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7|回复: 3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第十六品(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8 12: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中国佛教净土网文选2》7 h2 O' f1 b+ {* L/ h

2 D4 h2 ~$ ^1 n+ s4 v+ D5 u●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十六品(下)' q$ ]; |2 a0 P' _$ \0 b- ^: t. W9 `
【佛经讲义】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十六品(下)发布时间:2010-09-29 转载自中国佛教净土网http://jt.zgfj.cn/JT/2010-09-29/4791.html  点击次数:16
* L# Q; d" C& O  d6 I5 E1 n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
" P9 ?5 Z2 P2 o8 \& W
7 a1 c( i$ I/ }$ x1 p  在这些儿子之中,有的发狂,有的清醒。尚未发狂的儿子,见到这种色香味美的良药,即刻便服下。所中的毒,悉皆去除(即是把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统统破除)。中毒太深的儿子,见父亲回来,虽然欢喜问讯,也求父亲治病。可是父亲给他们的解毒药,他们不肯服下(知道佛法是良药,专治贪嗔痴烦恼热病,但不肯依教奉行,好像中毒的小孩子不肯服药一样的可怜)。
; F1 r. H3 k- g. ?+ K0 L! A  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
/ o1 ?* x0 K  P+ V2 V6 z, E
/ B0 Y: H. `5 U. W& A5 r* D  这是什么道理?因为中毒太深的缘故,毒已侵入五脏六腑之中,所以失去了本来的清醒心,变成糊涂。对于这种色香味俱全的好药,反而说不美不甜。
2 }3 s2 k2 _0 C! J% s; f* _: J5 P  佛是良医,专治众生的热恼病,为解除众生的苦毒,宣讲妙法莲华经。而众生不相信,佛也没有办法。佛悲切切,苦口婆心来教化众生。不要贪、不要嗔、不要痴,这是害人三大毒汁。可是众生我行我素,把佛的金玉良言,当做耳边风,过而不留,实在辜负佛菩萨一片苦心。
1 t5 K; D3 `1 P: w$ o' u4 I  k  这位父亲(佛)见到这些中毒的儿子(众生)实在大可怜。因为中毒(信仰外道之法)太深,所以心中颠倒(邪知邪见)。虽然见到我回来很欢喜,求我治疗,可是我为他们特选上等药草(妙法莲华经),他们却不肯服下。我现在当设方便法门,使中毒太深的儿子,愿意服下这种解毒的药汁。
, ~; x. h" z$ C. q  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i$ n3 y' C. W9 Q

& E  y' x8 v/ G$ D" `4 z* c1 v  这位慈心的父亲,即刻对不听话的儿子说:‘你们应当知道我已年老了,身体很衰弱,到了风烛残年之期,死的日期已来临。我给你们配制的良药,留在这里,你们可以随便服之,不要忧虑这病不会痊愈。只要肯服,一定会好的。’
6 N9 [( C4 u$ R9 j0 f) x3 L% v  说完这番话之后,告别诸子,又到别的国家去了。不久,故意遣使一人,回来对诸子说:‘你们的父亲已经死于他国。’这是方便法,刺激诸子反省,知道父亲用心良苦。6 W' \# b) O$ p% c' @1 {7 c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 f$ y$ z1 X- q& `0 y' u$ U) u

- p1 X, F9 i# \9 n; V  在这个时候,中毒的诸子,听到父亲死于他国的消息之后,皆生大忧愁悲恼,而作这种的想:‘假使父亲在世,他会慈爱怜愍我们,能救护我们。现在父亲舍弃我们,远在异国丧亡。我们现在孤独无依无靠,再没有恃(母)怙(父)可依了!’因其心中悲伤感叹到极点,反而清醒过来,觉悟父亲在世时,所遗留的良药,具足色香美味,即刻取出服之,所中的毒,立即解除,心身清净,恢复本有的妙明真心。
3 c* O* j3 E4 i; q2 _! x% F  这时把外道之邪法抛到九霄云外,专一其心学习佛法。佛法是特效药,也是彻底心理治疗唯一的方法。
. y* j7 o5 G( g9 Y  其父闻子。悉已得瘥。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 J- Z0 G0 y% C# W/ m/ ~: w9 N, Q
- H7 k3 H' {1 |8 L6 C4 _" A# b  这位良医,使用这个计策,令诸子肯服药。其子既肯服药,毒素已解,恢复健康。其父在国外得知消息,甚为安慰,于是从国外归来。诸子又见到父亲的慈颜,欢喜若狂,喜极而泣。于是发愿,今后一定听父亲的教导,做个孝顺的儿子,不再违背父亲的慈诲。# n8 }4 r) w- |8 E! _7 j+ j5 L' ]3 G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不也。世尊。7 ]1 I# n; L4 i0 n- B( b

0 j" @0 F' o% g- V# E" s6 j, y  各位善男子!你们的意思觉得怎么样?会不会有人说:‘这位良医,尽说假话,他有打妄语之罪吗?’大众异口同声地说:‘没有罪过。世尊!他为方便救子,所以才这样说,并非打妄语。’
# g; @; Z' G, M6 P& y9 \6 v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Q* `+ m- \; z! u- _8 B1 h: y& R # O1 n3 _& s* x' A
  释迦牟尼佛说:‘我所说的法,也是这样。首先说阿含经、方等经、般若经,最后说法华经,就和这位良医的情形是一样。我自成佛到现在,已有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那样长的时间。为方便教化众生起见,为实施权,乃对众生说:“我当灭度。”但不会有人说:“佛在打妄语,有虚妄之过。”我想没有人可以说我有虚妄不实的过错吧!’
, {% x  ?% a& _0 }( R ! r( M  ^0 V% D& ], q1 n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5 T3 @. [' C; s

# P$ i4 y+ X% G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愿意将前边长行的义理,再重说一次,令将来的众生,容易明白,所以不厌其烦说出下边的偈颂。
- _# o1 T4 a; X& w# o- H  自我得佛来    所经诸劫数    无量百千万    亿载阿僧祇* {$ o' f' v8 r" P" e: z! `
  常说法教化    无数亿众生    令入于佛道7 g( H" J+ i2 k
  释迦牟尼佛说:‘自我证得佛果以来,所经过的劫数,有无量百千万亿载(载是中国十五个数之末,最大之数。表示载天地所不能载之义)那由他阿僧祇那样多。我常常演说妙法莲华经,教化无数亿的众生,令他们入于佛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f. ^  d6 p; q" E; X
  尔来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    方便现涅槃    而实不灭度
1 n' I- C3 Y2 @  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    以诸神通力    令颠倒众生5 P, D3 z1 q* g8 E7 l" H
  虽近而不见
! I8 O7 d, [5 t- }1 {  自无量劫以来,为度化众生的缘故,所以方便示现涅槃相。其实,我并没有灭度,仍然住在这个娑婆世界,为众生说法。我虽然常住在灵鹫山法华会,用一切神通之力,为颠倒的众生说法,但是他们近而不见我的身。为什么?因为他们被无明所遮,智慧不现前,没有清净的法眼,所以不得见我。
# o  `8 |  `0 r( N$ Q  众见我灭度    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    而生渴仰心( ~1 K8 y; G6 F* z* N, m
  众生既信伏    质直意柔緛    一心欲见佛    不自惜身命9 M1 \  U- ]- D8 o( @
  众生见到我灭度,大众广泛地供养舍利(灵骨),都怀着恋慕之心情,生起渴仰之意。这时,众生既信仰又调伏,个性直率而朴实,心意柔软而调顺。一心想再见到佛,为求佛法,就是舍性命,也在所不借。5 @0 h) i; c8 F  I0 R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8 12: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十六品(下)》
2 D  x: y$ h$ g" |5 _2 G6 F( m' {% K
摘自《中国佛教净土网文选2》, R0 J& N1 T; G( |5 R1 w  [" v" q! _
  出家人在受戒的时候,在头上烧香疤,这是代表不惜身命,等于烧身供佛一样的诚恳,一心皈依三宝的诚心。燃烧香疤时,精神集中,观想尽形寿,为三宝贡献色身;为度众生,牺牲一切。若能全神贯注在此,痛也不知痛了。9 i8 Q# q8 T+ K, M
  有人问:‘什么是舍利?’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我为你们简单说一说。‘舍利’是梵语,译为灵骨亦云‘坚固子’,从死尸烧出的结晶体,好像钻石一样,闪门发光,坚固如金刚。普通有白色,乃是骨舍利。有黑色,乃是发舍利。有赤色,乃是肉舍利。总而言之,凡是高僧大德,修行到圆满的境界,圆寂后,焚化尸体,从骨灰中能筛出舍利。
- N. ]/ |' h- R$ \6 f% t  舍利有两种:一为全身舍利,如多宝佛之舍利。二为碎身舍利,如释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种。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薰修,法身舍利是一切经卷。古时高僧大德,念经时,从口中吐出舍利;写经时,从笔尖掉下舍利,真是不可思议。有时燃灯供佛,所谓‘灯花报喜’,从灯花也会现出舍利。只要诚心,就会感应舍利现出。
$ K/ w; W3 \- c9 G  _  时我及众僧    俱出灵鹫山    我时语众生    常在此不灭; i( Z/ u; q% L# i
  以方便力故    现有灭不灭( m) C$ S: v8 c2 i( ?" A4 ?) m- L
  这时,众生心诚所至,便有感应道交的境界。我和一切比丘及比丘尼,一起出现于灵山法会中。我常对众生说:‘我常在灵鹫山上为众生说法,并未灭度。因为权巧方便力的缘故,所以有时示现灭度,有时示现不灭度。’所谓‘生而未生,灭而未灭’,就是这个境界。* i/ S  n0 K5 S! v! D% |
  余国有众生    恭敬信乐者    我复于彼中    为说无上法. a7 [; T! |3 N) ~: P( w  ]
  在其他国土中有众生,他们皆生恭敬之心,信乐大乘佛法。我在他们之中,演说无上甚深微妙法,令他们发菩提心,成就无上觉果。
7 D/ u! W, f0 h/ X  d! i  汝等不闻此    但谓我灭度    我见诸众生    没在于苦恼& U- ]  J  i0 e1 p  t
  故不为现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恋慕    乃出为说法4 s+ T6 `; E1 j3 k! c( w0 b
  你们没有听说过这种道理,便认为我灭度了。其实,我并未灭度。我见一切众生,都在五欲苦海中打滚,所以不现佛身为他们说法,令他们生渴仰恋慕之心,然后再现身说法,教化众生。, i, {' v: Q; \: e! j) ^
  这样令众生知道佛法难闻,人身难得,提高警觉,不可错过机会。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是真理,修道人要三思。佛在世时,同弟子们到外边说法,经过原野。佛从地上抓了一把土,放在掌中,问弟子:‘你们看!我掌中的土多,还是大地土多?’众弟子同时说:‘当然大地土多。’佛说:‘得人身者,如掌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这时,众弟子恍然大悟。自此以后,用功修行,不久便证得罗汉果。说法不一定在法座上说法,随时随地都是说法的地方。' w/ W9 L( s1 M5 ~" t" m
  神通力如是    于阿僧祇劫    常在灵鹫山    及余诸住处; g# Z! |$ ]  A  N# P
  为什么有的众生,可以见到佛;有的众生,见不到佛呢?与佛有缘的众生,随时随地可以见到佛;与佛没有缘的众生,不会见到佛。有人说:‘我与佛没有缘,永远见不到佛。那么,怎么办呢?’你要种善根,多做功德,就与佛结缘,怎样种善根?怎样结佛缘?就是供养三宝,这是唯一的办法。时间久了,自然与佛结缘。
& _* O1 r( q/ i; @% v% ]  为什么灭度,又说没有灭度;没有灭度,又说灭度,这是什么道理?对未开悟的人讲,以为灭度;对开悟的人而说,就没有灭度。因为开悟的人,证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就和佛常在一起,时时在佛身边,所以常见到佛。没有证到这种境界,当然看不见佛。佛说没有灭度,乃是对开悟人而言。总而言之,这都是佛的神通力所变现。
! B. e! q; ]# Z& b+ G  因为神通力是这样,所以在阿僧祇劫中,常在灵鹫山法华会中,及其余住处为众生说妙法莲华经的真实义。令众生离苦得乐,早至常寂光净土中,与佛菩萨同住。
+ @- Y% p* U( j8 s  众生见劫尽    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    天人常充满1 |4 U% O7 H: ]+ ~/ }& w
  园林诸堂阁    种种宝庄严    宝树多华果    众生所游乐$ z: h9 @! {# ?6 @" Y
  众生见到劫尽的时候,发生大火灾,一直烧到色界初禅天。六欲天(除了兜率天内院不受影响,因为是候补佛位菩萨所居之处)其他之处,统统烧毁,上自大梵天,下至无间地狱,一概不存。佛所住常寂光净土,非常安隐,不被大火所烧,乃是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充满此处,园林楼阁,为七宝所庄严,宝树所结的果实非常茂盛。此乃具足善根的众生,所游乐之处。
0 E  e3 x7 B$ O  诸天击天鼓    常作众伎乐    雨曼陀罗华    散佛及大众
. m1 Z7 q3 _# v: Z  我净土不毁    而众见烧尽    忧怖诸苦恼    如是悉充满
2 M) @2 @. W# k) W8 b  三界诸天的人,常击天鼓,(有时不击自鸣,警告天人,阿修罗兵侵犯天界了!)为佛做伎乐。天上雨下悦意华,十分美观。这种华落在佛的头上和大众的头上,表示庄严道场,庆祝法会。高僧大德在讲经说法时,也有天华乱坠、地涌金莲的瑞相。不过,凡夫看不见这种境界而已。若是证得法眼的人,便看得一清二楚。; c" i( y; \8 I& D6 m( Q% ?
  佛又说:‘我的净土永远不会毁坏。而众生的妄见、烦恼见,皆被劫火烧尽。忧怖和一切苦恼的心情,完全又充满了。’! d2 p/ M; |) X9 i4 [& d3 J
  是诸罪众生    以恶业因缘    过阿僧祇劫    不闻三宝名- h/ I2 c, U2 X( v" D
  诸有修功德    柔和质直者    则皆见我身    在此而说法
1 C* D6 C7 K: m/ {  这些有罪的众生,以恶业的因缘,就是经过阿僧祇那样多的劫,也听不到佛的名号,也听不见法的名相,也听不到僧的名字。这个世界,在佛没有出世以前,没有人能知道佛法,所以不闻三宝名。好像须达多(给孤独)长者,他一听到佛的名号,全身毛孔悚然。因为从来没有听到三宝的名字,所以有这种种现象。4 {3 v4 K2 a9 c: B  A: Z- u
  一切所有修行的人,一切种善根的人,他们都有功德,其性情柔和又率直。这种人才能见到我的身,在灵山法会说妙法莲华经。凡是有罪业的众生,不但见不到佛身,连佛像也见不到。若能见到佛像,也会减轻罪业。总之,有修行的功德,才能见佛闻法睹僧。
7 B$ \8 d* Y5 Y* d. |  k  或时为此众    说佛寿无量    久乃见佛者    为说佛难值2 B' x  Z" r7 G4 C6 U7 O: p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无量    寿命无数劫    久修业所得1 |5 q; F7 x1 l& J- a1 h3 L
  或者有时候,为众生说佛的寿命是无量无边。对于常见佛的众生,说佛寿无量。对于久见佛的众生,就对他说,不容易见到佛,令他们生出渴仰之心。我的智力就是这样,智慧之光,能照遍无量世界中的无量众生,令发菩提心,修无上道。寿命有无量大劫之久远。这是久修善业的果报。9 b" r$ `5 N- c8 O- {,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8 12: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第十六品(下)

续-《●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第十六品(下)》/ C, r9 a, O- ]( }9 P

$ Z" p, _" Z% w; ?  e. k' m5 }) L摘自《中国佛教净土网文选2》
+ p+ f% W' @, M! m  欲要寿命久远,就要勤做放生的善业。有此功德,才能延年益寿。若残杀生灵,则短寿夭亡。在三世因果劝世文上说:‘今生长寿是何因?前生戒杀多放生。今生短命是何因?前世杀害众生灵。’
6 i5 ]* Q, w0 l; d4 M  汝等有智者    勿于此生疑    当断令永尽    佛语实不虚
* Q* [; [6 z3 f! E% W  如医善方便    为治狂子故    实在而言死    无能说虚妄7 G% r$ @7 o& F" {
  你们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不要对我所说的话,生起怀疑。应当将这种怀疑心理断尽,令它永远不生。你们要相信佛语,乃是真实不虚,佛是不打妄语的圣者。
' ^  J8 j8 f5 }6 O2 |. o9 a  好像那位良医,为救发狂儿子的病,故意说自己死亡,为令诸子肯服药,解除所中的毒,这是方便法,没有人能说这位良医是虚妄之人。
4 T0 O( y' y4 H, [: o2 r2 E2 U  一般人都有依赖心。佛在世的时候,认为不需要听法。等佛入涅槃之后,才知听法的重要,开始学佛法。佛遗留的法,就是良药,专治烦恼。现在的众生,有的修持戒律,有的参禅打坐,有的诵经拜佛,有的持咒拜忏,这是按照药方吃药,有药到病除之效。假如研究佛理不修行,成为口头禅,能说不能行,等于跛子一样。如果修行不明佛理,则成为哑羊僧,等于哑巴一样。学佛法要双管齐下,不可偏差,否则就不合乎中道。现在修行之人,多有门户之见,不肯合作,认为自己所修的法门是正宗,旁人所修的宗就不是佛的真实义。我则认为都是佛的弟子,无论什么法门,都是佛金口所言,皆是令众生除执着、去贪心。我一向提倡禅净教三修,这样才能成为戒定慧三学的法门。
" q$ B$ Q4 u% U  我亦为世父    救诸苦患者    为凡夫颠倒    实在而言灭# m) @) I1 w% r9 K! q
  以常见我故    而生憍恣心    放逸着五欲    堕于恶道中
+ v( h) C4 }: r5 ^5 u: N  释迦牟尼佛说:‘我是一切世间人的父亲,所以要救护世间一切苦患的众生。因为凡夫皆有颠倒想,所以才说灭度。实际上,我没有灭度。’
5 E. K; O/ L; @5 U1 N5 t5 y  众生为什么颠倒?因为无明当家做主人翁,把智慧逐走,它发号施令,对的说是不对;不对的说是对。总之,自性有了大光明藏,黑暗变成光明。自性没有大光明藏,光明变成黑暗。什么是大光明藏?就是真如实相。何谓真如?就是诸法之本体,离虚妄而真实,常住而不变。也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的佛性。何谓实相?就是如实清净之相。换言之,没有二执心,没有四相心,就是实相。0 E- |2 N7 A7 F" Z- r" t5 W
  佛又说:‘我为什么说灭度?因为众生天天见到我的缘故,所以生出骄慢恣纵的心,不依法修行,不守规矩,执着在五欲的境界上,将来要堕落于三恶道中。’
# ^+ q  l  K' Y) v" L% Y( d: E  我常知众生    行道不行道    随所应可度    为说种种法
4 _8 C6 n) `9 [+ x" \( X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道    速成就佛身2 p  Z! z3 ^* k+ _; T. d2 `
  我知道众生之所念。经云:‘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众生行道不行道,我完全知道。这个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我就示现佛身为他说法。那个众生应以众生身得度者,我就示现众生身为他说法。总而言之,应以何身得度者,我就示现何身而为说法。: `! m# \, Z# ]! B% _0 M' t$ y
  佛每做这种的观想: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众生,令众生得入无上道呢?令众生很快成就佛的法身呢?& w' ?% {, p" |( E6 N4 q, i0 l& p, ~

& {7 P$ [* u; X1 M: w* x! C9 E9 {5 s+ M4 }9 L7 @' J2 n$ v
9 C) G" R5 D# b,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8 12: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4 07:43 , Processed in 0.1114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