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六祖坛经讲记 (第十一集) 1981 台北中广电台 档名:09-04-11》6 e1 s; U ^' o3 R$ F( s
/ b& D# p8 I9 S) c0 Z7 j8 S
摘自《净空法师六祖坛经详细讲解》* K& Q3 m! u3 s z1 h" j
这三句是显示无念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我们学佛,尤其是中国禅宗所提倡的顿悟法门,其殊胜处亦在此三句经文见到。我们真正悟无念,就万法尽通;不但是佛法通,出世间法通,世间一切诸法无不通达。我们现在就是因为有知、有念,「知」与「念」就不能尽通万法,正是古德所谓「有知有见,有所不见」。几时我们达到「无知无见,无所不见」,就万法尽通。这是把修学的纲领和盘托出了。「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十方诸佛的境界,几时我们能见到?只要我们彻悟无念,诸佛的境界原自现前。悟无念法者,自己就证到如来地,就证到佛地。可见「无念为宗」,这句话没有说错;「妄心不起为旨」,妄心不起就是无念,可见宗旨没有两样。能不违背这个宗旨,清净心自然现前,清净心所生的作用就是智慧,就是般若正知。! E( e; N1 a" _* `, W; E/ I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於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
6 U1 T! E3 z: z* z, C& c# Y 这是说明,传道一定要传给见解相同、行门相同;换句话说,解行都相同,而且又能发大心来受持大法者。这样的人,学佛的态度,事奉老师就如同事奉佛一样,终身不退,这样的人必定能证入圣位,一定会有成就,这是可以预期的。我们从这几句话来看,一个人能不能有成就,能不能有最高的成就,就看他与这几句经文相应不相应。如果相应,我们就可以肯定下个断语:他一定成就。' Z2 t: U; Q; _! w" i/ H
【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f; D' Z& |) B1 O. J: E4 \7 u
「默传」,就是指祖祖相传的「以心传心,见性成佛」。宗门的传授是在言语之外,所以叫默传。『不得匿其正法』,决定不可以吝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这几句话说得尤其是好。他见解不同、行门不同,「在别法中」,就是指不是学禅宗、不是学实相般若,就不能传给他。为什么?传给他,他得不到利益;因为他的解行与正解正行是相违背,他不但不能接受,而且还要毁谤这个法门。毁谤正法,将来所遭的果报是百劫千生断佛种性,这个果报太严重,太可怕了!祖师在大梵寺所讲的长行文,到此地讲完。2 ^: {% J2 }, e j,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