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13 12: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像中国人,中国人是方方正正的,不一样。所以外国人居住的地方,往往住不长,他常常搬家就是这个道理。中国人你看看,建了房子叫老家,一住就几百年,传多少代,怎么会一样?
0 Y. @" p. x- o
! I6 e4 ~0 ~( E8 D, ?& x 所以这些道理我们要懂得,最高级的改过,是从心地上改,心地真正改了之后,不受影响了。五角、六角、八角,真正修道人在那个地方入定,毫无关系;凡夫不行,受不了,受不了这个磁场。有道德的人没有问题,有道德的人从心上改,这是最高级的方法,菩萨的修学。菩萨要改过,菩萨天天改过,菩萨勇猛精进。菩萨尚且如此,我们凡夫要不改过的话,怎么行!菩萨不肯改过,就不能往上提升,诸位晓得,菩萨五十一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都是菩萨位次,五十一个位次,改过才能够往上提升。到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什么过失?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还要改过自新,把那一品无明破掉,这才能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叫妙觉位。我们现在人强调改进,「改进」这两个字怎么讲?改过进步。你的过失不改掉,你怎么会有进步?改过就有进步,改进,不断的改进。等觉菩萨还要改进,到如来果位上就没得改了,没有过失,真的没有过失,所以到那里就止住,再没有进步了。所以我们要记住,等觉菩萨尚且改过。
, I3 u5 G" J% j# w4 t D5 U: J. M
2 d4 b) f8 i3 o$ [0 C1 N4 F) q 末后结论:「一心为善,正念现前。」正念就是一心为善。「一心」这两个字意思很深,没有第二个念头。所以学佛的人,我也提醒过同修们,真正学佛的人,福慧双修。我们每天做的什么?修福、修慧,就干这么两桩事情,这是菩萨行。修福从哪里修?从断恶修善上修;修慧从哪里修?从「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上修。福慧双修,真干!无论什么人指责我们的过失,我们要诚恳的接受,不要去辩白;仔细去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圣贤人真实的功夫。没有,人家说错了,冤枉,去跟人家辩白,那是自己不对。你拒绝不肯接受,以后永远没有人说你了,你有过失永远不知道,那是自绝於善道,这个近祸就不远了。6 o t) z# Y9 D
0 w1 I: M: W( f+ F, P 我们在古时候,古书里面看到《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接受别人的劝告。这个皇帝了不起,有人说他的过失,他听了笑笑,都接纳。这个人走了,旁边的人告诉皇帝:他讲错了,你没有,他怎么随便说。皇帝笑笑,如果我要不肯接纳,以后没有人敢说我的过失。你看看这个度量,成为历史上的明君,有它的道理。你说得对,接纳你,改过自新;说得不对,绝不怪罪你,还感谢你。这种态度就是欢迎别人说过失,他自己好改正。说过失,没有过失跟他辩白,他是个帝王身分,以后还有哪个敢讲?没有人敢讲了。你看人家这个度量、风度,所以在历史上成为一个明君,不容易!凡是不肯接受人过失的人,我们中国人所谓是没有出息,什么事业都不会成就,那也真是可怜!世出世法里头,都不可能有成就;改过比什么都重要。这是讲改造命运的起点,就从改过上做起。今天时间到了,我就讲到此地。2 {6 l! l% T+ @# a
% P' Y) w5 s, c; L; a
; v; Z& w0 c# s$ `了凡四训菁华—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第四集) 1999/5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9-013-0004
* M4 [+ W0 U0 \! W/ u# K( |" V- l. `2 Q2 t( R# @5 B/ U
7 F! \) S s N% l' ?! n( o6 j, I4 x
; Y# r5 J$ d0 J* Q! Z0 P% B4 J" _: f& V$ H; |. O0 p* M6 ~
5 S- @' w$ c+ n) {0 f2 whttp://ft.hwadzan.com/jwplayer/p ... 013/19-013-0004.mp4, e" k8 w5 ~; ^ {" J) n5 v
8 |, P0 W; `$ b
请看讲义戊这一段,第二十一面,「积善之方」。这一段文里面也分两个大段落,先是总说,然后别明。「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世出世间圣哲,无有不深达因果之理者也」,我们先说这两句。前面这一句是《易经》里面,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两句话,跟前面所说吉凶之兆完全相应。积善之家,可见得不是一代;凡是大家族,在社会上有声望、有地位,受到大众尊敬的,都是多少代的行善,这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得非常之多。一个人积善,必定如前面所说的,消灾免难,在佛法里面讲消除业障。不能够行善,而不能够积善,业障就没有法子消除。一个人行善必然会影响一家,带动你的家族,人人都知道修善,都知道行善,都知道积善;这个家纵然这一代不能够兴旺,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必然兴旺。所以眼光要往深处看,往远处看,不能看自己这一世。
x7 a4 B8 N% M* V
$ K; r5 j" y/ C 禅宗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不是传来的时候,禅宗就兴旺了。来的时候没有人理他,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等到一个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都是单传,到第六代传到惠能,才发扬光大。你就晓得惠能的承传,前面五代修善积功累德,到他这个地方发达了。对中国佛教界,影响了一千多年,过去这些祖师谁知道他?到六祖发达起来,这些祖先大家才知道。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团体,乃至於国家,不懂得修善,不懂得积善,怎么会发达?《易经》上这两句话是圣人所说,言词非常肯定,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必定有余庆。后头还有一句,「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那一句就省掉了,这个地方单单讲积善之方。6 F9 ^+ p7 z( X3 g: o1 S. d3 C
S& j x6 E$ ?: k' J 世间圣人,在我们中国从黄帝、尧、舜、禹、汤,到孔子集大成。出世间圣人指诸佛菩萨,对於这些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真相,没有一个不通达。只是我们自己迷惑颠倒,不了解这些事实,读了古圣先贤的书,还以为他用这些方式来劝人行善而已,未必是真的。我们还这么怀疑,於是不能够相信,也就不肯去做了。不能行善必定就造恶,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来不及,就迟了。这一段文我们不能细说,因为时间的关系。过去曾经细讲过,有录音带,还有写成书,诸位可以参考。了凡居士举了十个人,证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真实不虚。! Y2 u& ^( ~' d' G
" F0 k0 d( D- a3 V$ Q, D, Q
总结:「必深明因果之理,方能尽事修之功」。我们修行为什么功夫不得力?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同修,确实很难得,常常责备自己,来找我,问我有什么方法,帮助他用功得力。我们依照经论里面,道理方法讲得太多了,他还是用不上力。原因在哪里?看的是不少,听的是不少;实在讲,对这些理论没有透彻的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