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解说根性集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事实真相真正能够悟入,这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对於中下的人,那就是教我们怎样做人,人际关系处好,跟自然环境关系处好,跟天地鬼神关系处好,我们这一生一定很幸福、很美满。
6 D0 Q' V8 ?8 D: ^* d6 |& P$ C) }, P2 v. u1 m* {' V4 C* q
  世尊在此地举的几个例子,解释可深可浅、可广可狭,能适应一切不同的根机。上根人有上根人的说法,中根人有中根人的说法,下根人有下根人学习的方法,没有不得利益的。对下下根人讲断恶修善;中人以上有一点智慧了,一定要懂得孝亲尊师,孝亲尊师是大道的根本。孝道、师道做圆满了,那是究竟佛果,即使是等觉菩萨还没有做到圆满。孝是讲的顺,孝要顺!讲到究竟处,就是你懂得孝顺性德,起心动念、一 ……
, f- t% N1 c. }$ ?' h5 O9 K; {5 y" j1 O0 F
        5 b7 F/ C$ S! e2 {* x& _
        195        02-034-0145 大乘无量寿经+ Y% V1 O% S# x* u, X5 o
   . |* \* N+ |8 ], C- [8 R' F
……你要能落实。这个愿不是空愿,你要兑现,要兑现就是先要成就自己,自己不能成就,怎么能帮助别人?这就说了,我要度众生,先要度自己,自己得度之后,你才有能力度别人。
+ u( w' z/ y" q* q- T
1 b: `! q& @( S9 T5 a* P  度自己从哪里下手?从断烦恼下手,「烦恼无尽誓愿断」,所以根本智就是断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那是后得智。断烦恼目标就是恢复清净心,特别是净土宗,净土宗就是修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佛法的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觉正净,禅宗、性宗是从觉门入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觉悟了,心地当然清净,当然是正知正见。但是觉门不是一般人能走的,古德常常跟我们讲,那是上根利智,中下根性的人不行,这个路走不通!在法上讲,那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程度不等,我们没有那么高的天分,学那个法门有困难。9 U' ?* K6 G- o$ P8 c+ c

( q) K: W6 R4 T% N' m9 w  第二个就是教下,教下走正门,正门是正知正见。在中国佛教里面,除了禅宗,除了密宗、净土宗,都是属於教下。教下就是教科书很多,慢慢来,由浅而深,慢慢把你提升。在这个里面我们又要知道,世尊在经上跟我们讲,《戒经》里头就有,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是对教下讲的。你从哪里学起?从小乘然后进入大乘,这个意思就是按部就班。像你上学念书,你要从小学念起,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渐 ……& ]0 M% r: E2 K$ v& m6 |: d% ?
- s+ N5 b% F! U9 O, j
       
1 P  X! f" O5 B' z6 B2 A         196        02-034-0158 大乘无量寿经8 f6 n" ]6 P% r' X+ \6 F
   
7 K+ ?7 T* f" h1 k" B$ x0 X) e5 U$ u……?说还能活几年,这时间都太长了。你看世尊在《四十二章经》里面所说的「人命在几间」。佛问他的弟子们,正确的回答「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那就是第二世了,这是实话。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的人,一定要把这个时间抓住,世间再没有比时间更宝贵的,抓住时间,一天都不能放过,一天都不可以空过,我们有一天的时间可以改过自新。
& [) f# f9 u  b, a) j0 Q/ i/ R2 h0 u6 @5 X- [! o0 E
  修行,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这是不分宗门教下,不分显教密教;我们知道这些大德都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的,不是普通人。他教导我们,修行最重要的从根本修,禅重视,教下也不例外。一般说从根本修,那上上根人。这话说得没错,上上根人容易,中下根人比较困难。但是真正明了根本,下下根人也有著力之处。那根本是什么?根本是起心动念。宗门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那是习气,我们是凡夫,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知不觉它会起现行,所以这已经变成自然的现象,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后面这一句话重要,「只怕觉迟」。净宗法门在这一方面,那是比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法门都殊胜。净宗的觉就是一句佛号,念头才起这第一念,第二念就换成阿弥陀佛,那就是觉。不可以让妄念相续。这个妄念,要记住邪念、恶念、不善的念头是妄念,善念、正念也是妄念 ……5 z4 p; K8 {- X, U+ s- [
1 @+ A" c* V8 T, B
       
; i% g6 W8 W1 o& p$ L/ X3 Y         197        02-034-0162 大乘无量寿经; P) B; t4 N  [- L& r+ E
   
1 F1 @* o6 B+ R: G) V# i3 l……么都快乐。如果有能力的人,年岁还轻,有这个能力、有条件,最好是读《大藏经》,那真是快乐无比,确确实实能帮助你开智慧。那个《大藏经》,你一生念不完。可是这只能得一些乐趣,真有趣味。/ _! Z2 ~. L' D2 Y9 r1 c
: I3 G$ k- e# K7 e9 M3 |$ u
  可是这一生要想真正成就,绝对不要再搞六道轮回,走这一条路子还不保险。所以你们要问我,我读不读《大藏经》?我这个《大藏经》是在没有出家之前,偶尔去翻了一遍,走马看花翻了一遍,知道这里头大致上的内容。学佛之后,那个时候李老师的限制,李老师是不准,他是用古人的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方法能帮助我们成就戒定慧三学,在佛法修持上根就扎稳了。诸位晓得我跟他十年,十年接受他的教诲。所以我也曾经跟同学们说「广学多闻」是不能少的。广学多闻在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很困难,我们寿命短,生活条件环境不好,所以广学多闻放在极乐世界。我现在头一步就是求西方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之后,我再广学多闻。为什么?寿命长,无量寿!有的是时间。这要知道选择,这都是智慧,都是属於佛事。
7 U7 H5 }  A) K* M$ g: B. `" v* Q/ U5 V( M2 z  @0 V, x4 V
  我在这个世间,我只一门深入,求生净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老师好,十方诸佛如来是老师;同学好,等觉菩萨、地上菩萨是同学,同参道友;寿命长远,智慧也开了,你学了统统都能记住,现在学了记不住 ……1 p6 D7 l7 C7 G1 d

# K. d: G. s8 i- |  X         ; d$ r; N/ ]+ P  D
        198        02-034-0164 大乘无量寿经
8 C4 b# }0 j  n8 y# W   : E( t+ l, `* Z* S& S3 P
……大乘跟小乘两个比,大乘是近路,怎么说?小乘很不容易修成,修成功之后才只是阿罗汉,只脱离六道没有出十法界。但是大乘成功之后,他就超越,超越十法界。所以大乘跟小乘比,大乘是近路。2 S1 f+ ?/ t9 Z1 Z- @9 D4 n
; ?$ s; S0 F! X
  大乘里面法门很多,我们现在讲的大乘有八个宗派,这八个宗派里面有容易修的,有难修的。所以大乘是近路,近路里头还有近路,这个近路就是禅。大乘八个宗派,禅是近路。所以中国的禅风非常兴旺,也确确实实从佛法传到中国来修禅开悟的人代代都有,真的是近路,他超越十法界,比阿罗汉高得太多。可是禅虽然是个近路,还有比禅更近的近路,那就是念佛。禅需要上上根性的,你看六祖所接引的对象是上上根人,上根人都不行;上根人参禅都不能开悟,开悟要上上根人,我们现在讲天才,他不是凡人。禅是一步登天,你得有这个本事能上得去,一步就上去了。上不去呢?这从前老师就告诉我,掉下来粉身碎骨!你得有这个本事。所以老师劝我:不能学禅,你决定上不去。
: J2 B1 ~* K- H9 M" O! |9 p( f5 A' p& v) Q6 s( A2 q
  可是比禅更殊胜的是净,净是带业往生,下下根人一生都能成就。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看到很多例子。在我们这一生当中,我们在中国、外国,看到很多念佛人往生,走的时候瑞相希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我们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老居 ……
5 y6 D# _) _8 z- K
! e5 B. V9 Q2 }3 P2 }0 t9 O        
& g& y1 Z2 P# m$ x! [% t3 ^         199        02-034-0169 大乘无量寿经9 R: \! z: k! F  I9 S
   
9 _/ X9 l# _& k1 f% h* A- B3 m……,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这几句偈子,前面四句说明弥陀大愿之由,普令一切众生圆成佛道。8 p1 Y0 [6 @2 I* {3 v! K. M; ]
" q4 w& {, N3 M$ w, d
  那我们要问,这一切众生能成得了佛吗?我们学佛也不少年,经论也读了不少,佛的这些话我能相信,为什么?《华严经》上说,《华严》、《圆觉》都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真的,一点不假。为什么你会变成这个样子?你的本性是佛,你现在把本性忘掉了,你现在是烦恼习气当家,习性当家。你能够把烦恼习气放下,你就是佛!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就是上上根人,你念佛将来往生是上辈往生,这就是遇缘不同。有人一生学佛,没有看到这样的经教,没有听人这个说法,所以自己不知道。缘太复杂,实在讲也很不容易遇到,所以遇到要珍惜。
& }5 l" s, T  C% k; Q& b* |8 Y5 @! x9 Q
  听经比什么都重要,菩萨都不能不听经,诸位在家同修也一样。要是受了菩萨戒,菩萨戒里面就有明文规定,四十里之内有法师讲经,你要不去听经就犯戒了。这个经我很熟,我都会讲,听他干什么?还是要去听,不听就犯戒。你会背会讲,为什么还要听?做影响众。讲经的道场人众很多,道场庄严,你是来庄严道场的,而且给初学的人看,某人法师讲经讲得那么好,他都在听,大概这个 ……
3 V  e+ T$ E) y7 ?% e; p9 d, j4 _7 d7 X# y: E
        # X( o2 T5 y' Z9 k& U& _& R
        200        02-034-0174 大乘无量寿经
  y- F5 @5 a3 P( ^* `3 f- i     w) R/ ]4 @2 i. x7 v5 A( P# s
……起听。
7 I# _7 z  P, S  [; x" r+ A8 i" I! i$ x
  蔡居士为我们修学的同学们现身说法,他学这一门功课才两年,不长!能够讲到这样的成绩,没有别的,他就抓住这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是懂得贵以专。他用一年的时间学习,怎么学习?每一句他都落实在生活上,都做到,你要不落实、不做到,没有用处,真正做到!一年的时间在讲台上练讲,他讲得那么感动人,是什么?他做到了,他讲的是他的心得报告。《弟子规》不长,全文一千零八十个字,三个字一句,三百六十句。我们看看现在一般人学习,为什么不能成功?太杂了、太乱了,没有认真把它落实,关键就在此地。他也是个普通人,不是上上根人,中下根性,就是抓住了方法,古人讲这个方法,他非常认真,不敢疏忽,所以两年时间就有成就。可见得学东西不难!你要是抓不住纲领,不懂方法,那就非常困难,学得很辛苦,拿不出成绩出来。这是示现一个很好的榜样,你们看样子,愿不愿意学成功?我看到这个样子很欢喜,我帮助他,我来做护法,给他作增上缘。  H* K' v( ^0 h& w0 A6 }( w

; C9 W  K: ^; ?/ S0 ~1 r  他在中国讲了十几场,时间短的五天,一天讲六个小时,讲三十个小时,五天;长的讲十天,一天四个小时,十天讲四十个小时,讲了十几场,愈讲愈熟,解行相应,愈讲愈欢喜。我跟他讲,我说:你发大心,一生就讲这一门课,不要讲第二门,到 ……
+ H. y: j# g& {. [" m* r+ q+ ]6 h
201        02-034-0178 大乘无量寿经
3 g9 d1 Y3 K' Q   * z3 H. w, A7 U# U! I% J2 w
……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宗教教育,在从前儒不是宗教,讲宗教只有佛跟道。实在自古以来,儒释道称为三家,也称为三教,但不是宗教,都是属於教育,这个意思我们要懂。
2 G% l8 r2 f3 Y$ B2 L  |4 L- P# k) Z. `& h- B
  「宗教」,这个名词是从国外传进来的,外来语,中国佛教称宗教跟现在宗教的意义完全不相同。中国佛教里头有分宗门、教下这两个派系,所以合起来称宗教,宗门、教下。因为他们教学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宗门就是禅宗,禅宗教学先悟后修,不开悟你没有办法修,悟后起修;教下跟这个相反,是先学再悟,所以它两个教学方法完全不相同。先悟后修,那是天才的学生,不是普通人,叫上上根人;中下根人按部就班,就像念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按部就班上来的。先悟后学的那个不一样,那个他没有层次,没有等级的,所以一悟一切悟,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过去有成就的是有,少数人,不是多数人,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r$ [* t/ m  O! F: i- M% H
4 H- V) {) ^. w& q  |" Z
  方法简单,闻名俱生。所以善导讲得好,「三辈九品,总是为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也」,说得太好了。我们从祖师的教诲增长信心,对这个法门决定不再有疑惑,死心塌地,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决定成就。成就,品位的高下在自己的功德,修学的功德。修学功德是什么?我也把它讲清楚,拓开心量。心量愈大品位愈高,心量 ……2 R1 D* M/ r, _, K

: a7 r- q; r( P. x1 c5 d8 I5 ?         8 w4 i2 n& W8 t
        202        02-034-0179 大乘无量寿经' E+ |1 |$ I' q
   , R- Z# J, d( Z6 |9 @8 |
……要求别人做到,要求别人做到,错了。别人看我做到,他很羡慕来学习,他也做到,这就叫佛度有缘人,这就叫有缘。5 t7 W4 ^* p4 a4 `" f; ]7 v0 n4 q

1 S3 s/ F; V- M* Y& V5 o  K5 R( |: C  我们自己要有这个念头,有这个愿心、愿力,给别人做好样子,希望他看到这个形象他会觉悟,他会回头。不能用任何形式加诸於别人,那你就错了,为什么?你会有烦恼。我教他,他怎么不听?他有烦恼!你教他,听不听随他,你就很快乐,你就没有烦恼。他听,他有缘,我们心里知道他这一生会成就;他不听,给他种个善因,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来劫遇缘或许会有成就,所以你就会很快乐、很自在。
6 V8 |, s. G  @. b* n. T2 H& `2 _4 ]0 s. W' {/ h
  众生根性无量无边,佛把他大别分为三种,上根人,有缘的人,他看到了、听到了,他有感动,他有恭敬心,他会认真学习,所以他有成就;中等根性的人,他听到了,也很喜欢,他做不到,烦恼习气太重,中根的人;下根人,听都听不进去,不爱听,不喜欢接触你。那怎么样?我们这种形象,见到他们,合个掌,念一声「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对下根人要给他种善根。所以统统都得利益,没有不得利益的。中根的人,要帮助他增长,帮助他提升;上根的人,帮助他成就,也就是要帮助他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这就对了。这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1 \" ]- v2 D+ H: W7 b9 p5 @7 B# Q
. L2 _& z/ e) w5 X  W' B' ^- k  我们有这个心,时时刻刻做众生的 ……
( l3 k0 K- B, R+ r. @# m
& C# @$ X" s: `. f: a! p         $ u0 g# h; m" j$ d: x: X) G
        203        02-034-0181 大乘无量寿经4 K& ]; W4 D) M$ D: k5 C
   
+ U  u% A1 P$ B. E……为大英雄。他回过头来说跟随他的大众,《坛经》上讲,跟他学道的五百多人,经常在道场做义工的,短时期参学的,那个不算,常随众五百多人。跟他们讲,你们这些人只知道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不能救。这是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报再大救不了。
* E% ~' O: q5 Q% Y# p6 ?; _$ h. }9 t# @' w- I5 |) ^
  古大德给我们举的例子,大梵天的福报、摩醯首罗天的福报、人间帝王的福报,救不了生死轮回。实在说,天上人间无量生中修的福报,享福的时候大概一生就享尽了,福享尽了业障现前,哪有不堕落的道理?这些事情就摆在我们眼前,不能不觉悟。所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人便是上上根人;下下根人发菩提心,立刻就转变成上上根人。人的根性哪有一定,它不是定法,凡夫一念觉悟就圆成佛道。你要问为什么?觉性是本有的,大经里面佛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本来是佛,你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原因就是迷失自性,所以才产生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起来,就把一真法界扭曲了,真的叫无中生有,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这就是古大德常讲的「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你自己必须知道承担。1 w5 F4 @" x! }* {0 C
/ f- U& o( \( z* Q
  我们这次正好讲到这段经文,『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这就是出家。这个经上讲的上品上生第一个条件是出家,弃欲出家。 ……* {7 V: X' Z1 x* x
3 d3 h' i6 j! P( z8 ~% J" G
       
9 x9 T+ D0 f3 i( n8 B& p6 i2 s         204        02-034-0182 大乘无量寿经5 |5 E* w1 T, O
   
, {# u; P# x. J2 X6 J; f……得的比不上俞净意。俞净意先生没有把他一生的经过详细写出来,提供给别人做参考,这一点没做到;但是由他的朋友以笔记的方式写出来,流传给后世,我们看到了。现在也有一些善心人把这个故事拍成连续剧,我看到三种版本,我看了都欢喜。不长,大概都是四集到六集,有好处,便利流通。一集大概是一个小时,做成光碟可以大量流通。8 M1 l0 l5 ?. L3 f- d

4 r$ D, o+ g" j3 r# C  还有眼前的故事,最近发生的,就是在这个月的月初,前几天发生的,我看不亚於「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看看有没有人发心也把它拍成连续剧,真人真事都在眼前。佛家讲的三转法轮,第一个是示转,就是示现,你一看就明白,上根人;第二是劝转,中根人,一劝你,听了有道理,回头了;第三种是作证转,劝你你还不相信,六道轮回、这些鬼神的事情摆在你面前,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个不能不信,作证转。现在科学家所讲的拿证据来,这证据在你面前,下根人也相信。
9 V! ~9 I  m" X  Z2 t& a  `# z5 ^) d5 M! e: O+ C; h; z
  所以我常常勉励同学们,在全世界留意这些因果报应的真实事相,报纸上刊出来的、杂志上刊出来的,这是最近的,非常有说服力。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这桩事情非常重视,看到这个讯息,他亲自到当地去调查,然后做出报告,写成书,这个我们看到很多。如果能更进一步把它拍成连续剧,在电台、网路上播放,会让更多的 ……
' d9 {$ X. O1 a# j' `9 V& Q
  \  n( h1 z  L           I7 O% u- {" n3 L2 v
        205        02-034-0184 大乘无量寿经
! @+ S; Z. c" u7 M   & U' u* o0 H/ w+ {' Q& B
……二。「无」是能现之体,「有」是所现之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性就是相,相就是性。相这就有用了。所以宗门常说,这引用禅宗的话来讲,「必须知有始得」。4 z3 _7 o; I) [- t: J
4 C, F, T/ K+ R, c! N1 Z
  自性,自性前面说得很多,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你找不到它,六根都缘不到;眼看不到,耳听不到,鼻闻不到,身体接触不到,你心里也想不到,它到底在哪里?它能现相,相有,你要知道相就是性、性就是相。好比以金作器,金在哪里?器就是金,金就是器,金跟器是一不是二,见到器就见到金。这个例子很简单,容易懂,从这个比喻里面你去觉悟,实实在在讲,古往今来从比喻里头开悟的人多。上上根人不需要比喻,略略指示他就彻悟,上上根人,上根人、中上根人从比喻当中开悟的多,至於中下以下的就难了。所以中下以下的必须先把他的层次向上提升,下根把他提升到中根,中根把他提升到上根,这帮助他提升。用什么方法?教学,教学是帮他提升。像念书一样,从幼儿园提升到小学,从小学提升到中学,中学提升到大学,那就有开悟的可能。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薰修,佛门里头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n; y4 ^# V. G4 `' ]

4 ~! E) H( r  A/ C9 ?  |" Q  在这个过程当中,关键的是老师。学生要真正遇到明师,就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头所说的,明师不容易,有修有证这才叫明师。明是光明的明,不 ……
, m; z2 W0 D/ g. d  e; \/ j7 X
8 q1 X& D+ x4 q4 ^* k         4 f2 ^- L+ l: P; o, C9 Q4 Y" z
        206        02-034-0185 大乘无量寿经2 s; f- g+ a, V' y' G( x& x' B: u
   ' T3 j+ ], H# D8 T7 Y1 n
……界,这个境界是佛境界,真的是佛境界不是假的;天台大师判教说之为分证即佛,这是统统放下了。
& E$ \0 ]# y- K3 d/ S' [1 \! o$ n. F  u. j* H  ]6 F3 Y" O$ {
  所以修净土同学对於这一段的开示,应当要好好的记住,要真正通达明了,不至於在这一生把机会错过了。所以现在念佛为什么我还要提倡听经,念佛堂里面,古时候念佛堂决定不听经的,听经叫打闲岔;念佛堂讲开示时间也很短,几分钟,言语很少,提醒大家、勉励大家,现在不行了。不行在哪里?就是信心不切,愿力不够。要藉经教帮助你切愿深信,你念佛才不会懈怠、才不会懒惰,念佛才有法喜,才能生欢喜心,你才会有成就。8 e% F( _5 _' ?) p
9 s& ?: p7 A6 w% s" [
  从前进念佛堂两种人,一种是中上根人,对於教理他明了,他不怀疑、不夹杂,他能成就;另外一种人,没有念过书的、不识字的这些老公公、老婆婆,他们老实,他也没有怀疑,他也不夹杂。我们现在不行,比从前上中的人比不上,比下下根人也比不上,麻烦在这里,所以现在人成就的少。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原因不能不知道。
+ K0 j) u+ _( a! j. g, [
/ U0 H7 K" f4 {" E9 ?' [& O  下面举《阿弥陀经》上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举得好,「十方诸佛,称赞本师,於五浊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就是「难信」。我们今天修净土的同学听到这句话不觉得难信,自己以为我都信了,这有什么难的?如果要问你,你是不是真 ……1 ?# g, V+ @! q* s( @5 D
- x5 ^2 p1 j9 s( |" U, Q
        9 h5 X# r) ~# g2 G
        207        02-034-0187 大乘无量寿经
2 C' Q, w/ g+ l# b% l# h   2 v( A% |) h2 O% N9 a( y# N
……佛号念到底,他往生了,往生的瑞相非常希有,真的去了;有站著往生的,有坐著往生的,看不出他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好,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答了,「真信切愿」就是无上大菩提心。这四个字可不是简单能做得到的。真信里面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才叫真信;我相信,我里面还夹杂著自私自利、还夹杂著名利放不下,这个真信破坏了。切愿就是一个愿,决定没有第二个愿;我把往生极乐世界看作第一愿,我还有第二愿、第三愿、第四愿,把你切愿破坏掉了,比不上老太婆!
% Y8 a% L* a' y! O% Q1 e' c' d+ w0 }7 Q! `% R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常讲,唯上智与下愚能成就。上智,佛门当中常讲的上上根人,一闻千悟,他就真的明白了,一丝毫疑虑都没有;下愚之人,你不要看他什么都不晓得,他老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太可贵了。他跟上智虽然一个是明了、一个是不明了,不明了他怎么样?在行持上跟上智没有两样,不怀疑。师父教他念佛,师父不会骗我,他能信,信得过;教他不夹杂,他真的什么都不想,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没有第二个愿望,这就叫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说的。
4 d  h( q! E) u" r+ d# z3 x: V$ t# z& H: f) r: V* |
  蕅益大师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不知道,他的身分没有暴露。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二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是净宗六祖。蕅益大师身分没有暴露,但是印光大师的身分暴露 ……* M& S! }0 l2 {" F( z" {! a

+ q1 K9 J4 O9 G; e5 Y, k        
* r. W" H9 j7 p3 Q         208        02-034-0188 大乘无量寿经
# e4 Y9 I! ?/ u/ E9 w, T% d   
+ N9 f. P$ U% E# N3 a/ y; }: [……得要把这个秘诀掌握住,秘诀是什么?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务必在这一门学通了,贯通。怎么样才能学通?禅宗里面说明心见性,通了;教下讲大开圆解,通了;念佛法门里面讲一心不乱,通了。一心不乱有理一心、有事一心,事一心通了不彻底,理一心彻底了。理一心跟宗门的明心见性相同,跟教下的大开圆解相同,事一心还没有达到。事一心是你定了,讲戒定慧,你得定没开悟,理一心是开悟。事一心不容易,也很可贵,虽然不能全通,能通一部分。
- r3 }$ w3 ^/ t! j( m: N: A# a  X7 s0 i  R: J  c1 A4 J
  从前老师教我们,教理跟教义。净宗法门,理一心通教理,那一切都通了,没有一样不通,这个事情难,上上根人,不是中下根人;中下根人目标要订在教义。教义可以通局部,通本宗,净土宗,与净土宗有关系的宗派也很容易通达,这叫善学,你会学。不会学的人记文句,这句老师怎么讲的,我把它记下来,我也能够复讲,这是教初学的方法,这个不善学,你学一部经只会一部。人家学一部能够会十部,那教义通了。学一部,所有一切经教都通了,那是教理。老师教学生,要把这些道理、这些事实、诀窍都要告诉学生,学生心里明白了,才肯依教奉行,老师不欺骗我。
' M; V! v* Y. R, G4 ^5 o) u6 ^% h: ?
  我在李老师会下十年,只学五部经,不多。第一部学的,这是基础,小乘经,真的从小乘入门,《阿难问事佛 ……
3 g0 Q) \( Y/ ?) ~
3 g- q8 B( V# {- G( G7 ~        
6 ~9 t% V7 ~, N1 j         209        02-036-0003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 D1 ?0 E! }. _( B& e4 v# Z1 i
   . @$ i2 j, O& `! v4 }
……精进门。】
+ C+ a9 p( v- e2 t+ X0 P
5 L% j5 w. ]$ d- a! S8 T# A  这一句就包含了所有的大乘佛法,说了戒,说了定,说了精进,就是把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全都包括了。因为这个经文是偈颂的体裁,四句是一首,一句是七个字,受这个限制,所以说三个,其余三个就包括在其中了。这也就是讲的宣扬大乘佛法,如诸佛如来一样。
- `, v+ o! m/ H. @8 q4 G6 L/ A1 |1 L1 U+ B( W
  【通达甚深微妙法。】
* e% [) g3 X8 B& ]5 [/ P3 M/ b" G
8 \- |8 b+ h3 G+ D( p0 y  这一句是专指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确实是甚深微妙之法。唯有这个法门,能够平等普度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除这个法门之外,其他的大乘法门都能够度一类的根机,不能普度。譬如我们读六祖的《坛经》,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他所度的对象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上根以下的都不契机。唯独净宗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个法门就甚深微妙了。如经所说这个法门只有佛,「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即使等觉菩萨也不能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这个法门称作难信之法。虽难信,很容易修学,难信易修,这是甚深微妙的大法。
5 v/ @$ j1 F4 @3 T( A
* J( d% X; S/ T7 N- }  【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
. T* N% \* E& ]) A% [+ B( R) V( [- Z4 n8 p! g& _
  这两句,前面一句是果,后面一句是因。『智慧广大深如海』,这是赞叹如来果地上的自性般若圆满的现前了。佛告诉我们,这样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也有,《华严经.出现品》里面说得多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广大深如 ……2 W- t$ x' T( ~8 H2 N0 z
7 |7 J0 r8 n; f, L; O% E
                       
) ^( x% y  ~4 w, S         210        02-037-0001 净土大经科注
8 I7 B% C" f. ~2 K; F   
8 j* a& j4 x$ R  H( f1 u9 m& F; ]……道?当然知道。没有缘来触动你,你不知道,因为你心清净,什么都没有。有缘触动你,样样都知道,人家一提问就知道;没有人问的时候,不知道。所以,《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真智慧,起作用,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必须要到无知,然后你才会无所不知,你要有知就有所不知。+ T* R  _7 T, N, F" q& z; V# Q

8 {  z7 q( m3 X$ H  M  近代一些科学家讲,科学的说法是要我们归到零,连夏威夷古老的治疗法也有讲求这个。归零是你脑子里空空的,什么都没有;真正归零的时候,头脑就灵活了,它就起作用。不归零,只要有一样,那就是无明,叫根本无明,决定不能有。这个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上上根人才有分,上中下三根都没分。净宗的妙法,叫暗合道妙,这个方法是教我们心里头装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装阿弥陀佛好,好在什么地方?阿弥陀佛是自性本觉的德号,它不是外来的,是自性里本有的。阿弥陀佛翻成中国的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无量觉是你自己的自性,与外面境界毫不相关。所以,一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把所有一切杂念都把它打掉,以一念制止一切念头。这是专念阿弥陀佛的道理,要懂!6 |" L* q$ d* {7 M# W

6 }2 |* N  H7 l  B  我们用这个方法去回归自性,就是宗门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所以念佛有事 ……+ Q) J- \2 i3 G& F
/ {1 h' I& a6 {
291        02-037-0262 净土大经科注
5 Y+ S) h9 f& b9 v4 s7 i   
+ L; Y9 i% g3 R& M+ Q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二集)  2012/3/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62
) A' I0 k* ~- x& e( t! e; c
2 W- G3 P4 B4 b2 g0 f' G0 Q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一十二页倒数第七行,从当中看起:: \5 r% Q/ j* n- W% K- f- [+ m
3 J5 E6 e: l/ `1 ?: {, V
  「《阿弥陀经》曰: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这是《弥陀经》里面的一段经文,说明极乐世界同居土里面没有恶道,只有人天,连修罗、罗刹都没有。「此正第一大愿」,四十八愿第一愿,「国无恶道之成就」。恶道的因我们知道了。没有三恶道,我们就知道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三毒烦恼都断了。带业往生,当然不是断证功夫成就的,这里显示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所成就的,这我们要感谢阿弥陀佛无比的恩德。没有罗刹,没有修罗,罗刹、修罗的因是傲慢、嫉妒这种烦恼引起来,那极乐世界也没有。因,阿赖耶识里头这业习种子一定有,但是极乐世界没有这个缘,有因没有缘,果报不会现前。缘太殊胜了,让你贪瞋痴慢不可能生起来,这是无比殊胜之处。
0 [9 O5 s' `8 _& H
- g6 h* o. g7 q  下面是「魔恼。魔者,梵语魔罗之略。译为能夺命」,这个能字贯下去的,能障碍,能扰乱,能破坏,这些事都叫做魔。《义林章》第六卷说,解释这个名词,「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身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让身心不 ……; `$ Y( w2 _4 F5 d
! e/ F1 K6 N( b9 o
        ' g2 ^7 q# C' T
        292        02-037-0263 净土大经科注& O/ Y* {5 m4 g' I
   
  e' }; F; m7 S8 H" i……的《修证仪》,完全是讲修行方法,在这里我们把这个介绍一下。十乘理观,这是从《三藏法数》里头节录下来的,是《摩诃止观》里头的。
: E( _1 Q9 ?( K  a  f+ |- V$ G
1 b! p" O/ h. c( k4 l! a, L8 C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后面讲的十条,「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现在讲车辆,它能够运输,取这个意思。修行之人依这十个方法修学,就「能运出生死苦海」。就好像这个工具,这个车,它能够把你运出六道轮回,生死苦海就是六道轮回,到达涅盘彼岸。「数至十者」,从一到十,「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天台教人修行的方法是讲原则、是讲原理,我们依这个方法修行的人我们的根性不齐,有上根人、有中根人、有下根人。「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这种人根性利,有智慧,十种里面他只要修一种就行了,第一种,他就能够断惑、就能证真,根性利的人。「其次者」,不是上根人,「於初种观法修之不入」,第一个观不思议境界自己不能契入,得不到利益,那你再用「第二发心」,发菩提心,「乃至第七」,就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显理就是见性。
* o7 }7 Y* q! O  [. m
# o* ]2 g8 q* ?/ F6 @8 Y4 _- _! w  「故《止观大意》云:上根唯一法,中根二或七,下根」,下根十个都要具足,十种都要具足。「又为知妙境为九乘之本,称本修九,方堪入於初住」。这什么 ……
8 k' ?6 k+ r* y- v1 H; v  I8 a6 ^; f( p2 P# r
       
  B2 ]; `, D- ~% s$ u         293        02-037-0264 净土大经科注
& V1 K- T6 f6 g   
$ H/ K; G* j. T2 z, |7 H  [* R+ n……、愿、行,你对这个不相信,弥陀名号,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你就没分!要真信,要有切愿,老实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前天我们有个老同修,七十多岁,往生了。往生前两天,他三次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告诉他,两天之后我来接你,真的,两天之后他往生了。信心重要!没有信心这个缘就没有了。这些人给我们现身说法,做榜样给我们看。我们在这一生中看到念佛人站著往生的、坐著往生的、预知时至的,还有三个月之前知道的,不是假的,是真的!
+ j! Z, M/ j% ]. [" f0 W. q
  X/ H( X0 S7 m; s5 e+ H! F  天台大师这十乘理观,我们念佛人可以学,是很好的参考资料。理观,下面给我们说明修观的人根性不一样,有上根人、有中根人、有下根人,它十种方法。上根人一种就行了,这第一种,他就能够明心见性,就是「观不思议境」。他能真正把这个观透了,他就能明心见性,就能证到《华严经》上所说的圆教初住菩萨的地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超越十法界;不但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如果这一观他观不成功,那就是中等根性,中等根性从第二到第七有效,可以帮助他。如果还帮不上忙,那就是下根人,下根人一定十种都要修,从一到十统统要修,也许能帮助你。又必须要知道,第一是根本,是后面九种的根本。所以第一种要知道,纵然观不成,这个道理要懂,这个 ……) F! N! l( m5 k
$ U$ P+ n6 `' L- V
       
  C8 s6 k" D, v" i* M         294        02-037-0265 净土大经科注8 U5 |* p) i+ {4 _$ g8 n% a
   
8 P/ ]: V( l5 B5 U# `7 G7 D……回,超越三界,那他以后报复的机会就没有了,所以在这个时候魔障会出现。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天天要跟这些冤亲债主回向,把功德回向给他们,希望他们不要来扰乱、不要来障碍,我们成就一定会度他。他来障碍我们,彼此双方都痛苦,都不能成就。这个给他讲清楚、讲明白,大多数都能够接受,将这些冤亲债主变成护法神,都在我们自己一念真诚,境界是可以转的。
$ L% v3 }6 Y$ c4 i8 h( b) P* v" P% G& F! ^
  「十乘理观」我们第一还没讲完,现在我们从第一念起,从头念起。因为这一段是非常重要,十乘观法的基础,后面的九种都是从这一种延伸出来的,前面这种如果观成了,后面都不需要,所以这是上上根人。下下根人也要依赖上上根这个理念,没有这个理念就容易有魔事出现,有这个理念就不会。「一、观不思议境,观即能观」,能观是智慧,「境即所观」,所观是境界。所观的是什么?「不出色、心」,色是物质现象,心是意念的现象,你的意思、你的念头,就是这个东西。换句话,心最重要就是指第七识跟第六识,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著,凡夫的障碍就从这产生的。色是由心变的,它受念头的控制;换句话说,遍法界虚空界,真正起作用的就是这个心。古德有句话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这个话现在我们懂了。为什么大地无寸土?大地是色法,是心 ……
/ b. c4 k# X9 \3 d  t' m. i8 C9 l' ^% ^2 K" |
        9 F- Y4 h/ o  m! N6 a- N
        295        02-037-0267 净土大经科注
: U* v: M7 Y5 b* [. y2 P   ; n2 u* q* L5 ^4 m4 l6 H!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七集)  2012/4/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67
; X$ W9 b  w7 E/ z0 s/ w* o+ f1 S( ^7 c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我们学到「十乘之理观」,十条学过前面三条,今天从第四看起:
$ g5 }1 h  t1 s4 Q% p" P7 q1 Z2 Y# o; H, J6 ]) p
  「四、破法遍。破法遍者,谓以三观能破之法,遍破诸惑也。」这是说前面第一条「观不思议境」,这一观成就了,就成佛了,也就是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上根人。在这一观里面,我们没有办法观不思议境,在这得不到受用,那就得用第二个「发菩提心」,用第三个「善巧安心」。要把心安在什么地方?要安在法性上,也就是心要住在法性上,这也不是个容易事情。心要真正能安住在法性,也是初住菩萨,明心见性的菩萨。我们念佛的人是在一个相似的境界当中,但是这个相似会入真实,也是不思议境。我们的安住是安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一心安住,念念不离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十乘观法不容易,把心安住在佛号上,这一生当中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万修万人去,只要真干,没有一个不成功。所以净宗也是不思议境界,这个境界善巧方便、简单容易。5 n; h# d7 n; I1 m

4 n; q6 ^/ {/ }4 E# l  十乘观法前面三种得不到效果,再看第四种,试试看,破法遍。用天台家的三观,空假中三观,这个方法能破。破什么?「遍破诸惑 ……
3 b8 j, K3 p0 g: |- _
1 t* n  [% e( K9 n0 Z* e       
& N+ g* f' R2 P# F5 |1 m         296        02-037-0270 净土大经科注
& ~' q2 C, q5 ?7 G" {( u   : H8 Z4 _# y9 ]2 i( G8 q  U
……这不要紧。要紧的无论是照中国算法、外国算法,统统是末法,这是没有问题的。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佛为我们选择的。可是在末法时期,不知道选净土的人很多,也许佛这个经文没见过,没听说过,在《大集经》上讲的,留下来的经典很多。现在的印刷术很方便,经书很容易得到,虽是佛门弟子,修其他法门的人依然是不少。- Q1 h( V: G6 [; V/ j
+ k0 H( T! m, C$ s' X7 K
  修净土,现在真正学净土的人也不多,净土是个特别法门,三十七道品在净土是叫助道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帮助我们修行的,净土正修就是真信,真正发愿求生,老实念佛。本经教给我们修行方法八个字,「三辈往生」这品里面说的,无论是上辈,就是上根、中根、下根方法相同,无不皆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很简单,讲得很扼要、很清楚,只要真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真正想往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他说得好!
6 {, B9 g* M. H, D1 j
! c% _$ S& {! t0 s9 V2 N. m: m, q  印光大师读《弥陀经要解》,佩服到极处。蕅益大师这样的说法,才让我们许许多多的迷惑都解除了。因为我们看到很多乡下的阿公阿婆,不认识字,一生没有听过经,有人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真相信,他就真想去。每天从早到晚,就这一串念珠一句佛号,他念得能不间断,念个三年五载他真往生,而且绝大多数预知时至,往 ……2 p1 b9 ~* I' V9 I  o

1 `' }& d( g( z! e0 ?+ }" \. [       
5 S6 T" |9 ]/ ^1 T* K         297        02-037-0271 净土大经科注
# ~. r$ P; I: ]" g& E8 Z   : P% n( d6 o" c8 V: E- ~: \% v. h
……知识跟智慧很接近,真有差别,知识,能知不能行;智慧,能知就能行。知道身不是我,身就能放下,就能把身体看作衣服一样,舍身受身一点痛苦都没有。人死为什么那么痛苦、那么难过?不肯放下。到最后还是要放下,放下还留恋,留恋就去当鬼神,到三恶道去了。* Q6 [2 x+ q/ a. M& ?1 ?+ g

5 x& M+ I7 n: l  所以平常在哪里练?在人事上练,这是最厉害的。你要不跟人接近你到哪里去修?善人跟他接近不起贪恋,恶人跟他相处不起怨恨,就修这个。你离开这个环境到哪里去修?顺境没有贪心,逆境没有怨恨,无论在什么境界,心是平等的、清净的,觉而不迷。我们先从头一个,学清净。三个一起修的,那上上根人,我们不是那个根性。我们中下,先修清净,从清净提升到平等。平等是看所有一切众生是一不是二,不再有分别心,不再有好丑,不再有好恶,没有这个念头了。可是人与人之间他有个缘分不一样,是平等心,事还是不平等。释迦牟尼佛在世,有些人天天在他身旁,有缘,有些人一生见一面都见不到,这是缘不同。不是佛的心不平等,不是佛的心不清净,缘不一样。所以,缘要珍惜。我们跟一个大善知识在一起,接受他的教诲,缘。老师都很慈悲,都很想教,你不肯跟他学,不肯真学,他就算了,他也不会拉住你不放。统统在缘。缘抓不住,一生就不会有成就。% v5 ]/ B/ k% q" i( K0 p( i7 E
2 ^+ @% {2 _; ]  |# f: P' s; y
  我 ……
  j* b# c' _. A  G2 H, o+ C/ R0 T  a$ @% m, X# d; b
       
7 J* ?0 X! q6 j# b' E7 V- @         298        02-037-0272 净土大经科注6 ]% M# s$ i: ~; F2 T& K- R* W
   ' ?- Y) t' A* L9 s4 _4 G
……在考你?每天从早到晚,你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在考你。你在什么境界里头都如如不动,老老实实就一句阿弥陀佛。6 p5 c" u& N+ t

3 b4 L2 g) P" ?  所以我讲过很多次,我这一生最佩服的是谁?乡下那些阿公、阿婆,每天拿著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好像是个傻瓜一样,什么都不懂。你跟他讲什么话,他跟你笑嘻嘻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不知道他听进没听进。你看,他声声阿弥陀佛灌到你耳朵里头,那个人真了不起!他需不需要助道品?不需要。为什么?他如如不动,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就一句阿弥陀佛。这是什么根性?上上乘根性。古德所谓「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上根人一闻千悟,他什么都知道;那下愚,下愚跟上智平等,他们的成就平等。那下愚是什么?他什么都不知道,他什么不会干扰,就一句佛号念到底。不管你讲什么,在我面前讲好话、讲坏话,反正我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有没有听进去?没听进去,他不生烦恼,说再多好东西赞叹他,他也不会欢喜,柔和质直,满面笑容,声声阿弥陀佛,那决定成就。他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我相信他们不是在凡圣同居土。这种人值得敬佩,不容易学到。以前李老师跟我讲过好多次,很想学阿公、阿婆,学了一辈子学不像,在境界里还会起心动念。一天到晚在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这个人 ……
2 D8 o; J" r& `; x' g* F; q. Z- i
        7 x# m9 H" N1 s4 t, n, \% Z
        299        02-037-0273 净土大经科注6 P4 l( k4 @  G% Z% D
   , Y$ Z* r8 f+ i& h) p8 ~2 [8 P9 ]+ m% T
……以后就是照那个录音带写出来的,就是《认识佛教》,在迈阿密讲的。一看这些人,先要认识佛教,对佛教不知道,这个麻烦大了,不讲《地藏经》大意讲这个,大家非常欢喜。里面有三个人是每天都来,而且来得很早,很晚才离开,他又不懂话。有人就问他,你来得这么早,离开很晚,你对这也不懂,言语也不懂,为什么?他说,这里磁场好,到这来是享受。说得有道理。我早年的时候,在章嘉大师那个地方就感受到磁场,非常明显,所以他说的那个话我能懂。
! S) E3 p- ^; e- {+ f* c" T* i
" U7 Q2 C. i6 q# F  这三种是为下根人,修前面七种观法,不能证入,故须明之。「所谓下根,方具十也」。这就是十乘理观,上根人只学一种就行,第一种,他就证果了,就证得初住果位,初住果位就超越十法界。所以四圣法界不是真的,四圣法界怎么来的?妄想、分别,他没有执著;妄想、分别一放下,四圣法界没有了,假的。《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场空。他到哪里去?他往生到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在我们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是到华藏世界去了,华藏是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知道极乐世界的,把他修行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1 B. I5 N( b2 M$ ^% I0 V

" q+ e$ Y( S  n$ x- q8 |- j# {) T  这个经上说得好,三辈往生最后的一段,慈舟法师判的一心三辈。那是什么?不是修净土的,修其他 ……* v( J/ \6 w: i0 N- p- P! a+ w

' L3 X$ Z# B+ r# q" |+ r8 t        " _. x! m+ l2 _! ]$ h1 F: v
        300        02-037-0275 净土大经科注  h$ R  y1 q5 p
   0 |7 ]4 n0 i& t. c8 C/ Z/ t
……个道理大乘经教里说得很多。就是想,观就是想,所以观想常连在一起,不要想负面的。五阴是说我们的身心,不要想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色、心都不可得,你想这个干什么?4 L2 z/ Y: l: i* W9 o+ Z
% o6 H0 ?& T8 V5 q
  大乘教里面普遍一个原则,教人观自性,自性空,自性什么都没有,不好观。所以净土宗指方立相,这是什么?让我们方便,指方,有方,西方极乐世界,有方;立相,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有相,这样我们观就容易多了。所以这大乘教里头特别法门,指方立相,你就观这个,这个什么?这个跟自性空相应。这个相是从自性空里面显出来的,观这个就是观自性空。根利的,上根人,利的,观这个能明心见性;中下根性不能明心见性,不要紧,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再进一步就观自性,就回归自性。这方法妥当、可靠,人人能修,人人都能成就。
1 }2 ^% O. `2 V- B5 k1 _) @- ]9 n) o
  纵然造作五逆十恶,一切罪里头是毁谤正法的罪最大,超过五逆十恶。为什么?毁谤正法,有很多人因为你的毁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对佛法产生怀疑,不相信了,这个人的法身慧命断掉了。你影响的人愈多,你的罪愈重。所以,所有罪业当中,这是最重的。能不能救?能救。四十八愿里面虽然说把这个排除,排在外,这个不能往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话。佛为什么这么说法?因为 ……
6 u: T+ |$ H& `- O5 f( J. ~3 M" s* J/ t0 G
301        02-037-0276 净土大经科注9 r) p" {6 D, Q( _8 A+ h' x
   
: g% i+ r% u- D……我,他没有说止观,说止观我不懂,解释很费事。他把止观改成两个,「看破、放下」,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他这样说法我懂。其实没有真懂,止观意思太深了,但是确实就是看破、放下。他告诉我,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多放下一些。就是看破、放下,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两个相辅相成。你看看这么深的一个道理他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说出来,这是智慧、这是善巧方便,叫我们第一次听佛法能听得懂。你用什么方法成就的,说得一点没错,成佛,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成佛了。妄想分别执著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上上根人一闻千悟。我不是上上根,我要是上上根,章嘉大师头一天给我讲,我就成佛了,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那上上根人,我们比不上他。我们中下根性,听到欢喜,慢慢,看破多少就放下多少,再看破就再放下,这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2 L0 s- h2 g: X, R6 q

: {: c2 J5 i  M; W  见思烦恼看破了、放下了,就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看破了、放下了,你就成菩萨。见思烦恼是对内的,不在外面,是我们对外面境界、对自己的身心看错了。这五种见惑,惑就是错误、迷惑,把自己的身当作自己,这错误,身不是自己。不是自己,认为是自己,这头一个错误,从这一错,一切全错了。有我就有人,对立了,有真就有假 ……: F( [2 W6 s0 \7 Z, D; i
& W0 m8 v7 l9 |' B$ T
       
8 \. j& m$ g) y- j+ Y# ?6 `6 i         302        02-037-0277 净土大经科注/ t1 G" z4 F) R, J0 R  {: y0 T
   . H4 _* ]$ `2 a& S* u
……?你看不出来,不是盘腿面壁,跟我们日常没有两样,只是人家那个心不动,叫做禅。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是佛的禅定,是自性本定。不分别、不执著是定,你看,不执著,功夫等於阿罗汉;不分别,没有分别心,这个功夫等於菩萨。有没有?有。开利法师到这来,告诉我,实际禅寺有好几个,不止一个,我常讲的阿公、阿婆,那个能量大了。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好像他什么都不知道。见到任何人满面笑容,阿弥陀佛,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地真正清净,这种人是菩萨,不是凡人。我们一般人看瞧不起他,我们是肉眼凡胎,不知道。所以上上根人、下下根人都了不起,他们是平等的。在我想像当中,往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上辈往生,就是这些人,上上根人。这是下下根人,为什么?他一片空白,就是一句佛号,真不得了!
2 G0 ^* t, M3 C1 ~7 z! [( _
2 Q' a6 a3 h& s% e" h% \  李老师当年好多次跟我讲,想学愚,学这种人,学不像、学不到,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真要放下。李老师没办法,有事业,有台中莲社、有慈光图书馆,有两个托儿所、一个养老院,还有个菩提医院,还要到学校去上课,他怎么学?这个学是一切放下,心里头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那就学到了。真的,不是假的。他是真正做到了古大德所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 ……5 _) j" r! G# P1 W% R( B5 e$ \6 z

& |! R' B6 w0 G$ J# X( I" J4 d         5 M% G& J+ |# P7 |# C6 H. O
        303        02-037-0280 净土大经科注
  V' T  R0 p' Z) K- A3 j   
% @6 n# a: K  W& o$ f……。2 t/ H% ^4 f  ~; U' N6 R
8 y" q" ?: ]! a+ T! I! D+ N9 k* ^
  电子我们肉眼看不见,原子当中是原子核,外面是电子围绕著它转,还有中子,那一个电子是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成的。那微中子应该就是佛所说的,极微之微,不能再小了,再分就没有了。科学家他就再分,再分真的没有了,没有了是什么东西出现?念头的波动现象,就是受想行识波动的现象。这个发现,科学家才郑重声明,世界上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念头变现出来,没有念头就没有物质,念头是物质的基础。我看的这个报告是德国普朗克的,普朗克博士是爱因斯坦的老师,这师徒两个人在世界上都非常出名。他说了一句话,这他的结论,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他说物质的基础是意念。所以这个二分法就错误,引导我们这个世界大概有四百年,那个错误的引导。二分法就是心理跟物理分开,心理是心理,物理是物理,以为它们没有关系。现在才晓得,心理跟物理是密切的关系,根本不能分开。你说唯物错误了,唯心也错误了,物跟心是一不是二,根本不能够分。
0 c, ^5 ]8 j) S/ v
7 K1 p2 i* k! S# I# n  发现物质的基础是意念的波动现象,於是乎科学家立刻就体会到,物质是念头变现出来的,所以念头可以控制物质。他们就找证据,这三十年来找了很多很多证据,他这个证据找什么?找病患,重病的人,医生宣布不能治了,等於说宣布死亡,你 ……
; e' D" B, h- G7 z2 j* {5 W, }/ {; R/ J. E/ d
       
# J4 X) X0 D; p" I: L: G2 ^) d. ~! _         304        02-037-0284 净土大经科注
& w4 [7 f! c: W$ V   9 t" c/ e( R; Z( w! z( h
……须陀洹都证不得。其实证得须陀洹还在六道,没出离六道,要证得阿罗汉才出六道轮回。你看初果、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都在六道里头,都没有出六道。但是他们是圣人,他们在六道绝对不堕三途,绝对不会堕在阿修罗,所以他们称圣人,小圣。由此可知真难!这一关几个人能突破?没有办法,那你修净土法门不要紧,净土法门带业往生,烦恼不断、业障不消,带到极乐世界去。带业成就只有这一门。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门是带业的,门门都要破见惑、破思惑,要破尘沙惑、要破无明惑,真不容易!所以古代,这两千年来我们估计,大概是有三千人,那真了不起,上上根人,修禅能明心见性,学教能大开圆解,学密能三密相应;那修净土更不必说了,修净土,他们决定是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决定有成就。
; @& J1 h* o/ T! t* \1 v% A# N  H/ k' M! [3 l" m: K
  世尊当年在世,讲经四十九年,每部经是只讲一次,没有重复的,唯独《无量寿经》多次宣讲,这慈悲到了极处,常常说这部经。隋唐祖师大德,他们有明显的证据,至少三次以上。因为传到中国来的梵文原本不同,不是一次讲的本子,所以翻译成《无量寿经》,里面出入很大,特别就是愿。如果是一个本子,四十八愿,应该每一个本子都是四十八愿,这个总不能搞错。可是现在这五种原译本里头,只有两个本 ……  w# m, @' A5 w* f6 h: b+ w
9 _( F$ e: C4 t% H+ H( ~4 N
        : N' D* H0 ]/ w8 c& s! ^8 Z2 ]
        305        02-037-0296 净土大经科注
8 c( L3 g, l% p  I2 |   
& |% \8 A" z9 f' c4 W……在经上说,极其微细的这个现象,八地以上统能看清楚。菩萨五十一个阶级,最高的,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再上去妙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妙觉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五个位次都能够彻底了达诸法实相。
1 i6 R  b+ f3 C; Z$ ~# X) y4 w
- Y' o: T8 Q: k( V0 |3 K  今天科学还比不上他们,很接近,但是科学没有得到受用,菩萨们他得受用。所以普朗克研究的物质,那物质,佛所说的极微之微,他们找到了。科学的名词叫微中子,没有比这更小的。这个东西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没有了,就虚空了。他们把这个中微子再分,再一分果然没有了,物质现象没有了,那是什么东西?是念头波动的现象。所以普朗克的报告就说,根据他的研究,他说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这句话跟《金刚经》上一句经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一个意思,被他发现了。物质现象是什么?物质现象是意念波动产生的幻觉,它不是真的,意念没有了,物质现象就没有了。这个发现意义很深,影响很大。为什么?科学家自己认为这个事实要成立,会把过去四百多年科学的成就全部推翻了。因为这四百多年的研究都是以物理为基础,都认为物质是真的。这一下宣布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念头,那就不是唯物,要搞唯心了,心能控制物质现象。
4 c6 v5 q8 q) n0 H& ]9 S- y# g/ G; Z
, k! j+ c( z0 H' O  所以现在提倡以心控物。最近这三十年,许多这些科学家都向这个方 ……
  O7 L- u5 a7 g$ x  x7 ~: d
" M* o: U/ a: O, G4 M        
  G% D" H$ ^( l. M         306        02-037-0301 净土大经科注
- W( E+ b  {; C9 N9 N! C, E   
( Q% K) r1 u) |, l) G……把第六意识管住、第七末那管住,末那是执著,意识是分别。怎么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练什么?练不分别、不执著,这叫真修。开头忍,忍辱波罗蜜。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先方便,就是禅定的基础。先忍,然后,自然他就得定了,真的它不起来了,定久了智慧就开了。这个智慧还不是真的智慧,为什么?你还有起心动念。修不起心、不动念那是高级禅定,那不是普通的。修成了,超越十法界,那就往生,一般都是往生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如果是念佛的,那决定是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 A* o7 C4 W6 a6 l( n- n1 i, m  |
, y( i: o& }* s! Q( R. x8 q
  所以我们开始学,按部就班。我们不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是一下修的,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他一下断了。我们没有这个本事,一层一层的,先破执著再断分别,我们用这个方法。先学不执著,也就是对一切法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先学这个,这个才真正叫起步。用什么功那是假的,真正用功是很现实的,就在生活上。我吃东西,我穿衣服,我用的家具,我住的房舍,不执著,都好,什么都好。我们自己搞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舒舒服服的,好了,行了。心安,理不就得了吗?那个理什么?智慧开了。所以古人居住的环境,那什么?自己搭个茅蓬,不用别人动手。在深山里头,砍几根小树,把它架起来 ……8 \% a* D: U' [, ~7 f; B+ z6 }. f3 I

5 B' a. N# e0 Z# ?+ V: C        
+ b. |5 R$ L8 n8 c6 i, w         307        02-037-0302 净土大经科注3 I- q" f* M' U( ]5 Y
   - O; |) q% G# f3 z' ~
……老修行的人不相信,哪有这种事情,叫难信。所以真正能相信,这个人是大智慧、大福报,没有大智大福,这个法门不能相信。: K% S5 O' E3 f! t& C+ X+ }

. A6 {& d3 q5 V; C: ~  有很多人真的相信,特别像阿公阿婆,他也不问什么原因,从来没有怀疑,接受之后就认真去念佛、去修行。这部经上讲的,这些人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一生当中,一碰到这个缘,别人跟他一讲,他一点怀疑没有,完全接受,得无量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他一点不疑惑,他这一生决定成就。而且往生到极乐世界,即使阿弥陀佛不加持,他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就是中国古人常说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智,那是上上根人,一闻千悟,他一听说,理事他都明白了,这种人太少了。下愚者也不多,下愚是他什么都不懂,但是他老实,他什么都不问,他也不想要懂,你教我怎么做,我就老老实实这么做,就做到底。像谛闲法师锅漏匠那个徒弟,那就是下愚,愚不可及,不是一般人能够跟他相比。往生的时候,谛闲老和尚对他的赞叹高!说当代弘宗研教的法师比不上你,弘宗是弘扬禅宗,研教是讲经教学,这些法师不能跟你比,名山宝刹方丈住持也不能跟你比。这个人往生决定是实报土上辈往生,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他决定在这个地位上。
1 m! L4 ?7 y% ?/ e
3 k3 k9 w- k" h1 A: x  所以净宗的殊胜,我们这一生遇到决定 ……
) M! H0 g" j% Q1 |7 @
# b* ^2 ?" t& C% }9 ~3 f" I        
$ ]2 |. P4 X' a+ P9 g         308        02-037-0306 净土大经科注- u; u3 ^! H6 E0 @; S1 `
   + A5 i1 q) A* {
……办。我们的念头,那心就是念头,我们的念头是散的,就像光一样照著四面八方,它全照了。现在把这个光要是把它束成一点,一条线,做成激光,钢板都能穿透。我们现在这个散乱的心,隔一张纸就看不过去,你把它集中之后,光有那么大的能量。念头的能量是最大的,什么能量都没有办法跟念头比,念头能量能够集中,可以改变太空星球的轨道,有这么大的能力。所以天台智者大师在讲修行方法里头,十乘理观,第一个观不思议境界,说的那几个核心,那太重要了。第一观观成了,后头其余都不必了;第一观不能成就,才找第二个,就把这个次第慢慢降低。那第一个上上根人。
2 [6 e# b8 ?9 r5 c: u
6 C% s: t, A3 y6 _2 Z! r  佛把一切法归纳为两门,色、心二门。《心经》上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色是物质,空就是心,它是一不是二。所以色由心生。后头有个总结,全体是心,讲整个宇宙全体是心,意思就是全体都是念头变化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是善念,纯净纯善的念头。我们地球上的人要纯净纯善,地球就是极乐世界。这极乐世界怎么能保持,阿弥陀佛维持了十劫没有变质?天天教学。让我们想到中国老祖宗所说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如果你的家天天教学,你的家永远不衰;你的社会天天在教学,你这社会和谐,永远保持著盛世。国 ……
: p% s0 O/ {7 O3 |; d. J% c( n) v3 E7 N' \2 L
       
% }6 ^2 r8 x* L& @8 i% }% ]. k         309        02-037-0307 净土大经科注2 h; c) X; V, v3 N  U- k# S
   
7 D% ?- s: n8 A0 g7 H) l- b……。科学、哲学讲什么?还不都是研究诸法实相吗?心理学在研究它,物理学在研究它。就像现在科学家所讲的,我们最大的一个误区,错误,就是二分法。让我们这两种都遇到障碍,研究物理的、研究心理的都产生障碍,都得不到一个真正好的效果。不知道心理跟物理是一不是二,不能分,这现代科学家提出来,不可以分,分错了。偏在一边是没有办法得到真相的,诸法实相得不到,真相是不能分的。这是从物质现象到最后,发现物质是意念波动现象产生的。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爱因斯坦的老师,他一生专门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被他揭破了。所以他的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1: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它是个幻相,物质的基础是意念。所以才提出「以心控物」,就是念头能够改变物质现象,这个作用就大了。' Q8 w8 E9 @! w7 I  S" a7 c
  y% F" T, E1 x. w' |: S
  他们头一个就从医疗,从这上来下手,来求证。人生病了,不要用医药,不要用任何方法,用意念让带著病毒的细胞恢复正常,完全用意念。这个方法,要是真的找到确凿的证据来支持这个理论,就会被科学家承认。他们这些年搜集这些资料,搜集了几千个案例。他们没有用医药,用祈祷,用这种方法,多半是宗教信徒。他们有真诚的信心,相信有上帝,相信有天国,不管是真是假,他这个念头专注在这一点。把身忘掉了、把病忘掉了,这 ……
% E+ X4 d3 A* e* x# @' g8 A. T$ y- W
        # }  l6 y8 M+ [7 M8 t% c0 X$ b
        310        02-037-0308 净土大经科注( J7 U6 b3 j: }" I1 u  x
   
' ~; c2 D/ U# z1 y( T; t3 d……的,不是永恒的,所以一定要晓得。
1 D( g6 N7 j2 L- L2 s) H. l! ]2 d, Z! g# H, m
  色就是物质,身体。身体是细胞组成的,好像科学家估计,一般的人身体,用细胞来计算,大概是五十兆,人身体细胞有五十兆。细胞再要把它分裂、分解就变成分子,分子再分解就变成原子,原子再分解就看到原子核、电子、中子。不断的往下分,分到最后就是微中子,这是最小的,没有比这个更小,再分就没有了。所以这物质现象分到最后发现是念头变现的。那就证明佛经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的。天台智者大师在十乘理观,天台家修行的根本方法,第一观里头讲,「观不思议境界」。第一观,上上根人学的,就可以明心见性。在这里面他告诉我们,佛将一切法归纳成色、心二法,色是物质,心就是受想行识,五蕴,把受想行识归纳为心法,色心二法。科学也是这么分的,但是佛后头有两句,科学没有,后面两句,「色由心生」,色是物质,物质从哪里来?物质是从念头产生的,这个被现在科学家发现了;后头还有一句话,总结了,「全体是心」。观不思议境界,这三句话非常重要,你在一切境界当中,你把这三句话看清楚、看明白了。在一切法里你看到了,这就是佛知佛见,事实真相你完全看到、完全了解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这才是究竟圆满的科学跟哲学,大乘 ……5 R. }5 T: E+ V- c  y% l: x5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7-3 21:50 , Processed in 0.09494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