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03|回复: 0

不受戒,但依戒修习,能否成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0 1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受戒,但依戒修习,能否成佛?

- H0 P" ]% c9 G, ?

 
作者:佚名   

" P- G0 C$ C8 p% \" ~


“佛法”的“法”,也含“法规”和“法则”。要想修佛道,必须按经典法规办事,一般情况下没有变通之法。

0 t+ R6 {" A, d* Z. T2 l0 D

经中说:“善戒如大地。”万物生长离不开大地,世与出世的一切善功德都生于戒地,依于戒地。无戒地一无所成。因此,进入佛教之门是皈依受戒。无论大小乘共有的分别解脱戒,还是大乘菩萨戒,密乘密戒都要经过受戒的程序。

# {+ V2 i7 e6 s& W. E

八类分别解脱戒即男女比丘戒,男女沙弥戒,男女居士戒,正学女戒,一日戒等必须按律仪法规,在具戒德,合乎传戒条件的戒师面前受戒,否则,无戒脉传承,不生戒体。不经过接受的自动持戒行为在律中称作非善非恶的“中性法”,不具备善戒的功德。

- ~0 b3 ?) Q4 Z; ~

对于菩萨戒唯识和中观两派主张完全不同。唯识派主张,受菩萨戒必须先受分别解脱戒,不具备受分别解脱戒资格的众生,理所当然地无资格受菩萨戒。中观派传承,没有先受分别解脱戒的先决条件,授戒的对象也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愿意发心者均可受菩萨戒。在不具传戒师的特殊情况下,可在佛像前按仪轨自己发心受戒,密戒必须经过灌顶,在上师与佛坛前受戒,恢复坏戒也必须在佛坛前进行自入灌顶。无论显密教,不受戒而持戒,别说成佛,就连入道也没门儿。这些都是经续中的规定,除了佛陀,谁也无资格随意修改法规,也不能随意解释,搞变通。

4 }% R. T0 ~" R


 
 净土法门妙在何处?

# ^* p5 u2 n/ y9 \

 
作者:印光法师   

+ u2 B# e- f$ t$ j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理契机。

9 p3 F# R) m$ L2 k

    老实头颛蒙念佛,念到业尽情空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来藏妙真如性,悉皆觌体全彰。待至临终,定登上品。其或根机陋劣,未能业尽情空。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净土之妙,妙在于此。不识此义,纵令参禅得髓,看教明心。傥有丝毫惑业未尽,仍然生死轮迥不得出离。

+ X+ U6 h9 c0 O z' i6 v7 j

    且莫自恃,致令愚夫愚妇念佛求生西方,遂得带业往生者所怜悯。呜呼,真利益多被极庸愚人得。大聪明人,每每不能望其肩背者,多缘自恃聪明,纵有佛力不肯倚仗,卒致长劫轮转,了无出期,可不哀哉。(文钞续编卷下净土篇序(民二十年))

' p) r& Y. D+ b8 @$ {" C

  而如来欲令一切众生,同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如来之万德洪名,熏自己之无明业识。久而久之,习以成性。则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法门之妙,莫此为最。(文钞三编卷一复陈飞青居士书三)

1 s0 z" G/ r. w5 x

 

% `- s9 b3 E3 B9 E7 c- G! H

坠过胎儿,该怎么去赎罪?

, ?# M' I' J; b

 
作者:理净法师  

" B2 G: E$ V+ C: z' X/ p


理净法师,我今天看电视,说坠胎会下地狱,我好怕,我和女朋友坠过一个胎儿,我们是迫不得已的。我好苦恼,也很后悔,我想赎罪,法师,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去赎罪,要多做善事吗?具体得怎么做?我刚刚接触佛学,什么都不懂,请您指点一下

' U' u% [ U$ m q, E6 r/ B

理净法师答: 佛陀的教义是主张慈悲为怀,爱护一切众生,不杀生为佛教戒律之首.从佛教教义而言,故意堕胎是属于杀生.杀生者要受恶报,包括受地狱之报.杀生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忏悔,忏悔的方法很多,最有效的是放生,可以到附近寺院捐助放生功德款.如果说最直接的办法是超度,就是给堕胎的胎儿去超度,超度他的早日轮世投胎.一般各寺院都有"往生普佛"超度法会.另外,还有就是多诵"往生咒"既可以超度他轮世,也可以给自己忏悔罪业,是一举两得之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7 21:27 , Processed in 0.0744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