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91|回复: 6

[净土社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3 20: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妙音新闻网怀旧站文章集锦》3 `* B5 n+ r) e! U6 e: E2 C. @; {
5 h+ g, w, A7 Y& T
●[净土社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 \! r+ ?# |; L. e: R
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26463.html
  S- d$ R# r0 |: r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 h1 f8 s1 U/ \# L5 X& {5 M2 w1 a7 j5 O( s
. v6 j2 |" N' \7 ?

, d* \  r8 m1 y: R* |, Y9 n如 本3 |4 P: q# \1 P# m6 E6 m5 j% A& p& {

* m$ d" a+ d' m4 M4 e/ L  菩萨道在修证的历程,广行六度万行,要经过无边无际艰辛与万难,于三界六道历尽沧桑,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因而广学一切法,实践一切法,证成一切法。菩萨道非六道众生所能及 ,菩萨道二乘圣者所能及,何以得知?因为菩萨道具有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其精神与特色何在 ? 现在总摄归纳,分别有五大精神与特色。何等为五 ? 叙述如下 : 9 c& |. P  E, ^$ J! |. F
  菩萨五大精神与特色:4 D& a% c  |/ n8 ^$ Y5 j% ^. q
  一、慈悲无尽  p& t  ]" |1 E
  二、智慧无尽
' {: r6 j( `. g' |9 u  三、时空无碍/ b: q9 B( k$ w4 \
  四、空有不二; i- K/ \8 s8 k% k
  五、中道亦不可得) t3 X  A, K! t; P7 U
  一、慈悲无尽3 X. U' X7 S' f2 C0 d; x& E4 D' `
  何谓慈悲无尽? 慈就是给众生快乐,悲就是拔众生之苦;拔众生之苦,普令众生得究竟大乐,名之为慈悲 。8 S9 o1 e2 T) d+ w% U
  菩萨之所以菩萨,已证悟诸法毕竟空寂,于毕竟空寂起大悲心,因而广度无量有情,庄严佛土 。
" @5 A, ^: Y' H6 {  《大智度论》云:“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 |0 I% p$ x8 f
  菩萨道的行者,一旦证入毕竟空,于诸万法,绝无丝毫戏论与葛藤,此时,即从真如本性起大悲心,殷勤广度一切有情,不断庄严佛土。大乘菩萨道入世度化众生的开展,空是最根本的原理,悲是最根本的动机。1 x, E0 _% w: V" e+ ]# t/ h* B
  菩萨觉悟空理越深,其慈悲之心也就越大。慈悲之心由空所演化而来;空理证悟得无边无际,慈悲之心也就遍布得无边无际。
& B5 P+ @, t" a8 w1 [  伟哉菩萨道的行者,证悟甚深空理之际,往昔所发广度众生之愿,由内心深处汹涌流露而出,这股无形的力量,就是普度众生的大慈悲心 !1 p) @0 s" p( t
  慈悲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慈悲心,何以故 ?
6 M. m9 g7 X: T4 Z$ \8 I  《观无量寿经》云:“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也 。”
/ `/ ]: r! z  M' s  V; G/ X# s  慈悲心是永恒拔众生之苦而不变的,慈悲心是给与众生之乐而无尽的;慈悲之心,完全超越时空的束缚;慈悲心是奉献的,慈悲心是无我的,慈悲心是光明的,慈悲心是真理的大展流露,慈悲心是涅槃展现,慈悲心是清净无染着的,慈悲心是觉悟之心,慈悲心是自由自在的,慈悲心是永恒不变的。; O4 ]1 e' U( u; [. d& b
  菩萨道的行者,具有慈悲无尽的胸襟,动经尘劫,永无变异。慈悲之心,永远与六道众生在一起,不相分离,常相左右,众生与慈悲心相处一久,受菩萨慈悲心所熏陶故,众生逐渐也有了智慧,因而慈悲之心也随着日益展现;菩萨因而成就无量众生。菩萨究竟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因为菩萨处处与诸法空性相应,空性流露大慈悲心,大慈悲心历劫永无变易,无惑无动,为成就无上佛道故。
" ]1 p' @0 H5 |- O" t  声闻与缘觉二乘,也有慈悲心,但度化众生不会像菩萨那么恳切热诚,有时候,往往悲心不足,容易退缩不前,毕竟二乘行者,所熏习的空理,偏向小乘之法,悲心有限,度众生随机缘,是故,不能与菩萨相比伦。菩萨的悲心远胜二乘行者的悲心,乃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一。 7 _2 m3 N$ s# S8 H. K# e
  二、智慧无尽
# a+ `7 c, B6 s. m0 o# p+ R  何谓智慧无尽 ? 能正见世间出世间一切诸真相,乃至人生与宇宙的真谛,事与理的面目,如是知、如是见,是名智慧 。
1 R* }- D+ K" w  Y) F0 Q2 ?  菩萨动经尘劫的修证,以大智慧正见诸法,心地无惑,智慧巍巍,光明吓吓,能洞世间法与出世间法,能体证人生观与宇宙观,能正见中道实相义,了知事与理的真相。
3 I4 w/ A4 E7 }* \* ^' S6 G& a  《大般若般若经》云:“菩萨还有一法未得解脱,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R7 Y+ l7 u+ l% z
  菩萨的智慧深广无涯,这是最好的见证。还有一法未得解脱,不能成就无上佛道;既然要成就佛道,就必须广学一切法门,博通一切法门,然后,才能圆满无量法门,成就无量智慧。
- f3 \7 D- Z* n1 A$ l7 Z5 E9 A& T  菩萨的智慧深广无际,乃由无量劫以来,勤修一切法门所得。是故,菩萨智慧远胜二乘行者之智慧,难思难量! 如论部所说:, G. v% a2 L% \0 V1 q
  《大智度论》云:“声闻空如毛孔空,菩萨空如太虚空。”
! R% A1 W. ^1 E, T" O4 z% z  这就显示出声闻的智慧太渺小,如同毛孔一般;菩萨的智慧,其大犹如太虚空;菩萨的智慧与二乘的智慧一比较,实在天渊之别,无可比伦,乃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二。
7 v; Q6 I/ j* i$ P  三、时空无碍
2 M5 B( W% ~: j) V$ n  A  何谓时空无碍?菩萨道的行者,已证悟诸法自性空,因此,能深入解脱的禅定中,不被时间与空间所左右,所动摇,所迷惑,自性如如不动,是名时空无碍。
; F0 ]8 Z% }$ }" M1 D  一切时、一切处,对菩萨道的行者而言,皆无所障碍,何以故 ? 菩萨已证悟一切法本空,三世法性平等故。; S. g: A0 a9 N, }+ W8 b
  证悟诸法空性,三世法性平等的菩萨行者,时空已无法束缚他的身心形影,是故,能够遍游十方世界,广度无量有情!菩萨已定破时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一如,菩萨心中已无时空的障碍!# |1 n* A. H( r' w
  菩萨了知动静一如,动中不厌倦,静中不贪着,是故,菩萨有如是自在无碍 。' R8 J5 k5 Y6 M0 ^4 L& o/ {
  声闻缘觉二乘的行者,只证悟空性之理,不能从空寂中出来广度有情,在空寂中能自在,在时空中不能自在,二乘圣者欣慕涅槃,厌恶生死故。
& v1 r+ m2 ]! G' B, \  菩萨道的行者,能于时空自在无碍,广度众生;声闻缘觉二乘,于空寂中能自在,在时空中不能自在度化众生,菩萨道与二乘行者两者之间,有如此境界之差别,是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三 。
. x2 O! h8 V- S  四、空有不二6 _7 I- o% H- C# A1 \1 v) k
  何谓空有不二?凡夫执着现象界的万法,也就是执着有;声闻缘觉却执着诸法空性可得;凡夫执着有,二乘执着空。5 n7 G: K2 @' K! ~: p
  执有执空都不对。执有是常见,执空是断见。常见与断见是二见,二见是邪见,邪见始终不得见中道;不得见中道,永远无法入佛知见;若无法入佛知见,就默守二边之边见,永远直到永远都不能成就佛道。& Z" X% z, ^0 t$ O2 [6 c  ?* ]3 r
  菩萨正见诸法空性中,不坏一切诸法;也就是空中有色,色中有空;离空无色,离色无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空不二,不二之法,是菩萨道所行之法,是名空有不二 。7 n& H' Q" x& j$ H7 l
  菩萨能证悟诸法无自性空,又能证悟空有不二之中道法,于是,能从假入空,成大智;从空出假,起大悲,于空假自在自如。" X% L3 b, g0 c$ }* D, E
  二乘的圣者,只能于诸法空性中自在,出于空寂示现在五欲六尘中,不能自在自如,因为二乘圣者亦然有执着空寂可得可住的习气观念故。* |8 \0 Z9 v$ e' M7 U
  因此,菩萨道的行者与二乘的行者,两者之间,有如此悬殊之别,是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四。. _3 @' M; g; ^  k3 @$ |
  五、中道亦不可得) n& W( D7 ?8 G& ]8 S+ h  u  y
  何谓中道?所谓中道者,就是不偏于空,也不偏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边, 圆融无碍,是名为中道。
7 Q, A8 Y7 W% O(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3 20: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净土社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0 @" O! I4 D8 W; [9 ~9 Y

6 P5 C# i' u3 ?5 |. w* H3 i摘自《妙音新闻网怀旧站文章集锦》  j( h: g3 a& @2 V0 y# `
  菩萨道的行者,了知中道也不可得的。执着有,执着空,执着中,也都是证成甚深佛道的大障碍。中道之名,也是假名安立而有,若知道诸法本空,假立名相亦空,所证之中道亦空,法法何有法!法性本空故,是故,名之为中道不可得。1 {7 I9 B& n; `& q
  龙树菩萨云:“破二不着一。”若依然有中道可得,岂非贪着诸佛? 佛法无有贪着法,贪着之法亦非法,非法何尝法,何以故?佛法究竟之义,诸法毕竟空,毕竟空中,一切法不可得故。若有所得,即非法,非法终不得证成无上菩提故。
- o) @2 g0 F% X, X1 a) L. k  《大般若经》云:“一切法名,唯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住。一切法中无名,名中无一切法,非合非离,但假施设,何以故? 以一切法与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一切法若名,俱无所有不可得故。 . ~" K+ R( g# V( D$ i
  “菩萨摩诃萨名,亦复如是,为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住。菩萨摩诃萨中无名,名中无菩萨摩诃萨,非合非离,但假施设,何以故? 以菩萨摩诃萨与名俱自性空故。”
- T* v+ q5 m; @" }  由此可见,一切法毕竟空。证大菩提,证入不二法门,证入空有不二,证入一切法,乃至证得中道法,非合非离,随顺世间假立名字,非虚非实,若有若无,不可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P" s5 o0 a% l4 l) I
  菩萨道的行者,深入法性,正见诸法毕竟空,于毕竟空中,一切法不可得,乃至中道不可得;声闻缘觉二乘的行者,未能正见中道不可得的深义;是故,菩萨道的行者与二乘的行者,两者之间,差距甚远,是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五。$ g9 h+ ^1 |2 S% p4 b

2 v' o( {5 F$ `* {——摘自《心地法门》+ ?- B: p% ]* }* x/ t" ]

6 P; N8 v/ Y3 z5 n
3 K! b( q: R# W% Z9 f- u- ^2 d. }' F+ J8 X& v! B+ T& [# r% w  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13: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20: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4: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妙法莲华经 南无妙法莲华经 南无妙法莲华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7 21: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L8 P% a: D- i3 {( k. H
2 r  i7 O2 E. s- t$ D5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j4 T3 ?9 u* ^8 }) G  E# \
地藏孝亲网  http://www.dizang.or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量寿经》云: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 N; J7 @" m8 w# U0 Z* M1 T) l

# Y4 g  J/ `9 M# ?  c# X8 s乾隆大藏经 http://www.qldzj.com.cn/
& C; V% U  F! E' ~* y- x网路电视-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t- F3 |2 m8 t. v. y: f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5 09:06 , Processed in 0.0871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