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y& n. K- b( J8 P
" a+ A! Y: Z9 ^1 r/ @§《群书治要》第一册
* [& F8 C- \, e1 R( X- T/ K8 A
* {+ I8 Q, S: h: x* n6 \+ H《群书治要》序 n# K. z# K5 v
4 J" o& Z, ^# ]8 d+ {$ V2 N- X1 M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西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太宗十六岁随父从军,起义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傯十馀年。二十七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养民。 # U0 }; d( v2 K6 J+ k: q
太宗英武善辩,遗憾早年从军,读书不多。鉴于前隋灭亡之失,深知创业不易,守成维艰,在位期间,鼓励群臣进谏,批评其決策过失。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帄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馀万言。 ) G) J H* n, H) v3 z
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太宗喜其广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释卷。# V8 a0 K0 c P
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卿等力也」。由是而知,贞观之治的太平盛况,此书贡献大矣!诚为从政者必读之宝典。
! ?5 X# A$ {* I; R' @* i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明,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所幸者,日本金泽文库藏有镰仓时付(一一九二——一三三○年)日本僧人手写《群书治要》的全帙。并于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国本土。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和台湾分别以此版为底本影印出版。二○一○年岁末,净公上人幸得此书,反覆翻阅,欢喜无量,深刻体会古圣先贤之文化教育,的能为全世界带来永恒之安定和平。最极关键者,即国人本身,必须真正认识传统文化,断疑启信。圣贤传统文化实为一切众生自性流露,超越时空,亙古弥新。学习关键,端在「诚敬」二字。《曲礼》曰:「毋不敬。」前清康熙曰「临民以主敬为本」。「诚与敬,千古相传之学,不越乎此。」程子曰:「敬胜百邪。」说明修身进德、利世济民、唯「诚敬」二字,方能圆成。若对古圣先王之教育毫无诚敬,纵遍览群籍,亦难获实益。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也。 9 d# H6 e: o& p9 t/ h
过去孙中山先生于三民主义讲演中(民族主义第四讲)曾云,「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来二百多年的事。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于中国。诸君都知道世界上学问最好的是德国,但是现在德国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中国的哲学,甚至于研究印度的佛理,去补救他们科学之偏。」 / z7 y% l$ m: G c+ o% P
英人汤恩比博士更云:「欲解決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静观今日世界乱象纷呈,欲救世界、救中国,唯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办到。老祖宗留传至今的治国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均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累积的宝藏结晶。《群书治要》至珍至贵!果能深解落实,天下太平,个人幸福,自然可得;背道而行者,则不免自招灾殃,祸患无穷。净公上人深知今日《群书治要》之重现,实有其神圣使命,欢喜委托世界书局重新影印出版一万套,拟赠两岸三地暨世界各国、各党、各级领道共同学习,则和谐社会、大同之治的世界指日可待。欣见《群书治要》重新出版在即,阎初仁者嘱余为序,谨以此数语,表随喜赞叹之意。 6 y" M1 n% [9 D1 D- E
' P+ h l0 [+ l* y8 p) c; I净公上人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于香江
7 {. B6 w3 ]4 Q; a9 w/ n1 ~0 W9 Y! O- _
6 N9 J$ ~' ` Y$ K
2 a! m$ M; ?" h; y
《群书治要360》序
/ Z k5 u* @' y; r5 {5 F7 j7 t3 R/ Q2 C$ f3 i
《群书治要》一书,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平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的集大成之作,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累积的文化宝藏。这部宝典既能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也必能为当今各个阶层的领道者提供可贵借鉴。而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群书治要》也是修身、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 0 b3 Y8 X4 v. e. p. P3 a+ k
为让有心领纳先哲智慧的读者能迅速地吸收全书的菁华,以运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中心组成选译小组,制作了这一文白对照的选本。我们将《群书治要》整理为六个大纲: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每个大纲中,又归纳了若干条目。从全书中,我们力求选取既切合当付社会需要,而又精辟简明的短文,最后经过几轮筛选,选定了现前这三百六十段。而对选文进行白话翻译,则参考各种译本,加以推敲讨论。译完若觉仍欠圆满,则在译文后稍加发挥,以便读者更好地领纳先贤的精神。
* d8 A2 [1 f" V( P/ t7 ]由于学识有限、时间仓促,本书定有许多疏漏之处,敬请诸位仁人不吝贱教。衷心祝愿每一位读者,身心和谐、家庭和乐、事业和顺,让我们共却创造和谐世界! ' m0 K& s& \6 _2 |
# d" e7 q9 J' y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 }* l9 v6 K7 r7 s& y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O Z: n: Q! G- D
5 D0 Q7 Q1 ~9 U/ C, z" z
1 X2 V6 }% J5 Q" d; R& w/ g, H* E! s' ~$ P
, [4 n! X$ z" j) g7 C
$ G3 o- j+ @& |: z( q+ F& B0 ^8 J
目录
" O7 w0 l5 \! ~- w0 H6 _8 p) b" l壹、君道 6/ O( f" ~' L! U* b; G
一、修身 6% k( Y- q' q. B+ g4 @
甲、戒贪 6
; }/ G! O5 S4 ?2 p4 F* U乙、勤俭 7
, h& f6 u: b% x: W丙、惩忿 84 U4 ]' R. x+ o
丁、迁善 8 k: p- f. W+ k( m: A& y
戊、改过 9
2 N l5 C) B( a: `& i0 A4 q# J二、敦亲 103 J4 X( C, X9 V, g/ N4 @
三、反身 11
: e# c2 Q9 z) x4 [ J% o- z四、尊贤 152 d! r6 e' d U9 q" a
五、纳谏 176 G7 G0 T2 e: ]: R% c6 N& Q2 D
六、杜谗邪 19
) ], I! G9 {! \1 |: w r, Q1 {; [0 z# u: c七、审断 19
8 y) Y6 V. d$ [2 o( {6 s贰、臣术 21
! E1 _( c0 t: P& j, {8 Q一、立节 217 O! I" J) A3 e3 c8 x
二、尽忠 22
! T$ `( D5 O8 T; W三、劝谏 24
& v$ }' ^" ?% p; \/ S& b; K四、举贤 25/ k' S( y0 _, i% Y& [! Z j
参、贵德 253 b* D8 s; [$ e2 Q* s/ s
一、尚道 25/ U; D* D/ R5 q/ U
二、孝悌 28
" S" C+ H4 L7 V0 M) p# w( b三、仁义 31. h6 N8 l* I4 z$ [4 Z/ @$ p
四、诚信 32
3 `% T4 d, O( m+ t五、正己 34
" I, G# \4 e ]+ o六、度量 37( ?! `" o8 O5 J; |+ Y2 {0 l7 A
七、谦虚 37
+ y" T/ N3 r. T八、谨慎 40
$ d9 E& z% z2 C4 x& f0 g1 x九、交友 43
9 x4 v7 ^# N5 v十、学问 44- ^( E7 K: J+ B/ E+ @
十一、有恒 459 v/ m* w$ v5 H3 i! b* y
肆、为政 46
$ D7 R7 |+ Z/ P1 I: Q8 ]. J一、务本 46
$ [3 M8 Q/ h) J3 O. [) \6 F二、知人 54! q# B4 i, M: H$ v2 ~
三、任使 57
' @1 [; q+ w6 A0 q$ H L l; k四、至公 60
( f3 O1 w7 {7 I3 D0 @2 \+ f五、教化 61$ v# k, B" ~" ]/ A! K) ]% i' J
六、礼乐 66( B2 R& {6 y1 z& V* t% c7 P
七、爱民 70( Q6 q; v; }0 @: t U( V1 G
八、民生 730 j: X9 d, }( A# ]
九、法古 738 d A) |, X" B
十、纲纪 74& V7 O% h3 U- b; b
十一、赏罚 77
+ ^2 a3 r0 j- N' c# S* B6 Y: a十二、法律 79
6 X5 I j' f, |* a十三、慎武 80) [6 w3 B& Q" f
十四、将兵 828 W7 |5 Z! i/ Q) j
伍、敬慎 822 x6 V# P( s$ n# o I% B g
一、微渐 82! `! b% |( S5 e" C) n- {2 w
二、风俗 85 o3 h7 T5 T. A+ g' E$ }. I2 V5 ^: B& e
三、治乱 87* K. J+ c3 L6 ]9 H
四、鉴戒 88: I" U2 y: f& b0 t
五、应事 93' E$ _5 N, P6 c2 K- |, }' x3 ?) u
六、慎始终 954 D8 s% i+ o) M5 l
七、养生 96/ Z' K5 ^0 V. n: o
陆、明辨 96# L a' F" W. J3 \# c* F
一、邪正 96
: P7 n- o7 R% Z! y K二、人情 979 Y- S( ?& l' z/ u3 I
三、才德 99
% I2 X) t, L% ^1 D! M* X8 Y四、朋党 99
" }6 {2 E' E, l) m五、辨物 100
7 M4 l2 S; |9 G, ?$ |4 z六、因果 1028 K: O1 m+ F0 o5 Y _
; V; X, W/ t& I, Q. S! a7 t5 H1 Z3 j* `5 W$ D
分享:沙迦的咒语
8 y+ |* ? B& |( o( v ( Z# C+ E$ h/ O7 K4 t. {
3 b* v& }* M; M* r& b+ H
壹、君道" J; j+ o: u) y7 d& ~$ C
一、修身
6 _; ~. Z# w1 {3 C# |; d# }( P甲、戒贪
3 P' p' A* z( z; J# a3 o" f5 [/ r# T
1. 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卷十九 汉书七)
% f: v3 Y: l+ a- ~【白话】自成康盛世以来,将近千年,想使天下大治的人很多,然而太平盛世再也不复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领道者舍弃法令制度,放纵自己的私欲,奢侈风行而荒废了仁义。 : T3 [! F. ^% H+ T; ?, b
2.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卷二十六 魏志下) 9 J! g, A) u. U! q0 K2 c8 G' F
【白话】大凡事物成长得快则衰亡也快,缓慢适时地成就才会有好的结果。早晨开花的植物,到了傍晚就会凋落;茂盛的松柏,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枯萎。所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