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海涛法师佛说素食经—断肉食素圣典汇编》9 ]) k! ^& w! q
" c3 ^- g+ o2 f2 T7 ]
海涛法师佛说素食经—断肉食素圣典汇编
9 I( r4 |. F' ]- k& ^7 w/ P海涛法师选辑! c3 D1 ~% o! k0 ~" W! H7 d7 r
, R7 f0 c( d6 |- m& N. j- C! l序言
6 Z+ Q* k/ `2 F《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 L6 J/ Y, f' W《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 |! y- R! Z% t7 q- ^/ A《般泥垣经》节录8 q( B7 S1 y7 a9 Y" P* o0 \
《分别善恶报应经》节录% F- E: _3 p# ` G( z o
《央掘魔罗经》节录9 C/ Q ?/ A4 R7 e
《贤愚经》节录
, x6 ^, u- Q) q4 I2 Q/ W. }: w《大乘宝云经》节录
. F. z' O8 E5 {《饿鬼报应经》节录7 d: V7 }1 ^6 ?6 T- a
《圣持世陀罗尼经》节录; `4 @' }$ w% L+ M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节录0 ]' ^0 I, k8 G
《大方等无想经》节录
. Q) A' z( t+ t+ M* _$ k《佛说处处经》节录4 ~4 I3 w+ _0 l( M v
《佛说佛医经》节录
9 y6 f1 V5 Y1 |+ N5 F+ n4 U6 E《佛说地藏菩萨陀罗尼经》节录9 K {6 p2 H g# x9 L
《菩萨善戒经》节录 m) z$ R3 v; c; w% a. f" ~" b
《文殊师利问经》节录
- ]. q/ K2 O1 n9 O- m% ?+ V《大庄严论经》节录
( i" f- H1 A! {% R6 Z《大方广佛华严经》节录
5 D/ D8 R) O" K( `: f2 X《菩萨处胎经》节录
- R2 ~5 ~8 Q: u4 C6 `) x, Y《地藏菩萨本愿经》节录0 `7 B+ h$ {+ K0 P6 K! m3 @8 z' t* A
《佛说佛名经》节录" X% z4 r0 _3 H! ]: k! Z# p2 d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节录6 @) d7 H5 g: u, Q# h1 Y' V% |
《受菩提心戒仪》节录6 z; U' J- O/ a. x8 e% _9 G
《佛说灌顶经》节录
2 g: m; E0 }4 d0 U2 x- [6 H( ]《阿密哩多军吒利法》节录
) Y. ]* Z' a) B8 ~( k p c《像法决疑经》节录% G5 E7 Y, q: G( ]! u/ @. C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节录+ d1 m# |' E3 E; P
《普贤菩萨说证明经》节录2 F% E" i4 w! S9 L+ V' r$ x# O
《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节录
% L: k+ e- y0 Q《梵网经》节录, R9 ?) N ?' u1 s' d
《受十善戒经》节录& c0 i: W" y8 e9 ], N- W
《受五戒、八戒文》节录
* a2 ]4 D/ D D% N& p- f* d1 L《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节录- p1 B/ g4 _1 R5 i# ]: C" A+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节录8 M" T3 \2 ?) d7 T! S
《入楞伽经》节录
! K( w0 S/ |: W4 L《大佛顶首楞严经》节录% X9 j2 w6 J& n { D
《大般涅槃经》节录
5 L+ E" q0 _9 Z# X& o4 m《大般涅槃经后分》节录
# x: V9 K7 ]% d: G& b. T1 d《佛说大般泥洹经》节录
! T1 U6 k4 s, q% L + _* w1 \; ]/ b$ L
序言
8 O5 `* q( G7 f4 D
& U3 c; ~$ M! y6 G素食是中国佛教徒特别殊胜的慈悲行仪之一,多年来中国大陆由於佛法不兴,其他佛教国家则是没有素食的文化,因而台湾佛教徒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素食人口,从此可看出,台湾的佛教徒是很有福报的,不必為了吃素而困扰,从饮食当中就能日日守持不杀生戒。
: Y! H/ M# V! ^; M
8 a" X- h9 B9 d" \" x5 f) S由於食肉是间接伤害物命,而且是每天都会造作的恶业,所以持守素食可以说是佛弟子最基本的戒行,同时也不再累积新的杀业。因此,不杀生是培养慈悲心的第一步,实践不杀生又是以素食為最简单易行,呼吁大眾千万不可忽视这小小善行,因為这个德行是能够成就菩提的大悲种子。
& I6 g" s8 T/ b % F9 N' C; ]% }4 h+ g
其实素食的起源甚早,在早期佛教经典,世尊四处游化,如果有居士欲供养佛陀,他们所準备的一定是「蔬食」,而不是以肉食来供养佛陀及诸比丘。而且有许多的佛弟子见到当时印度某些外道吃素,都认為这是善良的德行,在世尊的默许下,也都持守素食,就连破僧的提婆达多也坚持断肉食。
& r5 L4 n: o8 {- b: A; L3 i+ m0 P n * t( g9 n& h# t" p
虽然,在台湾以外的佛教国家,如西藏佛教,虽然较少素食,这也是因為在以前西藏高原环境、生态严苛(高原气候寒冷,日夜温差极大,难以种植蔬菜),对於果腹的食物没有选择餘地,但是在许多密教仪轨裡还是严格规定素食的。现在西藏佛教传到了台湾,有许多喇嘛、上师在台湾都入境随俗改变饮食,就连慈悲化身的达赖喇嘛也不只一次地在演讲中表示:「佛教徒有能力吃素的,就应该素食。」而我们已经身在这世上最方便素食的地方,且為了现世利益、将来菩提,更应该从现在起持守素食。
) m' t! f0 } T9 v7 G ) _. h7 v1 E8 w3 @* g. ?
素食的好处说之不尽,不但可以培养仁慈的心,养成柔和的性格和耐力,而且為求人类和平更要吃素。因為眾生累劫以来所造的无数杀业就是世上上刀兵劫的业因,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秉著慈悲心,爱护一切生命,人人不起杀念、不杀生、不进杀业,自然就能免除世上刀兵劫。% ?9 l( E, w1 |; S0 J
. N# a9 {: w* Q: k2 G% y2 g因此,為了破除食荤、食肉的邪见,确立食素的正见,特於弘法之餘,收录了《阿含》、《本缘》、《经集》、《律》、《密》等四十部经典中关於佛陀对於素食的种种开示(大小显密法门),期望佛弟子阅读本书后,能从中瞭解佛陀的本怀慈悲,并且亲身实践素食。
7 r8 |8 G% w+ Q! i- b0 u 6 _' g9 c# H1 o! J# \. w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影响中国大陆,恢復素食的风气,更要让这美好的德行发扬光大,使其他国家的佛教徒认识到素食的重要与殊胜之处。持素的台湾佛教徒应责无旁贷作為全世界佛子的表率,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耀!! }/ P: d4 z" [- L5 l5 \9 O1 @
! s }/ @# _. s3 f$ X8 l7 `' R8 ^' J
生命电视台台长
. X! X& [. ^+ a; t/ g中华印经协会理事长 8 L: G9 ?2 u' S3 @
海涛
9 S$ k7 B# \/ k/ G
8 [, l+ R3 ~, F) z4 p/ N7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1 k8 P0 ~! R! ~ e' a% S
译者失佚,今附秦录
+ {1 a2 I1 j2 ^ u6 o . ~3 |# ^7 S, s+ c: p0 l# h2 w- V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日女村自在天祠精舍。时有迦波利婆罗门子,名弥勒,躯体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银光明,黄金校饰,如白银山,威光无量,来至佛所。尔时,世尊与千二百五十比丘经行杯中,又有结髮梵志五百人等,遥见弥勒威仪庠序,相好清净五体投地如银山崩,成金花聚宝间厕,金花金臺七宝為果,於臺阁中,有妙音声而说偈言:
& B" s$ a! F' y0 L' B. n
) j( l8 ~6 {- m0 }0 |$ |' J我见牟尼尊 面貌常清净4 E6 j) P* m; v) c9 o
百福相奇特 世间无伦匹( _' h' A k9 {2 r) H
烦恼垢永尽 智慧悉成满
8 U1 v) R5 ^$ C% R2 G3 ~一向常归命 身心无疲倦; |/ N: p0 ]6 g! C# l# @. n9 b
故我以五体 欲得胜安乐
! p6 E: W! [6 L* I脱苦无所畏 敬礼释迦文# _0 x5 Q& z8 h8 }' T
1 Q" o* E: d; l; k时,诸梵志见闻此事,白佛言:「世尊!如此童子威仪庠序,光明无量,与佛无异,於何佛所初发道心?受持谁经?唯愿天尊為我解说。」3 ]4 _' M7 J! q( b3 N
: X3 E% D+ q0 u4 c, n5 `佛告式乾梵志:「汝今諦听,善思念之,吾当為汝分别解说,令汝欢喜。乃往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时,有世界名胜花敷,佛号弥勒,恆以慈心四无量法教化一切。彼佛说经,名慈三昧光大悲海云,若有闻者,即得超越百亿万劫生死之罪,必得成佛,无有疑虑。时,彼国中有大婆罗门,名一切智光明,聪慧多智,广博眾经,世间技艺六十四能无不综练。闻佛出世,说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即以世间一切义论难詰彼佛。尽其辞辩而不能屈,即便信伏為佛弟子,寻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作是言:『我今於佛法中,诵持大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以此功德,愿於未来过算数劫,必得成佛,而号弥勒。』 於是捨家,即入深山,长髮為相,修行梵行,八十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诵持是经,一心除乱。」! ^3 o- [ j: b/ ~' }. Z
4 I/ X6 R5 R7 t' J2 Y
彼时,世间有两星现,国王婬荒,慧星横流,连雨不止,洪水暴涨,仙人瑞坐,不得乞食,经歷七日。时彼林中有五百白兔,有一兔王,母子二兽见於仙人七日不食,而作是言:『今此仙人為佛道故,不食多日,命不云远,法幢将崩,法海将竭,我今当為无大法令得久住,不惜身命。』 即告诸兔:『一切诸行皆悉无常,眾生爱身,空生空死,未曾為法,我今欲為一切眾生作大桥樑,令法久住,供养法师。』- y5 q7 m$ S1 E5 G7 D) _6 m# o
, a+ }6 a* K/ h6 x. h尔时兔王即為群兔而说偈言:8 H, s9 i# j1 {) ?3 W; Z8 l
" c& m" z" F; H O# C
若有畜生类 得闻诸佛名3 z* a4 |$ G, U
永离三恶道 不生八难处
/ P' I. u0 I- O若闻法奉行 生处常值佛
) O/ B1 E+ A& q$ P% s4 Q信法无疑惑 归依贤圣僧
3 s6 s* S; T, j( z随顺诸戒行 如是疾得佛
, B2 c) R1 F" x" ~1 C: L. ]必至大涅槃 常受无上乐
3 Y2 [. {' u, {/ Q! U" `2 ?$ U
& V" p; i- ~& z; Q!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