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报以及产生很多善恶的想像。 我们这一念心,可能会随顺妄想,唯识学对于妄想的产生,分成两种: & L" c& ` k9 w
第一个,唯识所现:
! E5 G7 G' D3 C 《楞严经》叫作循业发现,比方说一盆水,人道有善业,看到的是水;鬼道众生看到是火,天人看到是琉璃地。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心识是善业,你看到的生命是美好的;你的心识有罪业,你看到的外境都是痛苦的。 4 n; @! X0 b, t) ` U6 C
好比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吃同样的饭菜、住同样的房子,有些人活得很快乐,有些人活得很痛苦,这怎么解释呢? 这跟你内心的善恶业有关系。 所以唯识所现的部分,我们无法作主。 2 l! m- Y* d2 b) h
其次,唯识所住: j" n5 |# g6 C6 c) O
当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产生感受跟想像,第一念不能怪你,佛陀制戒是从第二念。 因为第一念是过去的等流习性,从这个地方制戒,强人所难。 但是妄想产生的时候,你没有回光返照,还继续的、相续的安住在这个地方,这就是唯识所住,就治罪了。 9 |- i3 n3 @. m; K% l5 U0 W- A! @
我们不可能完全没有妄想,你说我修到没有妄想,那你可能连妄想在哪里都没有发觉。 0 Y- k" L$ A& h' r
我们只能做到--不随妄转。连等觉菩萨都还有点微细的妄想,只有佛不打妄想,我们是带业修行,怎么会没有妄想呢? + S. R( i" ]" Z/ L- n K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1 {; M' l+ V2 E
" u: q3 S- ]- u3 D本文转载者佛教网原文地址:http://www.liaotuo.org/list-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