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6 21: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报再大救不了。
* E% ~' O: q5 Q% Y# p6 ?; _$ h. }9 t# @' w- I5 |) ^
古大德给我们举的例子,大梵天的福报、摩醯首罗天的福报、人间帝王的福报,救不了生死轮回。实在说,天上人间无量生中修的福报,享福的时候大概一生就享尽了,福享尽了业障现前,哪有不堕落的道理?这些事情就摆在我们眼前,不能不觉悟。所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人便是上上根人;下下根人发菩提心,立刻就转变成上上根人。人的根性哪有一定,它不是定法,凡夫一念觉悟就圆成佛道。你要问为什么?觉性是本有的,大经里面佛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本来是佛,你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原因就是迷失自性,所以才产生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起来,就把一真法界扭曲了,真的叫无中生有,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这就是古大德常讲的「自作自受」,不是别人给你的,你自己必须知道承担。1 w5 F4 @" x! }* {0 C
/ f- U& o( \( z* Q
我们这次正好讲到这段经文,『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这就是出家。这个经上讲的上品上生第一个条件是出家,弃欲出家。 ……* {7 V: X' Z1 x* x
3 d3 h' i6 j! P( z8 ~% J" G
9 x9 T+ D0 f3 i( n8 B& p6 i2 s 204 02-034-0182 大乘无量寿经5 |5 E* w1 T, O
, {# u; P# x. J2 X6 J; f……得的比不上俞净意。俞净意先生没有把他一生的经过详细写出来,提供给别人做参考,这一点没做到;但是由他的朋友以笔记的方式写出来,流传给后世,我们看到了。现在也有一些善心人把这个故事拍成连续剧,我看到三种版本,我看了都欢喜。不长,大概都是四集到六集,有好处,便利流通。一集大概是一个小时,做成光碟可以大量流通。8 M1 l0 l5 ?. L3 f- d
4 r$ D, o+ g" j3 r# C 还有眼前的故事,最近发生的,就是在这个月的月初,前几天发生的,我看不亚於「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看看有没有人发心也把它拍成连续剧,真人真事都在眼前。佛家讲的三转法轮,第一个是示转,就是示现,你一看就明白,上根人;第二是劝转,中根人,一劝你,听了有道理,回头了;第三种是作证转,劝你你还不相信,六道轮回、这些鬼神的事情摆在你面前,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个不能不信,作证转。现在科学家所讲的拿证据来,这证据在你面前,下根人也相信。
9 V! ~9 I m" X Z2 t& a `# z5 ^) d5 M! e: O+ C; h; z
所以我常常勉励同学们,在全世界留意这些因果报应的真实事相,报纸上刊出来的、杂志上刊出来的,这是最近的,非常有说服力。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对这桩事情非常重视,看到这个讯息,他亲自到当地去调查,然后做出报告,写成书,这个我们看到很多。如果能更进一步把它拍成连续剧,在电台、网路上播放,会让更多的 ……
' d9 {$ X. O1 a# j' `9 V& Q
\ n( h1 z L I7 O% u- {" n3 L2 v
205 02-034-0184 大乘无量寿经
! @+ S; Z. c" u7 M & U' u* o0 H/ w+ {' Q& B
……二。「无」是能现之体,「有」是所现之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性就是相,相就是性。相这就有用了。所以宗门常说,这引用禅宗的话来讲,「必须知有始得」。4 z3 _7 o; I) [- t: J
4 C, F, T/ K+ R, c! N1 Z
自性,自性前面说得很多,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你找不到它,六根都缘不到;眼看不到,耳听不到,鼻闻不到,身体接触不到,你心里也想不到,它到底在哪里?它能现相,相有,你要知道相就是性、性就是相。好比以金作器,金在哪里?器就是金,金就是器,金跟器是一不是二,见到器就见到金。这个例子很简单,容易懂,从这个比喻里面你去觉悟,实实在在讲,古往今来从比喻里头开悟的人多。上上根人不需要比喻,略略指示他就彻悟,上上根人,上根人、中上根人从比喻当中开悟的多,至於中下以下的就难了。所以中下以下的必须先把他的层次向上提升,下根把他提升到中根,中根把他提升到上根,这帮助他提升。用什么方法?教学,教学是帮他提升。像念书一样,从幼儿园提升到小学,从小学提升到中学,中学提升到大学,那就有开悟的可能。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薰修,佛门里头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n; y4 ^# V. G4 `' ]
4 ~! E) H( r A/ C9 ? |" Q 在这个过程当中,关键的是老师。学生要真正遇到明师,就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头所说的,明师不容易,有修有证这才叫明师。明是光明的明,不 ……
, m; z2 W0 D/ g. d e; \/ j7 X
8 q1 X& D+ x4 q4 ^* k 4 f2 ^- L+ l: P; o, C9 Q4 Y" z
206 02-034-0185 大乘无量寿经2 s; f- g+ a, V' y' G( x& x' B: u
' T3 j+ ], H# D8 T7 Y1 n
……界,这个境界是佛境界,真的是佛境界不是假的;天台大师判教说之为分证即佛,这是统统放下了。
& E$ \0 ]# y- K3 d/ S' [1 \! o$ n. F u. j* H ]6 F3 Y" O$ {
所以修净土同学对於这一段的开示,应当要好好的记住,要真正通达明了,不至於在这一生把机会错过了。所以现在念佛为什么我还要提倡听经,念佛堂里面,古时候念佛堂决定不听经的,听经叫打闲岔;念佛堂讲开示时间也很短,几分钟,言语很少,提醒大家、勉励大家,现在不行了。不行在哪里?就是信心不切,愿力不够。要藉经教帮助你切愿深信,你念佛才不会懈怠、才不会懒惰,念佛才有法喜,才能生欢喜心,你才会有成就。8 e% F( _5 _' ?) p
9 s& ?: p7 A6 w% s" [
从前进念佛堂两种人,一种是中上根人,对於教理他明了,他不怀疑、不夹杂,他能成就;另外一种人,没有念过书的、不识字的这些老公公、老婆婆,他们老实,他也没有怀疑,他也不夹杂。我们现在不行,比从前上中的人比不上,比下下根人也比不上,麻烦在这里,所以现在人成就的少。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原因不能不知道。
+ K0 j) u+ _( a! j. g, [
/ U0 H7 K" f4 {" E9 ?' [& O 下面举《阿弥陀经》上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举得好,「十方诸佛,称赞本师,於五浊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就是「难信」。我们今天修净土的同学听到这句话不觉得难信,自己以为我都信了,这有什么难的?如果要问你,你是不是真 ……1 ?# g, V+ @! q* s( @5 D
- x5 ^2 p1 j9 s( |" U, Q
9 h5 X# r) ~# g2 G
207 02-034-0187 大乘无量寿经
2 C' Q, w/ g+ l# b% l# h 2 v( A% |) h2 O% N9 a( y# N
……佛号念到底,他往生了,往生的瑞相非常希有,真的去了;有站著往生的,有坐著往生的,看不出他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好,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答了,「真信切愿」就是无上大菩提心。这四个字可不是简单能做得到的。真信里面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才叫真信;我相信,我里面还夹杂著自私自利、还夹杂著名利放不下,这个真信破坏了。切愿就是一个愿,决定没有第二个愿;我把往生极乐世界看作第一愿,我还有第二愿、第三愿、第四愿,把你切愿破坏掉了,比不上老太婆!
% Y8 a% L* a' y! O% Q1 e' c' d+ w0 }7 Q! `% R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常讲,唯上智与下愚能成就。上智,佛门当中常讲的上上根人,一闻千悟,他就真的明白了,一丝毫疑虑都没有;下愚之人,你不要看他什么都不晓得,他老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