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14|回复: 0

警钟长鸣——造口业,遭惨报,公案怖,鬼神惊!(趁一时口舌之快,可能长夜受苦无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1 11: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警钟长鸣——造口业,遭惨报,公案怖,鬼神惊!(趁一时口舌之快,可能长夜受苦无量!) 

6 c8 G% }- c4 T: u+ c* l! g& d

 

4 f$ I* R, D! e- Q

                   

% A( Q7 c9 n; T0 [

  有一位青年,很有才华,二十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一所名牌大学破格直接聘他作副教授,可是过了十年都没有升教授。
      他禀赋这样好,为什么十年后都得不到提升呢?原因出在他十年以来所发表的论文,都有指责哪个教授哪里不好,而且讲得精辟,抓到别人的弱点,所以他这十年要升级时,都被那些教授压下来。

1 f4 U$ e$ N. P) i4 n; W/ s* t

    后来,他的朋友劝他写论文换一个角度写,就是赞叹某一位教授哪里好,这位才子一听建议,脸色很难看,觉得很困难,因为多年以来批评别人习惯了,再换成欣赏别人,很不习惯。

& e5 O& u! w9 W' T; O

  在这个事例当中,可以体会什么是造作等流果,就是以习惯势力所显现的行为之相。这位副教授一直喜欢指责别人的缺点,养成了恶口的习惯,要他改成一种欣赏他人的方式很不容易,所以串习什么方式就会习惯于什么方式,不在语言上学好,以恶口的串习力,语言上会形成障碍,甚至对别人真心说一句和善的语言也没有能力。

1 k8 J! H7 S5 z7 Q+ ]1 q: L* h4 P

      还可以看到一点,就是存心不同,后果也截然相反,如果一说话就是指责、嘲讽、打击,这样用心刻薄,福德就会消减。如果待人宽厚,总是赞叹随喜,福德就会越来越厚。所以,待人要常常念别人的好。请进来随喜报名参加僧伽吒经共修 南无僧伽吒法门 

1 M5 `, [/ V# D5 o


再看一则以恶口受报的事例:

7 U, S, \. p$ K0 Y* {1 ?: `( K+ @

  明朝末年,苏州有一位姓秦的书生,聪明好学,而且多才多艺,尤其擅长作诗词,他才思敏捷,可以即刻写成文章,他的缺点是个性轻狂刻薄,说话不让人。见人有缺点,就写诗攻击对方,听到某人作事可笑,就把这事写成歌词。

+ D. u! z X5 K' \$ @6 J

  有位邻居,男女的事上不检点,他知道后,当即写了十首《黄莺儿》的词调笑,内容绘声绘色,写得很露骨。这首词远近流传,因为这件事,他多次挨揍,当街被打,甚至被人剥开衣服来痛打。

' H; Z5 _( _7 U" v/ d7 `7 N# g

      还有一次,也是因为填词成歌,讽刺他人的行为,结果被人诬告吃官司。因为宿世的习气太坚固,他一直改不过来。
      到晚年时,他染上了疟疾病,病好了不久就精神错乱,常常吃自己的粪便,又取刀割自己的舌头,幸好被家人发现,夺下他的刀。家人也没有办法,只能把他关在一间空屋子里头。他找不到刀,就一点一点嚼自己的舌头,再和着血吐出来。房间里发出一股难闻的臭气,让人作呕。而秦生自己却一点知觉也没有。
      有一天,他从窗户的缝隙当中看见一把劈柴用的斧头,就破窗而出,举斧把自己砍死了。
  这是恶口的报应。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人格刻薄,不宽厚不包容。一个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他人的缺点、隐私,以此为乐,必定会引起对方的怨恨,况且把它作成诗歌,让千百人都知道,更是恶口大面积的放大,所以无形之中福德消尽。

% C" E' L% @/ ~6 ?/ w R

      我们这条舌头,如果用来劝人行善、注重因果,或者劝人发菩提心、念佛法僧,自己的口德会越修越好。相反,用它来宣扬邪说、传播过恶,那也是罪业无量。

4 m& C4 g, ~2 `' F' c

秦生以前世的善业力,今生才有这样好的舌根,可是用错了,巧舌变为恶口的利器处处伤人,结果自嚼舌头,发疯自杀,报应竟是这样准确。 

0 Z9 W% v8 @ X5 ?# x4 X) i K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当中说,有一位侍奉他的小妾,讲她祖母很会骂人,后来祖母没有任何疾病,忽然舌头烂到喉咙处,不能饮食、说话,痛得翻来覆去,几天之后便死去。
  这位祖母唯独舌头会烂,可见她恶语业很重,她骂人的时候,能以势压人,别人都怕她,但是这个女强人最后坏在自己的舌头上。舌根和语业关系很大,譬如口不妄语,说诚实话语,舌可以覆面,如果说恶语,说妄语,舌会萎缩、糜烂。

/ Y. A8 X- B& d' O

  再看粗恶语的事是能引生恚恼的境,这也提醒我们,对方如果是会受伤的境,对他说粗恶语,就会伤他。我们说某人的过失、缺陷或丑闻时,如同对他的伤口发射利箭一样,让他痛苦。这样就明白,凡是在对方不能接受的时候,不能随便说恶口。

- L# s( Y' ]! d2 n1 Q D) Q! W7 u

      什么时候能方便说呢?就是自己有善心,而对方又信任你的时候,才可以指出对方的过失。凡夫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善心状态,而是以烦恼触动。

- T! x+ @* B& }3 g

      我们的语言只有两个方面,说功德或者说过失,以贪嗔痴说粗恶语,这都成为是恶业。一般人会认为,我打他一拳,这是恶业,因为触犯了对方,让他受苦,而恶口并不是伤害对方。实际上,对方的过失就是他的伤口,恶语就是利箭,对他会造成伤害。

2 v& p0 q- Y8 Q! i# S0 j


 太平府有一位周某,常常谈论别人的短处,他和一位书生是好友。书生的妻子美貌有才华,风流放纵,但实际上并没有外遇。有一天,周某和书生一起吃饭,忽然对书生说:“兄长的度量真大,为什么受外人的欺负却不计较,反而在这里豪饮呢?”书生惊愕不解。周某说:“尊夫人笑谑放浪不羁,老兄还不知道吗?”说着他挽起袖子,竭尽笑骂诋毁之能事。同桌的人认为他说话荒诞不经,连连罚他喝酒。周某又说大话:“你们都冷眼旁观,我是热心肠的汉子,不能作那种想说又不说的庸人之态。”书生脸红,气得回家了。他的妻子听到此事,愤恨地死去。

! N) y; q. z! J5 x; ~3 z- T

  康熙八年,周某参加省试,刚领试卷进入考场,忽然有鬼在卷面上写了“好谈闺阃[ 闺阃:指男女之事。]”四字。他急忙用衣袖擦拭,怎么也擦不掉,于是潦草地写完文章。一出考场他就吐血而死。

) v/ l5 b( |1 Q; d$ t" t. U/ p

  这也是恶语伤人,人们一般会拿直爽作挡箭牌:“我很直爽,我有什么说什么。”

6 N- i% ^# R5 L

      这个问题很严重,如果有什么就能说什么的话,天下凡夫都是有过失、有缺憾的,是否以直爽,从今天至未来际,把每个人的过失都应揪出来恶骂一遍呢?三界凡夫都是业障病人,对待病的方式是要去悲悯疗治,而不是对他恶骂攻击。周某说他是热心肠,不象别人想说又不说,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中,随意向他人笑骂嘲讽,这像是肆无忌惮地举着任意刺人脸面一样,所以书生心怀忿恨,他的妻子也羞耻而死。

) p5 z- a0 h- n4 U2 w

      由此可见,话语有时比刀子还厉害,一句话就可以摧毁一个人。
      报应如何呢?周某当众破人名声,致人死地,导致以“好谈闺阃”四字印在试卷上,使他脸面丢尽,而且一出考场就吐血而死。天道好还,骂人者骂自己,破人名声者破自己名声,所以说别人的短处,须要很慎重,没有必要时不能随便说。

. x3 B @* B, Z+ _4 [


 下面再看几则公案:

- D! j" l2 u2 F& O$ ~! C

  梁朝有一位到溉,他的祖父曾经挑粪谋生。等到到溉作了吏部尚书,有一次何敬容请他,他没有答应,何敬容就对人说:“到溉还有一点余臭味,现在就学着一副贵人的架子。”到溉听了,很恨他。(何敬容依到溉的种姓过失嘲讽他,堂堂吏部尚书,听了有何反应呢?就是怀恨在心。人心普遍就是这样的报复心理,以恶口而结怨。)
  到溉的弟弟到洽有一天问刘孝绰:“我很想买东邻的地,可是地主不让,怎么办?”
  刘孝绰说:“只要多装几车粪堆在他家旁边叫他难受,他就搬了。”
  到洽听了,很愤怒,后来以这件事把刘孝绰害了。
  所以,一句话会伤天地和气,一件事会酿成终身祸患,为人处世的时候,不能这样冷嘲热讽,这会使人心的怒恨深入骨髓。
古人说: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

1 f; x. M$ `. i4 U: n


明朝,汉洲有位王生,喜欢指责他人的过失。
      邻居死了儿子,他呵斥说:“因为你造恶深重,所以有这种果报。”
      不久,他的两个孩子都病死,邻居反讥他:“你造恶是不是更深重呢?”
      又有一次,他的族兄考试名列四等,王生指责说:“你文章写得实在荒谬,怎么有希望优取呢?”
      不到一年,他自己考试名列五等,族兄反讥他说:“我想兄弟的文章是不是更荒谬呢?”
  这个公案,是显示骂人者常被人骂,责人者常被人责。
我们指责别人时,先要看看自己,自己也不是完人,有哪一处不可以被人指责呢,既能指责别人的过失,自己满身过失为什么不会被别人指责?骂人者反遭人骂,要想人不骂,只有不骂人。

. S) x6 ]5 J+ Z* E0 f( z8 f# W' x

 孙文懿公,既矮小又丑陋。
      县令李昭言嘲笑他说:“像你这般人物,世上能有几个?”
      这一年,孙文懿公以第三名考中了科第,不久执掌选拔官员的职务。这时候,李昭言正好是以选人的身份等候调遣,孙公笑着说:“没想到你的那句话,终于成了好兆头!”李非常惭愧,就辞官回家了。

! Q# `& a* _0 \4 q# k* t

  所以,今天在上可以骂别人,明天在下怎么办呢?今天有钱时,可以骂穷人,明天做乞丐时,又怎么办呢?

! q% i% t7 d$ C3 J

      世事无常,我们骂别人,觉得比别人高,可是一旦失去名位、财富时,不遭别人骂吗?

! R# \$ C( U6 k: }

      换一角度来看,众生有一处短,你还没看到他有一百处长,一处你超过他,你没想到有九十九处还不如他,所以不能轻视任何人,常常要觉得不如人家,这样就不容易犯指责人的毛病。

* d) g$ E; \% z


佛世的时候,有一位长者的妻子,怀孕之后,身体就臭秽不堪,谁也不愿接近她。她满月生下一个孩子,皮包骨头,身相瘦弱憔悴,非常难看,而且这孩子身上沾着粪便。

$ d! o" T u7 e( p' l; t

  他长大后,不愿意呆在家里,而且贪嗜粪便,父母和亲友们都很厌恶,不愿意见他,后来他被逐出家门,在外流浪,以粪便为食。为什么他会这样颠倒异常呢?也是受业力支配,他也是不自在的。

/ _9 O: u1 V0 E4 q* k9 e( f) L

      他的前世因缘是这样:

* A% T( @6 e1 t

  往昔拘留孙佛时代,他出家做一所寺院的住持,当时有几位施主供养僧众洗浴,洗完后再用香油涂身。僧众中有一位阿罗汉,住持一见他就起嗔心,恶骂他:“你一个出家人还以香油涂身,这和用人粪涂身有何差别?”阿罗汉听后对他生起怜悯之心,就在他面前示现种种神变。住持当时就忏悔罪业,以恶口业力,他在五百世中,身体常常臭秽,人都不愿意接近他。

! t2 y5 A1 C" Z5 s

  在对阿罗汉说“和人粪涂身有何差异”时,他的心中就已落下相应的印象,因缘聚合,果然显现身体臭秽、贪吃粪便的恶相。一切都是心作心显,口里如是说,心中如是分别,就会如是现前。这是依他起无欺的显现。

0 P/ o. _4 O: S1 p( H* Z" m% X7 i

佛世之时,王舍城有一位长者,财宝多得无量,长者的妻子怀胎十月将要临产,胎儿却始终不肯出生。

; Q, K: v" |9 y5 p0 k

      不久,又有身孕,生产之后,前面怀的胎儿仍然住在右肋部位。这样接连产下九子,先前的胎儿都不肯出生。后来长者的妻子生重病死去。

# S) i g9 o3 `' F+ }* K

  亲友们把她的遗体抬到坟场,请来大医师耆婆,剖腹取出一个小孩,身体虽小,胡须和头发都已经苍白,他弯腰驼背地一边走一边环顾四周,开口对亲属们说:“你们要了解,我是前世以恶口骂僧,此生才在母胎里经过六十年受这种苦恼。”亲属们听他这样说,都悲哀哭泣,说不出话来。

8 {. v4 ~% h2 e |/ b& K

  当时世尊知道老小孩的善根已经成熟,就带着大众来到停尸场所,叫小孩:“你是长者比丘吗?”老小孩说:“我是。”连问三次,都回答是。大众问请佛陀这事的前世因缘。

. l2 q& G; Z- h9 `0 ]

  佛说:“那是迦叶佛的时代,一次比丘们结夏安居,众僧和合,派遣一位老比丘作僧众维那,大众共立制度,安居期间,得道的圣僧才可以和大众一起自恣,否则没有资格。老维那没有得道,僧众不许他布萨自恣。
      他心里恼恨,发劳骚说:‘我专门管理僧众事务,让你们能安心办道,今天竟被拒之门外,不许自恣布萨羯磨。’

( w, b3 E7 T4 b- J5 F' Y1 J& ^

  然后他就辱骂僧众,不久被关入一间屋子里。他怒气未消,大声叫嚷说:‘我要让你们常在黑暗之中不见光明,就像今天我被关入暗室一样。’

' r* E p$ k W) p$ j3 C4 y

  说完之后,老维那便自杀身亡,堕在地狱之中受极大痛苦,今天才脱免做人,承着恶口黑业的余报,
还要在母亲胎狱中住六十年,不见天日。”

& T4 k {; C5 z


还有,往昔一位三藏比丘,见到一位老比丘缓慢地进餐,说他象老牛反刍一样,以此恶业,他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牛,后来成为最后有者,生来即长有两个咽喉,反刍食物。

7 M! q5 _, j8 C: w7 Z" {

      另有一位三藏比丘对其他比丘说:“你们如牧童一样。”结果他五百世转为牧童。

" E0 B9 i9 b# f9 x

      有一位年轻比丘,见老比丘跳过水沟的样子很滑稽,就随口说道:“你刚才的模样像猴子。”结果五百世转为猴子。

8 L; {$ Q- }' o( h

      迦叶佛教法中,有五百僧人,给比丘取“断足”、“断臂”等的恶名,由此许多世中堕入地狱,又在五百世中被砍断手脚死去,这一世转生为释迦族的五百女子,也是手脚被琉璃王的军队砍断。

" O# @! T9 x3 b( W

      所以,无论取何种恶名都会以业增上广大,需要感受五百次那样的等流果,确实说什么就会变成什么,语业的势力不可思议。

/ p4 E/ J8 w% R2 M% w

  明白业无欺变现的法则之后,我们不能乱想不能乱说,在语言上要谨慎,不能嘲讽别人,不能给别人取外号。我们许多道友都在因果上有很大进步,也都纷纷发愿,不对他人取恶名。

$ Y, `) {% C' I- y+ r1 A

转帖者注:

; ~. P2 o) H- Q5 Q* a/ v! L( z+ Q

以上案例,仅仅是无数口业因果报应中的点滴而已。由此可见,语业业力的强大!

. r; e2 Z/ }) V4 N! q1 x% O0 R

偶然来“生活茶馆”,

0 y/ [/ T- X9 D- W( M6 o' B

发现“敢说话”的人,真的很多!深为痛惜!

3 G. p; ?0 q' U9 B$ t6 c

这里,真是口业的“重灾区”啊!

) B' Z* A" }7 B

但愿大家看了此文之后,能够自觉“收敛”一些,
不要趁无谓的口舌之利,不要造无谓的口业,将来遭受无谓的苦报!

% c4 L4 ^3 o. c! I" |8 m0 L7 O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大家千万千万不要因为图一时口舌之快,而失去将来做人、修行的机会!

8 ]1 W$ a7 i5 d1 T8 e' A

谢谢您看完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7 01:10 , Processed in 0.2022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