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53|回复: 0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关于菩提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8 14: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i: d* O+ h) w  u" E
( S: M( s' }6 b- l6 t0 U8 ~●菩提心 -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 |- z) Q& }" D; Q7 S+ X+ v 关于菩提心
; f" |4 x) w  f! g  ?关于菩提心
9 L. L( u2 Z0 S0 E% G!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n! C9 w9 b  f3 b5 g$ X) Y8 A
    对于一位修学大乘(菩萨道和密乘道)的行者来说,菩提心比他的生命还要重要百千万倍。作为一位大乘行者,如果忘失了菩提心,修什么法、做什么样的善事,一样无法圆成佛道。从大乘的角度看,都一样是造业。忘失了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许多人至今根本未曾真正发起菩提心。总是以自己是大乘行者,善巧方便之多可利益一切,为了世间的名利常开绿灯,这叫什么大乘行者,连小乘也沾不上边!
- t" {! x+ g% E: r& W" y9 s    密乘的即身成就就是靠发真实菩提心通达佛的智慧。我们要达到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无量的智慧,要证得无量智慧,你必须要先发起无量的心才行。这就好比你装一个无量大的东西,你拿一个小小的容器来装,怎么能装得下呢?必须要拿一个无量大的才行呀!   Z# ^0 @1 \/ p/ o5 q6 B. {6 S
  好比我们磕长头时念颂: 2 P  |8 @  X* e2 X
   “南无! 3 R/ \) V5 v4 j5 F6 ?0 _* ?1 G
    我及无边诸有情, ' q2 Y/ m  H& C, P
  直至成佛归依三根本, ( I( R9 }7 O  B# i
  为利众生求取解脱道,
$ h% R* e8 X8 Y: f2 O  S  生起愿、行、殊胜菩提心。”
! s* @, \1 [( t- H$ `3 y  许多人磕头的时候,嘴边不停地念,心里却不知这究竟是什么意思,磕了半天,有没有功德?为什么要磕长头,就是要让你真正生起皈依和菩提之心,没有皈依发心,你磕再多头也只能算一种善行,不是密乘的不共前行。我也经常说:“磕头要磕出泪来,不要光磕出汗来!”有些修法的人时间越久,心却越麻木 ,越学心越狭小,这都是菩提心没修好的缘故。
% y) t+ m2 U" z$ {  “为利众生求取解脱道。”不仅你一个人在磕,你要观想带着无量无边的如母有情跟你一样向上师三宝顶礼。然后,真诚祈请上师三宝加持让我及一切有情生起愿、行菩提心,早日证悟殊胜菩提心。什么是愿、行、殊胜菩提心呢? # _7 p6 j* f8 x3 @: `% |9 ?
  愿菩提心又可以分为三种:国王发心;舟子发心;牧羊女发心。这三种发心以最后一种为最大,也最了不起,因为它最能破除我们无明执着故。其次,单单有誓愿而不实行,这样的菩提心等于欺骗众生。所以要有行菩提心。所谓行菩提心,就是以愿菩提心为前提而广修六度万行。
  F! k( X- b+ P+ E- t; N8 m; N  所谓的殊胜菩提心,也是真实菩提心,诸佛菩萨由其本觉中而任运生起的无缘之慈、同体大悲。这种悲心是没有条件,没有界限,不要求任何回报,没有任何执着和造作,纯由本性发起的妙用。这是我们最终要到达的目的地。
2 M* \( D7 [* w" s  愿菩提心又可以称为执着的菩提心,因为它是众生以分别执着的心观察思惟而生起的,心里依然执有佛道可成、有众生可度。要生起愿菩提心有二种修法:一种是以念母亲的恩情而生起的七重因果之修法。另一种是修自他相换的修法(把一切的业障归给自己,把一切善乐给众生)。对母亲的念恩是修菩提心的关键。因为如果对自己母亲生不起强烈的念恩心,要对众生生起念恩心根本就不可能。对众生生不起如母之心根本就不可能发起要代一切众生受苦之心。这两种方法应当配合起来修,最终使自己即便是冤家仇敌到面前,也能生起与母亲无二念恩心时,才能算愿菩提心成就了。这也叫世俗菩提心成就。
4 Y  i7 T- i8 q  有人曾经对我说:“我不愿成佛,我只要度众生。”这种想法其实是对菩提心的极大误解。误以为成佛了就不能利益众生。而不知成佛了之后才能更好地利益众生。 7 q9 W* ?0 F' l. y3 F* D1 l
    我们应当知道:愿菩提心只是一种方便,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证悟离戏的菩提心,佛菩萨所以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并非不愿成佛,而是破除我执,广度无量无边有情的决心。初发心的菩萨应先度自心的众生(也就是种种烦恼执着)先要学会把握自己的心之后,再度外面的众生。这是许多经典中所说的。 8 X& ]$ A1 \9 ]6 T# P
问:密乘行者应以出离心为重,还是应以菩提心为重?
( O; D' m2 H$ Y6 @# u. I) C( t7 p$ t8 c答:这个问题不能分开而论。一个行者要圆成佛道,如果没有出世的心,怎么能发菩提心、行菩提心。而只有出世的心,没有愿行菩提心怎么能圆成佛道。 ; H# p/ ]/ c" D+ g& L$ B
  初学者应当以看破世间的出离心为重,来培养愿行菩提心。而修相对菩提心的行者应时时不能舍弃出世之心。 : o1 U" e# K! ?( Z0 d/ M  o; p2 R
问:密乘行者应如何发心? : ^5 j( I9 f; Y; d3 O
答:一方面必须要有无穷无尽广度众生、代众生受苦的愿力;另一方面要依止善知识在今生之内断除烦恼和所知二障,圆成佛道,拥有真正度化众生的能力。
3 c0 x$ L$ ]7 u/ g& v  有些人认为即身成就是方便之说,这其实是不正确的。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所谓的佛并不是指外相上的佛,而是烦恼障和所知障完全彻底地断尽。 , z3 \% v1 X2 I8 Q4 c" `# f. p
  那么一个人是否有可能即生就把二障完全断尽?绝对有可能的!如果不可能,那就说明佛不是无量智慧者,因为他的方法中还有不圆满之处。 2 U4 N* Q5 p; n/ B8 U- B9 m4 v5 x; o6 J
  能否即生成就还是取决于我们对佛的无量智慧的信心。我们密乘行者应当有信心自己在这一世之内就有所成就,只要你对上师三宝有坚定的信心。要坚信祖师大德能做到,我一样能做到,这是佛慢,不是我慢。
5 @# y( q, x$ I. H$ Q& J% |! s+ `( ?' a, X; o( {

* u" i4 @( X" u' o3 x4 V' r, y: N4 s# ~
9 u6 ?0 F4 i1 D4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4 20:10 , Processed in 0.0862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