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03|回复: 2

八、佛法的教学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9 08: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认识佛陀教育》
5 ?+ Q( ~" U( p4 g- f8 k  Q  \; [# B0 G- b5 a7 H2 c3 N) q. S& d
- }& G, b) F4 r7 y2 O
  再谈佛法的教学艺术。佛当年在世到处讲学,跟周游列国的孔老夫子没有两
/ Z0 ?* f$ T0 K" {* q2 e样。在印度的时候,佛的这个大团体,哪个地方邀请,就到哪个地方去;讲一个# L+ L7 ^/ M4 u" V- O
时期之后,别的地方邀请,又去了,所以都不是久住。佛不是一个人去,是带着/ Y2 b/ J3 b, Q9 X3 o3 e
一千二百五十人,所以邀请也很不容易,那真的要有财力、有物力。佛法传到中" ~7 |. ^3 f0 h6 q- J3 o
国来,才有寺院、丛林,才有固定的住处,因为佛教是中国帝王迎请到中国来的
8 K/ Y+ B7 D2 w* s( Z. ^8 h; Z! c。在印度,社会大众对托钵的僧人很尊敬,都恭敬供养;而中国人当托钵是「要$ H, W7 B# `/ Q7 |
饭的」,这是最令人瞧不起的。僧人,是皇帝迎请来的客人,皇帝又拜他做老师
3 A* X! }) u9 l,哪有让皇帝的老师到街上去讨饭的道理呢?所以佛法到中国来之后就变成中国) q- d9 t# z, X6 G5 u; H
化了  不再托钵、不再树下一宿了  盖好房子给他们居住,而且宫廷派专人. n; V" u0 _6 e1 [
侍候供养僧人,使僧人不再为了生活那么辛苦!到唐朝的时候,寺院发展成丛林$ }. m/ t; J0 k0 d* e
,百丈大师跟马祖(不是妈祖庙的妈祖),是丛林制度的二位创始人。马祖是禅
  T3 D3 s4 a' N- h7 A宗道一禅师,俗姓马,是禅宗第八代祖师,六祖惠能的徒孙。「马祖建丛林,百" J4 F! f/ s% S9 z. u9 F
丈立清规」,丛林中的一切规矩都是百丈大师草拟的,他们两人建立了中国丛林
: s: H: W5 P/ F% ~9 C) T1 a* C。丛林是什么呢?就是佛教大学。是真正有规模、有制度,把佛教教学制度化了' _9 M3 a' K# B# S
;不像从前私人私塾式的互相传授,规模很小,也没有一个制度。从马祖之后,
# ~1 n; R, O' t中国佛教走上了制度化  变成大规模的学校。丛林很多都变成了专科大学,这' W3 Q4 i3 S- `0 t4 M; d- S
是中国佛教的特色,是外国没有的。丛林的教学、讲学、教材、教法,没有一样# K7 c. }9 s1 t, }5 P/ T
不是达到最高艺术境界。我们从经典、音乐、雕塑、佛像、建筑、供具,以及其
9 y  `9 {, v* o5 ]1 ?7 O- z$ Y他种种,只要稍微留意,都能够发觉这些完善的教学。那么到今天这许多非常完
% W9 g8 w7 d  g1 i9 s% A6 N% W% B善的教学,现在也都失传了。现在的佛门梵呗,实在讲,都已经变质了,都不如8 k5 j/ r- E/ n4 Q& O5 @/ @
从前来得完美。佛教在这一代是非常缺乏人才,不只是缺乏艺术人才。佛教艺术9 ?- f: m* a5 M. J8 V5 Y1 Q
人才要有高深的佛法修养,如此,他所表现的东西才是活的,才有真正的内容。+ g# @0 U; P# N
像世间的艺术一样,如果不充实哲学的内容,他创造的东西就不能尽善尽美。所5 y6 R6 x5 q+ ]" n9 U) M$ W
以一幅画、一首诗,或一首曲子,一定要蕴含高度的哲学修养在其中,才能显现
0 q, f3 P( B$ u) X- ^2 m6 q% Z出真善美慧。今天佛教梵呗词句都是古人做的,意境都很好!但因为心不清净,' B! y: h) U$ C$ o+ Q9 a0 C
所以唱出来的音也不清净。也因为心里没有达到证悟的境界,所以唱出来,灵感2 [) D9 U$ {6 ]
也没有了,反而显得俗不可耐,甚至于还不如基督教的圣诗那样感动人心,这是3 ]* j8 n% }0 K+ W4 I5 j
佛教之衰!佛教人才的缺乏,不是佛教没有内容,不是佛教没有真实的东西,实
* C  H& D5 F( c. t* B0 r# c- A. f在是缺乏真正的修行人。以绘画、雕塑艺术而言,诸位如果到大陆看过敦煌壁画
% p# q/ D! A. r& f、云冈石窟和最近在北京房山发现的石经,便可以体会到中国佛教艺术的伟大和
1 P" ^9 b; U6 t壮观!石经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代表作,是文化大革命之后发现的,比我们现在3 E& C8 V) V! k2 r6 p% j
的大藏经,内容还要丰富得多。晚期翻译的经典,有些还没有收入藏经,石经全
! @" J4 |7 I+ h都收进去了。石经是用大块的厚石板,两面雕刻,每个字,有大拇指这么大,字7 d( E7 A& m/ U! }
体非常之美,整部大藏经雕了四百年!这样的工程,实在不亚于万里长城!是最: v* a2 T! w1 H9 a0 T: B
近才被发现,一整部完整的,一共有几万块石头,分藏在七个山洞里,大概还没
! K' u) w) e+ c; _3 ~/ S0 y! c' f有完全拿出来,所以只开放两个,我们进去参观,真是叹为观止!不能不佩服古
2 w% r* F! W2 q" Z( T  t' i人之用心  怕佛教经典遗失,用这个方法保存佛经传给后人。他们对后世的子5 L( y4 d# ~& g. u/ m0 }
孙真正是尽到了责任。  E! V/ C' T8 P7 b/ H  ^6 d
  佛教寺院的体系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我们现在是博物馆跟学校分开
+ n4 b% ?, I7 O, a4 ~,它是博物馆跟学校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佛教所有的一切艺术
; p1 _6 O* z4 [7 ],都具有高度的教学艺术,不能够把它看成单纯的艺术品;它含有很深的教育意
3 y* [0 E' h/ f) _义,很高的灵性智慧,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不出来、领会不到的。以佛菩萨的造
( N. Y& Q8 ?% N: j  d) V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便以为这是低级宗教、是泛神教;人
: K* t: G. I1 [* z) e: r家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  唯一的真神。他不知道、也不了解佛教所供养的诸佛/ q9 g; u+ p+ l1 j- e
菩萨不是神,是代表法门的。世间有无量无边的事、无量无边的理,用一个形像
+ Q7 {; d( S6 s& s7 w& ?、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表达的,所以用许许多多不同的艺术品来表达。佛教艺术5 I- P/ q; {2 X7 p
在教育上特殊用意了解了,便不会把佛教当作是神教;真正清楚了,佩服之心便3 e& O& E* `* N$ y4 p
油然而生了。' [: W" ~; C+ ~- g% d. \# [* w
  一切诸佛是代表我们的性德;一切菩萨、罗汉是代表修德。不修,性德虽然) p: Y2 F5 M$ U0 j* }2 T" C$ q
有,但不能够显现出来,得不到受用,所以性德显现要靠修德。菩萨代表「修」: \9 A4 Z- f7 v
,佛代表「本性」。因此,佛门供养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萨。这一尊佛代表/ j- [( a6 @( T9 a% Q4 a
「真如本性」,菩萨代表从「性」起「用」。本性是空、是体,起用是有。体、. o9 f  T: o, I' @% x
相、用;「体」是空寂的,从「体」能够现「相」,现「相」就有作用。菩萨代# B5 Z/ b8 g2 h3 j
表「相」、代表「用」,佛代表「本体」。所以在华严经里面佛不说法  「本+ T3 x3 l5 q3 {9 g$ @: p2 q
体」当然没有话说;菩萨就说法了  起作用就有得说。从「相」上有得讲,从' I. a. k3 f( Q! D
「作用」上有得讲,从「本体」上一句话都没有。本体不但不能讲,念头都没有
- P0 V! W: K% |8 i,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便是从「本体」上说的,所以佛代表「体」,
1 T& Y* s/ N" R; o% T3 y) v供一尊佛。「用」,为什么供两尊?无量无边的「相用」分为两大类:一个是知
2 r' c- _' \, i,一个是行;就是解、行。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的学说就是从佛教来的. V2 {& `6 K: G7 l$ x" Y: N7 z! ?
。佛家讲「解行相应」,他老人家把名词换成「知行合一」,搞起他的哲学了,( K9 p6 v! `3 m% P: v* ^
其实他的哲学完全从佛法脱胎而得的。「解」、「行」;就是「理」、「事」。' F% [5 G/ \" B" |+ G/ a  {4 L
通常我们供养释迦牟尼佛,即是代表「本体」。释迦牟尼佛的两边,供养两尊罗
1 a) e5 L+ P3 F汉  阿难尊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他代表「解」、代表智慧。
8 v$ W2 Q) O4 |0 r0 T迦叶尊者是苦行第一,代表实「行」。也有供奉释迦牟尼佛,旁边是文殊、普贤
6 P% o, z8 x# I$ S' D。文殊是智慧第一,代表「解」,普贤菩萨是「行」的代表。换句话说,不管有8 H* L& K. f* `9 W
多少,总不外乎「解、行」两大类。净土宗供奉阿弥陀佛  代表本体。观音菩% ]! b/ D) M* p6 k# H
萨大慈大悲,代表「行」;大势至菩萨智慧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08: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表「解」。所以佛像的供法
. F# ~& ~0 U$ }2 ?+ ~' N% }都有他的意义,一定是一佛二菩萨,不会供两个佛三个菩萨!3 V' e0 i! W. r/ m# ]
  每一尊佛代表性德的一个部份,但是诸位要晓得,每一个部份都是究竟圆满6 U  D) O* @8 S1 c; ^
的,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释迦牟尼佛是从名号上说的,名号都是显德
3 E6 o" _; O( p8 o4 W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这是教我们对人要仁慈,要以慈悲待人。「牟尼」* D' z6 X4 f, P' V' Q3 J
是清净的意思,寂默就是清净,是对自己的。对人慈悲,对自己要求的是清净!
% P3 a% H' o% J. a! s3 j* M$ C% ^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的,这是我们性德本来具足的。阿弥陀佛是梵音翻过来的,+ V8 K- S. T( \; V9 u
「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阿弥陀是无量的意思啊。什么无量呢% ^7 l0 _' s' Q, L# X
?一切都无量,没有一样不是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道力无量、寿命无量: @% `6 d5 F# ^& k; d5 H3 b( ~
……。无量的无量当中,寿命是第一,没有寿命,一切的无量都落空了;要有寿
; o: W& n: _! A! R4 }. q7 O% |  [. a4 e命,所有一切无量才能真正得到享受。那么这个无量的无量,要怎样才能够真正5 `( \( F; |# }/ c- B* ^. O
获得呢?无量就是自己的自性,真如本性。六祖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一
! @& v: q3 w7 w, @; ~样都不缺啊!);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5 @: `5 ^6 n2 l8 k$ C8 \! D. X
)。」这就是无量的意思。那么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个无量呢?就照观音、势至  R- R/ ~1 k' q
这两个人的方法去修行。观音教我们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教我们一心念佛。他
. M( _/ V& f: @6 v% v4 b9 [教我们「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一句佛号就能成就。但是单是一句
* C" r! g, X0 q9 u佛号,那就是小乘,加上观音行就变成大乘。观音行就是大慈大悲之行!对别人
3 J% v6 Y- f) O+ [: n; _4 Y大慈大悲,对自己一句佛号专念,就一定得到「无量寿」,一定开发性德,无量
/ U/ `* S" L/ k) C% B3 P- X无边的功德便能统统现前。所以供佛便要了解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各代表佛7 ]% I; q0 J3 q1 p- A  y! Y8 _6 v
教一种修行方法、代表宇宙之间的一种真理。7 y( u' G6 j- h" J/ I- ?) W
  在佛教的建筑方面,供佛的大殿,我们从外面看它是二层,里面看是一层,8 _" u8 u2 v3 [! P# Y3 T1 s
这都有意义的。从外面看,真俗二谛;里面告诉我们,真俗不二,万法一如。这4 Q* X8 e4 T( l0 P8 c
个意思就是说:外表是有差别,实质是一致的(没有两样的)。佛教正规的建筑" d0 E* t% f6 O  Q% A
,一进山门,第一个见到的建筑物就是天王殿,里面供养四大天王  护法神,8 e* R6 _# l. S/ ^# k
当中供着弥勒菩萨。这样的供奉方式,使人一进山门,第一眼就看到弥勒菩萨。3 g. L0 S+ b8 h9 h2 T7 }
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像,看他那笑咪咪的样子,就是告诉我们:你想学佛吗
$ m! \/ n' N% I3 p5 S- m?先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发脾气不能学佛,一定要欢欢喜喜。再看,他肚) P; u% N3 c! Y6 x4 w. V4 U9 d
皮很大。「大」代表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所以也代表(教给我们)平等7 W3 p$ {( W- ?0 \- R& _/ T
心、喜悦相,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心里都欢欢喜喜、平平静静的,不要跟任+ [* G5 g% V4 N9 Y. }) p$ E
何人计较。有这些条件才可以入佛门学佛。所以弥勒菩萨面对着大门,告诉来者
4 S1 k5 S/ D- P3 L6 S2 n4 ?) W:要有我这个条件,才够资格入佛门。- e% L# }# L( W
  旁边的护法,分东、南、西、北四大天王。东方天王,代表负责任,叫持国
# q) H7 E6 V. Q2 _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主持一个家庭的事务,我们叫持家。主持一个公
7 L* f- {' M" P! I# H司的事务,是总经理、董事长。主持一个国家的事务,是帝王、是总统。要怎样
, d. V0 [4 h+ {9 E去做呢?一定要负责尽职。每一个人在这社会上,都有他一份的职责,能把自己& `3 e8 g" n1 l( ?
本分的职责,尽心尽力做到圆满,这个社会和谐,国家一定富强。持国天王教给' D) O: F/ r$ Z5 l( `& T* j7 V' ^
我们这个事理。7 F1 y0 U' e9 k$ I  G) N6 }
  南方增长天王。单单把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得很好还不够,还要天天求进
! [6 q7 q* P5 j* A步。不进则退啊!时代永远在进步,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我们的德性要增长# T' U! S9 m% j7 D1 ~% `% K& r
、品德要增长,乃至学问、智慧、才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生活水平也% k* f/ x7 Z8 c' c; g; T
要天天提升。你看!佛门不落伍啊!佛门真是讲进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他* ^0 h% F+ q; g$ q$ E' F* ]
不是跟着时代走,是领导时代走啊!怎样把持国、增长,做得圆圆满满呢?后面8 g( r, w9 k( ?3 H$ k
两位天王教给我们实践的方法。+ R0 u; \0 Y! F  D
  西方广目天王,叫我们多看;北方多闻天王,叫我们多听。这就是中国人讲
+ J# C- M, V& k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成就根本的学问,行万里路,就是今天所: U7 l# Q0 X* e" S
谓的观光、旅游、考察,到处去看看。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采纳;缺点,我们# F0 m$ u# }7 X
警惕、改进。我们能够「舍人之短,取人之长」,来建造自己的社会、建造自己
3 q8 R1 h) |3 b/ l0 }5 p* N; ]的国家,那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这叫真正的护法!所以这些塑像
4 i5 E* s7 n$ d供在那儿,是在给我们上课的!你要一看就晓得,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朝这理
2 d4 t/ X0 w0 T- Z! W/ w: R想目标精进!能这样做,佛哪里是迷信,哪里是崇拜偶像呢?
  P9 k, G+ w$ o" z/ ?  四大天王手上都拿着道具,这道具也是表法的。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 v, a  Z! D: @4 ~) o
。代表做事情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像弹琴一6 _! O) i% M4 T: f
样,琴弦松了,弹不了,紧了它就断了。儒家讲中庸,佛法讲中道,就是负责尽
7 [: S$ P, @9 ?2 \! q2 {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能不及,事情才能圆满。南方增长天
: l+ l/ y, ~5 Q( P: j5 U: g( A; g0 O王,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剑  慧剑(智慧之剑),是「快刀斩乱
/ ^' x4 K! R4 ]8 f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龙,有的时候是一条蛇
8 d% A0 {, h" o4 ~5 D$ ^,蛇跟龙都是一样的意思。代表变化!我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这9 A: w: D0 i+ _- \
个世界现实的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一定要
4 |  n; L3 I$ e! E- G6 ]/ `$ d& A把他看清楚,才能够从容应付。龙表的就是这个意思。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 X; S; x! o5 u9 B1 J
伞;伞是遮盖。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染污,要防止,不要被污染。所以广学多! {( d/ p5 {& ~* b0 z
闻的同时,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要不受染污。要对现实社会能够完全理解,才
7 l! f# U  [: n2 B% ]有智慧、能力,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方法来应付、处理,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 Y: z- N$ N" m; q1 ?9 q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天王殿教导我们这些;不是看做神明,对他烧几柱
5 k: p1 ^, ~6 B7 X8 }7 @. A香,他就保佑你平安!那就大错特错了!
" S: n7 }( ^+ n* C  由此可知,佛寺院没有一样不是教学。就是供具也有它的教育意义。佛前供' A  s% p# A' ?1 Z# Q$ X4 ~
一杯水,有什么意义呢?表法的呀!水是干净的、清净的,代表我们的心要像水
2 Q2 z: O! @& U( }+ a一样干净;水不起波浪,是平的,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平、一样静。看到这杯供
! P. w$ V: [. G# T. T1 q  H+ j) o水,就想我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清净、平等。佛前供花,花代表「因」,开花后就
& ~- a; i! }- L0 g0 T1 R2 @结果;花代表六度万行。供果,水果不是供给佛菩萨吃的呀,是教我们看到「果4 g# C: y, _! w7 O: G* O; a
」时,就能想起「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果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08: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应该要修什么样的因」。所以佛门9 n0 ?: C  J: i/ l* D; l
一切设施、供养,处处都是提醒、教育自己啊!佛菩萨不闻、也不吃,什么都不
9 I+ r4 ?0 [$ W要啊!再者,「灯」代表智慧、光明,「香」代表戒定真香。没有一样不是表法
: J- l4 {4 \6 y7 ^的,没有一样不是教育。现在学佛的人,对于这些教育意义,统统不知道。为什
; ^! b1 E4 h- Y4 J么要烧香?为什么要供这些东西?都不知道啊!所以信佛统统都变成迷信。社会7 u' O& a" }' f
上有人批评学佛的人「迷信」,更有人说学佛的人都是神经病。他说得没错啊!
3 F+ g; C* Q' m! k0 B9 L# {多少学佛的人真没有弄清楚啊。如果自己清楚了,再跟他们讲解清楚,相信他们6 L; U. H: @5 T# i/ u1 E
也要学。我在大陆跟他们讲清楚了,他们也要学啊!他们说:「这么好的东西,% X4 b' o8 o' S% M# G! ?
我们都不晓得、不认识它,真的很可惜!」他们也想学!% h1 I+ u: S1 @  n8 y+ l
  总而言之,佛法是以真实的智慧、无量的大觉,帮助一切众生得到真实的利
8 R) w# w1 ~' a: K益、真正的快乐,这是离苦得乐。佛以无尽的悲心,教化一切众生。自古至今,
# Q+ f7 y0 Q, \+ W无论是显教、密宗,或是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在佛教史里,每一个朝代,) n# B. E1 ^) `/ F3 z
依照这些理论、方法修行的,成果都非常殊胜,这不是假的。这一代是衰落了、
% V" [: L7 Z- U7 v6 W迷失了,真正的佛教不知道了,所以成果比较少、不明显!要知道末法时期,众
) x/ ~1 z' @& ^0 T/ V生业障比较重,所以念佛法门特别的殊胜方便。念佛的殊胜,就在它的简单容易$ b  `  [. C- J# ?
,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也不需要任何仪式。无论什么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 D3 K, v. g$ ]8 p$ q& Z: M3 p
所以这一个法门,在近代成就的人特别多。台湾,这个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
: b5 I& Q% h" U% {" e这四十年当中,我最保守的估计(一点不会夸张的),真正依念佛法门,往生西
7 r5 e- E5 {- k: n6 L方极乐世界的,至少有五百人。这是很了不起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去成
  k/ a& o( N6 U佛了。这么个小地方,有这么多人成佛去,真正是宝岛啊!中国大陆宽律法师写, R; M, ]5 l: T* k
了一本近代往生传,记载大陆上念佛往生的,大概有一百多人,当然一定还有漏. N3 L8 e5 U; G! Z* h, b& H7 _/ [" X7 d
掉的。这是讲净宗成就的殊胜。净宗要成就,诸位一定要记住(这再特别提醒诸
# v" i/ J% `5 T) D; Q: r# D位同修),五经一论是理论依据;经典上明白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V8 t* F3 {, ]' c2 X9 e" S
,这是重要的方法。只要依据理论,掌握方法,我们没有不成就的,这是说修行
: _$ a. ~# Z$ [, o: l果德的殊胜。" @4 u: }9 J/ [& n; G+ q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迷、邪4 y) b% Y/ x3 }+ k& c) Y+ M
、染」,这是恶业!是本来没有的。「佛性」、「正知」这是至善,是本来有的
8 v# p2 {1 |+ f。本来有的,当然可以恢复;本来无的,当然可以把它断掉。「罪业」是迷、是, |! v- R* `' Z* Q
邪,是本来没有的!当然一定可以消除;「佛道」是本有的,所以佛道一定可以
. _( z' M* c5 |1 b2 r/ Q证得。在理论上我们找到了根据,证实业障确实可以消除;所以我们就用一句「, Y0 J& g) o: E. r# H: M
阿弥陀佛」把心中的旧习、恶习扫除;再用苦行来坚定我们的志向;用真诚恳切7 N& I& q: ~5 I2 c7 b; u) S  r
的心念佛,时间久了,自然得念佛三昧(即是一心不乱),这个时候身心自在,
/ x* l& `2 h9 V  a* I万境如如,这是功夫现前成就。自在往生,实在讲,不但古人有,今人也有。什' J8 ^/ a) `/ G( f8 {
么叫自在呢?想哪一天去就哪一天去,想在这个世间多住个几年也不妨碍,这叫
% n  E  ~# p6 o: F! W& B自在啊。人家能够得到,我为什么得不到?不是我们得不到啊!是我们功夫不够
3 q- H* d' {' v4 t" ^- L。那么也许大家要问:「那要念多久功夫才够呢?」我老实告诉你,根据古来的
2 n/ {# e- Y: {- \4 o经验,许许多多的人,三年就够了,就自在啦!那个时候,你住在这个世间不必
. L, q" W. _$ K, D! p  X  y害怕了,心安理得。假如遇到第三次世界大战,原子弹在头上爆发,你那时笑咪' u. W( ?8 |: w2 k' c4 S' A
咪的:「嗨!我到极乐世界去了。」不受苦、不惊不怖,真得自在了。这才是经! c/ e7 c. M/ h5 b
上讲的:惠予众生真实之利。# c+ E! k& q4 @% ?  \6 n5 J% {3 D
  欧阳竟无大师说:「当知佛法,方便多门,不拘形式。」正面教学有利益,/ X% K1 i8 }4 B2 \
就用正面的;反面教学有好处,就用反面的。所以佛法教学手段上是变化多端:
5 n  E# G6 l& z  r5 v可以用正,可以用反;可以用顺境,也可以用逆境,但它只有一个目标  利益
5 D* X: S+ C4 _9 K1 I$ Y0 [: H1 q" G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如果打骂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打骂也可以
$ ?1 i1 {+ O% K/ b8 F/ b" p4 ~' T是教学的手段;像禅宗的棒喝,那叫真正的慈悲。反之,一切虚妄的、感情的、
4 h6 \0 q0 x& ~0 D迷惑与执着,统统都不是佛法,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希望各位学佛都能远离$ s3 v  x, ~! W( y
迷惑、执着,朝着「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正确目标迈进。4 |( F2 I! Z# C. W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净公上人讲于美国迈阿密! W: l: N' F5 M. ?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R; a1 n* M5 t
◎释迦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
7 x. a  t7 n( {0 a1 l) W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3 p8 {+ m- ]6 c' k7 g! E) L
◎知觉名佛菩萨,不觉名凡夫。1 r1 ^" k8 @6 @, O, c7 P& B3 r
◎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
: L3 d& f4 `8 X- V1 C. @7 V◎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并依戒、定$ O( d" ]6 H* U/ z6 s' g
、慧三学,以求达到此目标。
; x* S6 ^# l* y- |7 J. i! ~◎修学的基础是三福,待人依六和,处世修六度,遵普贤愿,归心净土,佛之教" I0 W  `0 e- o- H4 X
化能事毕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 02:26 , Processed in 0.0838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