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52|回复: 0

【开愿法师开示】与老领导交流佛法【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4 11: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老领导交流佛法

0 {! ` Q" S% i: n

     各位领导、各位老菩萨、各位大德居士:阿弥陀佛!(众:阿弥陀佛!)

: O+ X- ^* j& C+ h5 o' b


 

1 j7 {7 T# I$ b) F

    今天缘分非常的殊胜!我们有机缘欢聚一堂,这个机缘非常来之不易。所谓缘分,能够聚在一起,需要很多的条件,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和付出。我们今天虽然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在一起交流,台前幕后大家辛苦忙碌了好多天,才有今天我们在一起交流佛法、探讨人生的机会。

3 _$ C0 v% ]$ J


 

. T- `6 t4 c2 c; A D. I

    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佛法讲,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我们今天能聚在一起,如果按佛经上讲,都是过去生中,我们善根福德因缘聚集,才得来今天的这个成果。所以我们要有感恩的心,要感觉到我们的聚会是一个欢喜的聚会,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通过佛菩萨慈悲的教导让我们提升的聚会,真正做到让每一位来学习的菩萨们都能身心自在、身心和谐,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 h- i) Z. {: x0 }


 

" G7 ?# c0 C7 E

    在我们人生当中,很多缘分、很多事情,一晃就过去了,有在我们脑海里面留下很深刻印象的,也有我们没有印象的。这些现象都表明,我们每一个人,这一生当中,缘分的深浅不相同。我们为什么在佛门里面有那么深厚的缘分,能聚在一起探讨佛法?可见得我们与佛非常有缘分。

" c' l4 z+ l8 e7 b; q


 

; B, V5 l& ]+ Q- i9 O

    为什么我们与佛那么有缘分?总有一个道理在的。因为“佛”是印度语,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智慧、觉悟”,佛就是智慧和觉悟的代表,是代表圆满的智慧,圆满的觉悟。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心本性本来具足智慧,本来具足觉悟,只不过是每一个人的智慧和觉悟开发的程度不一样。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能够成佛。是什么意思?佛性又是什么?这是我们学佛之人应该要探讨、要深入去学习的一件事情。

5 M, R) J1 S; J! E


 

* X2 x" v( U4 T) @& t

佛教的本质——觉悟、智慧的教育

) ^* L4 p, I. K, u( F

    佛性,佛告诉我们,每个众生都有,不是说佛能成佛,我们众生就不能成佛。佛经里面,我们常常听到说,众生和佛是平等的。既然是平等的,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普度众生,给当时的众生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智慧。佛教在历史的承传当中,按照国际的历史记载,至今已经有2554年了,这2000多年的时间,给无数的人民、无数的众生都带来了智慧,带来了光明。可见得佛法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它不仅仅是以一个宗教的形式出现的。

t: i' v! x+ K: T4 E5 f4 B# e


 

' A/ }7 e/ {- o4 I4 m

    现在我们谈到佛法,就感觉是宗教,是每天或者是初一、十五让人去烧香、磕头、许愿的地方。其实这是佛教的一个现象,也只是佛教的一小部分而已。真正的精华,真正的智慧是在佛的教导里面。形式只是代表一个仪轨,一个仪式,表示我们中国传统的一种尊师重道的方式。

* c4 E0 D2 W. O" P: B& J5 b


 

" a/ ?) H4 i! P& Q

    我们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几千年源源不断,依旧能够繁荣,发扬光大,就在于我们中华民族人心的纯厚。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可以看到,就像古人讲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因为我们本来就具足纯净纯善的心,对父母孝敬、恭敬,对老师恭敬,是孝养父母,孝悌,尊敬师长,所以我们到庙宇里面去敬香、去拜佛,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 x, r: w" i0 W" o


 

+ d# f; g& f8 E% U) S

    “点香”代表什么意思呢?佛陀在世的时候,这些弟子没有对着佛点香,这也是中国的一个特色。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民族,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看我们的万里长城,长城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烽火台,是用来传递讯息的。比如边界有了状况了,有了什么事情了,邻近的烽火台就点燃烽火,烟就冒出来了,往远处传,就近的烽火台看见前面有点这个火,有烟了,说明这个地方有事故出来了,他也点燃,就这样一个一个传,很快就传到京城,领导就知道,边防这边有问题,有事情。这样就能够及时把讯息传到中央,传到皇帝那个地方。所以说,它代表传递信息。

6 `1 c$ P8 @0 o9 I8 |, y+ Y


 

* @0 R8 m* @, Q: |4 R0 I* k T4 ]7 Z

    到了佛教,到了宗教里面,我们燃香,叫做“信香”:第一,传递我们对佛菩萨的一种信心;第二,香的缭绕是无限度的,表示我们对佛的恭敬和信心,也表示这个香是跟佛菩萨沟通的媒体。过去没有那么方便的讯息沟通工具,不像现在,有手机,通讯那么发达,很快能把讯息就传到全国各地了。那个时候的人,没有任何传递讯息的工具,所以用这种方式,来传递这边发生情况了的讯息。

( T' C8 V% B; a3 j( Y7 i0 o# J


 

: R) r% b0 V& H$ n; ~

    我们知道,佛是我们的老师,就像祖师们常讲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就是根本的老师,就是佛教当中教导我们的第一个老师。所以佛教起初是以文化教育出现的。

T2 ]% b5 g7 V: h


 

- T, \& F. c/ B' `& u

    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这些弟子都在他身边听佛讲经、说法。“讲经”讲的是什么?这些弟子在生活当中,在人生当中有什么困惑、有什么不理解的,向佛请教,佛一一地给作了回答,记载下来,就变成现在的经典,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孔子一样。所以,佛把学术,把人类文明的真谛传递给一切众生。这是在我们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

8 o; T1 }- C' u* Q


 

0 M+ g- D0 L6 Q! O4 U: h% t9 d. R

    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生在印度,他是一个皇太子,要登基做皇帝的。后来他感觉到人世间有诸多的苦恼,感觉到人生许多的无常,很痛苦。体会到种种的苦难以后,想寻求一个解脱的道路,人不再痛苦,能够摆脱种种障难,就发了这样一个心:要寻求解脱!所以到当时的印度去参访这些有学、有修的高人来学习解脱之道。于是,他遍访了整个印度所有的有知识、有道德、有智慧的这些高人之后,感觉到生、老、病、死没解决。后来他领悟以后,说这个事情既然没法解决,自己放下,就在菩提树下打坐修行。

& u+ B4 f% Y( x' Y0 g0 w4 K


 

f p" G7 X: N2 e# }# d

    把种种的妄想、烦恼、忧虑放下之后,心地得到清净。得到清净,这个清净,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清静,是进入一种非常清净的境界,佛经里面讲叫做“禅定境界”。忽然间,有一颗流星划过,他明白了:原来我们众生放下烦恼,放下对立,放下痛苦,清净自在的这个真心本来就具足。

8 g# s* t* M2 \5 z


 

* I& ?9 H) X j8 e

疾病的起因——病由心生

, p9 b7 z% ~ V! c* f- |

    我们今天为什么有那么多烦恼,身体为什么不健康,就是我们的烦恼太多了,我们妄念太多了!这个身体招架不了了。今天有好多个念头,明天又有好多个念头,结果念头太多,影响了你的身体,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8 i/ J: u, N/ \7 X: U


 

1 `) Z3 d6 [6 k3 y3 c- O

    我们为什么要念佛,为什么要诵经,就是把我们妄想的心收回来,让我们的心能够有休息,慢慢地让它清净下来,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痛苦都放下,这个时候你就不会生病了。所以病的根源不在于你身体、生理的原因,最主要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是你心里先有了忧虑、先有了烦恼,然后它波及到你的身体,才产生了病变。你的细胞病变了,逐渐逐渐地,你又不懂这个方法,然后越来越恐怖,越来越忧虑。所以,越病越严重,就不能够好起来。

( d% m3 x$ o$ @3 |& T3 d- p. j2 E: w6 a


 

8 r8 X' ]0 h" c, i$ q7 Z2 Z

    只有我们把心情、心态调整好了,所谓“百毒不侵”。佛告诉我们说“慈悲心能够解除一切病毒”,你有大慈悲心,病毒来了,在你身体里面它起不了作用。因为我们有一颗慈悲心,有一颗关怀别人的心,本身它就是一个很强有力的免疫系统。我们心很躁乱,心很烦,心很乱的时候非常容易生病;我们的心很开朗,每天很洒脱,这样的人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了也很容易就恢复。

6 d5 s1 H$ C- a( ^+ X" e: a


 

5 ^4 K- N7 \- F3 z4 y+ [% M

    病能不能死人?其实病死人的几率非常小,被吓死的比较多。自己生病了,又不懂这个道理,就很恐慌,很恐怖,所以本来刚查到有病的时候,本来只有一成、二成的病,隔了两三天以后,这个病就到晚期了,很厉害了,或者说过了几天头发就都白了,其实不是这个病造成的,是我们的心造成的。

+ q y2 Y% W# }7 B) m4 J


 

& d3 n9 {7 @; ?6 L3 |# ~) `

    在科学的角度也能够讲得通,因为我们身体每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如果把它细细地分析,每个分子、每个小的组成细胞每天都在新陈代谢,每天都在变化。我们心情很愉悦的时候,细胞的活动也是很愉悦的,新陈代谢就很健康,就很顺畅。这个时候,我们这个身体即使哪一个地方有病痛了,或者是有一些不健康了,因为细胞在进行新陈代谢,过一段时间,病变的细胞就代谢掉了,然后我们好的细胞就生长出来了。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应该生气了。人有了忧虑以后必然会生病,要生病,所以佛告诉我们要“看得破、放得下”。

+ F$ S6 i6 t+ B Q. ~+ ~


 

$ W: j! q" T: v* s

    “放下”不是我们什么都不管了,而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就是你命里有多少福报、有多少福禄是注定的,有的总归会来的,没有的去拼命争,去拼命抢也得不到,命里没有。佛说得很有道理,说四十岁之前的命是先天的,你四十岁之前的这个命是前一世带来的,你过去的耕耘。四十岁之后的命是这一世造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

- f' g( Q! f& C7 w


 

# \0 r1 I6 [8 O) b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就推理,在我们生命当中,既然有四十岁之前和四十岁之后,那四十岁之后的命是我们前四十年所造作得来的结果,那就很显然地显示出来:我们的命运不是别人给你操作,而是我们每天的起心,每天的动念,每天的行为,不断地积累造就了我们自己的命运。不是说上帝给你创造了命运,上帝不管这个事,谁来管?是我们自己的心念来管这个事。

7 f* |/ l6 K2 N0 G5 u


 

+ `4 r+ m: V4 V/ `% [' q3 f

    我们每天所想、所行的,这是种因,将来必然有果。这就说明,我们一生当中所能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环境,不是别人安排好让我们去受的,而是我们自己造作的,结的果实而已。我们这一生过得很顺利,过得很潇洒,是你过去善缘多,修得好。

5 i) v$ E+ G5 ]; a* T


 

* ?/ [' f- s0 y6 o+ K1 }. m

    有痛苦也不要紧,因为我们现在知道,知道痛苦的因是我们过去心情、心态出了障碍,我们现在开始诵经念佛,断恶修善,广结善缘,那未来你的生活就很美满,遇到的都是善人,遇到的都是贵人,那多么好。

! k! H% O N# b. C' Y" Y) O


 

/ ]9 f; I+ u$ |! P0 }6 m

生命的真相——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 {5 r) m- p: J! r3 z+ | N

    我们这个生命是迁流不息的,刹那不住的。佛经里有一个名词叫“缘起性空”,“缘起”就是说我们每一天的处世,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有一个缘分在主宰的,这个缘分起了作用,我们生活的这个现象就出来了。“缘分”用现在科学的名词讲就是“条件”,种种的条件具足了,我们这个事情就能成功了。一个条件不成熟,这个事情就有欠缺。

. f. Q' e! F# T6 v# W+ m


 

3 q( _ `# M4 l4 p6 |" Z

    我们今天能聚在一起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有事,你很忙,你的缘分就不具足。所以,都是“缘起”相聚,但是没有实体,每天的生活都是迁流不住的。虽然我们在一起两个小时,但是两个小时是每一分钟每一分钟组成的,再说细一点,是每一秒钟每一秒钟组成的。所以这个时间是刹那不住在流动。

( _3 c' N7 r8 \& `- Z q


 

9 H/ u, }) t' @* u

    佛经里面告诉我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我们两个小时是每一秒每一秒累积出来的,你说这一秒是你自己,这一秒已经过去了;你说下一秒是你自己,下一秒还没有来临。所以,找不到一个真正的自我。“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才是我们众生生活的一个事实真相,只不过是细心的人才能够观察得到,佛菩萨用禅定的境界看到了而已。我们每天妄念很多,每天思想很乱,所以觉察不到生活的一切是“诸法无我”的,诸行是没有长久的。

u- C+ {5 p+ {4 g' m/ j+ W- e$ O


 

! q4 R4 ^6 I1 u7 p7 d) n2 |6 R+ }

    你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就知道,虽然“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我们起个善念,未来的一切环境会往善的方向转变;我们起个恶念头,它就会往恶的方向转变。所以天堂,是我们无数个善念积累变成的;地狱,是我们无数个恶念积累变成的,也是无常的。我们善念积累得厚,我们天堂的福报就大!我们恶念多,将来的苦报就很多。这不是迷信,这相当的科学。

: c! H5 s, }; R


 

! d+ i% u: R- R

    就像我们一生当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过去善心善行帮助的人多,成就的人多,你的一生就很快乐,你的一生遇到的贵人就很多。没有看到说一个人得势的时候常常去欺负别人,或者是说去害别人,他的晚年能够很洒脱很快乐,这个很困难。

( v+ D1 ^8 T% `$ `: ^$ Z


 

7 l, o. u6 G6 _1 e' w- p

    原因在什么地方?因果的规律不是哪一个人发明的,也不是哪一个人创造的,这就是自然的一个法则。法则如此,是自然的,就是我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什么一个的力量出去,就有一个反力量回馈于我们。我们用一个善的力量出去,回馈我们的全是善的。虽然有可能现在没人理解,或者是你这个善没人能够接受,不要紧,你善的讯息传递出去,总有一天善的果报会来。

$ [4 I2 `' v2 D4 @


 

! A8 {9 n$ y: z; L$ F

    昨天在和一位老教授交流的时候,就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我说“时间”未到,老教授说,不是“时间”未到,是“时辰”未到!老人们对这个事情都非常地相信,因为这一生当中所经历的,其实身边就有,一生当中仔细观察身边的朋友、身边的邻居,就是一部圆满的因果经。

/ d9 W+ t3 }2 ]6 J# B5 T4 Z


 

+ o$ L& e, z2 {% }* d4 K

    我们细心地体悟,佛法就在身边。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成就世间法,这是佛在世间的目标,目的,让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都能摆脱痛苦。佛说既然“诸行无常”,你的痛苦也是无常的,烦恼也是无常的。既然无常,你为什么不换一个想法,换个思想呢?

/ @' w. ~4 }- q. a. ^2 V# y: A


 

+ g9 @: A" }7 ?% ^% f9 |0 t

    所以,在学佛的时候,刚刚入佛门,感觉自己业障深重,障碍很多,不要紧,业障也是假的,因为“诸行无常”,只不过是我们在我们潜意识当中,这个妄念太多了,积累的错误的念头这个力量太强了,一下子转不过来,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们只要发愿,只要有信心的话,一定可以的。主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要负责任,对人生要充满信心,这样才可以。

/ Q2 m/ a8 y# o) X) K. |+ u


 

q$ r/ m1 y% _5 M: {* m

    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就是让我们从烦恼,从痛苦的世界提升到天堂,至善纯善,就是天堂的世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由于不明白,误信了自己的感觉,自己不为自己,那谁为自己?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自己,哪一个才是自己?众生才是真正的自己。

& x1 L$ T8 ?$ B9 O" p' f


 

) M) t `, k2 k6 w% v# O( _

    佛告诉我们说,我们在这个小生命里面,是刹那在变动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生命都不断地在旋转。这一秒钟是一个高兴的念头,下一秒钟就不高兴了,或者想到痛苦的事情又很痛苦了,是无常的,是变动的。但是在变化里面有一个不变,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它不随着你的心情变化而变化。这是我们众生所不知道的,佛一语道破,说在佛门里面叫“法身”。“法身”是什么?法身是众生众缘和合的真身,因为有了这个真身,我们一切众生才能够“无量寿”“不生不灭”。

- Z* a0 g, p% g. ?5 j/ x


 

) @) l( }7 g& _ A

    是谁不生不灭?是我们的真心、真身。是它!成佛就是我们真正地觉悟人生的事实真相,找到本体,就像过去高僧大德所讲的“找回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因为我们的心有妄动、有障碍,所以才感应我们的生活出现了种种的界限、痛苦。只要真正洒脱、真正自在,你生命里面的界限就会很少。

1 t) j- F3 `8 z, Y- f


 

3 r. R4 P1 Z K! n

    在我们修行当中,首先要把心量拓开、放大。中国人常讲“量大福大”,只有量大才能包容,量大了以后,你这个心才能够自在。心量大,不容易受伤;心量很小,这个人一点让你不如意,你就发火,你就很痛苦,这是错误的。如果你把你的心量放得很开,这些问题就没有了。所以佛很聪明,佛教导我们要“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量包虚空以后,几个人在这个虚空中像微尘一样,所以他任意地出,任意地进,都伤害不了你,因为你的心大。

# X8 {, F0 Y9 T8 m6 ^

 

3 ]; f$ m" n8 t

    为什么你会受到伤害?因为你的心量不够大,遇到一点事情,你的心就受伤了,那到头来吃亏的是谁?不是别人,是自己。自己因为不明白事实真相,自己吃亏了,才造成我们那么痛苦。我们真正念佛,是为了把我们的烦恼心、有障碍的心回归到一句“阿弥陀佛”,回归到清净自在。

- P& R! ~5 L5 G& b( C/ C

 

7 W9 _' u: t+ g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在《阿弥陀经》里面告诉我们,是无量光、无量寿,“光明”代表智慧,也代表空间;“寿命”代表时间,所以是无量的空间、无量的时间。“时空”是无尽的,所以阿弥陀佛的圣号就代表“时空无尽”。

! t) E/ `% g9 L' r

 

2 @1 d/ o; l6 a1 l* B- j6 x

    “时空无尽”是什么呢?佛门里面的专业术语叫“佛性”、“法身”。如果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众生身上,是我们每一个众生的真心。你的真心就像佛经里面讲的,“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之所以我们现在有痛苦,生病, 就是因为我们的心结不通。心结不通,因果的自然法则,你动一个什么念头,感应这个身体就起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 E! }' @7 _7 r! m8 z$ L

 

, p: g+ u, m/ U& i" i$ c* i

    这样是不是唯心主义?其实则不然。如果真正地来说这个事情的话,其实“心”和“物”是一体的。有“心”的认知才有“物”,有“物”才能体现你的心!所以在佛门里面讲:“心物不二”,才是真正的真理。我们佛门弟子最忌讳的是偏激,我们是唯心的,“物”给放一边了;我们是唯物的,“心”又给丢了,这不是佛法的真正意思。真正的意义是告诉我们:心即是物,物即是心;心里面有圆满的物质,圆满的物质里面是通过心来认识的,所以他是一体,这才是佛法的解释。

- A+ t( @) N2 l' L3 N, Y( ^8 y6 Y7 l

 

* Z0 S" p1 A1 E; @

    我们就知道了,这个身体的行动是谁来主宰的?是我们的心。心是总司令,说让你去动动手,是谁发出的命令?科学家讲:你的大脑发出的命令。大脑的哪个细胞发出的命令?再追究下去是个无形的力量,这无形的力量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心。

B( \+ W% ?2 ]+ ~; \; B

 

+ X& m! x1 D5 Y; P

    我们口干了,想喝水,谁发出的信号?身体需要水了,这个信号传到你大脑里去了,大脑里面有个力量,给你赋予行动,然后有了结果。所以说真正让我们明了,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一天的念头、想法多么重要。

/ U4 C- _+ F+ `

 

2 Z( E# j$ h- y g% H

    尤其我们年龄比较大一些的老菩萨们,一生当中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很多贡献,真的是为了民族的发展,把自己的心血、自己的精力都奉献出来了。这个时候退休了,更应该把自己的心态调整过来,好好地来诵经、念佛,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把我们这颗心重新地净化,回归到我们纯净纯善的清净的生活境界里面,你就不容易生病了。

! o6 `6 O# g; j6 k7 v* H

 

( Q* m% s% ?8 ~! N" [, b

    我们每天念“阿弥陀佛”,时时刻刻在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个心,几十年当中,在红尘俗世中已经埋没得很深,已经是妄念很多,无法控制,爱发脾气,或者是说烦恼的事情、忧虑的事情很多。既然说了,“诸法无我,诸行无常”,过去的已经是过去了,你为什么不洒脱点?过去的都过去了,人生重新开始,那多么好,多么祥和。

+ Z4 W2 L) S: x% e' e2 y

 

2 _$ k/ I1 F% z% O$ \) x6 F

    让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纯净、纯善,这也是佛门的养生之道,每天多开心。念“阿弥陀佛”就是念无量光、无量寿,无尽的时空和我们的真心相应。念佛不是迷信,所以别人见着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祝福你无量光、无量寿,多么好!

1 x" A6 c! g+ k0 N0 J

 

- Z# G% P/ ]2 C& t9 y" A& W

佛教的真正意义

: J; F* N7 g+ w0 V) w& B) F$ w

    我们要明了,佛教从创始到现在几千年,其实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给我们人类文明,给我们的心境增添无限的能量和法喜,这才是真正的意义。这几千年当中,不断地发扬光大,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智慧和光明,这才是它真正的意义所在。

6 L( w( b3 s% N& s+ c" @4 @. l

 

# ] O3 W' y& r& Z8 O( _3 K

    我们初一、十五去庙里敬香、磕头,仅仅代表我们对佛的一种恭敬,对老师的一种探望,表尊师重道。在座的老菩萨们应该很清楚,过去读书的时候,见到孔老夫子的像要磕头、礼拜,同样一个道理,这就是表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非常的厚道、非常的优秀,表示我们不忘记老师的恩德。我们清明去扫墓,也就是表我们对祖先、对父母恩德的一种怀念,那不是迷信,这是所谓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5 ?: m2 F# d' Z/ M- }# [0 F

 

4 g4 o0 T: R: Q: i$ o& P5 H

    听说咱们中国拜祖宗,外国人很莫名其妙,说祖先你们都没有看到,你们都不知道他们长得什么样,怎么去拜呢?所以他们就很不理解。在中国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中国人一提到我们是炎黄子孙,多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都是一家人,大家庭。外国人没有这个概念。所以我们中国人能够团结一致,能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心很齐,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一家人。不过是每一个支派,每一个流域,每一个生活方式不一样,才造成我们在每一个地方的文化上的小差异,总体还是非常圆满的。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传统能够代代相传,能够发扬光大的原因,这是其他国家非常羡慕中国的。

" X0 A4 T! c8 s: j: {, `0 \

 

' t4 d4 [+ c/ c

    包括佛教也是如此,佛教在印度发展了几百年以后,就开始衰落,开始没有。等传到中国以后,因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人心有很深厚的基础,佛教到中国以后,给中国传统文化增加了很多的养分,增加了很多的内涵在里面,所以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里,成为一体。

# L% j3 \" P. V# {! a

 

1 |& B& {8 S1 o3 C5 L9 E

    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家会想到是什么呢?儒、释、道。“儒”,教导我们孝亲尊师,教导我们如何待人处世;“道”,教导我们如何让心境平和下来,真正地让我们像老子所讲的:“万物与我一体,天地与我同根”,“一体”、“同根”——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种包容,海纳百川的思想,让我们这个心放得开。我们的心放开了以后,心情是多么的欢喜。我们每一个人都欢喜,我们这个民族就充满祥和的、一团和气的福音。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中华文化太好了,是智慧的结晶。

/ d- Y2 h" ~% B; z; y3 y

 

4 Z- g. g1 _# }, {, ]

    佛经里面告诉我们,念佛的人,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做到“净业三福”。就是说,你作为一个佛弟子,首先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第一条。

- Z+ f- @" y" a/ d5 g8 }" H

 

4 F+ F) O0 F/ w7 A0 i

    佛门里面没有消极,不是你学佛以后,你的父母也不要了,家庭也不要了,社会该尽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尽了,这是错误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间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自己的任务。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了,就应该像祖师讲的敦伦尽分,就是要尽到我们每个人的本分;应该孝养父母,父母给予了我们这个身体,有这个身体以后你才有现在的事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学佛了,就不会出现儿女不孝的情况,不会出现家庭矛盾。“孝养父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的,在佛门里面也非常重视,第一条里面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所以佛教并非消极, 是非常积极的。

5 _0 J( _$ M8 Y) ?4 {1 x

 

8 p1 J* G7 z. F2 T6 I) a; G" Q

    “奉事师长”是讲尊师重道,见到老师我们恭敬,表我们对于智慧的恭敬,对于文化的一种尊敬;还要有一颗慈悲心,慈悲心就是把我们的孝心,把我们尊师的心扩大,能够慈悲关爱一切人。不仅仅要关爱你的家人,你身边的人,乃至于扩大到整个人类,整个天下,所以叫慈心。在佛门里面,这个寓意更深了,“慈心不杀”,不仅仅我们对于人类要有爱心,要能包容,甚至对于小动物都不忍心去伤害它,要有这颗心,来培养我们这个纯净、纯善的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我们真正入佛门的基础。

% @- E! m, t! h$ {. A# o

 

9 U* d# Y: [3 J* n0 \6 x

    一开始佛就告诉我们:你怎么才能进佛门?标准是“善男子、善女人”。首先你要做到一条是个善人,如果你不是善人的话,在佛门当中就不圆满了。如果我们社会都是善人了,都善了,那多祥和,外面就没那么多坏人了,没有坏人了,我们的生活就没有忧虑了,就没有恐慌了。

* m2 n1 g" E, |/ M9 d

 

; `0 B5 {2 ~- M$ Q! `

    所以,可见得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佛教文化的普及,能够消除很多不好的因素。为什么有不好的因素?因为大家不明了有因果;不明了做了坏事以后,自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你自己做的所感应的这个后果只有自己去承当。在我们一生当中,看到、听到的现象当中,实例也非常非常多。

7 h) r5 m4 ^+ t9 q4 }: S2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2 14:10 , Processed in 0.0864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