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02|回复: 0

[原创]“菩提树下的对话——禅与幸福人生” 广州光孝寺开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4 14: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幸福独特的理解。

6 ^( c" i- \* J# E3 M3 ^

  明生法师说:“重视结果是痛苦的,幸福是要有智慧的。”

% b" ?: c- x/ E7 |

  净因法师说:“生活不是感觉,而是一种过程,幸福也是一种过程,人生最重要是追求的过程,太重视结果会迷失方向,我们要活在当下”。

4 o! z$ ^6 P e# ~ e

  杨曾文教授说:“幸福也是一种感觉,口渴时候有水喝,晚上回家有人喂的狗,动荡的日子里和平安稳的生活……”

7 m; n9 h* b' n: |. I& ?

  那究竟幸福的人生又是什么呢?

2 j2 n( R; r1 M/ e

  光孝寺里旗幡飘动,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棵古老菩提树下焕发的又新一轮的对话……

/ l; c! D2 E& l- x! r9 g

菩提树下的对话——禅与幸福人生 

* w/ a% p e; [, @5 |

“菩提树下的对话——禅与幸福人生”现场

5 }: Q( Z/ l& ^

明生法师

: N+ m" ?* b* E" V! j

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师讲话

3 C/ \9 j( l& x5 T& f R$ |! m& c

菩提树下的对话——禅与幸福人生

0 W, D5 e8 A6 q! [" K. j

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温卫平致辞

( ]0 y/ a: T+ i1 I5 G2 p

菩提树下的对话——禅与幸福人生

; j* ]3 J5 E* Z( u5 S% }4 O

主讲嘉宾:明生法师、净因法师、杨曾文教授(右二)

2 u, y7 n$ B: j& ?9 t# S+ F3 U

 

2 m) o- E: G2 V! f. e3 f& l1 a

菩提树下的对话——禅与幸福人生

, O6 @- x2 p3 W; f# B

对话现场掌声不断

- B% z/ Y, x1 a( l4 q

 

' ^8 y( Z8 x; o! [; _ o# s) V9 l

菩提树下的对话——禅与幸福人生 

" |) _' |0 |3 {8 y& o4 \4 ]% {6 p

现场听众踊跃发言 提出疑惑

+ \* J3 w" A7 P/ g' j: d

    中华佛光文化网广东讯 2011年5月23日上午,“ 菩提树下的对话——禅与幸福人生”主题讲座在广州光孝寺千年菩提树下展开。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师,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总监、香港大学博士生导师净因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曾文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与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大学生、企业青年及居士信众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0 ?' \2 s% |. t& _9 l& W% a; A

    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温卫平,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宗教工作一处处长、广东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黄心怡,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宗教工作一处调研员、广东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陈洁施,越秀区副区长陈晓丹,越秀区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部长陈晓觉等省市区相关部门领导。除此之外,活动主办方还邀请了来自广东社会科学院的孙海燕博士,中山大学心理学专家李桦博士作为青年代表参加此次对话。

4 X5 d+ ~6 x: p5 N" ]3 o

    活在当下善用知识

7 }; A* G9 \$ u7 }0 T: f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皆皈于三宝不现实,要怎样运用佛法的智慧学会放下,得到幸福呢?

% P" w# u0 s3 y3 b; F8 L% j4 Q

    净因法师说:佛法和传统文化一样,之于生活,就像是饭菜里的盐巴。每天在在饭菜加上一点点,我们的生活才能像饭菜一样有味道。不管是出世还是入世,其实都是在同一个世界里,不同的是看你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人生的幸福来自追求的过程,太重视结果会迷失方向,禅宗强调的是我们要活在当下。

9 f5 B$ `5 K! v7 w2 Y2 R& M

    杨曾文教授说:“幸福也是一种感觉,口渴时候有水喝,晚上回家有人喂的狗,动荡的日子里和平安稳的生活……”这是一种追求得到了满足的后的感觉,我们要调整好我们的心态。

/ C& ? P3 }. w3 N8 O! Z* K# W

    明生法师:幸福是需要智慧的,知识是工具,智慧是文明、觉悟。知识是谋生的工具,智慧能消除烦恼。而善用知识才是智慧。

9 x) ^4 }% d; c7 n$ C

    正视问题放正心态

/ c& M' ~; z- _( E/ g2 [3 y$ y

    现在年轻人中,迫于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内心总是处在劳累与压力的状态中,该如何运用净化心灵,禅的智慧从压力中解放出来?

* P) Z. c- ?3 g7 @# u

    净因法师说:佛教的解压不是逃避,年轻人现在是心忙故人很累,要做到人忙心不忙,解压要解的是心灵的压力。

8 K: [/ r' | J: Y1 W0 H

    杨曾文教授:除了心灵的解压,企业本身也要配合关怀员工,把路设宽一点,如增多娱乐设施,给员工提供足够阅读与学习机会,压力不是一种物质生活,而是精神状态,什么原因引起就找到具体的原因来解决。

0 Q# K! y$ \8 o

    明生法师说:压力是因为缺乏净化途经引起的。心要直,把心放直了,放正了,压力就会变成动力。

8 q! [0 E* u+ g6 j. t4 V$ ~/ u6 Y. x0 Z

    坚定理想真学真知

& p! h _4 q* H

    有理想和有担当的年轻人的幸福感是比较强的,但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自己的理想,前途却是越来越困惑,越来越迷茫的,禅宗的智慧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是如何开示的?

( s6 N) v6 D9 x) {, i: w

    杨曾文教授:禅宗吸收了中国很多传统文化的精华。禅宗的追求是高尚的,但它的目标是可在世间实现的。要善于把握自己。禅不止是打坐,内心不乱才是禅。

% x5 ]; D& `$ ]4 e

    净因法师:大学生出社会要有豪气。苦是人生修行的一种。苦是一种功课,有苦才有方向。再者,有很多烦恼迷茫看不清,其实有很多烦恼迷茫是比较出来的。跟别人强的地方比自己就烦恼了,因为比不上。所以我们和自己比,拿自己昨天跟今天比。人生有很多东西是要靠努力才能实现的,大学生们不能只想到苦,不知苦不知悟。

' C' ]2 v8 ]+ y+ i7 {& e

    明生法师说:我们把远处的目标放在努力的过程中来煎熬自己,达不到时自然是苦,会迷惑了。学习禅宗要,就要活在当下。如大学生担心毕业就业问题,如果读书时把每一刻每一步做好,把握好当下了,学到真本领,又何愁以后找不到工作呢?

) ?1 J/ i" I) k2 K4 h; R: u, \

   看破 放下 自在

5 f/ Z# v b" I) j& T

    现实生活中,该怎样利用禅宗精神来应对情感困惑与的人际交往的问题呢?

' c2 q/ ~8 k; J+ ^8 k4 i6 p

    净因法师:现在青年很多关于情感的迷惑其实在《六祖坛经》中可以解开。有许多年轻人都是抱有不变的,静止的思维去看待爱情。这本身就是一种糊涂,不开悟。我们要以变化的思维去看待人生。再者爱情中不讲理,要求对方无条件付出,但佛教中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前因与后果。可以说,用禅宗里变化和因果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就没有什么搞不定的。还有就是对人对事要专注,要有戒、定、慧的精神。

8 t+ M: j+ ]+ H6 B5 a/ C; {

    明生法师:禅宗常说一个关于“放下” 的故事:两个和尚渡河,一女子落水。老和尚迅速将女施主背上岸放下,但小和尚依然执着男女授受不亲,将此事记挂于心,难以忘怀。对待感情,也要学像老和尚一样会放下,而放下并不等于放弃。

: x2 g. R4 \# d

    杨教授:太虚大师说过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看破了才能放下,放下了才能自在,自在了才能得身心的自由。

! c- r% o' x! D; }/ @% m2 O

    这次菩提树下的对话中,三位主讲嘉宾以佛法的智慧引导当代青年人戒除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空想,倡导天道酬勤、奋发有为的践履。这次对话让以“出世精神行入世之事”的禅宗智慧真正达到弘法利生,惠于社会,指引当代青年共同参与建设和谐社会,打造幸福人生。

) {/ V3 p* H/ j) J4 {

    菩提树下,般若无极。六祖惠能千年之后,弘法的脚步依然响亮。

( X6 V! e( I+ x- T+ i7 T

M7 Y6 b0 f. @6 Q5 c

 

( r$ O$ ?7 {-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3 01:01 , Processed in 0.2081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