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浅释》
! R5 R; Q* R, T* F
: f3 U* o, }& s. x4 v摘自《宣化上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浅释》' `5 q( z- z" p' ?- |* E0 g
童子就说:‘你注意听著,我来教你。“身是菩提树”——记得没有?“心如明镜台”,记得不要忘了。“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记得清楚才有感应呢!'' D* d, q; ]& S7 I, [% i9 R& U, W0 J
六祖大师听这童子对他这么好,就说:‘上人',这上人是师父的别名,一般出家人叫师父为上人,言其在我的上边的意思。
1 L8 {' t: M+ \! d, R, m, v5 ~7 [ ‘我在这里舂米已八个多月了,还没有到过前边的走廊,请上人您带我到偈的前边叩头礼拜好吗?'" Z; r; \( w& N9 W6 T p
这童子心想,让我行一行菩萨道来帮獦獠的忙,于是乃带他到偈前礼拜,说:‘快点叩头!叩得愈多愈好,叩响头更有功德。'这童子一面是真的,一面也是开玩笑。( M$ a7 u. e6 t' k
惠能说:‘惠能我真苦恼啊,真没用,我一个字都不认识。请上人为我读诵。'
9 z, n' S% a% F `/ C 在这时有一位在江州作别驾官的居士,叫张日用,便高声念这首偈颂。
9 [8 c1 S6 N6 m6 o% F9 ^ F0 I 惠能听完后,就说:‘我也有一首偈颂,请别驾张居士帮我写到墙壁上。'张居士睁大眼睛,带著轻视的态度,瞧瞧六祖说:‘你一个字也不认识,你怎么会作偈?这事情太稀有了。'
7 K( E) H' N4 Y. F 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 e1 B1 X: {7 h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2 N7 E0 }; g2 D" J* r
惠能偈曰。
) j6 f; t- y9 H' X4 ?; n( V& X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1 E! z0 |, ]& X( A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T+ l4 i: V% K6 K6 x2 v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 o5 l$ [$ C5 V' g" e; _) L 本来惠能不想说话,但不说就没有人帮他写,所以说了:‘你想学最上的菩提觉道,就不应该轻慢初学佛法的人。往往最愚痴的人,却有最上的智慧。'所谓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像没有智慧一样,你问他什么他都不知道,像现在我问我的徒弟,他们都答不知道,这是学了大智若愚的精神。以前他们刚来时都说:‘我知道所有一切事。'有一次我遇到一个人,他也是这么说。我说:‘你怎会所有都知道呢?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每次吃饭吃多少粒米?你知不知道?'他说:‘我没数过。'我说:‘没数过就是不知道。'8 A$ C7 K# ?. ? p3 `
惠能继续说:‘那些在下面做苦工的人,也有像最高贵地位人的智慧。相反地最高尚的人,有时候也会埋没了智慧。怎样埋没了呢?即是被欲念压住。假使你轻慢人,这就有无量无边的罪过,你懂吗?别驾!'
$ @$ v- X* `- Q 别驾说:‘好了!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你说你的偈颂,我帮你写好了。不要讲些闲话。但我先对你说明,你若是得法时,要先来度我,因为是我帮你写的,否则没有人会知道。不要忘了这句话!'
8 {2 N7 Z/ |4 \; ~ 惠能的偈颂是这样说:% x1 W3 G2 i. h& ], g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4 t K2 o& U% X# @6 V. V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Z. W0 i4 y+ d3 r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 m: o; [2 C6 k/ A) p& N' K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4 G8 y/ u( M9 B2 o4 }( M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 o: g/ o$ [) ]- o 写完这偈颂之后,所有寺里的和尚、居士们,都发出惊讶的赞声而互相说:‘奇怪得很!他也会作偈颂,真不可以貌取人而欺负他是个獦獠。他到这个地方也没有多久,莫非他就是位肉身菩萨?'也许当时有罗汉在旁,故意向大家说,提醒大家认清这位肉身菩萨,这是一个理由,另一是有人以此来讽刺讥笑,因为还不知他所作的偈颂到底是对不对。
) r1 |5 Q* M/ ~3 U' C& Q: c 大家这样的一嚷,五祖大师也从禅房里走出来,说:‘你们在这里吵什么?'众人答:‘舂米的獦獠竟也会作偈颂!'
7 K* x! I. E6 d3 b1 T/ r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1 `! Z+ a0 Q& }) b0 x: \( o) F2 e 五祖见众人惊怪,恐怕有人来暗杀惠能。由这一句话,就证明当时勾心斗角的情形多么厉害。神秀的党徒已经把持了所有势力,要不然五袓怎会害怕有人要来伤害惠能呢? l3 ]; R: w9 I0 n/ b0 ^
五祖遂用鞋底将偈擦了说:‘这也没有见性,他讲得不对。'你们听到这地方,有人想:五袓也打妄语?头一个偈颂,他告訢大家诵后可不堕三恶道,能得大利益,能见性,根本诵它也没有大利益,也没有可不堕落三恶道的意思。五祖这样讲后,神秀就出来承认这是他作的偈。现在惠能作的是见性偈颂,但五袓反而对大家说是没有见性。这是不是打妄语呢?这叫方便法、权法,不是打妄语。因为他为了要保护惠能,使佛法传留久远,不想有人来伤害六袓,故说出这种方便的话。
% U7 k5 X1 Z. s7 [; l% g9 ~ 大众听五祖说仍未见性,就相信不疑,因为大家也不知那个偈才对。那个偈说‘菩提有树',这个偈说‘菩提无树';那个说‘明镜是台',这个说‘明镜非台'。真的莫衷一是,没有人明白。就因没有人开悟,所以对著开悟的偈颂也不认识。就像写博士论文,必须要得到博士学位的人来审核,只得硕士学位的人是不认识的。开悟和没开悟亦是如此。
! U4 B2 F9 ?6 U r& e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1 v/ w5 K4 N# Y8 D E: @/ I
第二天,五祖避开大家的耳目,暗中进入舂米房去,见到惠能腰上系著一块石头很费力地在舂米,就对他说:‘求道的人,为法而不顾惜身命,是应当这样的。'六袓为法,腰上系块石头舂米给大家吃,这叫行菩萨道,这叫忘人无我。他本会想:‘我为什么要舂米给你们吃?你们什么也不做,一天到晚除睡觉就打坐。我在这儿舂米太辛苦,不做了。'反而他这样想:‘你们有什么工作,让我来做好了。'像我的一位徒弟,忙得饭也顾不得吃,我真欢喜这样的徒弟,但不是个个能如此。
' `! ]/ j) w( X, v( M7 Y1 e& J- E4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