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6-23 20: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超法师]四圣谛讲记第二卷苦~因果无常
续-《●[广超法师]四圣谛讲记 第二卷 苦~因果无常》: Q! z% I( C( X0 H3 U' K+ G
1 q* s8 T- N. a0 C+ h) w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Q7 F; t8 e6 A R( I
所谓中阴身,(我以人做为例子)就是人死的时候,身体不能用了,他会保持人原来的样子,以另外一种精神状态出现。有能力看到的人,看到的是死者生前的样子,它自己也觉得它是原来的那个人。当时间到了,中阴身会死掉。中阴身是没有父母生的,是心的变化,所以是一种化生。这个心的变化一直认为自己要生存在它以前所认识的世间,因此就一直要跑回人间;或者跑去它境界中所看到的世间,那它就去投胎。当它转世去投胎的时候,就变成它转世前某一个身,而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身体了,那么,转世前的那个身就会跟它下一生的身体类似。意思是说,如果我现在是人,刚刚死后中阴身是人的形象,因为当时中阴身认为我是人,心一直保持以人的样貌存在;如果要去投胎做猪的时候,心就认为是猪了,那么,那个心就变化成猪的样子而去入胎。所以中阴身并非一个单纯不变的身体,它一直在转变中,这种转变就是化生,而一般人认为的灵魂是永恒不变的。 - _; Z A( S9 C& C7 {9 r* e" i
佛知道众生以识来入胎,更知道胚胎发展的过程,识入胎后,只有精神与一团血的活动而已,并没有躯体,因此称为名色。佛发现名色慢慢变化,就是现代所谓的细胞分裂,在里面成长,就生出六根。
2 V- H$ ]8 W z佛再观察,因为有了六根之后,心就会去接触外境。胚胎在母胎中的感觉,就是一种接触;当婴儿一出世,张开眼睛看东西,也是一种接触。
0 i( O" X& K# i- e有了六根,就有接触。接触后,就产生苦、乐、不苦不乐的三种感觉。有了感觉,因为过去的习惯,再加上其他的烦恼,就会生起爱的心。所谓爱,就是贪爱烦恼翻滚出来。所以说,因为有触,就有爱;有了爱,就会对境界反应,去做种种行为,就有取;因为有取,就会去造业,去做种种的因果,将 4 B4 X( ?4 K/ b \) `, R% r
来就要得到果报,就有有;有了有,将来就要出世,来世就有生;来世有生,将来就要死。因此佛说,十二因缘从无明到老死,最后佛对此现象更加上一句"忧悲苦恼",作为生死轮回的总结。 6 `& g- R5 y2 \9 h
为什么会忧悲苦恼呢?因为对生命产生种种忧虑、种种悲哀、苦恼的念头都出现了,这是十二因缘的顺观--生死的流转。
2 H5 r5 R7 Q2 E+ r* x7 b+ J这个生死的流转现象,佛把它们归纳成十二项因果来解释,其实也不是只有这十二项因缘而已,也可以讲的更多,也可以讲少一点,只是佛就举这十二项来说明。因此,佛法把它们称为十二因缘。这十二因缘是讲生命从过去,到今生,到未来的因果现象。因此,我们又有所谓的十二因缘中讲的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因果。 $ K, ?" [( M/ v% [
十二因缘的三世二重因果:
9 c0 p# l& N' q4 G$ F6 T第一重因果:过去因到现在果。
# e/ H- o& L4 v" z" F* I过去因:无明是过去迷惑。
, \" A) r) C4 O0 W- ~行是过去造业。
9 W) G+ U) C( \- i( ]6 h现在果:识、六入、触、受是现在苦果。 8 W! j6 L1 A3 E7 P! N+ `
因为过去的无明、过去的行,然后出现今生的胚胎,这一世的胚胎长成六根,六根接触外境,这些都是过去带来的。有了六根接触外境后,就生起感受,这也是过去影响到我们的现在。因此,过去的因,是因为无明、行;现在的果,是因为有识,有名色,有六入,有触,有感受,这是从过去因到现在果。 x0 i, i. |0 u) ~ }' x. f0 V
第二重因果:现在因到未来果。
, s# v6 Y' a& |+ J+ {; x现在因:爱、取是现在迷惑。
5 K0 x/ s' d% E0 ?有是现在造业。
4 w$ I7 R( B+ C5 _1 X- \2 G. y2 S未来因:生和老死是未来果。 # e, N) o- ]0 Y2 I' o# N
我们感受之后产生贪爱的烦恼--爱,爱后产生取,所以爱、取,就是现在的因;然后我们去造业,得到将来的业--有;将来的果,就有生和死。
1 z4 e1 o6 b5 j2 _ p; A以上是十二因缘的二重因果,这二重因果也可以讲成三种现象:迷惑、造业和受苦报。即是过去世无明(迷惑),过去 + U2 h7 ~/ ?! t& E0 P
世造业,今生受果报;今生的无明(迷惑),就是爱、取(造作),然后就造了新的业;将来世就有生死的果报。这称为迷惑、造业、受报的流转。
6 {- K8 b. B% v2 {/ {$ M佛为了度化众生,就顺、逆观察十二因缘的生命流转,过后又进一步观察众生要怎样在此流转中得到解脱,摆脱生死?经过佛的观察,众生要避免死,除非不生;如果你生出来,最终要死;任何人不管有多大的力量,只要在这世间出世,他是不可避免死的。因此佛说,你要避免死,必须不要生。 # z d6 g/ H0 _7 X0 h5 Q# k* Q
如何灭掉死呢?除非你不要生,一有生,那死又再来了。既然灭不了死,那就要灭生啰!
/ @& q# e5 o9 n6 F3 E# S4 D# Y如何灭掉生呢?除非你没有将来的业,即是没有将来的果报推动你去投生,不然的话,你还是要去投生。如果没有将来的果报,那么,你今生死后就不再去投生了。因此,你要没有生,除非你没有来世的业报。所以佛说,生没办法灭,除非你没有来世的业报--有。
0 ^. n7 ?2 [: A9 |我们从无量劫到今天造了无量无边的业有(有),要如何消除呢?佛观察的结果,发现推动业有的是执著的心(取),如果没有执著的心去执著,尽管有多大的业,都不能形成的。如果要消除业有,就必须不要去取、去造作。 . v2 X' t0 e: Q3 p* Z' v
如何灭掉取?必须没有贪爱,才没有取,所以佛说,如果要灭掉取,除非现前的贪爱心、烦恼心不生。当一个人没有贪爱心,就不会去造种种业,不会推动过去的业,这样就会灭掉后面的其他因缘。
) \% D% V! o( z1 H4 R k8 Z如何灭掉贪爱心?贪爱心是从受得来,如果没有感受,贪爱心也不能生了。因此佛说,如果要爱不生,除非感受不生。 + N* b+ e) l6 G0 k# S! V }
如何灭掉受?除非你的心接触境的行为不生。因此佛说,如果要感受不生,除非触不生。 ; r; Y7 ^9 C- c6 g& ?4 D& R
如何灭掉触?触不生,除非你没有六根。所以佛说,如果要触不生,除非六根不生。
$ o9 I9 C+ p6 A! t8 d如何灭掉六根?六根不生,除非你不在胚胎中生长。所以佛说,如果要六根不生,除非名色不生。
; e7 R: |0 Q ~( o, }, p. P8 \如何灭掉名色?如果要名色不生,除非前世的识不要入胎。 5 c1 r ?' z3 `2 R3 Z
如何灭掉识?如果要识不入胎,除非不要有过去的行为造作
2 y9 d. @; G- |$ B% ^--认为要生存,要在这世间活动等,也就是行不要生起来。 & ?' \! V* ]7 Q% d: o: U
如何灭掉行?如果要行不生,除非过去的无明不生。 ) x+ l p8 w1 K% a- J
佛经过观察后说,老死要怎样灭呢?除非生灭;生要怎样灭呢?除非有灭……如此推到前面,除非无明灭,那么,其他的因缘也都灭了。这就是十二因缘的逆观,此逆观是解脱生死的方向,称为还灭门。 # f K8 E* [ g% d" s7 j5 O1 k5 j8 `
佛再倒回来从无明观察起,佛说,如果过去的无明灭,过去要想投胎,要想存在的行就不生起;没有行,就不会形成中阴身(识)来入胎;没有识,就不会有胚胎(名色);没有名色,就不会有六根(六入);没有六入,就不会有接触;没有触,就不会有受;没有受,就不会有贪爱;没有爱,就不会有取--执著去造业;没有取,就不会有将来的业果报--有;没有有,将来世就不会再生,将来世就不会死。这就是十二因缘顺观,此顺观是解脱的因果。 ' o) Z& o" H/ V) m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