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89|回复: 0

忏悔罪业的意义与修金刚萨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 11: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忏悔罪业的意义与修金刚萨埵

# I+ Z. n; e4 }

 
作者:根让仁波切    
 

. T5 t; {! [# W, H

  金刚萨埵佛在因地时曾发下大愿:

- D) S. s. d% T6 L

  “愿我证得无上佛果时,如果有众生造五无间罪,破坏三昧耶誓言,一旦他们能听到我的名号,对我有虔信,念诵咒王百字明,则一切罪障清除无余,此愿不成,我终不证得无上菩提。愿我住于破戒者前,他的一切罪障悉皆清净!”

( ]8 O) t# `) F% D

 

2 C7 o6 ]( v+ |" D' }: A- ~

--------------------------------------------------------------------------------

0 s9 [# a! Y9 @7 x) J+ {+ p


  (一)忏悔罪业的意义与重要性

) _ n& H7 y, b/ Q* Q

  末法时代众生的共同特点就是不信因果,不怕造恶业。对许多佛教徒来说,表面上假装诵经修法,背地里实际却是作卑下恶劣的颠倒行径,依佛法教导行十善业并且完全不造恶业的人,非常稀少。

2 s- ]) I* N) x+ W; N2 [) Y# W

  因此忏悔业障就成了修行的一个主要内容。一切众生本来具有圆满无缺的如来德相,只因为无明的遮蔽,无法显出本来面目。在修行的道路上,过去世与现在世所作的一切恶业,在因果成熟之时,造成很大的障碍,虽然精勤修了很多法,而没有结果,本尊不降,护法不临,四事业法:息、增、怀、诛无法成就,有些人因为得不到验相,反而会使信心锐减,无意乐修行。更重要的是,由于业障遮蔽本觉,虽多劫修行而无法明心见性。

$ U1 ?; e5 u, {

  生活在轮回之中,你能觉察到的恶业每天都在不断增加,在不经意所造的恶业更是防不胜防,这些恶业的持续增长,必定会导致下堕三恶道的最终结果。比如不断地往身体里注射毒品,长期如此又不去解毒,必生后患。

3 c9 F$ D* w! ]9 g9 _

  为了扫清修行上的障碍,一定要先忏悔,有句话说得好:“恶业的唯一功德是可以忏悔清除。”显宗和密宗里都有许多忏罪的方法,比如汉传佛教里也有大悲忏、药师忏、水忏、梁皇宝忏的方法,密法里的三十五佛忏等等方法。佛陀曾说,消除罪障有无量方法,其中最殊胜的方法就是金刚萨埵忏罪法。

5 E- H. k. Q) o, |+ r7 v6 N

  金刚萨埵是集诸佛于一体,包括忿怒、寂静百尊,乃百部本尊之主,他的咒语百字明普摄了一切本尊心咒的精髓,可以说是咒中之王,具足虔诚地向金刚萨埵祈请并念百字明咒,等于祈请一切本尊,念一切本尊心咒。过去印度和西藏的大成就者在消除业障时,都是依靠金刚萨埵百字明来修的,因此称之为忏罪之王一点也不为过。密续中说过,如法修百字明满十万遍者,可以彻底清净一切的五逆重罪。

+ g* Z. L2 R3 z1 m" z; p

  金刚萨埵佛在因地时曾发下大愿:“愿我证得无上佛果时,如果有众生造五无间罪,破坏三昧耶誓言,一旦他们能听到我的名号,对我有虔信,念诵咒王百字明,则一切罪障清除无余,此愿不成,我终不证得无上菩提。愿我住于破戒者前,他的一切罪障悉皆清净!”

; B9 H! F* F7 V/ Q2 {' f. c

  目前,你们许多人也已经入了密宗的门,若不好好地守持十四根本戒,则堕金刚地狱,比如蛇钻竹筒里,或从上出或从下出,别无第三种去处。密宗虽说是成佛的捷径,但其中的首要条件是护持清净的三昧耶戒,而尚为凡夫的我们要清净地守持三昧耶戒是很困难的,在业障与习气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毁坏了戒律自己还不知道。

% y% j: ?8 m1 @1 h/ r

  阿底峡尊者也说:“我初学密宗时,接二连三的有过犯。”

: ?$ L( m8 O6 t/ d: x% g

  阿底峡尊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意志力薄弱,没有正知正念又不了解各种罪业的人。所造的恶业一定就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那么多。而且密宗的戒律细密繁多,细说则有十万条誓言!就算你自己能守持不犯,但与其它坏失三昧耶戒的人交往、接触,甚至同饮一山谷的泉水,也会对你有失戒的影响。从这一点来看,修金刚萨埵,更显得无比重要了。

+ Z0 ?9 U- H, t* q

  金刚萨埵佛曾说:“若至诚一次念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则可弥补一切所毁犯之戒。”如果违犯戒律后立刻忏悔则容易清净,时间拖得越长越难以忏悔清净,一旦犯戒之事超过三年时间才去忏悔,虽作了忏悔也无法清净了。

5 |7 m9 O! K' t


  (二)四对治力

& E" Z( V' y0 ? h! t% O

  五加行中要求修金刚萨埵百字明至少在十万遍以上,以此来清除无始以来的各种业障,在修的过程中,值得大家高度重视的是要具备“四对治力”。这四种植业对治力分别为:一、依止力,二、破恶行力,三、律仪力,四、现行对治力。

+ V+ P X# d0 Q" C

  所谓依止力是指依靠金刚萨埵,祈求获得他的慈悲加持,帮助我去除业障,这个依止力是对金刚萨埵完完全全的信赖与虔诚,深信只有他可以救助我们,净除一切破密乘戒、别解脱戒、菩萨戒的根本与支分种种罪障。

" }% n. v/ g5 f3 [5 O

  破恶行力是指我们要认识到自己业障深重,并对过去所造的一切恶业后悔不已,没有强烈的悔过之心,说明你还是没有了解下堕三恶趣的可怕。如果你抱著无所谓的态度,罪业是无法忏净的。因此要真切无伪地发露忏悔。

1 W A/ w% V5 P: Y4 v1 ~- c6 l' V

  律仪力就是发誓从今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我们想到过去所造的杀生恶业,现在发愿忏净后,今后纵然遇到命难也不再杀生。没有律仪力的话,你心里就会常常想:“造业并不可怕,反正可以忏悔。”

* Y; `+ P. @* F/ a0 v2 ~

  请记住,如果有这样的心念,业障是根本无法去除的。现行对治力,在这个修法里它指的是:一边念修百字明,一边观想降下的甘露冲洗掉我们的业障,甘露也是针对我们的罪障而降下的,这就是对治力。

$ r# D2 N( K; l! _

  不仅仅是指这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况之下,我们闻、思、诵经、持戒,布施等等皆为对治力,以这种力量或者说方法去对治我们的烦恼,尤其是在所有的对治力中,以发菩提心和住在空性的当下最为重要。

) {/ o4 a1 R4 o5 ]5 Q0 c' [" R

  净除业障的方法没有比这两者更高深的了。所以修金刚萨埵的时候,最殊胜的是在发菩提心和住在空性当下二者的基础上的。《入菩萨行》中寂天菩萨讲到“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众罪。”在实相的境界上来说,一切事物本来无垢无净,不生不灭,如果对实相(空性)能体证的话,即使无始以来造下如堆积得比须弥山还高的罪业,也可以在证悟法界本性的情况下,瞬间彻底清净

* Z; u- [, o" F; N3 X i- V9 q


 

; {2 }# n z+ M% P: G+ @5 s1 x

十善业道乃佛法之根本

[# ]9 O' h7 I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 k/ u! p1 ~: s( | O3 C* Z

  律仪戒中最主要的是断除性罪。归纳诸性罪中过患严重的罪业,在大小乘中都宣说了断除十种不善,因此,对这十不善业须善护自己身语意三业,即便是等起心也不让它现起。

3 W$ \1 F/ I( t% a/ e6 Y* k

  《摄波罗蜜多论》说:十善业道是能生善趣和解脱的安乐之道,故不应失坏,一旦失坏,就会断送自己所有的前途。如果能安住在十善业道中,则以思惟利乐众生的意乐殊胜,将会获得殊胜果报(即有了安住十善业道的基础,再加以利他心,一定会出现殊胜的结果)。并非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实努力地防护身体、语言和起心动念,佛说一切戒都在其中,“真实防护身语意”即是戒律之总摄。此十善业道是无余含摄一切尸罗的根本,因此对十善业道应当真实用功修持。

& ^9 }* E, c* ~

  佛在《六波罗蜜多经》中开示弥勒菩萨:“菩萨摩诃萨行大乘者,欲令众生离不善行,先当自身远离十恶,修行十善。”这是教诫修行大乘的人,如果想让众生远离不善行,自己先应远离十恶,修行十善。又说:“菩萨如是于十善戒具足修习,复教他人,如是展转,名为波罗蜜多。”菩萨对于十善戒一条一条具足来修习,再教化别人,这样展转深入,就叫波罗蜜多。

; p% [* o5 O' [. X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讲到二地菩萨增胜圆满持戒度时,也说是断除了十种不善业(《入中论》说:“身语意行成清净,十善业道皆能集。如是十种善业道,此地增胜最清净。”即以十善业道最极清净来表示二地菩萨净戒圆满,作为持戒度圆满的标志)。《十地经》等诸经中也多是这样宣说。因此,如果最初能按下士道对十黑业修习静息心,奠定此基础后,再发展、提升,其它诸戒也就容易成办。

4 F9 e; x4 Z& e9 d0 v Q( }: m

  《大宝积经》说:“若人善修不放逸行,八万四千无量戒品,悉皆在十善戒中。”如果能善修不放逸行,那八万四千无量的戒行品类都在这十善戒之中。了知此理以后,应当从十善业道这一根本处精勤用功。这也显示了下士道思惟业果守护十善,是进趣上士道的重要基础。

' Q; k$ A1 W+ a6 \4 [9 A

  现在再回观下士道所说的文义,才能体会到诸佛菩萨是如何苦口婆心地教诫我们,才会了知十善业道是何等重要的基础。宗大师说:“习近十种善业道者,即是成办一切三乘及其士夫二种义利所有根本,不容缺少,故佛由其众多门中数数称赞。《海龙王请问经》说:诸善法者,是诸人天众生圆满根本依处,声闻独觉菩提根本依处,无上正等菩提根本依处。何等名为根本依处,谓十善业。”故一切佛法应建立在十善业的基础上。

! }5 ~/ C5 h# c& P0 _

  若无这一基础,则只是建造空中楼阁而已。《地藏经》中说:“由如是等十善业道而能成佛,若有乃至命存以来,下至不护一善业道,然作是言:我是大乘,我求无上正等菩提。此数取趣至极诡诈,说大妄语,是于一切佛世尊前欺罔世间,说断灭语,此由愚蒙,而至命终,颠倒堕落。”若无十善业道,则无律仪戒。若无律仪戒,则斩断了佛教之根本,谈什么“我是大乘、我寻求无上菩提”呢?因此最初的重点是先断十不善,修静息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6 02:02 , Processed in 0.0851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