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4: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具足成就。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
, g3 ^- W" u4 `- f; c; C《解》如果有众生能明了深信佛的圆满智慧,乃至四种殊胜智慧,断除疑惑,深信自己善根,勤修六度万行,持名念佛,种诸功德,把所修功德回向求愿,往生极乐世界。临命终时,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能蒙佛接引在七宝池莲花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身色相好,光明、智慧、功德都像诸菩萨们一样,具足成就。弥勒你们应当知道,这些九品化生的菩萨,皆是因为智慧超胜的缘故。 " _' b3 E) A1 n5 @0 ?
《注》(1)(胜智)指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 ; v/ y) F/ _, k! D7 j  C. A. o

- r  D; y) E: `! W7 }: w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1),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 G5 V0 {4 P) [) T) V《解》如果往生在边地疑城胎生的众生,五百岁中(是以我们的世间计时)不见三宝,不知道菩萨修行生活的方法,也不能修习种种功德,没有因缘奉事阿弥陀佛。应当知道,这些往生边地的人,过去世中没有智慧,怀疑自己的善根和佛的圆满大智。所以,导致往生到边地疑城之中。
  ?) \4 R* F0 Z+ x$ c《注》(1)(不见三宝)这里指见不到阿弥陀佛,以及极乐世界的诸大菩萨,也听不到佛说法。
  K+ `) x: X3 \7 }. B4 I
9 }4 z; l4 _8 X7 b  `9 s3 I! u4 p/ L) e( Y' A7 a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8 j* O$ Z' t2 r4 p6 Y2 B
1 L3 v; ^  h7 z0 \$ K! n《解》这一品经,是讲生在边地的众生,一定要把疑惑完全断尽了,才能花开见佛。
& P) k, g% A0 a# q; J# o! X* o& ]' t" I8 }
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1),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而以金锞,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不。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絷(2)时,心不自在。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求诸近臣,终不从心。轮王欢喜,方得解脱。 # a% f+ c& ^- P
《解》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所造成的牢狱。王子犯罪,就囚禁在其中。这个牢狱里有重楼、宫殿,都装饰得很华丽。那里面有金床和宝帐,以及栏窗榻座,都是珍贵奇妙的众宝装饰而成。衣服饮食等物质生活的享受都与转轮王一样。所不同的是用金质的脚镣,把他的双脚锁起来。这些小王子难道还喜欢住在里面吗? 2 p; L/ {; \/ d$ I
弥勒菩萨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他们被囚禁的时候,失去了自由,心不自在,只想用种种方法,求得出离这个七宝狱。他求助于轮王身边的大臣,终究未能如愿。等到轮王心里高兴的时候,才能得到解脱”。
  {+ A/ G+ n- {/ z4 d  [《注》
1 ]* h2 p9 }6 K/ X(1)(绮殿)装饰华丽的宫殿。
' ?# `/ ?& w; R3 i(2)(幽絷)囚禁。 - g+ U* y3 U8 S
: [) A, E1 ]+ V+ c( ~- w
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若有堕于疑悔,希求佛智,至广大智(1)。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于莲华中,不得出现。彼处华胎,犹如园苑宫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然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远离一切殊胜善根(2)。以此为苦,不生欣乐。
! I6 n5 i2 i! l. E& I! G《解》佛告诉弥勒菩萨,这一类往生到边地疑城的众生,也像王子一样。他们对于求得佛的智慧这件事感到怀疑、后悔,或者对于自己的善根不深信。他们虽然有这些疑惑,但是还相信念佛能往生极乐世界,也具足信愿行,所以也能往生。   d) Y9 B9 S/ {/ `7 H& V( T; n2 [& y
虽然生到极乐世界,但在花胎中,不能立即见佛闻法。他们在花胎内的生活,犹如处在园苑宫殿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莲花胎内清净没有污染,也没有恶事,处在非常清净安乐的环境中。就像前面譬喻中的王子处在七宝牢狱一样。
/ Y+ ]0 S, s- i* G/ D但是他们在那里要停留如此间五百岁的长时间,不能得见阿弥陀佛,听不到佛的说法,也见不到九品往生的菩萨圣众,所以也不能供养承事诸佛。无缘修习一切殊胜善根。他们以此为苦,对边地的生活不会感到欣喜快乐。
' l( ~2 D0 x/ \  A8 d( U《注》 5 L2 ^9 ^2 x. e3 c8 J( \
(1)(广大智)指前一品所说的四智。
' P1 Y; d: q( t" V" z! \  P4 U9 S(2)(一切殊胜善根)指供佛、闻法等善根。 6 \% h: i' B. S- i( ^% j0 z

& ^1 Y4 X. G8 @. u1 y若此众生,识其罪本(1),深自悔责(2),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3)尽已,然后乃出。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
& ]: T$ S. {' [% r( b) I. g《解》这些往生在边地的众生,如果知道了自己生在边地的原因,深深忏悔、责备自己的过失,要求出离边地疑城。由于有忏悔的力量,等到过去世的疑惑全部断尽了,然后才能出离。 ( l/ w3 V: W0 ~. N
从边地出来即可前往亲近阿弥陀佛,听佛讲经说法。这些从边地疑城出来的众生,虽然听佛讲经说法,但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熏习,才能了解体悟佛的说法,心生欢喜。此时也有能力遍供无量无数诸佛,修习种种功德。
  ~3 {- ^6 u7 j- H! P# V* e《注》
' F" D! f% {2 r(1)(罪本)指前面经文所说的两种疑惑。 0 k9 @# X8 o: {) m
(2)(悔责)忏悔、责备自己。
" ], Z4 f5 M% A0 w! |+ ?(3)(过失)指疑惑心。 9 a# _4 S3 N  N2 F

1 x5 J. c; ?) w汝阿逸多,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1)诸佛无上智慧。
% C" H. {  q) c& V1 S《解》佛告诉弥勒菩萨,应当知道这两种疑惑给菩萨们所带来的损害很大。只要有怀疑,这种一生不退成佛的殊胜大利益就得不到。所以应当明了深信诸佛无上的智慧。
+ j0 z0 ]# ]- M4 |3 f9 D《注》(1)(明信)明了、深信没有疑惑。 - L( l% Y2 U% R, ~% s0 t7 e/ w% d

4 Z( a. }& o9 i6 C9 u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
' Z2 P. E* Z1 s2 x《解》弥勒菩萨请问佛,为什么这个世界有一类众生,他们虽然也肯修善,但不想求生极乐世界?
, r9 k5 n) ~2 H! ^& t- d佛告诉弥勒菩萨,这一类众生,由于智慧浅薄,分别极乐世界比不上天界,所以他们不喜欢求生极乐净土。
8 G1 [4 \6 q' `$ N/ ]5 y) Y' }4 @6 `; X# ], K) D  w3 o3 F
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1),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 " k& L0 q/ b+ W, d6 r% Z4 S% u
《解》弥勒菩萨又请问佛,这些分别西方不及天界的众生,因为他们有虚妄分别,所以不愿求生极乐世界。他们怎样能脱离轮回呢?
6 a# c% M9 ?; |5 l! W2 F/ c佛回答弥勒菩萨,这些人对所修的善根念念不忘,不求真实的智慧,贪图世间的福报享受,所以他们虽然修福,所求的却是人天福报。得报的时候,一切所需都能满愿,但是终究不能出离三界牢狱。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想要救他免却轮回,但是因为他的邪知邪见、分别、执著太重,主宰著他自己,无法舍离。所以常在轮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4: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自在。 7 v4 R0 f& f& h1 }" a4 E
《注》 6 i( X/ b, G1 G
(1)(邪见业王)‘邪见业’指邪知邪见、分别执著的业。‘王’比喻主宰的意思。 , s% j1 `% t3 Y% ^
5 a" m2 e" x* P) I& [8 }
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1)。云何出离生死大难(2)。 & |. T8 R: h, `3 k' R: ]* r
《解》你们看那些愚痴的人,他们不培植善根,只以世智聪辩来增长邪知邪见。这种人天天在造恶业,又如何能出离生死苦海呢? 3 ?/ b1 y* E: a$ {1 F# l
《注》
' m, o5 D5 A3 o% E9 K9 |1 {8 x(1)(邪心)指邪知邪见。
. z5 E9 W( L2 _& v, z& V2 t(2)(生死大难)指六道轮回。
1 K* ?  E6 {& s: W0 d* u6 X/ K) D/ r: a4 P% c5 @2 G" M. k& v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 l6 t9 I  ]. E8 I) `《解》 还有一类众生,虽然也在种善根,修大福报,持佛名号。但是,他们对做过的好事却念念不忘,分别、执著的情执十分深重。这样,纵然有心求出轮回,也不可能。
# {2 l( \9 Q  h2 E+ k
; @1 y0 M1 F/ p若以无相智慧(1),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5 z; F8 [/ G& p* J, \
《解》如果以无相的智慧,培植一切功德根本,专念阿弥陀佛圣号,身心决定能得到清净,远离妄想、分别、执著。这时心心念念只求往生极乐世界,趣向无上菩提。能这样修学,一生中决定往生成佛,永远脱离轮回的痛苦。
3 x8 ]' L! Z' E* ?; g- d+ P4 I1 W2 g《注》 ) {0 D* G( [2 s7 {# i6 L0 \6 J
(1)(无相智慧)‘无相’就是不执著,对世法、佛法都不执著。这不执著的心,就是清净心。由清净心生起的智慧便是‘无相智慧’。 * j' e) G- w6 Q0 a* g+ s) M
+ ?4 Q$ w; S+ O6 d
; J! |; q2 Q3 P$ l  `( B( d- p
【菩萨往生第四十二】0 V6 G" W1 }, a! ]8 |) V

* q5 @. D& \" T0 |《解》这一品经,是世尊为我们介绍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中的菩萨,念佛往生净土的状况,为我们作最好的证明。 2 I. R* W6 z- l( C

/ q  R6 z1 p" v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诸佛刹,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 4 u2 b  U2 T  P1 }$ b" b! z. ~
《解》弥勒菩萨向佛请教:现在娑婆世界以及他方诸世界的不退菩萨,将来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有多少? 5 A$ D5 T5 C' N0 A( q
% @5 u9 P: w7 r' O
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诸小行菩萨(1),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
. _3 j+ l9 k' [《解》佛告诉弥勒菩萨:在娑婆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过无数诸佛,培植无量的功德善本,将来决定得生极乐净土。也有无量无数的小行菩萨,也曾修习功德,将来往生的人数是不可计算的。. B+ e* x2 m  \" T
《注》(1)(小行菩萨)指不退位以下的菩萨。 - r  c  u6 b( h3 V

; S4 B+ H. x: n. _: Y7 I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1),生彼国土。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 g+ `. _, p+ I0 s8 s0 B% w《解》不但娑婆世界的无数诸菩萨,当来要往生极乐世界。他方诸佛世界的菩萨,往生的情况也是一样。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万亿的小行菩萨和大菩萨当来往生。 0 D/ p3 N% s7 _$ O, j5 n% ~$ m
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来也要往生。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这些诸佛刹土中的不退菩萨,当来要往生的,或者数十百亿,或者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 u+ c* h  W) K) {《注》(1)(摩诃萨)是大菩萨的意思。通常称地上菩萨为摩诃萨。
4 C( ]1 W7 ?( v3 p( S' K6 J2 ?- G) C7 l3 M5 z
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1)。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
& F2 q! V9 p& w《解》其第十二佛刹名无上华。这个刹土有无数的菩萨,都已证得不退转位。智慧勇猛,在无量劫中,已曾供养过无量诸佛。在修学上都具足大精进,发心趣向成佛的法门。他们能在七日之中,就能摄取百千亿劫大菩萨们所修的功德之法。这些菩萨皆当往生。
5 q# M: o, J) p8 I! A3 q《注》(1)(发趣一乘)发心趣向成佛的法门。 * @" d8 R/ l3 u! W) L

# y4 e% J3 @; n# r( X/ J7 m$ K5 K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 K% A! B: \) [* M3 l# [《解》其第十三佛刹名叫无畏。这个刹土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其余小菩萨以及比丘四众等,人数不可称说计算。他们当来也都能往生。
+ |2 z2 |/ Y6 P7 S' a/ L
, V4 `( Q; t) H' }  f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8 n, k2 A  U+ }, _- I8 ~《解》十方世界诸佛的名号、刹土的名号,以及彼菩萨众当来往生的人数,如果要详细的说出来,经无量劫的时间也说不完。足见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十方一切诸佛称赞,一切诸大菩萨向往的修学圣地。我们今世有缘,切莫错过。 0 a  Z4 o0 q  ~1 W" Z( c9 {5 _
本经正宗分,至此节已说竟。 ' _5 [  u% i, b: M3 _- k
, X( Q7 l( n7 A6 {
# c5 f, k$ r) H. T& Z- h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5 _% D6 k# T# [$ h" v% {0 G2 b: v

, d7 U- y7 [0 k《解》从四十三到四十八品是本经的流通分。
+ D% m4 `7 L' b2 r, h+ I这一品经,是世尊告诉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人不是小乘的根性。因为这个法门是大乘。不但是大乘,而且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无上微妙的法门。 8 @8 T5 v' x6 E$ h
. [7 V0 [+ u+ q8 J. R
佛告慈氏,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
3 q0 b# h( ~* m《解》佛告诉弥勒菩萨说,你看十方世界一切大小菩萨众,他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能善巧地获得这个一生平等成佛的真实利益。
) G% V9 P) [- [. U
% i, W/ E* W0 G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1),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 H6 Y. e3 N) D6 e0 f$ j( r( l1 r
《解》如果有具足信愿行的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起一念欢喜爱好之心,归依瞻礼,依佛所说如法修行,当知此人,即得往生净土一生圆满成佛的大利,应当获得如经上所说的种种功德利益。
* Y* x9 H6 l& Z8 j7 k/ B3 c佛再次表明,念佛人不能心存自卑,也不贡高我慢,时时处处要谦虚、厚道、老实念佛,这样来成就增长善根。其人决定不是小乘根性,不但不是小乘,佛在此赞叹这样的人:“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实在是与本经第一品中,以憍陈如尊者排名第一的旨趣,先后相映。
  w. g. e* Y# C( C2 W《注》# a0 L$ R) q" s! ], z% ^
(1)(下劣)在此指卑下低劣。
% p# x3 G* u1 b! _" F& s6 i
5 D6 F" U1 B8 L; s6 z; P+ c0 c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1),应当爱乐修习,生希有心。于此经中,生导师(2)想。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3)。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听此法门。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4)之心。
5 I! e+ ^; F& F4 x2 H" f# R《解》所以告诉你们天人、阿修罗等参加法会的大众们,应当热爱、喜乐修习这个法门,对此念佛成佛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4: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起希有难逢的心。以本经作为自己真正的归依处,把本经看作自己的导师,无论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以本经为标准,不敢违背,方能令无量无边的众生,快速证得不退转的果位。
1 k9 z4 \, V; x9 v" N: G7 s以及想要见到阿弥陀佛所摄受的广大、庄严、殊胜、微妙的极乐佛刹,想要圆满以上功德者,应当更加精进接受这个念佛求愿往生的法门,为求往生成佛,就不能生起退屈谄伪的心。 " y# d8 ]( o* K2 x' u7 P
《注》
; t- g, ]  O. I(1)(天人世间阿修罗等)这句是指参加这一法会的六道众生。 5 g4 }5 I1 Q5 v7 o1 t# C. _
(2)(导师)是对佛的尊称。佛能引导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w7 V; w' ]2 t9 C. y- y4 o
(3)(速疾安住得不退转)‘速疾’很快。‘安住得不退转’是不要经长时间,只要生到西方净土就能圆证三不退,安住在诸佛境界。 : v& B) Y9 V0 ]  y
(4)(退屈谄伪)‘退屈’退心、后悔。‘谄伪’谄曲虚伪不实。
" g9 m9 l4 h0 D' w4 G5 k/ Y2 T
/ x. J$ R2 R1 V0 V, e. L5 I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 r( n7 n9 c. `1 h+ U
《解》假如遇到大火等极大的灾难,也不应该怀疑、后悔。为什么呢?因为十方世界无数的菩萨众,都是希求这个微妙的法门,能尊重听闻、深信切愿、依教奉行,对本经的教诲不生违背。
% B% @2 ~: Q$ W& b; t8 J十方世界有很多的菩萨众,希望听闻这部《无量寿经》、这个念佛法门,无奈因缘不具足而得不到。所以,你们大众有缘遇到,就要认真修学,应努力求得此法的真实功德,才能在这一生中圆满成就无上佛道。# J. n2 J! e- `, M+ \

1 B+ J5 q/ a0 O2 B; V2 d【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 s4 h, e) e/ @5 H2 k1 @' k! `" N' \& V" Q! I& O2 w6 v1 J- e& \
《解》这一品经,是世尊给每一位信受奉行本经的人,普授成佛之记。也就是为将来一定成佛作证明,非常希有。 5 E" r2 e0 W! \3 H$ H6 ^. K6 v

& \% y+ i: t( i4 d, |$ _若于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1)。于彼法中,广大胜解(2),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
3 c: O" g5 k! ?. y& s, o, Y《解》若在将来之世,一直到佛陀的正法灭时,在这一万二千年中,如果有众生培植念佛的善根,宿世已曾供养过无量诸佛,由于诸佛威神力的加持,能使他在这一生中遇到如此广大法门《大乘无量寿经》。 2 ^, n8 \: a7 j( L; r
遇到之后,欢喜信受经中的教诲,能摄取、受持,就必定能获得广大一切智智,对于这一法门彻底了解,生大欢喜。然后再把这个利益广为他人宣说,劝人常乐修习这个法门。
+ J* c0 s% C, t% I0 q1 c% h《注》 ! p& t  ]+ F5 p
(1)(一切智智)指究竟圆满真实智慧。 2 a6 n+ S$ K' p2 n
(2)(广大胜解)彻底了解。
: l4 o4 i9 d% q6 v9 ^% V6 Y
: H' p& v( Z1 v2 X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1)。
" a; d' d. C6 Q7 n《解》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对于念佛往生法门,或者已经求得了,或是现在正在求,或是将来要求此法者,都可获得往生不退成佛的殊胜利益。
* B; s, T$ P. i: j% z: g! s你们应当对这个法门要坚信不疑,积功累德,应常修行学习,使心中没有疑惑、障碍,这样便不会迷失在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的三界牢狱之中。
1 d( ?% O: X; E6 F2 p《注》
. K( s# r- [: {$ h1 V+ @(1)(牢狱)在这里是比喻住三界如同牢狱。 " [( n& U' V+ _# `& l% R$ K4 t
5 o* @5 O3 W9 _  n# M4 b: k
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1),能生佛法广大异门(2)。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X, D! L; Y5 i$ [《解》佛告诉弥勒菩萨说:如上所讲的修学诸大乘法门的菩萨们,虽能开示佛法中的诸大乘法门,但由于未能听闻弥陀净土法门的缘故,有一亿菩萨在成佛的道路上,他们退失了无上菩提的心行。
* L0 N. q5 ]( ?, _2 o, @《注》 3 K+ y" t# d2 a6 k
(1)(大威德者)是指修学大乘佛法的人。
: R8 R& a6 }# x6 ~. T$ \(2)(广大异门)净土法门以外的大乘法门。! z! o3 `& V9 }- \' f9 I! c  X. y  b/ j6 s

" R) J* g8 \! _9 V9 m8 Q4 g: B' n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5 `1 b# `3 i4 v3 F7 I% z$ `, D《解》倘若有人对于这一部经,能发心书写、供养、受持、读诵,即使是在很短的时间、偶然的机会,也要为他人演讲宣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愁烦恼,乃至昼夜思念西方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的功德。这样的人在成佛的道路上决定不会退转。 3 I  t" @: M# P- b0 D

' j& }7 O+ n& F! i9 a, T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 ?+ G+ Z: `# X, [8 ^( s% h- u
《解》这样依教奉行的人,在他临命终时,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到处都是劫火灾难,他也能避免。并能够顺利的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他曾经供养过无量无数诸佛,诸佛如来为他授记。并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称赞。由于以上的种种殊胜利益,所以你们应当专心信受、持诵、宣说、奉行此经。9 G, Q1 u5 M, D5 o

# E7 |7 |( |4 h$ \, C) A8 ~
! b+ I! x9 H4 ^' k. x【独留此经第四十五】, A, b5 D5 m% L% N- o
' B/ h8 [$ H+ j$ r6 k0 K
《解》佛这一品经中特为显示世尊大慈大悲,在佛法灭后,再留此经住世一百年,普度一切罪苦众生。
+ T0 |' u( G" J$ j# H( A, g
! p$ w( d0 o# m4 D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   I+ E7 D% m0 V* t4 k6 M# c0 b3 B' m: ^
《解》释迦牟尼佛说,我今天为一切众生说这一部《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就是希望一切众生能够见到阿弥陀佛,以及极乐国土中的种种殊胜庄严。所以你们所应当学习的,就是发愿往生,这是大众都可以求得。不要等到我入涅槃之后,对这一部经又生起疑惑。
" q) g2 Y# ?4 }9 G2 j6 V0 e- m+ g) I
当来之世(1),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 g& p. [' @6 N' L+ q* `《解》将来末法尽时(佛入灭后一万二千年),佛所说一切经论学习方法,都会在这个世界消失。那时,我以大慈悲心哀愍众生,又以威神加持,特留此经继续在世间流通一百年。那个时候的众生,若有遇到这部经,肯依教奉行,欢喜信愿求生极乐世界,都可以得到度脱。 7 ~  A/ q8 ^" }4 u/ M
《注》
3 W9 a3 x* l/ K, A(1)(当来之世)指释迦牟尼佛示现灭度之后,佛的法运有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共有一万二千年。 3 ]4 \& r. P9 w/ t, t
; A" H4 U/ w8 B/ I
如来兴世(1),难值难见。诸佛经道(2),难得难闻。遇善知识(3),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2 s; i* R& C2 P+ X# Q# ?# G- P" {
《解》佛示现在这个世间,是很难遇到、见到的。佛所讲的经和所讲的修行方法,也是很难听得到的。想要遇到善知识也很不容易。即使遇到善知识的教导,闻法之后,而能依教奉行,也很难得。如果听到这部经、这个念佛往生的法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4: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真正相信,欢喜受持,那是难中之难,没有比这个难更难了。
7 X- Z3 m1 K& Z# z7 L. w《注》
& b/ C5 M% K5 M0 d(1)(兴世)是出现于世。   D0 F- f$ \- |& M! H
(2)(道)指修行的理论与方法。
6 E1 b& L: e& [' R(3)(善知识)指正知正见、如法修行的人,能引导众生于善道的人。 2 n& B0 e% }6 L- v$ H
$ C7 E& t. A- W6 z2 S# k
若有众生得闻佛声(1),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2)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6 R2 }( I& R$ Y' Z" K' ~, i/ ^
《解》如果有众生听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音声,能生起慈悲心、清净心。同时内心踊跃欢喜,或者全身汗毛直竖,甚至感动得流泪。有这种现象的人,都是由于前世曾经是个念佛修行的人,所以他不是普通人。
* t" L( E  E  I8 ?3 W- S《注》
2 p4 C, K1 `' _(1)(佛声)指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音声。 2 A+ d- \9 K8 U# |$ X/ U' e
(2)(衣毛为起)指遍体汗毛直竖。 . X+ V$ X5 u! j
2 b; y7 X) e; B) \+ f5 v9 P0 R
若闻佛号,心中狐疑。于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 L/ r' ]1 |- Z; f+ }
《解》如果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心中怀疑,对于佛经上所讲的话都不相信。佛说这一类人,都是来自三恶道,过去殃恶习气未尽。他们这一生不能得到度脱。因为心存狐疑,不肯相信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法门。 . H5 P0 B7 c" G' @7 ~

1 I# d* v' R- B
" c9 a/ H1 S; E' M- Y+ S【勤修坚持第四十六】
. h2 N) }1 g7 b. p* L7 C& v) }! d' F' S% L
《解》这一品经,是世尊咐嘱大众要勤奋修行,要坚持守本经的教诲,依教奉行。要发心救护一切众生。
% `) o* l% p* `
$ v) f# ^% N2 a$ \* D0 E  l2 z佛告弥勒,诸佛如来无上之法(1),十力无畏,无碍无著,甚深之法(2),及波罗密等菩萨之法(3),非易可遇。能说法人,亦难开示。坚固深信,时亦难遭。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付嘱汝等,作大守护。 2 L: T0 b/ s* Z% A9 N6 X( R( |2 `
《解》佛告诉弥勒,一切诸佛如来的无上涅槃大法及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自在融通,无所著取,诸佛如来的涅槃大法,以及菩萨的六波罗密等超出世间之法,不是容易能遇到的。虽有善能讲经说法的法师大德,对于这些法门,也难用语言文字而为开示。 , j6 H  U1 i$ ~: i+ y# Z2 t" c4 S, c
若人于此念佛成佛的难信法门,能生坚固深信,这是最难遇到的。我今如理宣说这样广大微妙的念佛法门,实为十方一切诸佛所称赞。我今将此法门咐嘱给你们,你们要当全力守护本经,依教奉行,为人演说,广利众生。 3 F/ ~, z; S; ]- D  X
《注》
( F$ P: T0 {" e1 V) m" a! h9 H(1)(无上之法)指本经持名念佛往生净土之法。若一切大乘教中,则指究竟涅槃为无上之法。
2 c9 `, v6 n" M7 y4 s  i3 D(2)(十力无畏,无碍无著,甚深之法)诸佛如来所证得的果地圆满德能。
  K& x: h% n; W+ Z2 I(3)(波罗密等菩萨之法)指一般大乘菩萨法。 - W) o) X# o; w

: J: \. K$ s$ I2 o为诸有情长夜(1)利益,莫令众生沦堕五趣,备受危苦。应勤修行,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当坚持之,无得毁失。无得为妄,增减经法。
% K( f, ^. q7 k/ x0 V, ?/ Y1 Z  d《解》为了让一切有情众生能够脱离长夜黑暗的利益,不要让众生沦堕在六道轮回中,备受危苦,你们应当勤奋修行,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随顺我的教法。应当孝敬于佛,常常感念老师的恩德。应当让这部经典久住不灭。应当有坚定的信心,持而不失。对于经典的教理行果,不能损毁丧失,不能妄自来增减经典原文。 * N7 d& y6 i% D: j$ z0 f9 W
《注》 ( z% [4 S1 B9 x" J- n' x
(1)(长夜)是比喻六道生死轮回。
/ E0 n2 P: U4 n! n/ R* z: d
# _6 g  q" U& G: A' h) H常念不绝,则得道捷(1)。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7 z  o4 l" p' y
《解》佛再次嘱咐说:你们应当常常念诵这部经,要常念阿弥陀佛,不能间断。果能真实发心,念念相续,就能很快的往生不退成佛。我的修行方法就是这样,所以就如是而说。如来的大愿大行,你们也应该随力随分去做。要种福修善,以这个标准来求生极乐世界,一定得到成就。 1 p' o. B* [2 S) D
《注》
& j) r0 O7 `4 X4 [(1)(捷)快速。
9 a4 m! S- ?* c# f0 J& ^3 y$ }( z6 v+ e
6 M, o7 Y+ S* P6 q
【福慧始闻第四十七】
( n8 {+ b7 D1 L' w6 w9 F" J
" \# d5 [5 ^* ^9 w《解》这一品经,以重颂说明。一切众生由于过去生中修福修慧,善根成熟,才能闻到这部经,接受净土法门。
+ t  g$ L7 p# I! _) w3 U" }( h- P. D) M- s) H& m3 i5 ]/ B4 D3 b0 Z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0 V" K# E1 Y1 R
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 + f' H" |3 k7 \2 L" W( Q, z* o* v$ w" @
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
3 @8 U  D( d$ {3 w6 ^7 |7 y恶骄懈怠及邪见,难信如来微妙法;
& Q4 F( t. V# j' F譬如盲人恒处闇,不能开导于他路。 / n0 m3 k7 }/ @, Y
《解》这时世尊又以重颂的方式而说道:如果不是过去生中修福修慧,就不能听到这部经,接受净土法门。由于往昔生中已曾供养诸如来,才能欢喜、相信这个法门。但是,造十恶业、骄傲、懈怠以及邪知邪见的人,难以相信如来所说净土微妙法门。这就像是盲人长期处在黑暗之中,不能引导别人正确的道路。 ; N, V$ A" s5 o5 t, b/ H$ {
1 s% N9 d4 w+ H5 c
唯曾于佛植众善,救世之行方能修; : y4 t/ X( v* T* g
闻已受持及书写,读诵赞演并供养。 . y+ O0 L4 r0 e9 x0 `' t( Q& |5 q
如是一心求净方,决定往生极乐国。
3 L, d( S; ^5 x4 ?( P& g  f' R假使大火满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
! [" Q: \! R  l8 G( d3 _《解》唯有曾经于无量佛所广植众善之人,才能真正发心续佛慧命,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并能完全深信,接受净土法门,依教奉行,广泛流通经典。同时还能天天读诵经典,为人讲解,以此殊胜利益供养大众。
$ H; |; C) V; x$ A! z2 D像前面这样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定可以往生极乐国。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有再大的灾难,他们也不会受影响。承佛本愿威神加持,都能得到度脱,往生成佛。 ) ~. U- J, U) N' o

3 V: g: _/ ?9 r( n2 i' S( _; S如来深广智慧海,唯佛与佛乃能知;
2 E3 H! ~5 d" q- l, n( K! V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 # s- O: N+ v2 p" h# K! X
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3 v8 c- s  Y2 {0 Y
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
( ?, k* o7 ]5 ]+ f1 c2 {《解》如来智慧像大海一样,深广无涯。唯佛与佛才能彻底明了。即使是声闻用亿劫的时间来思量佛的智慧,尽其神通智力也不能测知。% G! T5 J6 A  N$ W  M; S7 f
如来果地上的功德,只有佛的境界才能了知,也只有佛才能说得清楚,指示明白。得人身虽难,遇到佛更难。听闻净土法门而能信乐受持,这是难中之难,没有比这个更难的了。 - V# {- R3 o8 }: Q. `
5 @- f* G  I* k1 u7 L( Y+ o9 G
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 1 n' X5 D# z: H
是故博闻诸智士(1),应信我教如实言(2)。 3 Z0 }3 M0 P) f9 [  q% e
《解》如果有众生能够依照本经的教诲,真信、切愿、实行,在这一生当中必能作佛。他的行持,确实超过普贤菩萨久远劫修学的成就,定登彼岸。所以佛又慈悲地劝谕博学多闻的大乘菩萨们,有真正智慧的人,应当相信佛的真实语。
; g. k0 Q' w  O' n7 p《注》 0 @4 ^0 H# O) i2 R1 a6 B- A
(1)(博闻诸智士)博学多闻,有智之人。此指修学其他大乘法门的人。
/ p1 C+ Q. v4 M- ]3 m(2)(如实言)与事实真相相应的语言。 : o7 i3 _* w% O  ^2 P6 w
5 s1 N- y2 k9 t; F$ V6 U# s& G+ D
如是妙法(1)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 w. V6 K( I% i
受持广度生死流,佛说此人真善友(2)。 4 _4 ?8 @7 @+ ~/ {2 N
《解》如是难值、难闻、难信的妙法,今天我们很有幸听到了,就应当常常念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4: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生庆喜之心。不但自己受持这部经,而度脱生死,还要广泛弘扬本经,劝人念佛,出离生死。这样的人,佛称赞他们是真正的善知识。 1 l- ]5 \+ H7 B& ~5 b, q' `
《注》 ' g2 e/ d6 b  t  z
(1)(如是妙法)指本经。 # ?2 k0 U! c3 U" Z
(2)(真善友)真善知识。
# N1 x! o  _! }2 g, r2 Z6 l  e8 ^) ?' W0 _0 {' N' `5 X) I

& Q% H2 l& c4 ^9 V$ l% |+ w$ O1 e【闻经获益第四十八】% L- k) Q* x" w; G

7 Q$ C9 a- v$ I5 Q( h9 I《解》这是本经的最后一品。主要是讲与会大众听了释迦牟尼佛宣讲《无量寿经》之后,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利益。
+ @% ]" P( e7 y9 u$ \  s2 X; x' O
- W6 q2 ~3 D8 t) X, i尔时世尊说此经法,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1)。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 7 @9 c" W/ A! _( D1 O0 N) }
《解》这时世尊已讲完这部经,娑婆世界的天上、人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烦恼,得法眼净(证阿罗汉果),二十亿众生证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见思烦恼断尽,永脱三界,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果。 " g& m+ U1 ?5 G% M, D
《注》(1)(法眼净)指断了见思烦恼就得到法眼净。 / A+ A3 ~" W! C* i- X$ {$ f, Z

! b7 Z7 o. Z- B3 c( R4 A四十亿菩萨,于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1)。 + x& D0 f7 t/ n7 \7 f
《解》有四十亿的菩萨,对于无上菩提之道,安住于事实真相而得不退转。他们以四十八愿利益众生的功德来庄严自己。有二十五亿众生,证得无生法忍(七地以上)。 - u6 G0 t0 X/ k% \* `' K
《注》(1)(不退忍)念念皆无退转,相当于念不退。 9 p$ ~5 \) I- O$ _/ x

0 t1 R/ C6 i7 ?2 ]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1)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 X% s# e+ L/ w. z( Z% r1 g) j
《解》有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从来没有发心要成无上佛果,听佛说此法门之后,才开始发心。修诸善根,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佛说他们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各自到十方世界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2 |. M6 F5 e# Y8 g$ g# Y《注》 (1)(异方)指十方世界。
! i% b' {8 P' k2 ^3 Z
8 I/ x, d. s- L3 O4 c, M) a复有十方佛刹若现在生,及未来生,见阿弥陀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
( d* x$ ?$ J3 ^: E《解》又有十方佛土,有现在往生,和将来往生,见阿弥陀佛的人。每一个世界有八万俱胝那由他的众生,蒙佛授记,得无生法忍,成就佛道。十方佛刹的念佛人,由于过去与阿弥陀佛有很深厚的因缘,都能往生到极乐世界。 & Q4 i. I& T1 S" E6 I! u  K/ F# M2 ~' U

) p  y4 b; e/ L* T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并现种种希有神变。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复有诸天,于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无量妙花纷纷而降。 ! ]1 ~# c/ {( i
《解》这个时候,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并且出现种种希有的神奇瑞相。佛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又有诸天天人在虚空中演奏微妙的音乐,发出随喜赞叹之声。甚至色界诸天的天人,也都听到世尊宣说此经,赞叹这是从来没有听过的妙法,便降落无量的妙花来供养庄严道场。
' |% K: x% s6 x9 y5 |5 {' i  Y1 i- s6 U4 w+ I# c) |
尊者阿难,弥勒菩萨,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0 x, D. J! y; a7 I6 `《解》阿难尊者和弥勒菩萨,以及参加法会的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与一切大众,他们听完了这一部经之后,都十分欢喜。并且真正的相信、接受,切实的依照本经的教诲修行。4 L1 I& m: p2 Z5 Z: S# G& b4 H2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7-3 21:53 , Processed in 0.11193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