. B0 L: C+ Z! }" G" u! I
+ H( ]6 D) I9 i4 `" B1 Q% }$ N* t 老法师在答覆江易园居士里头,也有一段话说,他勉励大家:‘现代提倡佛学,一定要注意净土法门,以及因果报应。当时各地方组织莲社,修学净土的这些同修们,有一个共修共学的场所,这个很好,很难得。现代我们虽然不用莲社这个名称,我们遵循夏莲居老居士的建议,各处组织净宗学会。实在讲,这一个名词,就是古时候莲社的现代化。因为我们想像莲社、想像寺院,往往都联想到宗教上去了。实在讲,现代的四众弟子有责任,要把佛教带出宗教。因为佛法本来就不是宗教,它是世尊对一切众生至善美满的教育。我们希望它能脱离宗教,恢复教育的本来面目,才能够普遍利益社会广大的群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所以夏老有鉴于此,将这个名称订作学会。我们现在尊崇他这个建议。学会实际上跟莲社是一样的,只是在名称上换了一下。
3 Z2 N. u2 {: K1 ] + n5 t* j+ X( \3 o& Y)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