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O8 {$ v) t; f/ s: K, e3 t# K8 v+ D6 M! t
●[噶玛天津仁波切]2008纽涅观音斋戒开示摘录(三)( P& |6 L( w1 F, r; p
2008纽涅观音斋戒开示摘录(三)
" Y- \" g( e) G2 @* P3 _$ s* F时间:96.12.30
& @# `$ N* N2 j( q6 @; F地点:如来殿三楼
4 p9 a" q; S8 R# |# P1 n- V为来世做准备
4 n3 L5 I1 }8 E$ e! L 有句话奉劝大家,诸位过了五十岁之后,如果还是为了三餐而打拚,真的会死得很难看,而且一点都不值得!这一、两天我告诫大家,世俗要圆满,唯有放下!「放下」在两种时刻会发生,其一是什么都不要了,一心去修行;其二是放下家的重担。如果年轻到老都在为家付出,够了,再做下去就没意思了。( @! t8 i: ~2 b
一生为家庭付出,到五十几岁时可以退休了,好好安排后半辈子的有限光阴。上半辈子为家人而活,下半辈子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总该为自己的来世做些准备吧!这种放下是有智慧的。另一种是一口气吸不上来而放下,那是不值得的。大家不要寄望到时仰赖上师帮你颇哇,什么人先走还不知道哩!棺木里面躺的是死人,不是年纪大的人。大家要了解生命真的很无常,它的珍贵是可用来修行。5 s- X- y' O8 n
轮回的秘密" m- w# E) A3 `) F% @, R/ z& _
本来今晚准备对五十岁的人先开示,之后将未结婚、已结婚的分两边,可是罢了,因为那是很辛辣的话,跟自己的心性、身体、想法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显宗不会谈这些问题。可是,有些问题不谈,直到年老都还存在着,不会自然消失。, `, ]8 }5 B( q! |
木工师父告诉我,他住在眷村旁,周遭有很多荣民老人家,隔壁两位八十几岁的老者,合娶一个四十几岁的太太。有一次社区聚会,他问荣民:你们两个合用一个,八十几岁还能做啊?荣民回答他:不行了,摸一摸而已啦!
# X' e9 I" w% h& Q* E7 U/ _8 S 诸位觉得可笑吗?我一点都不觉得。很可悲吗?我也不认为。他赤祼祼的表现出人性、轮回的根源在于贪,在于欲。虽然八十几岁了,他的欲望不会像老树一样逐渐枯萎,轮回的秘密即在此!许多问题不会因为年纪而改变。: w; J" \5 @) G9 b
没有人敢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发问。诸位当知,这一世面对无常、临终,意识脱离身体时,会从身体的某处离开,这与生前的业习习相关,而后进入中阴身四十九天。在四十九天之中,是自己宣判自己,而非有个阎罗王来宣判你。9 s3 F+ I& S4 L, u5 ^
如何说是自己宣判自己?四十九天之后,入胎的意境就会显现。若是来世可以为人,便会看到来世父母,但不知道那是来世父母。人的意识之中有偷窥欲,你会看到一对夫妻正在行周公之礼,而且看得很起劲。这时你会特别注意其中一方,一旦动了淫欲之念,就入胎了。来世的业投生为男性者,会注意女方;反之,注意男方者,则投生为女性。
; b- d# q! E7 ] t- O. x 入胎有其条件,精子跟卵子必须结合,而后着床。所以下一个来世有四种因缘:精子的因缘、卵的因缘、中阴识、业力。5 A1 q$ Q( p2 z) w2 B
除了人道之外,畜生、饿鬼、地狱皆是一样,境界会显现出来。究竟没有一个真实的地狱,但地狱的种子却是在众生的恶念之中,因此教导大家认识念头的本质,认识善恶的本质,之后不断精进,领受佛的甘露,才能谈到转化。* g% Y8 R! E, Z1 Q. z
我慢
& ~# `- u" ^$ b 修行的行者们,经常在无意中表现出我慢而不自知。譬如,有人拥有十几、二十张皈依证,问他皈依上师是谁,他说:「你等一下,我想想。」为什么要想?因为他要举出当今最出名的那一位。
4 u& G6 W1 I! U7 q) C 其实,即便释迦牟尼佛再降世,为你授皈依,你还是你,并没有因为皈依释迦牟尼佛而此生成佛。虽然究竟是可以成佛,但不是那么快。皈依上师出不出名跟你是两回事,真正要修行,最好不要找太出名的上师,因为出名上师的时间是很少的。好好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有这种心态,总是要跟上师攀一些关系?修行若投入太多个人的感情因素,修行道上就会变质,受伤的将会是自己,这一点很重要。
, v$ J9 x) t7 ~: h4 a9 [苦乐受- G+ R5 R- V* G m7 k2 A
人有三种受,痛苦、快乐、以及不痛苦也不快乐。不痛苦也不快乐是指禅修的感受。譬如,心到了初禅天的时候,有种很特别的感受,既非快乐,也非痛苦,这是属于「定」的一种。这种定不是上品,而是很低劣的禅定。5 P t: x# b) y
快乐无法长期持有,痛苦亦然。无论是痛苦或快乐,其构成成份大致是由外在因缘俱合而让人感受到。一般人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而感受到温暖、痛哭流涕,或是感受到被歧视而大发雷霆。如果自己一个人,没有外在的干扰,便很难有快乐或痛苦的感受生起。( P3 ~: p Z+ x/ ]& `. H" V
有人说:「自己一个人会无聊。」无聊为什么会发生?是因为过去的经验。由于过去都依赖外界,当外境消失,自己会感受到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孤舟,如同迷失在丛山峻岭中,看不到人会慌张,这是习气使然。+ b1 ^) x7 F" v) A' a
快乐与痛苦的本质真的不实有,之所以有快乐与痛苦,是因为内心在乎,不断去回忆,故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说。以俗义谛、世间法而言,此话不能说有错,但好像也是不对的。为什么没有释怀的雅量呢?何苦将十年前的不愉快,在背上背了十年;十年后报了仇,痛苦真的消失,快乐增长了吗?所以也有这么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4 P- R9 E2 |+ m! a) ]环境的影响
# Z/ \. Z: f: i4 [ 此外,快乐和痛苦的动机也是后天环境所造成。每个人认定的快乐、痛苦都不一样,特别是越年轻的一代,创造力越丰富,可是相对的抗压性越薄弱,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会让他们以死寻求解脱。
/ E9 c# q7 I/ ^# u2 @2 Y* t 现在的年轻人自蔱率高,原因在于从小过度呵护,而且现代人一直以鼓励替代责备,在家里就像在温室中保护一样。花在温室之中,可以培养得很漂亮,但是移到外面去,一阵风、一阵雨就会让它禁不起。所以适时教导孩子,适时给一些惩罚,我认为是慈悲的勇气。3 p) c3 Q0 F7 h) `
修行不昧于苦乐受8 |8 L. D6 m) }0 f
我们应当学习接受周遭所见的一切事情,如果不能接受,心就无法安定。但也并非说安定,就能安定,因为无始以来,也许这一世我们才获得人身,过去的许多习惯、染污深深影响着我们。
' O( H: `4 G0 P w. D0 p0 @9 V 感受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都活在感受之中,但要如何不受感受的影响,而令我们失去价值判断以及修行的慈悲,这是要学习的。7 J+ O5 G. S: z9 r1 }& `
扭转自蔱之念# h5 f& U# ~: `6 \9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