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y: e! H9 P: @+ P 有关八识的概括: ; k9 @. l4 B, t% g2 |
(1)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都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生出的。前六识能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末那识。凡夫众生一向不知道第八识阿赖耶识不生不灭,才是真正的"我"(其实它具有无我性的,假名为我),就误认为能见闻觉知的第六意识、处处做主的末那识,再加上自己的色身,就是所谓的"我"。凡夫众生所认为的前七识的"我"是诸缘和合而有的"我",有生有灭的"我",是假"我",所以佛说"无我"。
; l( e3 R- w/ ?; E8 x- Q(2)十八界法里所说的六根、六尘、六识,也就是我人的身心及外界的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都是第八识心藉缘所生的,所以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但这个第八识心阿赖耶识是产生万法的因,它却不是依赖任何因缘存在的,佛说它不生不灭,无始劫以来就存在,而且永远的存在,乃至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后,前七识灭除掉,也是仅剩下此第八识阿赖耶识存在。阿罗汉灭掉前七识和色身,仅剩下不生不灭的阿赖耶识存在,就是涅槃。 0 i" S4 A; [$ k9 V
(3)第六意识心是因为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接触外五尘,然后由末那识触五尘境而由第八识阿赖耶识生出。若五根全部毁坏、或全身麻醉期间,五根不能接触外境,则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触之前五识悉皆不起,五根不能作用故末那不触法尘,则了了常知之意识心亦不能起。第六意识心有许多表现形式:见闻觉知心、定中了了常知之心、明觉心、寂照心,都是意识心,故知以定中了了常知之心、明觉心、寂照心、密宗双身修法时一念不生之觉知心,为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实心的诸方大师,其实都是落在意识心的境界里,把依诸缘而有的意识心当成常不坏的我而不自知。
4 A) Q# r, |/ }; Y( \; v4 f0 [2 |以第六意识心经锻炼所产生的种种境界,会容易使人误会为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心的现象举例: . I: y9 D$ I+ R: z3 {. G
A.散乱攀缘心:以日常生活中或课诵中能知能观之意识心,(有人会将此意识心误认为阿赖耶识真心)。
* N- k* P `9 p* l2 w- m* o% h0 V0 MB.以法定心:以数息、念佛、忆佛、观心、内观,或其它方法摄心而定住之意识心,(有人会将此意识心误认为阿赖耶识真心)。
5 [8 }; C% _. a" tC.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此境界犹有观照寂照,不离知也,犹是妄心。此中有十余种定境变化,皆幻而不实,执即着魔。
8 U6 Q$ s, s' B' X! ~, ]D.遍满虚空:于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中,定心扩散,便以出现遍满虚空境界之意识心为真心,不离有所得有境界法,仍是妄心(有人会将此意识心误认为阿赖耶识真心)。
( c" T) P; h3 S3 p- g% d( z, b/ XE.身心统一、内外统一、时空统一:在欲界定中舍弃觉知,便入此境界。皆在未到地定中,是定非悟,有人会将此定境误认为开悟。
8 ~) w& C, x l7 Y& x! m5 NF.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 % y- Y6 U% _+ }0 F% W, U
G.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 }1 C$ L0 h( j8 I' X" g
H.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末到地定。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身乐。此乐微细常住,非如善根初发后粗乐之必须提心方有乐触。
& ^3 X) O1 x! g: ]! S- F* xI.无觉有观三昧:舍微细乐触,续深入定境及除性障。坐中对外境无觉,对心境有观,此是二禅前之末到地定。 % i% H$ Z$ r* m1 ?/ Z3 V
J.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习无觉有观三昧而能长时间安住者,舍观便入二惮。此定境虽离觉观,似无所有,仍非证悟般若,不离境界故。 * @6 N9 h1 s5 }5 x1 f# [
佛子须知:有出有入的,有各种境界的法,都是意识心的境界,开悟悟得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法尔如是",原本如此,是一念相应,是无出无入的,是无境界的。
+ Y5 P) R) {6 P5 u0 \. {3 k; _(4)第七识不能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遍一切时、遍一切处的,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因为第七识只是六根中的一根--意根,它没有遍在我们的其他五根,所以它并不是遍一切处。此外,它只在五尘所生的法尘上面起作用,不直接在五尘(色声香味触)上起作用,所以它不遍十二处,那就不可以说它遍一切处。第七识从无量劫以来固然是通一切时而不曾暂断,但是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以后,他入了灭尽定时,第七识是会有少分消失的;到了入涅槃时,第七识则是永灭无余,所以是不可能遍一切时的。
: }( v" o. f: c6 e! ]: T, R4 X(5)一切人皆有八识,而且是八识同步和合运作。
. C9 n3 q$ k5 D. p: i; O; H7 Y& L八识是同步和合运作举例: . H1 u( T4 S: Y+ v5 a2 I/ X
比如眼睛看见外界的事物(外相分)时,在眼球内之影像呈倒影,如来藏便生相似的图像(内相分)。内相分现起时,末那识触内相分色尘而想要分别它,眼识便随内相分起,辨别青黄赤白等色。同时现起意识,由意识分别长短方圆美丑姿态神韵等。 $ m" r8 V8 T7 W, |
事实上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所感受到的外界事物与刺激,并不是七转识所感受的五尘,其实"感受"的都是自心如来藏所变现之内相分。而七转识见分亦是如来藏所显现。故有情众生所贪求之一切法,其实皆无所得,都是以自己的七转识见分,处于自己的内相分之中,而游戏自己的内相分罢了。自己以为在玩外物,其实是自己在玩自己而已! 3 @3 [2 V8 R' G* s
(6)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中,只有意识有证自证分,能返观自己,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末那识、阿赖耶识都没有证自证分,不能自己感觉自己的存在。由于意识具有证自证分,所以人往往会把意识--这个能知能觉的见闻觉知心当作自己。西方有的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这就是把意识心当成我了。既然那识和第八识无自证分,所以必须通过意识心才能找到它们,因此修行离不开意识心,如果没有意识心,那我们参禅就不能找到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了。 , R2 C! a! t. e8 r( c: d
举例说明: , C0 ~6 R# O4 k
有的学佛的人可能会认为:睡着无梦的时候,这个处处作主的我,明明消失了啊!这就是因为从狭义的种智来说,末那识没有证自证分,不能返观自己;所以你在睡着无梦时,意识的证自证分消失了以后,虽然末那识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地运作时,但它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要等到醒来之后,意识重新现行后,有了证自证分才会自觉自己的存在。包括在闷绝、定中亦是如此。如果没有末那识、阿赖耶识在眠熟等五位中继续存在,你一旦睡着了,将会永远醒不过来了。 (7)其实所谓的成佛之道,一句话概括就是:通过参禅开悟找到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心,然后通过修行净除阿赖耶识体内的染污种子,并了知这一切种子的差别功能,即是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