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23 14: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如是等无量众生所受种种随意快乐。欲报菩萨发意之恩。亦如彼人以一分钱报施主恩0 C% y" K" L; ]
& T( ]. `3 @5 D* t
尔时佛赞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今则为随顺我行。舍利弗。一切众生若于百世千世万世百千万世。一一世中尽其形寿。舍身皮肉骨髓筋脉奉上菩萨。尚不能报如是菩萨百分千分百千亿分乃至算数所不能知分中一分之恩。何以故。舍利弗。我观一切人天大众及阿修罗。无有能报是菩萨恩。唯除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为一切无量众生之所受用。多所利益。舍利弗。如阎浮提出栴檀树。其芽生时能除一切婴孩男女所有病苦。其叶生时复能疗治童男童女所有患苦。若树增长枝叶扶疏能荫凉时。众生在中悉能除灭一切病苦。其花开敷能令人天成就快乐。其果熟时有大光明遍照十方。若有众生见已生念识其光明。即得除断生老病死。及其坏时有诸众生取其树身。终不畏有贫穷之苦。若取枝叶还至家中。则无复有饥渴之患。舍利弗。是栴檀树出现于世常益众生。无有不作利益之时。从芽生时。乃至取其枝叶还家。常为利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以四摄法摄取众生。既发心已其心常缘于三解脱。何等为三。空无相愿。树增长者。谓无生忍法。花开发者。谓已成就一切种智。果实熟者。谓于如来入般涅槃。树破坏者。谓涅槃已以神通力碎身舍利如葶苈子。取其枝叶而还家者。谓于如来既涅槃已。收取舍利起诸塔庙。众生入中衰恶消除。舍利弗。是故当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有诸众生于中所种一切善根则得毕报。何以故。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为欲令行佛种者共相绍继。亦欲令彼声闻缘觉无有断绝。能与一切无量众生人天快乐。及离烦恼无漏之乐。舍利弗。若有能与一切众生人天快乐。及离烦恼无漏之乐。如是之人可得说喻明其比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世尊。无有天人沙门婆罗门若魔若梵。及余一切无量之众。或于一劫百劫千劫百千万劫。乃至无量阿僧祇劫。能报菩萨发心之恩。舍利弗。以是故。善男子善女人欲得无上毕报施恩。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报过去诸佛恩者。亦当如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报未来诸如来恩者。亦当如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报今现在十方诸佛恩者。亦当如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唯有二人能报佛恩。何等为二。一者尽漏。二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是二种人善能供养诸佛如来。善报诸佛所有恩惠。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F2 p+ _, X4 I
2 K( w) M+ Z7 t( @9 y7 K2 Q 所说二种人 能供养诸佛
' ?& D+ e: R! E2 C1 u+ [ 所谓阿罗汉 菩萨摩诃萨
# z5 F0 x- R6 a9 N 是名曰二人 供养诸世尊
* _' s$ E# q( h1 z* H 而于三界中 更无第三人
1 G' C8 m5 W e 若有能平等 观察一切法
# U# T# s+ y; E7 [: } 如是等人辈 是则名智者. R' m/ r% p6 s1 r
悉以妙五欲 可爱诸所须
3 G& G4 n4 P8 g9 U 供养是菩萨 犹不报其恩
9 M( d& `0 O: B9 b: d* R 若供养离爱 后身阿罗汉
5 y# `3 Q4 j1 J# P7 G3 l4 m 及发无上心 行于菩提者) g- q6 B, c5 Q& d
是则为第一 无上之福田
1 C2 b$ Y: [( L& S 天人及诸梵 各以已所爱! Y8 l7 ], Z# l m, s1 l
供养是菩萨 亦不报其恩4 ]$ l5 O4 u" [( u% a0 L
如是二种人 其实无所须/ @9 m9 t- n3 F) w, l8 o- Z
虽得上供养 而心无贪着 l1 B4 G& d9 _1 b% l6 I. a9 [" \
以是因缘故 虽奉不能报: O; }3 ]' Q" D: ~
世间诸智者 若欲供养佛0 u: M" Q* U( f% Q- n, W6 v
应发菩提心 修行于忍辱- V, v+ V6 `# R0 e% I. o
若欲作功德 数数无有量
7 g. I2 y q, Y 当为菩提故 行于无上业! L/ ?, V/ D. a( B8 I, A
若欲得禅定 修四无量心
+ `5 c3 o% u; A/ p) Z 是人应精进 为于佛智慧; j4 {6 q' ^" z+ ~) S5 w
欲得一切乐 消除诸苦恼9 [5 H5 z( ^! C3 s, T
如是诸人等 应于佛法中 }/ I' K- Q" N' |+ R. D
而生厚重欲 毕求无上道* e* a0 y0 E6 e- f2 h; `/ w( C. |
若欲得觐见 无量诸世尊
# \' ^* \/ K% b- @6 E8 F, Q 应生恭敬心 深求正真道
8 w+ W1 z/ e. Y" ] t8 }/ R+ j 若欲从一界 至于无量界# T$ W0 J3 {- ~, P4 u1 B
应生勤精进 深欲于菩提
' F4 x+ Q C' a# i; V9 L 欲见过去佛 应生欲精进! X% M& q9 W, {. q7 Z, X
为于菩提故 善顺而修学# X# f4 H0 l F6 o+ o/ u6 ^$ {" n; V
若欲得疾见 未来世诸佛
% }: _4 K7 M9 [2 N) s2 x 亦应为菩提 至心专修道% ~+ T& w' n6 A0 b: E
若复欲得见 现在诸世尊# I! s: ~/ a& V" w& g) P& r
亦应为菩提 生于善欲心
9 q7 e# Q; O$ F" ^. A& w 当知是等人 最上非凡下
! ^7 e3 `! }( W7 f5 P( U9 K 若欲于众生 普行慈心者
n1 f" }5 t) x 是人应勤进 速求无上道
! H$ x/ a* N: h4 _' d. c 若欲令众生 悉除诸苦恼
^6 k) K, j: ?7 ]3 l/ | o- g 应学无上智 中间莫废舍' {3 x" T2 a' g
若欲与众生 一切诸快乐
' d$ s; ` ?" Z1 E9 S$ v 智者为菩提 应发深善欲; V) e6 r5 Q+ j( Q8 X* T
若欲灭众生 无量诸恶趣3 P P( h' c. [* b" d- l+ ^/ o7 f, s1 t
智者应摄取 毕竟菩提心- v% V* t' _ R
是人之所得 无量诸功德. G- P$ w- b/ {
一切无有人 能说其譬喻
" I$ V/ S, u# ^5 i* M$ F 谓发菩提心 欲成无上道
$ R# m! F& i4 U. g* u* p0 M, d6 m8 q) G% O" i# _7 u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大德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今说此经得几功德。几所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告舍利弗。汝今不应问如是义。何以故。舍利弗。如来若说一切智事。令多众生生于疑惑。何以故。舍利弗。诸佛世尊有无量戒禅定智慧无边神力。舍利弗。于意云何。如来能说虚空边际分界限齐可知可计可筹量不。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虚空边际无有人能已知今知当知。佛告舍利弗。佛智亦尔。声闻缘觉已不知今不知当不知。何以故。舍利弗。如来所有无上智慧。非诸声闻缘觉境界所行处故。舍利弗言。是诸众生甚为希有。善能分别无上菩提。而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是诸众生甚为希有。善能分别无上菩提。而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舍利弗。于意云何。阎浮提中所有水陆空行众生尽得人身。若有一人教是诸人令其安住五戒十善。舍利弗。于意云何。是人以此因缘得福多不。甚多世尊。是人得福不可以譬喻为比。我今当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所有众生令其安住五戒十善所得功德。不如有人教诲一人令得信行。舍利弗。且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所有众生令得信行。不如有人教诲一人令得法行。舍利弗。复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所有众生令得法行。不如有人教诲一人令得八人。舍利弗。复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所有众生令得八人。不如有人教诲一人令得须陀洹果。舍利弗。复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所有众生令得须陀洹果。不如有人教诲一人令得斯陀含果。舍利弗。复置是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所有众生得斯陀含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