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11 22: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邱普曾经告诉别人:「我小时候,遇到一位相师,他断定我富而不寿,无子无孙。後来,我又遇到占星家,他看我的八字,说我命短没有儿子,更不必谈到孙子了。他们的预言和推断都相同,我现在虽然失去儿子,幸好还有孙子,儿子虽然去世,可是我尚且健在,不是一半灵验,一半不灵验吗?或者不久之後我会死,接著孙子又死。最近有一位相士看我的骨格,说我已经脱胎换骨,与从前大不相同,我将来的福气不可计量,希望我好好努力行善。我修的福德没有报在儿子,而报在孙子。眼前我虽然受委屈,可是将来却能优游自在。我想问苍天,可是苍天很高,问了又没听到声音,所以我只好问寸心而已!」2 G9 i3 J6 l/ n% R
邱浚从小聪明过人。有一天下大雨,邱浚的位子被雨淋湿了,达官贵人的儿子正好回家,邱浚就移到他的位子。他回来後,喧吵不已。
: U1 o: i9 B. [ U1 F" }! K! B 老师说:「你们不要争吵,我出一句上联给你对,如果你对得好,我就不怪你!」; [8 B( i, o$ G9 v4 O7 y
老师出了一句上联「细雨肩头湿。」
) }( e, }% D$ b: N4 ^, j$ F1 @4 s 邱浚马上对说:「青云足下生。」) e4 O. S2 B' s3 M( [
老师称赞邱浚的才华,引来官宦子不服,回去禀告父亲,父亲说:「邱浚真大胆,你去请他来!」
7 d: V$ u' U$ R. d; b* W; Z6 H* D 那位达官贵人看见邱浚,便勃然大怒。没想到邱浚从容地答道:「移动书桌和小孩子争论都是一桩小事,您老人家胸藏万卷书,心量可包天,何必为这小事动气?」
, f. G) d8 e' S. _ 当时邱浚只有八岁,竟然有胆说出这种话,使官宦听了暗中惊奇。. }! A# V5 O/ n9 i# l; J# X: p# g
过了一会儿,那位官宦质问:「谁谓犬能欺得虎?」; S# S) i0 V; i# D
邱浚对说:「焉知鱼不化为龙!」# g: n. O B1 @' ]+ g9 ~1 C4 m
官宦大吃一惊,以礼谢邱浚。
3 K e8 ~& m% D4 K 邱浚後来考中解元,荣登进士,又进入翰林。明朝正统年间,他做了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成为一代宗儒。邱浚成名时,祖父邱普仍然健在,世人都说这是一个积善改变命运的很好范例。(《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二七五页及三一九页); `+ o% ?+ y( N% v6 ~" ?7 S9 R
, ~! L$ g' \1 X. h L! ] 慷慨解囊,寿长子贵7 F9 K. O8 j! V
' y" z2 l3 t1 g. e, y- A9 w 清朝时,有一位黄永爵先生,是崇明人。算命先生断定他没有儿子,而且只能活到六十岁。1 u, K# x1 K: |! p, o( w6 R
有一天,他看见有一艘南洋船,遇到风浪,即将翻覆,急忙出了十两银子,买两条渔船去拯救受难的人们,全活了十三条人命。/ t( r$ K1 J6 k, r3 R2 F. s
他又遇到那位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吓了一跳,说:「你满脸阴骘纹,一定有很盛厚的福德。你不但有儿子,而且会荣登大魁,你自己也上寿而终!」
) ~5 k6 w7 @( W0 ^, n 後来,他果然生了一个孩子名叫「振凤」,康熙十八年(西元一六七九年)考上状元。黄永爵先生活到了九十几岁而且善终。(《感应篇汇编》第十九页)# r+ {6 |3 d; _9 Z, z
/ { u0 r3 M1 M0 ~3 J5 \# F9 }
命有定数,诚可转移
6 \* ?% j7 {+ H- _; a1 g% } " N, H# B8 d J; O. P3 l
梁朝的进士崔,做到了太子宾客的官职。他生性十分孝顺,而且很乐於奖励後辈读书人。
+ H: Y4 y" n& `" ^4 s: t' D 他参加公众场合,时常端坐寡言。他曾经说:「话太多,不但惹人喜爱或讨厌,有时甚至冒犯别人的禁忌!」
' F' v% p* d( ]; p; Z" Y 他指示和命令仆人工作,也用宾客的礼节,纵使炎夏和寒冬,也从不冒犯下人。2 y5 T6 _1 `, m" J* B: \ _/ e
有一天,他梦到两个人走在前面引路。一个人计算里程,说:「已经三十里,可以停止了!」7 U# E) D m5 e1 I$ u
另一个人说:「这位先生应当再前进三十八里!」; O6 d! a4 V: Y$ o$ [) t
他们照所说的话,又再走了三十八里。然後两个人都停了下来。6 \& [7 }7 A. [ f+ F0 m7 F
不久,崔惊醒过来,他懂得梦,知道那是代表自己寿命的极限。所以,六十七岁那一年,他便请求退休。翌年,他果然逝世了。(《五代史》崔传)
: |6 F& s/ v& M2 g/ @2 h (评)读这则传记,知道寿命有预定的现象,而且也可以转移的。行走三十里,应当停止,是表示崔命中注定的数目。再前进三十八里,是崔修善的报应。2 N6 D h- w* f+ I. I: N
6 Y( i3 I) Y! T" v7 ^: W F) Y9 C" J& ~
苛待妻子,削尽福运
. H. U/ t& T% V7 f/ i
! q& N* T4 y: ~' I+ H7 T 斐章是河东人。年幼时,曾随父亲斐胄镇守荆门州。8 L) s. d' |' W: G. X) Z$ b X d
有一位法号昙的僧人,客寄在斐胄的官邸,能知道吉凶祸福。他非常看重斐章,并且断言:「将来斐章的官位一定胜过父亲!」
; e, s7 K: r6 ]" u: k7 D 斐章弱冠时,娶了李小姐。数年後,他父亲移镇守太原,斐章也随从任职。他把妻子丢弃在洛阳,过门而不入,因为他的心里,已经别有所锺。3 g" h4 l! _2 i
斐章的妻子李氏自感薄命无福,穿著粗布衣,束发露髻(古代贫士所束的一种发形),读佛经,以简单的蔬菜配饭。, F; `( f1 P4 _$ z8 c$ M
有一天,昙法师又来到太原,与斐章谈天。昙法师一看见斐章,惊讶地说:「贫道十年前曾经预言你必定显贵,你的福气现在却完全削减光了,这是什麽缘故呢?」
% ?5 V B( U* e 斐章把自己苛待妻子的事情禀告昙法师,昙法师说:「夫人的生魂控诉天帝,天帝要惩罚你的罪行了!」
5 X, ^8 @, I- } 十天後,斐章被部属杀死。(《德育古监》第三十一页至三十二页)% j' U6 x; T' N3 o& P! J; Q
+ i. m, \6 d8 N" C% z2 t$ q! s' \/ @
不济胞弟,亏德削禄2 P2 D. \2 m/ h9 W8 @6 }& _7 u$ W9 J2 c
y* E* j) P6 O* O' z
刘彻的家境相当富裕,学问远近驰名,可是屡次应试,都没有登第。- X$ M( d1 j1 e, ]* H' l! i# z# Z* ]
同乡里有一个人,名叫朱轼,家境贫穷,在邻里教学童。到了岁末时,朱轼领到束修(学生交给教师的学费)回家,在半路上遇到一位农夫,身带铐锁,哭得十分伤心。- j) `, |, a6 C g: k$ N1 g: k: \$ x0 b
朱轼问:「老兄!你为什麽哭泣呢?」& X$ h) N' t4 {% }
农夫回答:「我向政府借青苗的钱,无法偿还!」
$ c, P8 A1 }# B. T1 B( [0 F 朱轼拿出全部束修,为他偿还所欠的银子,农夫因此被释放了。( M- M2 y2 e; V
当时,刘彻正向神明祷告自己的前程。他梦到神明告诉他:「你有微少的官禄,但是因为德行有亏,所以无法获得!」3 H3 i5 B. T0 i
刘彻问神明:「我的德行那里有亏损呢?」6 u z! F3 p- N$ B$ F
神明答道:「令弟欠官府银钱,你无动於衷,不去帮助他。他差一点就没命了,难道不是你亏德吗?」
3 u; l$ @7 q# Q- B7 P! { 刘彻说:「这是我弟弟自己不肖,我有什麽罪呢?」
+ v0 S0 @9 k- n4 k1 o 神明回答:「过路的人看见令弟的样子,尚且於心不忍。你是他哥哥,为什麽毫不动心呢?你不知道朱轼代令弟缴纳种苗钱的事吗?他将获得阴德的果报了!」- U k4 C) q% c1 G X
刘彻醒来以後,拜访朱轼,果然有这一件事。他黯然神伤,彷佛有所失。1 S; ^1 Y# @* D, ^# A- X
朱轼生了三个儿子都贤达显贵,而刘彻却终身不第。6 |$ y' B' S) z5 R: K
(评)在这世间,有许多人都像刘彻那样,不去济助兄弟。他们总是以兄弟不肖为藉口。而不想一想:如果兄弟真正贤能,那里还需要你的济助呢?: U( Z, k: Z8 p5 c7 c. r: Z"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