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3 y' t+ k Y6 g8 j
# G5 w. \' o0 L/ \1 j4 ~[现观庄严论学习]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四课8 m1 J! y g. F1 `- a* A: l/ t2 m
) g4 F v/ }6 i" H3 O k. W* Q# ^: v
现观总义讲记2 c; N4 K8 A8 T% h
华智仁波切 著6 X7 ~& u, e" \! j3 i- L
索达吉堪布 译讲7 J3 A/ k9 E; I
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
+ |# Q, [; W" w0 w(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c; z9 A% B6 X! ~. W- h& y ?# ]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2 _' j6 t$ R: |- @- ^0 }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C) y. w. h' q& {2 t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l6 ?' l m6 `- n4 x: p! C
祈祷上师法王如意宝:) a. z, @& W" U$ m+ J5 p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 E0 c8 T, d; i' ^$ c* _" U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7 s+ o1 {% B- c0 ]7 @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e4 c6 n- y% s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 j5 b6 G! K H L* B&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3 i; h% _* C) a/ h' R) i4 n# s
, o0 Y2 V, H6 a' Y* K第十四课; K1 ]4 D# j3 a* {/ K' N: G
前面讲了,甚深见派和广大行派其实圆融无违,谁通达了就是所谓的智者。
( J2 q, }' f5 R/ z! w2 @) |, a反之,如果紧抓住以偏执的贪嗔而进行的争执不放,就会因此而积累起舍法的严重罪业,哪怕再闻思,也不能令相续获得解脱。9 a2 j1 s6 d) q
反过来,如果不能圆融理解二大派,而认为弥勒菩萨的《宝性论》等所说的如来藏光明本体不空,龙猛菩萨的《中观六论》等所抉择的空性是单空,执持此种观点并毁谤他宗,就会犯下严重的舍法罪。: c+ F$ i: y/ U% h, T- p
其实这种情况确实比较严重。虽说藏传佛教历来闻思兴盛,但由于偏执,部分人始终不能圆融二、三转*轮,乃至在建立自宗的过程中排斥得厉害。有些人说,如来藏本体不空的他空派,跟常见外道无别;有些人则说,承认万法空性其实是单空,跟断见派相同。而在佛教融合的此时,由于不了知各派互不矛盾,学密宗的排斥显宗,学显宗的排斥密宗;显宗当中,净土宗不承认华严宗,华严宗不承认禅宗……今天有人给我打电话:“本来我学大乘佛法,受益颇大,但我们寺院的方丈只让我念佛,不要学其他的。我气得不行,所以不得不放弃闻思。”
2 D$ E n6 d% z+ ]/ m( z现在的确有各种说法,但分别毕竟不能代替佛法的标准。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执一法舍一法,如果造了这种舍法罪,自相续无法获得解脱。这是个极重要的问题。
& q4 \" z, q, V! {) g% b总而言之,大乘道的主要追求目标,就是将普天下的所有众生安置于圆满正等觉的无上果位的佛陀之事业。
) w1 U" i+ l( ^& I这句话大家一定要记清楚!大乘的教义既深且广,但其主要目标,是让普天下一切众生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果位的佛之事业。$ q3 a- K- q9 \% Y* M( g
我们应该反省:我的所作所为、所行所思,是否为了让众生得佛果?如果是,说明你修的是大乘法。以这颗心摄持,哪怕天天扫地、扫厕所、在机关上班……做任何世间琐事,也都成了菩萨行为。而如果你对利他,尤其愿无边众生成佛的心丝毫没有,那即使你每天讲经说法、闻思诵经,讲得高深莫测、行得如理如法,也根本不属于大乘。6 [# K* n! q7 K% K
所以,我们在行住坐卧或行善的过程中,要反复观察自心:我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也许没有目标,只是随别人而行;也许只是为了个人的往生……当然,如果是凡夫最初的心态,那也可以理解。比如在出家以前,我们寺院有位维那师 声音特别好,当时我很想出家,目标就是当维那师;还有一位做供品的上师,叫且多,他的穿着非常好,所以我想出家以后变成他那样……回顾这些,确实很惭愧。
; w1 C8 d' y v" w3 ?! V. M) u跟那时候相比,现在虽不敢说有了利他心,但依靠上师和大乘论典,方向已经知道了,该想的、不该想的,也明白了。只不过自私自利心的力量强大,经常会覆盖这颗微弱的想要利他之心。不管怎样,希望道友们好好调整自己,尽量生起利他的菩提心。4 y: D- B- e0 w1 {+ w! P
诸大菩萨的善根也不但不会穷尽,而且还会无穷无尽。# S+ l: H {6 O$ E I/ G. O
为什么得地菩萨或真实发心的菩萨,其善根不会穷尽反会增长,一直到菩提果乃至佛地以后永不灭尽?因为众生无量无边,所以菩萨缘众生发的心无量无边,而所获善根也无量无边。如果发心只为自己往生或成佛,那即使往生或成了佛,善根也会穷尽,无法利益众生。
3 R' R# T2 m8 n% a% H8 ]' O: w就像《普贤行愿品》所说的一样:“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3 r% |, Q: U& _ U1 H8 | ^
就像《普贤行愿品》所说:虚空无有边际,就像虚空无边际一样,三界轮回的众生也无有边际;就像众生无边际一样,众生相续的业和烦恼也无有边际;就像众生无边、烦恼无边一样,我的誓愿也无有穷尽。这样发愿,善根就会无穷无尽。法王如意宝就是以这种方式解释的。0 U$ n+ n$ _) C
当然也有其他的解释方法:即使虚空已尽,众生的业和烦恼已尽,但我利益众生的誓愿没有穷尽。 - G3 ^; ~2 O. n# J& s; g; B
否则,如果以为大乘道的暂时追寻目标,是证悟甚深空性之义;而究竟的追寻目标,仅仅是获得自相续解脱于二障之束缚的佛果,那么诸大菩萨的善根也只有就此而穷尽了,就像小乘道行人获得了无余涅槃一样。
3 Z1 O8 U/ x: W" u8 m0 ^很多人修大手印、大圆满和禅宗,想依靠上师的教言证悟,但对他来讲,证悟只意味着快乐;也有很多人想往生,以离开世间琐事。但作为修大乘道者,如果暂时目标是证悟空性,究竟也只是要历经十地,从业、烦恼和痛苦中解脱而获得佛果,那么得佛果以后,由于发愿已经实现,所以善根也自然穷尽,就像阿罗汉入于涅槃一样。这个道理,也像学生为找工作而读书,找到工作就不读书了;或者爬山,到了山顶,吼一吼、看看蓝天白云,就只有下山了。因此,大乘佛法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成佛,而是利益众生。只不过,不成佛就不能圆满利益众生,所以才追求佛果。
: o2 W# y' Y3 p7 X; t# ?很多人不懂佛法,他们有些不想成佛,学佛也只是为了遣除疾病和痛苦;而有些就很想作佛,想获得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那样的功德,但他们只愿作佛,为了作佛才去完成所有修学。虽说后者好一点,但也未脱离自利的心。7 q* L, R+ W/ y6 o6 s' a+ B6 M4 K' T
现在很多人修禅就是如此,没有利他心,目标就是灭尽分别念、住于阿赖耶上,认为这是最高的境界。当然为压制分别,暂时修一些寂止是有必要的,否则总是随着分别转,也利益不到众生。但如果最终目的就是这个,即使像无色界众生八万劫中不生任何分别念,也没有用。而如果学佛是为了显示神变,其实也不必学佛,因为饿鬼也可以像鸟一样飞行虚空,但也做不到什么。
2 q' y3 \. H L6 j) J9 H b% C因此,只有利益众生才是修学大乘佛法的究竟目标。" e: A% t: E& C# G
上述道理对于智者[高僧大德]而言,因为他们已经彻底通达,所以没有必要再次建立,但是,对于与我相同的某些浅慧者,诸如:& w4 e; T- ~1 L: N0 c2 u. {+ T
上面所讲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