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法师开示]净公上人: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9年](第三集)》
7 S) d+ N1 Y- Z8 U2 n A- U+ e/ O- m z, Z/ A: B( _' A
摘自《学佛网文章集锦》
/ c8 p9 n( s' l. L9 I+ X9 T& Y 『四如意足』,一般讲起来很难讲,看古人的注解也不太容易懂,我这个讲法就很好懂,很容易明了。这四种如意,足是满足,实在讲这四条就是我们常讲的『放得下』。『回首如意』,你看我们中国做的「如意」,那个头是回弯过来的,意思是表示回头,回头就如意。所以古时候的大富长者,官做得很大,很有财富的,手上常常拿个如意提醒自己赶紧回头,见好就收,他就如意了。『回头是岸』,佛门讲回头是岸。这四条是修定、修福。人肯回头就有福了。
6 a! n5 e w. a9 r9 _ 【四如意足:欲、精进、念(心)、慧(思惟)。】
, T( [4 ?* a' t. w 『念』也叫做心,『慧』也叫做思惟,这是在一般经典上所看到的名相,什么意思?下面这个解释大家一看就懂了。
1 w1 t( `" g# W% o5 _ 【欲,知足。精进,常乐。念,心安。慧,理得】
' \0 t" P8 Q8 W, Z 『欲』是知足,知足就如意了,否则的话,欲望没有止尽,那个不得了,你怎么可能如意?『精进』是常乐,所谓知足常乐。念如意足,『念』是心安,心定了,安了。『慧』是理明白了,所以心安理得。我这个解释大家一看就明了,比古人的解释容易懂。
2 Z0 u/ e/ h" T; L) Q 【成就一心。不退菩提。】
$ Q+ ^6 f. h$ m; c- A2 g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但是你要想真正有成就,一定要努力去做。要知足,样样都知足,知足就不会再攀缘,所以知足决定得到快乐。理明白了之后,心一定是安定的,心定了。所以归结这一科是修定、修福。下面是:$ O* A. n A1 M! y
【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根,能持、能生。力,断疑、成德。】 A, Z1 H$ g2 X- K, e, ~( ~6 R
『五根』是「信、进、念、定、慧」,『五力』也是「信、进、念、定、慧」,名称是一样的。这里面有正道、有助道。「根」是能持、能生的意思。我们今天学佛,说老实话,这五根都没有,怎么晓得我们没有五根?我们今天也信,但信得不真;你有愿,你的愿不切,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还掺杂在你的信心、愿心里面,所以你的信愿都不清净、都不纯,不能产生力量。如果真正要叫我们得到这五根,前面三科都做到了,我们的信心、愿心就有了根,根继续再努力精进就有力量,力量是什么?「断疑,成德」。成什么德?成就一心不乱,就得一心不乱,最低限度也要成就功夫成片,换句话说,往生西方世界决定有把握,这是「德」。你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把握,这个麻烦大了。要有把握,自己决定要努力,就能得到。( ]# x7 O5 l, a0 {; D1 U" s. l
我过去在台中跟李炳老学佛的时候,他老人家讲他往生有把握的时候是在七十多岁,我记忆当中,大概是在七十三、四岁的样子,他成就了。他那时候告诉我,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什么时候去就可以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他有这个功夫。他勉励我们学生,他说「我能做得到,你们人人都可以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要肯做,没有一个人做不到的」,这是现身说法,等於说他不单天天讲经教诫我们,也做了一个榜样给我们看。底下一段讲:, t6 v. {$ b c* B$ D) [0 v
【七菩提分】
# q% T$ z) Z, @7 D& S 『菩提』是觉的意思,所以又叫做七觉分。$ u6 T8 Q3 @( L& V0 r
【於一切法善能觉了,工夫也。】
9 w; d, k3 \5 w 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修学功夫,这有七种,这是:
5 Z% f4 f2 E9 Y2 A 【慧力所发。无漏正智。】5 _* z% V$ y8 |6 _( q6 v$ [
这是属於智慧,智慧起了作用。
, b7 C0 h; }5 H" R$ p 【一、择法:善别真妄正邪是非善恶,不取虚伪法。】
! P5 P* T) x B 『法』是法门,『择』是选择,你有能力选择法门。『善别』,善於分别。你有慧眼能够认识正法、邪法,你有这个能力,所以你取的是正法,不会取邪法,你修的是真实功德,决定不会落空,没有定慧决定不可能得到这个能力。所以诸位修学要真正成就,一定要明理,不能再盲修瞎练,否则我们的精神体力浪费掉了,非常可惜。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识,那就老实念佛。甚至於在初学的过程当中最好不要听讲,也不要去看那些书,把一切外缘统统断掉,心定下来。定然后能生慧,慧开了之后,你才有能力辨别真妄、是非、邪正,否则的话,没有能力,这都是真实语。, ^6 D/ x6 @$ d: f" B, @8 m
我在没有出家之前去拜李炳南居士作老师,他给我提了三个条件,三个条件要接受了,收我这个学生,不接受那就算了。讲经,你随便来听经,听众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这三个条件是什么?第一个条件,只准听他一个人讲经,除他之外,任何法师,什么居士大德讲经,不准听。第二个条件,我所看的书都要经过他同意,要向他报告,他不准看的,决定不能看。第三个条件,从今天起,你入我这个门,做我的学生了,以前你所学的我统统不承认,一律作废,到我门下来从头学起。但是有期限的,他给我的时间是五年。不守这三个条件就是普通的听众,守这三个条件就是他的学生,很难,非常难。但是真正得到好处,为什么?妄想没有了。$ {7 R2 x T' B; L- h) r; Q4 s
所以人家告诉我哪个法师在讲经,我的心死了,不敢去听,听了怎样?老师知道会把我开除,不敢去。所以五年当中,心真的定下来了,只听他一个人的。换句话说,听一个人的,路走一条;听两个人的,两条路;听三个人的,三条路;听多了,不晓得哪条路是对的,搞乱了。我以后学佛的时候真的得到他老人家的利益,我报他的恩,他给我五年,我遵守他这个原则十年,所以有这一点点成就。
4 D" C+ p, R# u8 ]: n" o/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