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 R* a7 S3 L% c4 ]) f- b- l: c0 Y8 A( y
●[佛教与教育]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菲律宾大乘信愿寺-传印)9 i! t. T2 E6 ^* g* L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 ^( u s. u" A' }8 c
) G2 A; A }1 {3 s
传印 - J* P" z' o4 c
% _4 N! w( ~: F- _. F* U" p 前言2 A A/ b7 `! a
有史以来,不论东西方,宗教信仰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科技信息发展迅速,能源物资逐渐短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商贸步向一体化的今日世界,佛教对今日世界出现的各种问题,应怎样发挥其影响力,如何以其独特的教义与修持方法,透过各种教育途径,为今日人类所面临的空前危机作出贡献,这是我们当今佛教徒所面对的课题与挑战。
# Y5 C& X( L2 {, J; l, C7 I3 i 佛教教育的特色
1 `" X" Z9 h- d# T (一)佛教是宗教并超越宗教, j# L0 F2 ~5 g7 C
佛教被称为宗教,因佛教与一般宗教一样有教义主张,有信奉对象,有教团组织,有崇拜修持仪式。8 G. m4 {$ x9 ~3 p
但是,佛教“缘起性空”的根本教义,否定万能宇宙创造者的存在,否定神力命运主宰者的存在。认为,每个人可藉自觉、自修而改善人生,不是依赖神力,敬畏神力而得改善。佛教认为:透过内省觉悟与修行体验互相印证,循环推动而获得学识智慧,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改善人生。# R; N6 e) _2 b( C) F5 \
(二)佛教含哲学亦符合科学- [1 a2 \: T1 } m3 Y2 Y
佛教的教理博大精深,有关于宇宙缘起的本体论,业力轮回的生命论,行为因果自负的人生观,促进生命净化的各种理论及修持方法,是一门可以实践、有益身心修养的哲学。; S' e, }: P* q
佛教的基本理论是合乎科学的,例如:无际无边的宇宙观,现象界万物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因果观,自然界不断地成、住、坏、空变迁,动物界生、老、病、死的循环现象,人类心理上、行为上的发展历程的阐述,都与科学所论互相吻合。可以说:佛教是一门符合科学、可补科学不足的人文教育。
5 u$ l/ c1 P1 U. A (三)佛教是知行并重、悲智双运的自觉教育
* ^ o. p' M% _: g: C 人类文明进步是建立在知识的不断探研和实践经验的相互结合。佛教的修学过程是:由信仰进而理解,由理解而加强信心,然后付诸实践,在实践体验中获得证悟。! L5 K) d* j2 }5 G- V1 |
佛教的信仰是建立在内心的反省、自觉,行为的自律,由内心良知的自觉,展现出端正善良的品德,由此缔造出善良无争,互惠有序的和谐社会。
4 A5 [3 y( ^4 p8 ~4 q 佛教特别推崇中道主义,严防思想偏激、行为极端。讲究信仰与理解并重、理论与实践兼顾、情感(慈悲爱心)与理智(自觉自律)交融。以理性的态度探求智慧,不断改善人生,创造文明。以感性的爱心做好人际关系,造就社会长远的和谐。
5 N. ^+ g2 y5 J* S! l 宗教的使命
7 o. w) O$ h! y$ l2 v 古代民智未开,原始宗教信仰产生于对自然界的恐惧及对生命界的迷惘。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教义渐渐充实,教化逐步扩大。高级的宗教都具备哲理思维,并且重视人格修养。
0 f t2 _; @4 \8 D- l! n; g- ` 以佛教的角度来看,宗教具有下列数种功能:) v/ L1 \, o5 t/ c8 F9 Q
1.依自觉、内省探索真理,创造精神文明。+ q+ }8 s4 q* C- l5 Z' B
2.建立正确的观念,启发人性善良的心胸,提升人格、品行的修养。4 h( m4 Y( h5 y
3.藉宗教信仰增强生命力,克服困苦,渡过难关。
% m' u% P1 N; v! ^7 o3 [ 4.让过错者、犯罪者获得悔改重生机会。+ U0 N2 v# ?1 H2 `3 c' @* B
5.关心苦难者,对弱势群体给予帮助。
9 m( B C5 d8 v% Z# I( y; r7 a7 l 6.以心灵辅导,协助失意者恢复信心。
- r+ J+ H: w, l. g7 F1 F 综观世界三大宗教在历史上对人类的影响,西欧耶教曾经集宗教、政治、教育三大权力于一身,形成中古欧洲思想、学术、科学的黑暗时期,直至文艺复兴,政教分离,文明发展才重现曙光。
- h7 ^2 [0 M9 p K/ x4 W5 x# ` 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舍王位而出家修道,以少欲知足的环保生活自修,以自觉、反省创造精神文明,以平等,慈悲发挥人性光辉。佛教以柔性的言教、身教感化世人,所以自创教以来,从未因宗教问题而发生战争。 A+ L/ C% d+ _, {9 D$ q/ L
本人觉得,宗教家应认清自己的岗位与责任,宗教家关心国家,但不参与政治。在政治、宗教、教育三系统中,我认为:佛教徒应本着佛教的精神,透过教育、文化、慈善、民俗活动等管道,善导时代思潮,扶正社会风气,为缔造和谐幸福的社会贡献力量。3 H) S4 c- S. N
佛教教育的机遇& M- y# f8 a c3 q& s8 K+ R1 R4 J/ n
(一)思想开放、佛教再创光辉# o. }1 S# j0 I4 I9 H, r, f" q4 ^: X
宗教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它具有引带潮流求真理、做善事、重修养的积极进取一面,但是,也有它保守、固执、消极的一面。所以,在文明的演进中应去芜存精,留取精华,舍去糟粕,才能做好文化的传承工作。. E1 m8 P0 H; b8 }, T7 P+ C$ Z
就佛教而言,它发源于印度,成熟并光大于中国,与中国的儒、道文化融合,形成了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的汉传佛教。今日思想开放,学术空前自由,讯息通达无碍,在此百花齐放,千家争鸣的大时代中,汉传佛教与同根同源、因地理、民俗而发展互异的南传、藏传佛教,欣喜相逢,亲切交流。若能结合南传、藏传佛教,凭籍佛教哲理的特色与佛法修持的宗教体验,以崭新的姿势,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精彩多元的文化,彼此交流,互补长短,必能为世界文明的进展再上层楼。. r1 j3 ]; T" M! S1 [7 X
(二)中国富强、汉传佛教面向世界
1 y/ m( C) ^; z8 j5 Q7 X 历来优秀的文化或宗教,要有强大的国力作支持才能成为强势文化,才能顺利迈向世界推广海外。
& h7 e+ n# g2 p 中国的崛起,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日增。这对成熟于中国本土的汉传佛教,可说是一个机遇。2006年和这次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为世界各地佛教徒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大家以坦诚、开放的心怀,透过交流,无论在教义的探讨、教团的联谊、播教的心得、对信徒的教育、对社会的服务方方面面,提供意见,交流经验,建立联系合作管道,希望汇集各地佛教精英的力量,为社会的和谐,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
* \5 f& t3 W7 y' j& P* E o (三)时代危机、奉献辅助化导力量
- d8 Q' S R* [8 T5 p0 W 当今社会变动转型,环境染污严重,产生两大危机: U- ?6 Q; m% a- q: r
(1)心理危机:从质朴单纯的农业社会步向复杂多变的工业、商贸社会,在转型过程中,遭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困惑。紧张的都市生活、沉重的工作压力、瞬息万变的工贸商机与财经市场,存强汰弱,分秒必争,令人焦虑不安,情绪失控。宗教的功用就是提供人类心灵的慰藉、思维矛盾的化解,情绪波动的舒缓。佛教对人生的烦恼及心灵的困惑,有其一套圆善的哲理及修持方法,运用佛教的哲理,推介佛教的修持方法以消除现代人的心理危机,是今日佛教徒的时代任务。 v9 `+ R( q) B3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