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法句经故事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9: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和一群猎狗去打猎。路上,他遇见一位比库正在化缘。他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心里就滴咕著:「看见这令人讨厌的人,我今天一定不会有什麽收获!」那一天,他真的什麽也没猎到。回家的路上,他又遇见那位比库正好从城市里化缘回来。他一时愤怒难消,就放狗追咬比库,还好这比库跑得快,赶紧爬上树,猎狗才咬不著他,猎人走到树下,用弓箭头去刺比库的脚底,比库异常疼痛,无法再护持袈裟,袈裟就从身上滑落,正好罩在树下猎人的身上。* X2 u  o$ J& A: W% Q2 l; k
+ |% L- w/ w) t& ^1 y
这群猎狗看见黄色的袈裟,以为比库跌了下来,便飞快扑上去,狂肆乱咬,比库在树上看见这情况时,赶紧折了一截干树枝,向猎狗掷去,这群猎狗才发现它们攻击的竟然是它们的主人,而不是比库,因此四处逃窜。猎狗跑掉后,比库就从树上下来,却发现猎人已经被猎狗咬死了。他心中一阵难过,不知道是否要为猎人的死负责,因为他的袈裟罩住猎人的身体才造成猎狗的攻击。" j% B5 {. C$ `% `; K' a) W

0 N. ^7 b  ~$ y! \4 A比库就去面见佛陀澄清心中的疑惑。佛陀安慰他:) u6 x2 Q; v& {8 {* r0 o3 I7 R! H: e

# O' D* ^* k& L- }6 H6 P「你不须为猎人的死负责,你也没有违反道德戒律。事实上,猎人咨意伤害一位他不该伤害的人,才会得到如此悲惨的果报。」 " m+ Y% b# s; @" ^( k4 B4 y# B! v; W
# Z% `, J- W: B9 s, |3 `: e

( }0 v3 s8 D  m首饰工匠殴打无辜的比库
& _4 q; z; [3 m: H! y有人转生为人,作恶的人堕落恶趣(注),
: d, M/ [6 b" Q* `" E3 _正直的人往生天界,漏尽的人则证入涅槃。
$ \6 A2 I' x9 C& j8 ~6 ~4 l6 Y
' K  N& R9 x8 |  p- s& F  k从前,沙瓦提城里有位首饰工匠,他每天都供养一位已经证得阿拉汉果的比库。有一天,这首饰工匠正在处理一块肉时,高沙喇国巴谢那地王派遣一位使者送来一颗红宝石,请他加以切割、修饰后再送还国王。首饰工匠就用沾染鲜血的手拿取红宝石,把它放在桌子上,然后到屋子里洗手。这时候,工匠的宠物鸟以为染有血迹的红宝石是块肉,就当著比库的面,用嘴把红宝石挑起来,并且吞下肚子。工匠洗手出来后,发现红宝石不见了,就问妻子和孩子们说:「红宝石那里去了?」他们都说没有拿红宝石。最后,工匠询问比库,比库也说没拿红宝石,但工匠却不满意比库的回答。他认为既然其他外人,只有比库在场,所以只有比库才有可能拿走红宝石。他告诉妻子,他要鞭打比库,比库才会认罪。0 V- Q3 T% l& E( T/ F( A
3 ]; C0 @: `3 s4 `/ q
但他妻子回答说:「过去十二年来,这比库一直是我们的宗教老师,而且我们也从来没看见他做任何坏事,不要毁谤他。宁可接受国王的惩罚,也不可毁谤修行的人。」5 f7 z6 ~, f. q" A1 I

: o) h# u3 Z% T- ]1 V' ]但工匠却听不进去她的劝告。他找出一条绳子,把比库绑紧,然后,用棍子毒打,比库因此头破血流。这时,宠物小鸟看见血,以为又是肉,想要再吃,就飞到比库身边。但这时候工匠怒不可遏,使尽全力一踢,刚好踢中小鸟,当场死亡。比库看见小鸟倒地,就说:「请看看小鸟是否已死?」工匠鲁莽地说:「你也会像小鸟一样死掉。」比库确定小鸟死了,就轻声说道:「弟子,是这小鸟吞下红宝石的!」
( B! G7 |2 l+ g, }  y! n0 K" [7 c/ L
工匠听见比库这麽说,就把小鸟的腹部切开,果真在小鸟的胃里发现红宝石,这时候他才明白自己犯下大错,因而颤栗害怕。他恳求比库原谅,请他以后继续来他家化缘。比库回答他说:「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这是我们累世以来所结的业缘,这只是我们轮回的债而已,我对你没有丝毫恨意。事实上,这是因为我进入居士家的后果,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进任何人的家,我只会站在门口。」
# j( v) D# h9 ]: s
1 E$ R; {& r5 Y9 L不久之后,比库因为伤重而不治,但已证得涅槃。这小鸟却往生成工匠的儿子。工匠死后,堕入地狱。而工匠妻子由于当时善心对待比库,死后往生到某一天界。
/ O3 B9 h3 c: f9 L) {& v& e) M# h; S5 b" G/ _
(注)众生若堕入四恶趣,受报之后,仍可能因为过去的善业往生善趣。
* h4 S4 g* t! f" ~
% C  O/ ^: S$ N0 r# A3 E' N
6 V& S' H4 F" T5 `  O恶报无法逃避/ w0 M. V6 }0 o" b. s5 V. w
不论逃到天空、海中或山洞,作恶的人都无法逃避恶报。
: C2 i* X1 S5 C% ^$ @9 m0 [2 r' u. B4 f6 n7 j
一群比库出发前往佛陀的住处。他们在路上的村子暂时休息。一些村民就煮了食物要供养。这时候,一间房子著火了,火焰直冲上天,一只正好飞过的乌鸦,不幸被火烧到,跌下来死掉了。这群比库看著死去的乌鸦,心想只有佛陀有智慧解释这乌鸦做了什麽恶业,才会如此死去,所以吃完供养的食物后,他们就继续上路。6 P3 N& `8 N( V- L1 ~- f
( E4 S( d! k0 ]: G6 y8 q! F
另有一群比库,欲搭船前往佛陀的住处。当他们的船正在大海的中央时,无法再前进,船上的人就抽签,想找出谁是不吉祥的人,结果连抽三次,都指出船长的妻子是不幸的人,这时候,船长抱歉的说:「大伙儿不需因为一位不幸的女人而丧生。在她脖子上绑上沙袋,丢到海里去吧!我就不会再看见她了。」船长的妻子就被人照著船长的话丢进海里,船也可以再前进了。靠岸后,比库们下了船,继续他们的行程。他们也急于想请教佛陀,船长不幸的妻子究竟做了什麽恶业,而会被丢到海中。
  T" a# w0 f/ W: }& w, }
* Z6 t& r* H% a6 p- Q' X* m6 |同时,还有第三批的比库也要去面见佛陀。一天晚上,他们走到一处精舍附近,便请求能在那附近借宿一宵,于是他们被引导到一处山洞。但半夜时,突然掉下来一大块石头,挡住了洞口。第二天,精舍的比库发现大石挡住山洞口时,就到村子里去找人来帮忙,但还是无法移动大石,这群比库只好一直被困在洞里。直到第七天,大石奇迹似的自洞口移开,这群比库这才出来,继续他们的行程。他们也想去请问佛陀,是什麽样的因缘令他们被关在洞中。这三团比库后来在路上碰面了,他们互相交换所见和亲身经验的事,然后一起前进。$ S' B  a5 o( f) ~. P, e
0 O& a* H# \' B7 m4 X& I
佛陀告诉第一群比库:「比库们!从前有一位农夫,他有一只非常懒惰且倔强的公牛。农夫无法要这牛做事,它不是躺著反刍,就是睡觉。农夫发了几次脾气,最后,愤怒地用草绳绑住牛的脖子,放火烧死它。因为这恶业,农夫受到很多的苦痛,而且在过去的几生中,他都被烧死,以偿还剩馀的业报。」0 J: \1 k1 n3 E* k& M& H! J* L
# x! L* @( {8 z8 l+ i- |
至于第二批比库的问题,佛陀如此回答:「从前有一位妇女,有一只狗,不管她到那里去,也不管她在做什麽,这狗总是跟著她,结果有些年轻的男孩就取笑她。她非常生气,感当十分羞辱,想要杀死这狗。她便用装满沙子的罐子绑在狗的脖子,然后丢到河里,狗就溺死了。由于这恶业,她受到很多的苦痛,而且在过去的几世里,都被人投入河中溺死,偿还剩馀的恶报业(注)。」
  f7 u1 ^8 o0 y7 |8 M1 w$ e3 o8 z, V- l# ^; T& r! \
佛陀也回答第三批比库的问题:「比库们!有一次,七个牧牛人看见一只蜥蝪走进地面的裂缝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9: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出于玩乐的心理,把所有裂缝的出口全部封住,然后走开,忘记那只蜥蝪仍在其中。七天后,他们才想起来,赶忙回去,打开出口让蜥蜴出来。由于这恶业,你们七人才会一起被关七天,而且没有任何食物吃。」
/ i/ O+ E9 ^, p4 }- ^& F. O! q# C7 M9 c  i0 z+ K+ m9 `5 t
这时候,一位比库说道:人若做恶业,绝对无法逃避恶报。不管他 (她)是在空中,地上或水上。」
9 G; r+ T8 t2 F. [' W
3 X, R, U. H( _) p「是啊!比库!你说的不错,甚至在空中或任何地方,没有地方可以躲避恶业的!」佛陀如是说。 " `  N  Y0 S4 Q& y) }$ l

4 ?5 ?; j( M" y: ?备注:' e2 C! z1 n/ I" h% S
这只狗的某一前世是这位妇人的丈夫,在生死轮回的洪流中,每个人都曾经是别人的六亲眷属。由于强烈炽热的爱恋,这只狗无法远离这妇人,所以佛陀劝诫世人,爱恋系缚世人最紧。
. m4 V  e! K0 I2 A/ q善觉王阻挡佛陀的去路- ^# |6 Z1 D; P+ C( d
不论逃到天空、海中或山洞,人都不免于一死。0 K  v$ [0 Q  n) H( Z# B

& M8 v0 T2 s1 O/ T        善觉王是迭瓦达答的父亲,也是佛陀的丈人,他基于两个原因对佛陀十分反感,第一、佛陀抛弃他的女儿亚寿塔拉(耶输陀罗),舍弃世间,第二、他的儿子迭瓦达答认为佛陀是他的对头。
) r9 g  z6 f: q" _, f4 {4 {+ B# U
! `6 _/ j" s( c  K4 D1 K0 p        有一天,他知道佛陀要来化缘,就喝醉酒,挡住佛陀前来的路。当佛陀和比库前来时,他拒绝让路,反而派人告诉佛陀:“我无法让路给佛陀,因为佛陀比我年轻太多了。”这时候佛陀和比库发现路被挡住了,就转回头。他却又派人秘密跟随佛陀,看佛陀怎麽说,然后回报给他。/ b4 e$ z. K6 w8 ]+ }$ H

) M* M/ M6 q3 ]. d0 Z# z        佛陀转身的时候告诉阿难:“善觉王因为拒绝让路给佛陀,已经造下恶业,不久就要受到业报。”- G  r1 |0 `( G0 r& k; C

! ~( l+ \$ x, N6 Q! v4 c; f( S        善觉王知道佛陀的预测时,誓言采取特别的预防措施,以证明佛陀的话是错误的。他要求他的侍卫加强保护,执勤时要更机警。
8 N- n- p( j0 \- ~( b# v; U/ l$ J1 }( P8 t
        佛陀知道善觉王的措施时说:“比库们!不管善觉王是否住在尖顶高塔,高高的天空上、海洋或山洞,他都无法逃避所作恶业的业报。”% m8 Z1 Z; W  [7 O  Y# f5 B/ f
8 Z4 P1 i, ~  B" s0 {$ `, d; B$ d
        七天后进餐的时候,善觉王钟爱的一匹马不知何故受到惊吓而大声嘶鸣,并且愤怒地踢脚。王听见马惊惶的声音时,忘了要格外小心的事,而想要亲自去照顾爱马,就往门外走去,但却跌落楼梯而摔死了,并往生恶趣。% w. c1 b0 ?4 D6 O/ w2 {2 K
. n2 c" r" G1 p
        不管多麽努力,愚蠢的善觉王仍然逃避不了所作恶业的业报。
0 T: m5 H7 n+ t  J   c' q# J! R* E( B( E, v
第十品 刀杖品
0 u* N5 b$ w. J+ E4 l1 H, n4 w为了塔而争吵的比库0 l( J0 ?0 d7 h+ Y6 h
一切众生皆畏惧刀仗,一切众生皆畏惧死亡,
2 s1 T) {; s  R2 }' V! _# O; B9 o将心比心,人不应该杀害或教唆杀害他人。------129偈9 Z6 o) y8 \% ]% ^2 ?- y

9 R/ n# ^5 _/ v0 `9 a6 J        有一次,一群比库在揭达林给孤独园中清洗一座塔,企图占有该座塔,但半途却被另一群刚到的比库打断清洗的工作。; f" Q$ |' |5 K$ u9 t1 R
" n' V) _! _, P: U6 {. d
        “我们比你们年长且资深,你们最好尊敬、礼让我们;我们要占有这座塔,没有人可以阻挡我们!”后来的比库们告诉正在清洗的比库们。9 F2 N3 A) z; v* g: H  O* h
6 @7 _5 ?3 I3 ?1 H2 H/ M7 }2 H
        但正在清洗的比库们却抗拒后来的比库们不友善的干扰,不屈服于他们的要求,所以就被他们鞭打,直到疼痛不堪,大声喊叫。8 w1 C( y' ]/ _$ C
* }* g7 O* m: M, D8 \2 d
        当佛陀知道这件骚动的事件,并且明白彼此之间的争吵后,训诫他们,并制定比库不淮伤害其他比库的戒律。+ `5 r) X+ J1 N/ E

: F( r$ o  G( i. p4 `5 v% R
2 j4 m+ A5 ]) K8 b比库争吵
# ?! Q! j* J& M一切众生皆畏惧刀仗,一切众生皆真爱生命,
: n- ?8 j* E+ O# U" k2 ~& }将心比心,人不应该杀害或教唆杀害他人。------130偈
7 G7 R  V! X& ?0 F2 y1 ?3 {% Q' n2 f
        揭达林给孤独园的比库互殴事件(十—?一的故事)发生后,佛陀就制定不可互相殴打的戒律,所有的比库都奉行该戒律。尽管如此,这两群比库后来又为了同一座塔再度争吵。
0 S' E8 K  r4 u) n8 |1 _2 y1 L
$ M: _9 I! j/ a% {; d, `" X6 g/ v8 Q        但这一次,一群比库威胁恐吓另一群比库,以致于受恐吓的比库们因为害怕 ,而大叫。佛陀知道威胁恐吓的事件后,更进一步制定比库不可互相威胁恐吓的戒律。) I  v: s3 I: n8 u2 G9 ^

+ U6 A, D; r& s3 o
/ n! |% t* u" k: L- i鞭打蛇的年轻人6 Y, w6 Q5 \' `9 u% j
以伤害他人的手段来追求自己幸福的人,8 }/ s2 \2 _; |, _" n0 R2 d0 i
无法获得幸福。
1 u5 u; y2 P& }* n: [* p0 C不以伤害他人来追求自己幸福的人,+ q2 ?$ [4 a9 a  E8 q8 B" {
可以获得幸福
% b) w) T5 C% u
8 O6 E4 z5 x% n' \4 @1 E) D$ r( t- V佛陀有一次在沙瓦提城化缘时,遇见几个年轻人用棍子鞭打一条蛇。佛陀问他们为什麽要打这条蛇,他们说害怕蛇会咬他们,所以先发制人。 5 P9 c* ^9 O/ s7 m
6 u! {5 @3 o, S& B) i& L
「如果不愿意别人伤害你们,你们就不该伤害别人(注);如果伤害别人,甚至在未来世也得不到幸福。」佛陀教诲这些年轻人。 / h! R  H+ b7 e5 n, R  s
( |3 `, Y% [8 j" D2 x
这些人听完佛陀的教诲之后,理解到恨意的害处,他们也因此专心思考佛陀的教诲,不久之后,他们都证得初果。
8 Y+ S) p! c& v$ t! @
" \4 f0 W+ o+ B1 w备注:众生平等,因此真正的佛教徒应该慈悲对待所有众生,而没有分别心。
0 {/ H6 @9 ?, c9 }2 j# a' M2 s
, |( [, W; M, W6 T. g; ? - Q0 c: H6 A: G9 F6 L7 z* [. J
君达那比库与女子幻像( g& c% P7 D% p. G+ A3 c; D" A
不要对别人恶口,因为对方会恶言相向,4 I0 n4 }# k  b& \
恶毒的言语是造成苦的原因,会引发别人的报複。! |1 P+ \( z; O1 |% R0 O
如果保持内心祥和宁静,一如已经损毁的铜锣,
( w) n% A, X2 G# Q: {) s  G就可以趣向涅槃之道,因为心中不再瞋恚。
0 D2 e; E" K* G% Q4 R8 _/ N* L' ~8 ~: v( E9 i0 K  B
自从出家以来,君达那的身旁总跟著一个女子幻像,其他的比库都清楚看见这女子的幻像,但君达那自己却无法目睹,所以茫然不知。每当君达那外出化缘时,人们总是供养两匙的食物,并且说:「一份供养尊者,一份供养你的女伴。」人们也向高沙喇国巴谢那地王报告这件事情,并且请国王加以调查,国王就到比库居留的精舍去。 ; {' |- u1 k0 s' E, p
4 |5 r* M0 \) U, t  F
君达那听见喧哗的声音,便走了出来,站在门口,女子幻像也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出现。当他知道国王到来时,就返身进入房间等国王。国王进来后,女人幻像就不见了。国王问他有关女人幻像的事时,他回答说没有这回事,国王为了要确定这件事的真假,就叫他离开房间。他遵照国王的话,离开房间,这时候,国王向外一看,就看到女人的幻像了。但是当他又进入房间时,女人幻像又不见了。国王因此判断这女子幻像不是真实的,所以君达那是无辜的。国王因之向他致歉,并邀请他接受供养。其它比库对国王的判断感到困惑,他们对君达那说:「无行比库!国王不指责你,反而邀请去供养,你完了!」 ' Q: |0 r3 ?( {7 m7 A/ k! l/ m" B
: {; C. A/ W/ @
「你们才是无行比库!你们才完了,因为你们与女子同进同出!」君达那反唇相讥地说。有人向佛陀报告事情的来龙去脉,佛陀就告诫君达那:7 y' J1 T: I+ ^5 Q. D
+ ?/ K0 o  Y  R0 a- k! [4 L
「比库,你可曾亲眼看见有女子和其他比库一起出现,一如你所说的情形?你根本没看见这种事,但他们却亲眼见到有女子和你一起出现。你不明白这是你过去世恶业的影响。现在我告诉你为什麽老是有一女子跟随你出现。 0 X8 |6 F4 v) R; s5 C5 T" `
& ~  M, O3 k. t2 r" Z0 e9 B; D
过去世时,你是个天神,当时,有两位比库非常要好,但你却乔装成为女子,跟随其中一位比库,故意造成他们的误会。因为犯下如此的恶业,今生才会有女子的幻像跟随在你的身边。比库!以后不要再与人辩了,保持沉默,精进修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9: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趣向涅槃吧 !」5 m4 u, s- X6 t0 A# c- G0 n
: b( G. Q; S. a. a
0 b9 v# N6 y9 M( d1 d; z1 I
祈福的女性) _; ~# Q9 E  U! E* k; h: x
如同牧人以棍杖驱赶牛只到牧场,
: Z* g7 _0 n) [老、死也驱赶众生的生命。
1 x9 Z! F1 C% o$ m
) Y9 L0 Y- X! z" g有一次,一群沙瓦提城的女士到东园鹿子母讲堂参加斋戒。该精舍的捐献者是著名的维沙卡,她询问她们为什麽要来斋戒,年长的妇女说希望获得生天的福报,中年妇女则回答说,希望获得家庭的幸福,新婚少妇则祈求第一胎能生儿子,年轻小姐则希望找到如意郎君。
1 t4 S) F5 ]% q" w8 J
) x% b4 j3 j' s* V) H- o- g维沙卡获得她们的答案后,就引领她们至世尊处所,并报告她们的所求。$ \; ^8 y" u0 s( p9 B8 c

% G3 x4 S( T1 x8 T; x, t世尊说:「维沙卡!五蕴不停的生、老、死、变化。人一旦出生,就会老,最后死亡。但人们却不想从轮回中解脱,仍然留恋轮回。众生很难理解,唯有克服世间的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7 k7 L* M5 p2 s$ H8 Z) i& R" i
6 ]1 v+ c* H! v2 I5 m* A
$ S# G; F# {: n0 c4 Z: }
恶有恶报8 s$ ~0 ~: L6 i# b  s
愚痴的人造作恶业时,并不明白自己所作的是恶业;# ?/ P9 K: m+ }; u' h* C- I
作恶的人因自己的恶业而受苦,如同被火烧炙。------136偈
4 y( E6 ]0 Z9 N# j; T4 I+ e" R- B1 L1 C! z# _5 O2 J, z+ c% A
        有一次,马哈摩嘎喇那尊者与勒叉那尊者一起下山时,看见一只人面蛇身饿鬼,马哈摩嘎喇那尊者以微笑表示他亲眼看见这奇怪的众生,回到揭达林给孤独园时,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当著佛陀的面,向勒叉那说有那麽一只长长的、全身都在燃烧的人面蛇身饿鬼。佛陀也说他成为佛陀的当天,也亲眼看见这只人面蛇身饿鬼。佛陀说很久很久以前咖沙巴佛在世时,这只饿鬼是个残忍的小偷,几次放火烧毁一位富人的房子,甚至还趁咖沙巴佛外出化缘时,放火烧掉这位富人捐献给咖沙巴佛的精舍。由于这些恶业,他必须长久受报。
3 _/ A* ^8 Z6 e) A/ W4 v, }; A9 Z* g5 `) X& ^) w
        “愚痴的人造恶业时,不知正在造恶业,但无法逃避业报”佛陀说。# o9 z3 S2 U* F+ G. `! J/ j
3 [. ?, D) j: k" W$ |

% G& h9 p- W% m$ T  i, n马哈摩嘎喇那尊者死得不是时候, m7 z; x% \$ r7 D# }: r5 N
人若用武器伤害无害且不应该被伤害(注1)的人,将会很快受到以下十苦:' ]! F2 [9 l) F6 N( x. D
1)        极端痛苦
8 d% G* G- g7 ~2)        灾害
& I* f4 M( f! C3)        身体伤害" k4 w0 n! A. b7 ~4 D$ m8 ?
4)        病痛
. r$ J, t; G& n; Y8 i5)        失心狂乱% X; r3 N( N& d( c5 \- i
6)        国王惩罚
# o+ ^! M% p' s! U: B: S; a7)        重大刑罚3 f# U  r' S) B  V' u
8)        眷属离散& }: L5 e1 E  W/ T7 N
9)        财产破灭
4 V& B  N4 C/ J, `* M10)        火烧家宅。  j5 T' ^7 P  `5 \
死亡后,更往生地狱。. m. S. b5 ~) M/ W3 y. K

3 ]' K2 l8 }, z7 C+ ^        有一次,一些尼犍子苦行者企图杀害马哈摩嘎喇那尊者,他们认为若除去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就可以打击佛陀的名声。他们就雇请杀手去王舍城附近的卡拉斯拉杀害马哈摩嘎喇那尊者。但是当杀手们包围精舍的两个月内,马哈摩嘎喇那尊者都运用神通,所以杀手们都无法得逞。第三个月,杀手们再度包围精舍,马哈摩嘎喇那尊者突然想起他尚未偿还过去某一世所种下的恶业,(注2)就不再运用神通了。这些杀手们也因此逮到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加以毒打,并且把他丢弃在草堆中,以为他已经死了,然后扬长而去。这时候,马哈摩嘎喇那尊者运用禅定能力。複甦过来,并且到揭达林给孤独园向佛陀做最后的顶礼。但由于受伤太重,他自知即将入灭,就告诉佛陀说自己行将入灭。佛陀请他向比库说法,因为这将是比库们听闻马哈摩嘎喇那尊者说法的最后一次机会了。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就开始说法,说完之后,他向佛陀最后顶礼,然后离去,不久,就入灭了。7 A6 G/ o' f5 U. M$ O1 b
2 U! X0 ^: T7 E/ q+ _
        马哈摩嘎喇那尊者死于杀手的消息像野火般传了出去,阿闍世国王下令调查,并且逮捕到凶手们,处以死刑。比库们对马哈摩嘎喇那尊者的入灭感到十分伤心,不知道为什麽像马哈摩嘎喇那尊者这样的人怎麽会死于杀手的手中。佛陀就解释道:“比库啊!从马哈摩嘎喇那尊者今生所过的清淨生活看来,他不应该死于非命。但某一前世,他却曾对两眼失明的双亲犯下滔天大罪。他本是孝顺的儿子,但结婚后,太太却毒化他的心灵,要他除去父母,他就用车子把两眼全都失明的父母载到森林里去,并且打死他们,却让父母以为这是其他小偷所作的罪行。因此,他累劫受苦,今生——他最后的一生才会死于杀手手中。伤害无辜的人,一定会受到比自己所犯罪行更多的痛苦。”7 ?+ C2 q+ D% f2 j3 i# ^# ?" ?
! B( r8 f8 @- Y5 i# p
注1:指阿拉汉。  f, u* y6 l$ O7 d$ {
注2:只要他们的肉体还存在,阿拉汉也会因为他们过去世所犯的重要恶业而受报,佛陀后来罹患痢疾,也是由于过去馀业的业报。但虽然无法免除过去的业报,证得阿拉汉果后,他们就不再造业。. y2 z, T# Z$ Y7 E+ O& Z' c3 n

6 `# {) J# p1 o4 i6 y , `, K$ ~4 U& i0 ?, W
富有的比库
. w5 T" F: |1 S& u2 z+ i) |人若不能断除疑惑的话,5 |: `& H, y2 W/ r8 e6 f" n" D
即使赤身露体、结发、涂泥、绝食、
+ K  P; j1 y) [$ v+ K5 H; D睡地上、不沐浴、尘土污身,右膝著地作苦行,! r$ e3 z; `3 K  j% C# p! B
也不能证得清淨。
6 k) y6 \0 W8 J' g4 t& M
. @* x5 v4 r" [* l从前在沙瓦提城中有一位富翁,名字叫做巴富斑迪卡。他的太太去世后,他决定出家。但出家前,他先建立一座兼具厨房和储藏室的精舍,然后,才携带家具、厨具和大量的米、油、奶油和其它的必需品出家到精舍去。每当他想要吃什麽东西的时候,就要僕人帮他煮,所以他虽然出家,但仍然养尊处优。 6 \( {- Y5 O& c4 Z" T4 x% ]

) s$ {" O$ d5 q4 n有一天,其他比库向佛陀报告他仍然过著富翁般的生活,佛陀就告诫他:「我一直告诫你,要过清淨简单的日子,你为什麽还带这麽多家当出家呢?」听到佛陀这麽说,他却发起脾气,大声嚷嚷地说:「好吧!佛陀,现在我就照你的话做!」说完话后,他就把袈裟脱掉,然后问佛陀:「这就是你建议我过日子的方法吗?」
+ y) y. f% {) K
, ^7 g2 z# f$ |% a2 p佛陀看见他如此反应,又告诫他:「比库!过去世时,你虽然是一只恶灵,但你仍然有害怕作坏事的惭和愧。现在你身为比库,怎麽反而失去惭和愧,大刺刺地暴露上身呢?」
- r" ^/ d5 z2 M- W# C. e, Z& I. t) f6 \
听完佛陀的告诫,他明白自己犯错了,他的惭和愧全恢複过来,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恳请佛陀原谅他。佛陀接著告诫他:「赤裸上半身是不对的。不穿衣服无法使你成为持戒严谨的比库,身为比库必需弃绝无明。」
! \) W3 R4 z4 `; j4 r9 {& e/ j# U7 B5 L% h: ?  S
听完佛陀对巴富斑迪卡的告诫后,其他比库信受奉行佛陀的说法,因此证入初果。
5 h% y* e. \" Q
' m/ F* y. d  t. \
, q0 A- }) v( n8 i证涅槃的优婆塞
. `% `" R6 Z' I7 N9 z+ T即使穿著华丽、但内心平和、不贪爱、克制欲望、/ p5 v: b4 E2 B
确信四果、修习梵行,不伤害有情众生的人,
; z7 G/ Q) ?! J# M% N就是婆罗门、沙门、比库 6 J. k% w+ B' d( r7 @! T" H% M

8 @+ y7 @' L  S3 p有一次,大臣山达迪平定边境的叛乱后,凯旋回来,巴谢那地王非常高兴,就大肆赏赐他,并赐给他一名舞女,供他娱乐。接连几天里,山达迪纵情玩乐,开怀畅饮,并且沉迷于与该舞女耳鬓厮磨。最后一天,他前往河边沐浴。路上,他遇见佛陀正在化缘。当时,他醉眼惺忪,所以只向佛陀简单致意。佛陀微微一笑,向阿难说道:「这大臣今天一定会来找我,并在听闻我的说法后,证得阿拉汉果,而且证悟后,就入灭了。」  L: w, o5 V9 N: L3 v: ?# a9 l- _0 i' ?
8 s, C& M1 L  z) `) V& x& k
当天山达迪一伙人整天都在河边嬉戏。傍晚的时候,该名舞女跳舞娱乐山达迪和他的同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20: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由于连日来的体力消耗,导致心葬病突发,而倒地不起。山达迪看见这突然的变故大受刺激,十分沮丧,伤痛之馀,他出发前去找佛陀。% O- |; N9 W8 _! u2 I# \

7 I" E1 U% i/ D5 g6 N% ?「尊者!请帮我解除忧愁吧!做我的依止,让我的内心平息吧!」
% @7 }5 T. W& b
- Z2 S$ \9 ?- d9 M7 T「放心吧!你已经找到真正可以帮助你的人,一位永远能给你安慰,给你皈依的人,累世以来,你为亲朋好友去世所流的眼泪,多得无法计数!」佛陀接著告诫他:「过去,你执著贪爱,现在弃绝它们吧。未来,不要让贪爱奴役你,此刻,也不要陷入任何的执著,没有执著,贪爱就完全消灭,你就会证得涅槃了。」+ t% d7 e. e4 S$ ~  P7 }

. U4 c4 d% \% y, e5 ^3 b7 K8 I山达迪听完佛陀的说法后,就证得阿拉汉果。他也明白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就向佛陀说道:「世尊,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让我达到究竟解脱吧!」不久之后,他就入灭了。) \% D* L4 h6 C. x! T6 W6 p
; X, n- _* Q( f& b! K1 g2 l. w
比库们问佛陀:「世尊,山达迪入灭时,身著大臣的衣服,他究竟是比库呢?还是婆罗门?」
+ Y8 v3 |' J& _
" }/ c) M6 V% [* A, v. S「他既可称之为比库也可以称为婆罗门,只要内心清淨,解脱无明,穿什麽衣服都不重要!」佛陀如此回答他们。2 q. j/ e, e9 x8 x! l- h

9 Q5 |7 K- U7 W. m: i$ M
, s+ i! B0 K, |0 s% V2 M4 W' y2 V年轻比库和破旧的衣服
" I7 C, c. K6 A世间有羞耻心,克制自己,4 K: \3 N3 f; s
不造恶业,时时保持清醒的人十分稀少;
5 f9 Q- N" z4 h; K他们如同良马,不犯错而避免受鞭打。(偈143)
$ n5 f$ V4 k: ~1 i
1 t5 k: h4 [6 g7 B+ k$ W6 W人应当像良马加鞭般精进修持,2 E' a- X' m8 C+ u) H$ V
并且以信、戒、精进、正定、分别正法、+ F- i# F$ Y' I6 K" l$ M7 ?/ T
明行足、正念消灭大苦。 (偈144) * s4 x7 L( L% F% A( r* `3 w6 U, U# ^4 U
  `5 C9 V9 m6 h$ b
沙利子尊者有一次遇见年轻的卑卢提卡穿著破旧的衣服向人乞讨食物。沙利子尊者出于一片慈悲心,就建议他不如出家为比库。卑卢提卡于是把破旧的衣服和乞讨的盘子放在一棵树下,而出家为比库了。从此以后他不用担忧衣服和食物。但是,有的时候,他对比库的生活不满,而想还俗。每次这种念头生起的时候,他就到那棵树下,并且谴责自己:「不知羞耻的人,你难道还想穿上这件破旧的衣服,拿著这盘子,到处去乞讨吗?」如此自责之后,他的情绪就和缓下来,然后再回精舍去。
$ }$ {3 P- i% R( J# H% F3 S# i( ?0 o2 C
过了两、三天,当他又对比库生活不满时,他就又到那棵树下,同样又谴责自己,并且回想过去卑下的生活 之后,才再度回精舍。这样的情形发生好几次,每次其他的比库问他去那里,他都回答说,他去找他的老师 (注)。也因为集中心念,禅观以前破旧的衣服,所著名确实清楚五蕴的实相,而证得阿拉汉果。证果之后,他就不再前往那棵树下去。其他比库发觉他不再前去那棵树时,就问他:「你为什麽不再去找你的老师呢?」
3 v3 v& K/ X$ W
, s# G5 d% i% K' Q8 N2 k* U他回答他们:「我以前去找老师,是因为有需要。但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 i& r+ r+ j" h) B0 N( S; x1 m7 M, s7 O  U
这些比库听完他的回答后,就去请教佛陀:「世尊!卑卢提卡是否真的已经证得阿拉汉果?」
( [" U2 V. I7 L  V$ y# b! F# |) c/ m) _* [& ~& Q' Y* o, _9 }
「比库们!卑卢提卡比库以前虽然和他的老师有所连系,但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任何连系了。因为他善于自我调适,分别正确与错误的因,同时,明察诸法实相,他已经是阿拉汉了,所以就不再执著于过去的老师了。」佛陀如是向他们解释。
% {9 i7 o" z6 ~
$ D# V# |; [) r8 H备注:
& [$ A) W6 b- `3 C$ }此处的老师指的是卑卢提卡的旧衣服和乞讨的钵,它们使他具有深刻的羞耻感,因此使他努力修行,所以可称之为他的老师。
/ d, G' Z* R$ z: i9 b6 I' r% }. Z. z' {! G

3 u! O; L" T' e殊卡沙马内拉
) W) ?, S" J  z* C7 J; ]7 z+ r灌溉的人引导水,制作弓箭的人矫直弓箭,
6 @$ C$ i. B% P3 M& i木匠弯曲木材,德行具足的人调御自己。 (偈 145) 6 l3 A" l4 J; k' @

# W! O& D. M8 ~" U2 G$ ^殊卡沙马内拉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接受沙利子尊者的剃度而出家为沙马内拉。有一天,他随从沙利子尊者外出化缘。路上,他看见几位农夫正在引水灌溉,几位制作弓箭的人正在矫直弓箭,另外有些木匠则正在制作车轮。
4 u& e! P% F4 g& g3 z
5 @, n$ D. l# y8 J" w! E他请教沙利子尊者,是否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水)都可以任意由人引导或制作成想要的形式(箭和车轮)?
+ x  }( M( O; Q. o
& u/ @  Z7 V' Q2 L& V9 j沙利子回答说,只要具备足够的技术,当然可以。 4 w- ^8 A  `+ C. s. U0 D
; N- p. A8 H8 L- C* J% `4 H
殊卡心想,既然没有生命的东西都可以加以调御,那麽毫无理由说具有心识的人无法调御内心,修习清淨和止观。 & Z3 _0 b4 w/ A, A8 c- R
$ O) f9 S* @+ x* k/ u1 a$ `2 v0 y3 \
他当下向沙利子请求回精舍自己的房间去禅修。诸天神也护持他,使精舍保持安静。当天他就证得阿拉汉果。1 I. B" q8 S1 p' V
9 b7 A# u! Q# c& t: O- ~0 U
佛陀因此向比库们说:「一个人精进修行时,天神都会来护持。我也阻止沙利子进入殊卡的房间,使他免于受到干扰。当他看见农夫引水灌溉,弓箭师矫直弓,木匠制作车轮时,就调御自己的内心,此刻他已经是阿拉汉了。」8 @% `2 C0 J; ^, Y' o, s! p: i

2 O) _7 l3 Q) Y5 T' l7 k0 I9 d$ q(请参考故事「年轻沙马内拉的修行成就 」)! E  W  z& y0 [) Q* Z
; v# J1 @: p- b% x
; |2 S1 U3 i2 X' K8 q0 d
第十一品 老品
2 E9 u$ l0 A2 p; S. M维沙卡和喝醉酒的同伴2 X* ?4 z! U3 E+ b+ ~& X
贪爱与无明充塞世间,如同陷入火焰燃烧之中,有什麽值得欢笑,值得高兴呢?世间为黑暗所遮蔽,人为什麽不追求光明呢? (偈 146)  y! Q( {* ^, |3 S4 K3 g+ V

* w' l0 K4 r4 C6 p从前,一群沙瓦提城的男子请维沙卡照顾他们任性的妻子们,希望在她的指导之下,她们能有宗教信仰和德行。
# s+ u0 r" d! _- V( K0 c( r
9 C! N: r3 p/ U有一次,维沙卡在她们的请求之下,带她们到一处花园去,但他们却瞒著维沙卡,带酒去,更喝醉了,维沙卡就谴责她们,说她们的先生会很生气。$ m( X* Y! U9 c& l
/ I! ^; z: W- u4 C+ p9 t$ Z& G& a. ^
后来,她们要求再去花园,但维沙卡鉴于上一次的经验,加以拒绝,她们转而要求到揭达林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维沙卡也就答应了。到达给孤独园时,她们再次啜饮私自带来的酒。维沙卡就请佛陀向她们说法,但这时候她们都醉了,魔波旬也趁机怂恿她们纵情一番,她们果真就在园中大声喧闹,唱歌、跳舞、鼓掌雀跃不已,佛陀明白她们受到魔波旬的影响才会如此放肆,便在心里想著:「绝不能让魔波旬有机可乘。」5 i- v- S/ Y0 J2 T( X5 G
8 b: x4 ]  b, h
佛陀于是从眉间放出暗蓝色的光,使整个屋子暗下来,他们因此受到惊吓,慢慢安静下来,佛陀接著从位子上消失,然后化身在须弥山上,放出千个月亮般的白光。! |* S+ v4 e% V) v. F

# o) c3 U1 [* ?6 m佛陀告诫她们:「你们不该在园里如此不恭敬。由于你们的疏忽,魔波旬才有机会使你们不知羞耻地放浪形骇,现在开始扑灭心中的欲望和其它邪恶的激情吧!」
9 U- {4 S' @0 F2 O) p- r1 c: t/ x5 \- S/ v
佛陀确定她们都对佛法建立起无可动摇的信心后,才返回揭达林给孤独园。维沙卡也趁机请教佛陀有关饮酒的问题,佛陀就向她们解释饮酒的害处,并且说明无数众生因为饮酒而受到痛苦的折磨,甚至失去幸福。6 q' l% A0 `4 n( R, \& d

2 `8 J: `9 ^6 O1 d/ C: g佛陀说法后,她们终于明白佛法,从此走向戒律和正念的修行大道上。* C! Y! N) N+ [. x' T; W" d: @) j% `

# L8 \" t0 f! N( M% q& j * A* }6 x8 R3 C* Y7 s
佛陀拍卖丝蕊玛的尸首
. c$ N7 ~6 ]9 T4 F$ P  F4 ~请好好观察这外表美丽的色身,实际上是一身的伤痛,2 X- y. o0 ?8 O. r! p9 W; Y
一堆的骨头,疾病、贪念不断,一切皆无常。------147偈" g5 G, i/ Z$ Q' C! f% u

1 e6 J5 c% J1 S$ y        王舍城中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妓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2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字叫做丝蕊玛。她每天都供养食物给比库们。有一天,一位比库向其他比库提及她的美貌和供养的美味食物。一位年轻比库听说有这麽一位美丽的女子后,虽然从来也没见过她,却暗恋上她。第二天,这年轻比库和其他比库一起到丝蕊玛家去。这一天,她身体不适,但仍然想要亲自向比库们致敬,就要人把她抬到比库们的面前。这年轻的比库终于看到她了,这时候他内心想著:“尽管生病,她仍然那麽美丽。”因此更加迷恋她。
! B# X- n( j8 h$ W0 Z8 E% h$ ~6 i' [
        当天晚上丝蕊玛就去世了。国王频婆娑罗王拜访佛陀时,向佛陀提及丝蕊玛去世一事。佛陀建议国王先不要埋葬她,相反地保留三天。第四天,丝蕊玛的身子不複美豔,不再讨人喜爱了,反而发胀,蛆虫也从身上跑出来。这一天,佛陀就带领著众多弟子到墓园去观看她的身子。那位深深迷恋丝蕊玛的年轻比库一直不知道丝蕊玛已经去世的消息,所以当他听说佛陀要带领其他比库去见丝蕊玛时,也满心欢喜地一齐前去。6 h; k) o! b0 t/ V0 L% b3 r& K
# ]1 D+ F3 E! d
        佛陀也请国王宣告,只要付一千铢,丝蕊玛就可以陪出资的人一夜,但尽管一再调降金额,最后甚至免费,也没有人愿意。佛陀就告诉比库们说:“比库们!当丝蕊玛还活著的时候,多少人愿意花千铢的钱,只希望与她共渡一晚,但现在即使完全免费,也没人有兴趣,人身无法幸免于生老病死啊!”* b( _  {9 \+ _" T3 x4 E
) i! ~$ l7 {. [
        听完佛陀的说法后,这年轻的比库终于领悟了生命的真相。
: G+ U- w- V2 O
1 m9 t2 w, o$ V% v. M* e6 Q1 q% _" l
8 ^' @2 @) m6 `: n6 |佛陀安慰年老的比库尼
! r. E3 w9 O, M) S色身实在是疾病的渊薮,容易损坏,终究会衰老不堪,3 }. y4 W+ P# [6 J, m1 x3 b
这腐朽的色身终必毁灭,有生就有死。 (偈 148), B5 h1 T6 @) Z6 ^& c

7 a7 g% A3 E0 ]) S. l5 D2 m% ?优塔萝比库尼高龄一百二十岁。有一天,在化缘回来的路上遇见一位比库,她就请该比库接受她的供养。比库同意后,她于是把化缘得来的所有食物都给他,一点也没留给自己。接连三天,她都如此做。
  X; j; A- n, N/ k% c9 v, c1 s8 m
9 H3 K3 m6 U2 c9 p4 V. m第四天,她正在化缘时,在狭窄的路上遇见佛陀,她恭谨的向佛陀问讯,然后退后,却不小心踩到袈裟而跌倒了。
( t- d' J' _% G$ e4 C5 x0 t" U/ q
佛陀赶紧上前去安慰她:「你一定要了解,你的身子日渐衰老孱弱,随时都可能碎散掉。」( K" ^: f1 x9 Y" W+ x# ?
' l3 E1 F& i7 V: g% _0 H# S
优塔萝比库尼专心思考佛陀的教诲,终于证得初果。
! h/ a  A8 |3 l+ P- _; S& i  i/ \5 M4 ~4 A6 E/ }3 R* ~

6 E& s5 k+ B* X4 t, a2 j ' Y/ ~# i2 }1 h9 C
过度自信的比库, n  J& Z. K) f5 \
鸽色的人身骸骨就像秋天散弃在地的葫芦瓜,所以,何必贪恋色身呢?------149偈+ s* K" e2 z6 F4 h; Y' O% D! L5 V
  a* b% _5 N3 w, L& ?
        一群比库到林子里去禅修,不久之后就进入禅定。这时候,他们认为已经脱离一切感官欲望,而证得阿拉汉果了,就想回去向佛陀报告。但事实上,他们高估自己了。; h7 J* ^$ d6 M; c4 H% _0 G

& y6 \' |% M8 q$ K- L1 O7 M        当他们抵达精舍的外门时,佛陀告诉阿难:“这些比库这时候来看我,得不到多大的法益,叫他们先去墓园,再回来吧。”阿难向他们转告佛陀的话,他们认为佛陀一切智具足,一定有充分的理由要他们如此做,就出发去墓园。$ I! }6 I1 I# M% E5 j6 t$ ~3 Y

$ m- ^& [# b, ?2 C- F        在墓园里,他们看见腐烂的尸首(注)时,还能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些尸首,但当他们看见刚死的尸首时,他们恐怖地发现,心中仍然有蠢蠢欲动的欲念。这时候,佛陀从精舍看见他们的举动,就发光,告诫他们:“比库们!观看尸首时,内心却升起欲望对吗?”2 O2 F" Q) W, k; o# }) R
: k+ @0 G. L, t0 r
        这些比库察觉到一切感官欲望变化多端,难于调伏的性质后, 彻底明白佛法。
' \: G5 K) H3 L$ y# U% n9 G- d: V4 M/ P- n! B; X
(注)尸首有十种相:7 l! e9 O, E% K$ v
1、膨胀相: H2 C6 p3 g* O( k* a, x3 C
2、青瘀相
3 f7 o& B. s8 N' ]1 ~2 O0 M3、脓烂相3 l, ]) [+ J" @9 n# s
4、断坏相# l1 \2 i/ [2 ^: E) l
5、食残相
: v4 C/ X! }$ p6、散乱相
2 y, Y6 Q0 P' w2 K/ Q9 U7 M- s) \7、斩砍离散相( G, t) T9 N1 S- n; p5 `: _
8、血涂相
) Y) l$ K: ]( g: O7 o, O9、虫聚相; b6 F. j8 ^  G+ `( ?% |$ p! I
10、骸骨相+ v8 S. D3 z9 _7 J. q+ ]
佛世时,以上十种相的尸首可以在墓地和停尸间找到,在这些地方的尸首都尚未掩埋或火化,所以野兽和鸟类经常来敢食。现在当然无法找到这些尸首,做为观想的对象。
2 @$ J9 Y) M! A  C2 A8 e' A6 `7 C) A% Q: S
% ]* Y/ `" C3 ^- Z9 O
观美色无常而证阿拉汉果
( R! r, \' D4 Z) @: G此城(色身) 为骨头搭建而成,而涂上血与肉,
: K& c9 C; Q. u7 h9 F( }0 I# d其中充满老死,骄慢与虚伪 (注)。 (偈 150)
$ S8 G' W% R6 `  y" M
: @, @9 h& G) B6 _嘉娜帕达卡娅妮公主是佛陀姨母的女儿。她长得很美丽,别人都称呼她美人儿。她与佛陀的堂弟难陀订有婚约。有一天,她内心如此想著:「我的兄长,虽然可以成为圣王,却放弃世间而出家,成为圣者,他就是佛陀。他的儿子罗侯罗和我的未婚夫难陀都出家为比库。我母亲是比库尼。现在只剩我孤单一个人!」这番思量之后,她就自行出家为比库尼。但她是因为执著于家庭而出家,而不是出于对佛法的信仰而出家。
  Z' Q  d* P* u$ t( ~' F# n/ `9 `( F& [
她听说,佛陀经常说色身无常。她于是认为,佛陀如果看见她,一定会轻视她的美貌,所以,就不去见佛陀。但从精舍回来的其他比库尼不停地赞誉佛陀,有一天她终于决定与他们一齐去佛陀的精舍。
; K: l+ b/ A  `6 c7 r7 ?0 q' J# P$ J! G* ^+ v: n- k
佛陀看见她来时,心中如此想著:「刺可以用刺加以拔掉,嘉娜帕达卡娅妮非常执著于她的色身,对她的美貌非常骄傲。我必须经由美貌这件事去破除她的骄傲和执著。」
" y: \( Q% o% w6 k: N7 L8 J
% V* x$ C, N) U) J3 w. g+ N佛陀于是运用神通,示现一位年仅十六岁,却极美丽的女人坐在他身旁。只有嘉娜帕达卡娅妮才看得见这女子。当她看见这女子时,发现若与之相比,自己就像只又老又丑的乌鸦坐在美丽的白天鹅旁边。她非常喜欢这女子,但再次注视时,却讶异地发现该女子变成二十岁的女子。然后,每当她注视时,该女子一次又一次的变老,先变为成熟的女子,再是中年妇女,高龄女性,然后是老迈不堪的老太婆。而且,新的形象产生后,旧的形象就消失了。这时候她才认清人身不停地变化和衰老。有了这一层的领悟之后,她对自身的执著也云消雾散了。这时候,该女子进一步的老化,已经无法支撑身体,整个人瘫痪在地上了。最后死掉,全身浮肿,流脓,蛆虫更从身子跑出来。
$ I# E) }* B4 |5 A. s
) \/ y7 z  t" n/ l" P. t看完整个过程后,嘉娜帕达卡娅妮心中想著:「这女子就在我眼前衰老、死亡,同理,我的肉身也会衰老变化、生病而后死亡。」经过这番省思之后,她深刻了解人身的真相。后来,她更一步信受奉行佛陀的教诲,而证得阿拉汉果。
9 q' Q8 I2 |1 A& O
& u0 q1 L. t7 g注:「虚伪」古译为覆。2 t7 q8 R8 T1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7-3 12:07 , Processed in 0.09259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