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铁的事实是,没有努力,你就永远不会有所收获;没有错误,你就永远不会正确。即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疑是深究的意思)。为了能够清楚论述般若,我们看两个科学名词。
+ J- Z6 B) t0 ~# F5 U“还原论与整体论”像两条腿一样,让科学不断前进,让人类不断发明出新的东西。那么什么是还原论与整体论呢? % c& I2 Y4 C2 v7 [7 L+ a
一、什么是还原论
- m5 n! j1 K0 Q- p: a- J; a还原论即是分析论。比如人们经过分析,清楚了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由92种原子组成的;科学通过分析知道了基因是由四种不同的分子(核苷酸)组成的;这一分析过程就是还原论。还原论有什么用吗? , o- M2 g7 R ^
人类只有在知道了92种原子的特性后,才进一步发明了各种新材料,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科学的高速发展(想想最近100年的科学进展,你就会明白这种知识是多么的重要了)。对基因确定的了解,更是人类对生命进行控制质的飞跃。所以还原论决定了“一半的”一切。 & R3 B7 M2 y- q) c9 C: E
二、什么是整体论 ; W$ A7 K, q* T Y
即是整体大于其部分的总合。最简单例子是,一根筷子你永远也夹不到菜。而将两根筷子进行简单组合,“质”的变化随即发生。 & r# o7 J! C9 G. J/ j V, P
再比如,一个二氧化硅分子永远没有“易碎”、“透明”“硬度”等特性,而许多个二氧化硅分子组合起来就变成了窗户上玻璃。 2 o- d: A. W7 n9 X
无论从你或一只猫身上任何一个部位取出一小撮原子,它们都像一粒沙一样毫无生命。然而许多原子——比如由1的后面跟着26个0数目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就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在多一些原子就“突现”出了一个人。
% d6 f' r$ l2 m; N+ j, }* O时间也有整体论。比如,把“二泉映月”以一分钟一个音符的速率用二胡拉出,那么一个人永远听不出“那”是什么。就是说,一个事物必须在一个“时间框限”内出现才有意义。所以“整体论”决定了另外的“一半的”一切。
5 \! G) i/ l8 p: j; N佛祖引领我们认识“本心”时也用了还原论,即是“七处征心”和“八还辨见”。 # ]+ f( P7 n3 o: x; x4 a9 s6 y
$ {' J, z E2 K第一节、实相之门 , n. j5 z# a/ Z# p; W: w
般若是用来表示认识一个东西的代名词。当你认识了这个东西后,就无所谓般若不般若的了。问题是,认识个什么东西?
: V9 j$ A. H! Z p# h: H佛法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的意思就是只有一门。关键是这一门是个什么门?
' N+ {5 s7 Y3 x# Y很简单,即是认识“实相”之门。而次一级的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最终都归于实相之门。
! Y8 \/ H* K8 m( @今早收到一条咨询短信,原文如下: 3 f t% k, d) I3 b; G7 z; A# {
“老师,学佛也为了心地纯一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吗?”这一提问也涉及到了上篇我提到的佛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 t4 }1 @6 S6 d a& [/ a% a5 `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心的一种功用。而“无为而无所不为”是老子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与治理国家相关。比如,武则天将“无为”二字刻在石碑上,立于皇门殿前;武则天死后未在墓碑上写一个字(即“无字碑”),都是受“无为”思想的沁润。
- a/ |$ i) Q4 G& [0 v2 W6 c+ V而这里的“无为”与《金刚经》中“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中的无为在“行用”上都差不多,但在实质上却不同。老子的“无为”说的是“顺应自然变化之意”,而佛祖的无为映射的是“实相”。 4 U! _ l w$ ~* v8 K& d; ^
学佛为了什么,即是佛的本质是什么? 7 S) S1 T) D; _6 F+ o, U
很简单,佛的本质是“实相”。 : K' @7 M1 ~# U4 V# q
实相是什么?实相就是本心,即是佛祖通过“七处征心,八还辨见”要我们认识的那个东西;是佛祖要我们“觉悟”到的东西;同时也是佛祖一生所说的唯一“东西”。 ; D8 N! I$ Z7 ?4 \
因为这个东西是个“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东西,所以佛祖在许多的佛经中只告诉我们“它”不是什么,即用的是“遮”法。至于最终是什么,就要靠你最终的“意会”。问题是,你最终能不能“意会”到?
6 b' z p7 u' W6 Z' q, a' Q$ Y回答:确定的事实是,每个人都可以。只不过需要你发大勇猛心做出努力而已。
T/ U& q2 b& ?% @! V!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就算是你“意会”到了,就是说你“悟道”了,如果对你毫无用处的话,那么悟道就变成了“误导”了。
. a3 V5 Z3 H8 g! T) A虽然“本心”不是还原论或整体论,但是要想悟到“本心”却需要“还原论”和“整体论”。所以我们用还原论分析“般若”。
6 y1 [$ ^2 Q( k! A, n6 V古代圣贤在翻译“般若”时,因为无以名之,所以勉强意译为“智慧”。为了进一步趋近领悟那是个什么“智慧”,那么我要问: 5 O& n9 a# L, U& c" R1 a9 U+ P- F
(一)、我们平常所谈论的智慧是个什么? 8 O e6 d9 V4 `' [' p
(二)、那个终极的“智慧”应该是个什么东西?或者从一方面来说,需要是一个什么样“特性”的东西才会有这么重大的本质意义?
0 j* U& a' M8 n4 X/ @' u( u(注:特性是指一个东西的形状、大小、硬度,而“那个”的特性应该是个什么呢?) 2 O) v( X' U: l0 Z9 u- ~" J! I
- S4 H" S) n2 D( i
第二节、什么是世俗智慧
- k# D# `" N/ }/ t5 x; p9 _简单地说,般若在无以名之的情况下,被译为智慧。因为被翻译为了智慧,所以绝大多人在理解般若时,总是从世俗智慧的概念下去理解,这种理解就犹如缘木而求鱼——最终肯定是白费力气。
. ?/ T% u2 {% t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你简单地将“世俗智慧”理解为聪明,那可真是你的不幸。当然,我们会逐步看到这是为什么? / z/ d" k' ^' m
在自然科学中,无论你想深入理解某一门类中的某一事物,就必须对与之相关的内容都要清楚。否则你只能对这一事物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而不会进入理解的层面。 2 j# g4 u [. }3 n; l
所以为了对般若有深入的理解,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什么是平常人们谈论的智慧?深入理解“世俗智慧”是为了深入理解般若而作的比对和映照。 ) ?7 Z0 ]3 J6 v" m% C
对一些名词的理解,最清楚明了的就是“解字”。比如,“卡”字就用上不上,下不下的字像来表示的。智慧的“智”字是由“日”字上面一个“知”字来表示的。简单地说,“日”代表太阳,“知”代表清楚明白。合起来就是在阳光下十分清楚明白的意思。
- b- B1 A) V3 r; b Z2 k( [问题是“清楚明白”个什么? 5 i% j! F3 I$ w1 t9 T; c$ u9 K! K8 w
很简单,明白个“慧”。慧字上面的两个“丰”字分别代表国事和天下事,中间的“彐”字代表家事。就是将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称之为“慧”了。 / l- J. f& H9 S1 D& `
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要理解什么是“事”。简单地说,事者“理”也。所以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理”。 “理”,是治玉的意思。如《韩非子。和氏》中有“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简单地说,“璞”是含玉的石头,也是指未被雕刻的玉石。“理”的意思就是按照“未被雕刻玉石”的纹路进行雕刻玉石的意思。 3 C( C8 r$ H/ b4 I% L
进一步我们要问“纹路”是什么?纹路指的是玉石质地从这里到那里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一种联系。是什么联系呢? 3 S! w4 a2 v2 s. k0 Y& ^
很简单,人们之所以能够将不同的事物作出区别,是两个事物之间有不相同的地方。而当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变化上的规律性的联系时,我们就称这种联系为“理”。比如,玻璃杯掉在地上会碎;下雨之前一定会阴天(想想有谁是生下来就知道“玻璃杯掉在地上会碎”的规律呢?所以,地球上的所有的人都经历了对自然界中“理”的从无知到有知的认识过程)。 7 c: a3 z2 H* v) w! [6 s0 r
归根结底,“理”的意思就是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而当我们清楚明白“家里、国家、天下”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变化的规律性的联系时,我们就有了智慧。所以更进一步解释说,“智慧”就是清楚明白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3 C- S- A3 Z( O# i
而最终的关键的问题是,明白这些联系有什么用?
1 o1 M# Y0 p. C从进化上来说,只有在人类拥有了一种智慧(即,清楚明白一种规律性的联系)时,才由野兽的猎物逐步变成了寻逐野兽的猎人。那么,这是种什么智慧呢? 4 H: k6 R; b1 f6 x1 f' O, E
首先,这种智慧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马基雅夫利智慧”。它是人类主祖先在面对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野兽时,由于不能与之硬拼而迫使人类大脑逐步培养出的“超兽”智慧。简单地说,这种智慧就是“察言观色”的本领——即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从它们的角度考虑它们的感情和动机,从而猜透它们心理的能力。 + F8 @* w' h$ F3 z$ e0 ?4 g3 M( Y
更进一步说,这种能力就是预测的能力。预测就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发明出的兵法的精髓所在。比如兵法的总原则是“机、理、数、术”。
7 j8 E4 G4 t1 u7 U2 n! M机,即任何事情的发生都需要一个时机,即天时。
6 B9 t; s; I3 H6 q! z3 M: U理,既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它,运用它,却不能创造它,消灭它。
5 Y, U' `$ f, [+ K- L+ b数,即是预测。就是根据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联系进行计算,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必然发生的事情作出预测。 - ~; r# L( T' e8 o* ?/ ?0 i
术,即方法。运用那一种方法是完全根据预测而作的选择,即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 # ?7 H& X2 p9 b: J2 Y' z
从这里我们很容易地看到,天时是不被人类所控制的。理,既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联系也是人类不能改变和创造的。而任何“术”的运用都需要以“数”为基础(如“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术多不应”)。所以,兵法的轴心是“数”,就是预测。
6 s4 \! x* ?, |" c5 I我们经常会形容一个有智慧的人是很有远见的。那么什么是远见?远见就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问题是“他”依靠什么而看到的?说起来很简单,他是掌握了大量的事物变化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然后进行计算的结果。在世界第一的兵法《孙子兵法》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对事物规律性的描述。比如“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 u( @& k6 @7 R
我们都玩过象棋,也都知道象棋只有几种规律,即“象走田,马走日,炮打隔山子”。大家都知道这种简单的规律性,也都知道对这种规律性一旦计算起来就变得非常复杂。因为对弈的双方都要通过计算预测着对方会怎么走,而自己将如何应对等。
/ q( r- f7 f3 O7 X j9 I) @7 t针对于兵法来说,即简单又复杂。说简单,就是兵法无非是一些对事物发生发展规律性的计算。说复杂,就是每增加一个因素,也就增加了一份的权重,就需要你对主体事物的发展作出更复杂的计算。这样兵法就变得十分复杂了。
- Z! @& Z7 N3 y$ a比如,1991年海湾战争之前,美国用其最好的计算机计算了一年零六个月,对各个方面都作了权衡和比对,最终得出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只有“飞机加导弹”进行侵略才能解决问题。 , a8 n% j0 @2 w9 d- N' [* d. s
所以,兵法之所以不简单,取决于那个人能够作出超人的“计算”。我们从“自古可以倒背《孙子兵法》的人多如牛毛,而成为了“流芳千古将领”的人却少的可怜”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计算”,也可以说是“远见”是多的重要了。 4 h) x# m& s r" p
那么电脑的计算能够完全取代人的计算吗?答案是“永远不能”。因为人脑对于事物的规律性进行计算到一定的复杂程度时,就是说对一个事物进行判断时,会出现“灵感”这个东西。而美国那台计算机,虽然进行了大量的计算,然而就算是计算一百年,也不会出现“灵感”这个东西。从人会做梦而电脑永远不会做梦这一点,你就可以了解“人”与电脑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归根结底,人永远是人,而机器永远是机器,人与机器永远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P3 E+ n9 D/ T! y3 Z
所以今天的,是人类计算能力几十万倍的超级象棋计算机却对弈不过一个象棋大师,关键点就是人有“灵感”。不知你能明白我说的意思吗? ) S+ @4 I1 @) @& v
预测和灵感都不是般若。当然它们都是智慧。预测让人类由猎物成为了狩猎者(而语言和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区别)。预测就是“超兽”的智慧。随着人类的进化,“超人”的智慧出现了。
& e2 w. S5 u0 g; y3 L/ X$ X$ n4 c好了,现在的问题出现了,你认为“超人”的智慧应该是个什么东西? 4 f/ D# Q, R* C) V/ a# t
+ |4 R( f8 y- q% |) `) Y
/ s T3 Z7 {+ k/ I% X( a% T想问什么,请留言!你即将决定行文的走向! 更多详情,敬请留意其后文章。 , V1 {4 D: m" {8 J
更多精彩,敬请点击:
2 J# Y4 c- u) M5 B" A' U! G3 Y9 ~科学禅定官方网站:http://www.foxue123.com 2 F/ [6 ]/ A+ k% u( D$ ?
高月明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oyueming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