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v$ B0 {6 V9 B: x2 Q8 Z  ) \( z6 |) i5 W& M; U) S
塔,原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砖石等建造成的建筑物,后 5 L/ _1 k ~ G7 {$ n& e* x0 s, t* a
来又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般涅盘处,乃至安置诸佛 0 B# v0 h$ j4 }
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土、石、砖、木等筑成的
! ]! Y9 _& z, }; Y/ z' ~ 建筑物。
1 w( B# N+ X1 H7 v) [. _ - A, M3 W( O4 u; f/ g# L2 c0 B
有关造塔的起源,可远溯至佛陀时代。根据记载,须达长者曾求取 # u; a- t4 ] m# ?) s
佛陀的头发等,以之起塔供养。佛陀圆寂之后,则有波婆国等八国,
2 Q2 w+ q) a7 [- D+ H9 N 八分佛陀舍利,各自奉归起塔供养。
$ e# l @+ j7 L% R5 @3 ] 1 _5 T+ D6 N2 J, z: p1 C% s
修持我们的身口意完全安住在佛陀所开启的精神世界中,莅临圣地。 : x% Y0 j$ |, ?' k7 j) ?" i6 A R
6 O! F( U J5 t5 B

$ j3 `$ H; B8 F 莅临充满十方诸佛菩萨的及其美妙的精神领域之中,这份陶醉时刻
]0 f9 p4 R/ | 祈愿回向一切有情。 7 N# |- m7 [! b
 0 ^- U( E& W: ?, u7 l. T& e% M
喜此殊胜因缘随善知识一同融入在这极乐世界中
: r* d% K/ i& z" K% [" r % M& V# H' {7 o+ T
在此仙境之中抒发我们获得佛法利益的人生......
, {* N0 a. E& b6 j; G 0 u4 a w" x1 i/ M" V& K
大自然从不厌倦的传播法音,我们是否回光冥思诸佛菩萨在启迪我 # W8 c* O# |7 j# z# I; o
们成就什么样的人生?
7 P: l& d6 x4 P* ^
4 l4 J1 h" U" ~ 寂静下来,沉淀身心体悟整个世界的倾诉,去接纳大自然施与我们 " c$ l( `7 _) a% B1 B+ b" e; n
的无私地爱!
/ @* g, a( u$ e W0 |0 n
5 C! s% o- M. I# w# ^从自我的牢狱之中脱离出来融入法界
: m2 ~( o S$ n4 @. D' L
: g/ h6 z6 V8 ]! ?$ [2 p& o 祈福天下一切有情祥和、快乐、幸福安康的平静生活如同皎洁晴空,
$ r" [( F% K2 L- u+ M. [ 清爽悦心。 3 I+ Q Z$ t* K O7 t7 ]- f8 ~
 / K0 E+ A9 f# v$ m: L1 g
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却藉聚十方诸佛菩萨、诸大成就者的功
2 u' d- v; T4 J. K5 S: d' Y0 Y 德,造建、礼拜便会藉此积累无量功德。
4 x' r! k; w) _0 K# D
) y$ D$ R! E5 A5 |《僧只律》中说:“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泥团,散心治佛塔。” - a/ L; F1 U5 K; W* o6 t

# Y! c9 l: ^) r* J: b( C/ q: u# `5 U 又《百缘经》中说:“佛告阿难,昔迦叶佛入涅盘后,有迦翅王收
2 J9 {) O; j9 y& A0 g. R4 z 其舍利,造四宝塔。时有长者,见竖塔枨,心生随喜,持一金钱,安 * o' T1 ^/ B2 U3 y
着塔下,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常有金钱,受 ' e) X/ z) \( ?+ q1 b% H$ h6 K
福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 e: K/ |* [# M: w8 A4 a
 ! ~/ ~$ J' n" ~' b7 s- ?' _- V/ T
另外譬喻经举出十种造塔之殊胜果报:(一)不生于边国,(二)不 ; q7 F5 W. \7 `# C. p
受贫困,(三)不得愚痴邪见之身,(四)可得十六大国之王位,(五)寿
3 J% V6 A8 Y3 x! J: v! |3 ?6 B 命长远,(六)可得金刚那罗延力,(七)可得无比广大之福德,(八)得 . q/ B* ^" o8 F/ ]! k
蒙诸佛菩萨之慈悲,(九)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十)得往生十方 2 _2 C. t. l( o0 ^
净土。
/ F# q3 T! o* U" q + t+ N+ j2 n6 B2 A
在佛教中,著名的护法天王帝释天就是因造塔的功德而生。在过去 % M3 |* A; w* p- I
的世界,迦叶佛灭时,有一女人发心修塔,另有三十二人帮助她修
7 g' H n" P/ r2 t) \6 e" M; J 塔,由此功德,这个女人转生为忉利天王,帮助她修塔的其他众人也 $ [0 @ P+ K/ h
都转生为天王和大臣,合称为三十三天。
$ w3 M: [2 W9 b4 [5 ~1 S5 c
_% w6 J3 J n4 Y! i 在《佛说造塔功德经》中,释迦牟尼佛应观世音菩萨的请求,讲 t4 o" X. K% z& ~
述了建造佛塔的功德。释迦牟尼佛说:“如果在此法会中的诸天众 " W2 [# L* a: H, L0 W
等,及未来世的一切众生,随着他们所在的地方,在没有塔之处,能 ! k/ x1 U% k! y2 M
在其中建立佛塔者,无论这些塔的形状是高妙无比,超过三界中的一
, Q3 Z( k1 C3 \6 O1 h* @( G 切,乃至极为微小如同庵罗果;或者塔的所有表刹高大到上至梵天,
$ g+ C# @, |/ a) e3 B. O' R% c: Q 乃至至小犹如针等;或者所有轮盖大到能覆盖大千世界,乃至至小犹 ' a) X( u. t( s! ]. `/ k4 I, i* U4 _
如枣叶。 0 U8 L- ]7 C5 ^2 L: s/ z
 # L$ X0 Q5 F3 |* T: S: w2 q
若能于这些塔内收藏如来所有舍利发牙髭爪下至一分。或放置如来
& W" x. D `5 Z) Y* i 所有法藏十二部经。下至于一段四句偈等。其人功德如彼梵天一般。
3 \6 o6 ]1 l' {" r 命终之后转生于梵世。在梵天的天界中寿尽后,又往生五于五净居
& c$ ]: @& e: n9 D5 C; [, n 天。于这些诸天等无有异。 5 C8 i; F( Z0 A0 ]+ b

5 s5 p7 G Z+ N 在此多久拉山口的108塔内供上一盏灯,让这份光明汇入灯海光照大
`8 c. i$ Q' ?6 b0 ? 千。
! n: _# p& \0 l* V3 F& X7 B1 ?. N " f- H7 T" p# m0 k) s
祈愿让这盏灯成为三千大千世界的导航明灯!
! Z& @( y+ k5 C $ e; `& u5 l }4 s* w( q, n) j) P5 I
祈愿佛陀的妙音法语传播三千大千世界! * }8 ^4 S& \2 b0 B- K( M
 : A+ W1 E r: p, k& w3 P
《缁门崇行录》云∶‘唐·子邻,范氏子,母王氏,不信三宝,邻
! z) H9 `0 o- L, i6 g* ? R9 [ 逃东都依广受寺庆修律师出家,忽思亲归宁,父失明,母已故三载。 3 T5 z" E" y8 C
因诣岳庙敷坐具,诵法华,誓见岳帝,求母生处。其夜岳帝召谓曰∶
z5 W; S/ p# r q! A 汝母禁狱现受诸苦,邻悲泣请免!帝曰∶可往鄮山礼育王塔,庶可救 . z+ |0 w" C6 |- X" z% J
也!邻即诣塔,哀泣礼拜,至于四万,俄闻有呼邻声,望空中见母谢
y1 l- J; [% |2 W! B0 l- z 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倏然不见。’
* g% W0 z* n+ t/ Q$ x: ` , F5 _; W9 I' A6 ^
《僧只律》中说:“若人于百千黄金布施别人,所获得的功德,不
4 m+ I! z6 C8 X" q( t 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的功德。”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
' K! L; ]% R0 r* G 印托罗尼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众生能于此塔、以一香、一花礼 # Y- l k8 v5 u3 O: i. @0 G# \
拜供养。即使是八十亿世劫中积累的生死重罪都能一时消灭,而且生 : v" H9 v" I' y1 b- ?& |
时能避免灾殃,死时可投生到佛家。 , A3 Y; c. m }/ z: V4 j3 N+ Z
 7 D: c* _: ]* T0 B
善知识的全身心融汇在佛法中,全身心释放着佛慧,无尽的释放人间......
+ E: W( D% _$ x: b, D2 J
! S1 y5 Z+ p9 m 这份超越时空的智慧威德,缘于十方诸佛菩萨的共同愿力的汇聚。
' K3 R8 B) ^2 l2 V$ Q2 { q
0 X" T0 N7 m2 e* K! u0 {$ a5 c$ D6 X 愿力的不可思议是我们凡夫无法感知的,唯有超脱出狭义的感官, , U2 i8 [- A ^- G# N
汇入诸佛菩萨愿海才会收获法喜。 6 G" D3 Q% x8 l8 |

, A- Z1 V) ^! |; d 我们真诚的祈愿祝福回荡在法界,这份至善,虚空一切有情希德感 ( L# ^' X' Y0 C) X# N
知,会被感染、会获解脱。 - A; v" M1 R% q1 {/ a+ \
 8 K/ g5 J0 ?/ y$ A/ u
如梦幻的人生令我们坠入业力苦海,在此殊胜的时刻我们觉悟、我
% t% W6 l" s( D. b6 w 们脱离苦海!
6 R, c3 I2 R0 ^- X$ G! n! g $ | z: h# b# [- @1 V! d' K
声声呼唤、声声祈愿,无不宣泄着浩瀚佛恩,沐浴无量众生。
9 Y8 \0 z& t: Z: H8 ~ " S) ]# J, h# b, Y8 E$ o
法的力量,随善知识的传播讲解而解救恐惧无力的苦难众生. 7 J* f; I: e( g% ]) E- q/ I% Q
 ! m) P( q5 I+ y1 c8 k* f
无尽的关怀、无尽是施与、无尽的召唤唯一心愿是众生回归极乐世
% Z h$ S$ ~) {3 U 界。 ! c* l k9 r z
 1 l7 l3 _2 F2 P# U. Q
融入法中........ ! N: _0 i& x% w1 K# t+ O7 V
 % d# V1 t- @4 p+ ~
接受诸佛沐浴......
3 ^7 l' f' V* w0 _/ V(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