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恃主持建庙之功,胡作非为,死堕饿鬼
$ G2 J3 P3 E8 Z( z 资料来源:《释门自镜录》
( ?: p% L. ~$ o+ j6 u" [2 o* }, R 在南北朝时,敦煌地区有位俗家姓竺,法名为释法丰的僧人。后来这位释法丰和尚到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一带)那儿去了,并在当地主持修建了一座寺庙。因为寺庙是他主持修建的,再加上他擅长处理各项事务,又能言会道,所以就当了住持和尚,这座寺庙也因他的法名被命名为“法丰寺”。 开始这住持当的还不错,可时间一久,释法丰开始自恃有建庙管理之功了,他的心也就一点一点慢慢变了。发展到最后,他把寺院和施主布施的财物当作自己的私有财物一般,把寺中的其他僧人当作自己的奴仆一般,独断专行,胡乱花钱,做事从不与其他僧人商量。一旦有僧人不中释法丰的意,他就克扣其饮食。
9 E' w" _. H5 a% c6 R 后来,释法丰去世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成道,所以他死后的亡魂便徘徊在寺院中。初夜后,常能听到他痛苦的声音,犹如饥饿的骆驼在鸣叫一般。一天夜里,寺中的宝慧和尚听到他的声音问他所受之苦,法丰的鬼魂回答说:因为克扣僧人食物等罪过,死后成了饿鬼,没有吃的,痛苦的根本就无法忍受,求求你做法事超度我吧。宝慧和尚便依其意,大做法事之后,僧人们才不再听到其痛苦的声音了。 3 q; W3 l, K# P0 R! z
释法丰修建寺庙,为出家人提供了一个修炼的环境,应该是说是有很大贡献的,可是后来他却自恃有功,渐渐开始胡作非为,最后不仅没修成,反而还成了鬼受了大苦,真是可惜,可悲,可叹啊。知道了释法丰的教训后,我个人悟到:作为一个修行人,无论你过去做过多大的贡献,有多大的功劳,多大的功绩,多大的荣耀,吃过多大的苦,别人多么尊敬信任你,都绝对不能成为你松懈不精進的理由;其实,修行人的一切都来源于上师佛菩萨,如果没有师尊保护你,就连你的命可能早都被另外空间的冤家债主给夺走了,没有佛菩萨师尊,没有法,也就不会有修行人的一切,在修行的道路上真的没有任何可以自满,松懈,求安逸的理由。
* o% J5 h9 I1 E. o9 j2 ?+ }
废除“布萨”遭神谴 忏悔改过终修成
# W: q( V; K/ c I' G2 g5 s7 ~
南北朝时的北齐宝明寺中有位僧人叫僧云,他的俗家姓氏、籍贯没有流传下来。僧云非常聪明,大、小乘佛教皆能通晓,而且言辞流利善辨,口才很好。 : |3 a' z T0 |- q
某一年四月十五日,按佛教规定应该举行“布萨”了。“布萨”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种修炼形式。举行布萨时,每一位僧众都必须参加,大家念诵佛教戒律,并一一对照佛教戒律,严格的检查自己是否有违背佛教戒律的地方,若发现有则要当众坦白,当众忏悔,当众检讨。 , C( O Q& i! \$ m- ?- y* A+ O3 B
临到大家将要念诵佛教戒律时,身居上首的僧云对聚集在大堂的众僧说:记载佛教戒律的戒本人人都看的懂,人人都能念诵,何必大家非要聚在一起念诵戒律,搞的这么麻烦呢?我看可以改一改,用“竖义”(也就是提问与回答的形式)来考一考大家就行了。因为僧云的地位很高,又能言善辩,当时众僧中竟无人敢违抗他的提议。 0 I. X0 @0 Z4 E4 K# D O; Q0 g
从此宝明寺中的布萨便被僧云废除了,到当年七月十五时,布萨已被整整废除了三个月。就在七月十五当天,僧云将要升座时,突然一下子在众人眼前消失了。众僧人们一时间惊讶无比,四处寻觅僧云的踪迹,最后终于在离寺三里多的一个古墓中找到了他。只见僧云遍体流血,伤口众多且皆如刀割一般,大家惊问其故。僧云说道:当时正要升座时,突然看见有一神人出现,手执三尺长的大刀,显出威武严厉的大丈夫之像。神人表情严肃并用非常严厉的声音指责僧云用“竖义”取代了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布萨”,随后又用刀在僧云的身体上划了许多下,使的僧云痛楚无比。
* r1 y- R# r V0 T1 B5 _ 僧云被众僧扶着回到了宝明寺后,恢复布萨,竭诚忏悔自己的罪过。从此以后每次布萨,僧云都极其认真的举行,不敢有丝毫的改动与敷衍,而且虔心念经,从来没有丝毫的放松。僧云临终之日,众僧闻到有异香来迎僧云,再看僧云时,发现他神色无乱已经欣然圆寂了。
J8 m6 Q% l" F+ J, D僧云废除“布萨”,改变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修行忏悔方法,犯了大过,幸得神灵惩戒,终能忏悔改过,弥补损失,终于成道。由此可见,任何对佛法有意无意的改变都是绝对有罪过的,由僧云忏悔改过后修成道的事例,我们也可知道修行人如果犯了大过后一定要忏悔改过,并弥补过失才行。
( c, Q& k [4 i7 N- g
毁佛经成喑哑 悔恶行遂能语
8 w* P" G" y1 q- n h5 Y) }; A/ T
作者:朱一行 整理(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5 \. x) w4 O3 D1 W 勾龙义是简州里人,唐朝长庆年间,在郪县靠出卖劳力来养活自己。 有一年,因同乡人患病,就前去探视,看见同乡在带病抄写《金刚经》。龙义不知为何,竟无缘无故地将经书给毁坏了,还要同乡放弃。
9 C3 r6 `4 k5 R8 G6 }7 c3 d回家后,龙义就哑了,无论怎么医治,也不见好。他愚玩、固执、傲慢没有见识,不思悔改。五六年过去了,有一天,他忽然听到有邻居在念金刚经,幡然省悟,自责道:“我从前毁谤真经,才得此哑病,今天若悔改谢罪,终身敬奉真经,不知能否再开口说话?” ^- _$ O3 H2 T) Q" o
从此,每当听到人念经,就倚着墙壁专心听经。如此听了一个多月,他觉得自己也能念经了。几天后,他偶然去寺庙,恰逢一位老和尚,就上前施礼。和尚问他何事,他就指着口中,告诉和尚他说不出话。和尚就用刀在他的舌头下面割了一下,龙义马上就能说话了,就和和尚一起念经,他念经的声音正象邻居诵经的声音。
: ^! ^, [' D& m0 Q6 E过了很久,他想再去拜访和尚,却找不见他。看着寺庙墙壁上画着的须菩提佛像,他恍然大悟,指着须菩提的画像说:“这就是那个和 尚。” 1 _/ u( n) n9 H6 [" b+ q$ F/ R
自此他开始抄写经书,画须菩提的佛像,终身礼拜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