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无量寿经广释]无量寿经 第三课》1 G }) v, S0 L
- W/ N/ V" e6 I2 _: F \" i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f# P& R8 H# {. A* t' N0 `成就无疆无量义门,通达平等,一切善法具足修成,诸佛刹中平等趣入,常为诸佛劝进加威。! u+ d6 f: }5 n7 I
(这些菩萨)成就无量无边法门,(菩萨的心胸很豁达,无碍通达显宗、密宗以及世间的无量法门,不像有些人那样狭隘——我只学这个宗派,不学其它宗派。其它宗派本来也是纯正的佛教,可是有些人根本不想看、不想听、不想学。)对世俗谛和胜义谛、显现和空性、大悲和智慧都通达平等无二,并且对这些都具足修成,(不是光理论上通达却不修持,从一地到十地都是菩萨修道的过程。)依靠神变平等前往东南西北等无量恒河沙数佛刹[1],在如来面前闻受种种法门、获得种种等持,恒常蒙受诸佛劝发精进、赐予威力。, ~( n( {) O. v! i3 U
有些人经常说:“请给我开导开导”,“请给我加持加持”,“请赐予我力量,否则我马上要倒下去了”。其实不仅一般的人需要帮助,菩萨也需要佛陀劝进、加威。如《观经》中说:“赞叹行者,劝进其心。”十方如来恒时观照法界有情,经常安慰、赞叹、加被菩萨:“你现在学得很好”,“你修行很精进”,“这几天你很有进步”……菩萨尚且需要安慰,和菩萨相比,凡夫人当然更需要安慰了。有些人两三天没有上师或者道友提供助缘,马上就奄奄一息了,他们自己也讲:“我现在已经不行了,明明知道堕落了,但实在是站不起来。”# O8 O" Y, G* O8 |3 ]0 \
一切如来识知印可,为教菩萨作阿阇梨,常习相应无边诸行,通达一切法界所行。
$ v; G* B" l; I6 D% r$ t(这些菩萨)为一切如来所识知印可,为了教化其它菩萨,他们示现作阿阇梨,经常修习相应无边诸行,通达一切法界所行。6 Y B+ L3 v+ V$ J' U2 w
这些菩萨的境界为一切如来所了知,并且获得一切如来的印证。《维摩诘经》中说“佛所印可”,所谓的“印可”,其实就是印证修行境界。禅宗经常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境界也需要开悟禅师的印证。
/ G, v# \. s& w+ ]2 I5 Q为了教化其它菩萨,这些菩萨还显现阿阇梨的形象,为眷属们讲经说法、开示指导。此外,他们经常修习相应无边法门。在世俗中现前尽所有智,随众生根机行持相应的六度万行;在胜义中现前如所有智,了悟一切万法皆为空性,通达一切所行无有所住,认识到一切都是法界真如,远离了一切边执戏论。
1 k8 d" j, f/ z能善了知有情及土,亦常发趣供诸如来,见种种身,犹如影像[2]。
6 Y% X0 `6 P8 L% L- \(这些菩萨)善能了知一切众生的根机、意乐、界性以及一切清净和不清净刹土,也经常以普贤云供供养十方诸佛,能示现种种犹如影像般现而无自性的身相。; \. _! ^% c0 l2 V3 q" Z# K
此处的菩萨都是一地以上的圣者,所以都具足一刹那面见并供养众多如来的能力。实际上,不要说这些登地的菩萨,大资粮道以上的菩萨都能面见十方如来的尊颜。
7 U( Z# J# B: }8 q! q1 k善学因陀罗网,能破魔网,坏诸见网,入有情网,能超烦恼眷属及魔侣魔人,远出声闻辟支佛地。! \7 A0 ~% n5 U
(这些菩萨)善学因陀罗网[3],依靠这种无畏的智慧之网能破除一切邪魔外道的魔网,毁坏一切边见、邪见、见取见等恶见之网,他们能以大悲心入于束缚有情的迷乱之网,同时又超越了贪嗔痴等根本烦恼与随烦恼的束缚,远离了魔侣、魔人的危害,并且远远超出声闻和辟支佛的境界。, |; o1 P7 N& O/ T
世间众生被缠缚在烦恼、迷茫和痛苦的网中,根本没办法自拔,就像小鸟被困在罗网里一样;而菩萨摆脱了一切束缚之网,就像老鹰一样自由自在地在虚空中翱翔,这就是菩萨的超胜功德。
9 S( L8 s2 z, u" x; Q入空无相无愿法门,而能安住方便善巧,初不乐入二乘涅槃,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
2 {% H: J5 D# K" E; T+ P(这些菩萨)入于因无相、体空性、果无愿的三解脱门,能安住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不乐入于声闻缘觉的涅槃,已经获得了无生无灭的究竟三摩地。
, s8 ^/ a1 N, q$ }) Q" r: u三摩地又叫三昧,就是禅定的意思。《大智度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所以,令善心不动摇,这就是禅定。当然,现在我们令心安住是有生有灭的,而最究竟的禅定是无生无灭的。
: R! c) m' H% t7 }: `$ _: q及得一切陀罗尼门,广大诸根,辩才决定,于菩萨藏法善能了知,佛华三昧随时悟入。, L3 Z% F0 P6 ^( L8 e, c) t0 L
(这些菩萨)获得一切陀罗尼法藏,信勤念定慧等五根广大、清净,辩才圆满决定,善能了知菩萨法藏,能够随时悟入佛华三昧。4 O0 ^4 C. ^: U$ ~) @9 J6 I8 ]
佛华三昧即《华严经》中所说的佛华严三昧,简称华严三昧,也就是普贤菩萨所入的禅定。真正的禅定是远离邪分别念的,《大乘义章》中说:“心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佛华三昧是远离一切邪分别念的究竟三昧,此处的诸大菩萨可以随时随地入于这种三昧。
3 G6 G5 \ j" x5 K具一切种甚深禅定,一切诸佛皆悉见前,于一念中遍游佛土,周旋往返不异其时。5 a6 B9 x! ?. K) a2 n, \
(这些菩萨)具足一切甚深禅定,随时随地能见到一切诸佛,在一念中可以周游十方恒河沙数佛土,在诸佛面前听受深广法门,然后不异其时而返回。
. _# q. O) ?9 U/ J' ?% |' r所谓“不异其时”,即来去的时间没有前后之别。在菩萨的自现境界中,一瞬间便可到各个佛土并且再回到自己的居处。这种境界对我们来讲是不可思议的,在座很多人恐怕都难以理解,但大菩萨的神通就是这么稀奇。
9 | S7 \8 Y% ^0 ?- O( a. A/ Y于难非难边能了诸边,敷演实际,差别善知,得佛辩才,住普贤行。; N& s) c- M" c3 F1 ?7 s
(这些菩萨)对难(胜义空性境界)与非难(世俗名言境界)诸边都能通达无碍,能在不同根机众生面前演说实际法门,善巧了知一切差别之法,得到佛陀的种种辩才,安住于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行。
' _0 ~3 e7 i% o2 v6 M/ ~《大智度论》中说:“实际者如先说,法性名为实,入处名为际。”意思是法性叫做“实”,入于法性叫做“际”。我们平时经常说实相,其实与“实际”一样,“实相”也可以分开——法性叫做“实”,入于法性叫做“相”。因此,如果现相和实相融为一体,现前了现空双运的本体,那时就叫做“实际”或者“实相”。% Q; O) N. W! t* G
“差别”就是世俗名言之法。这些大菩萨善能了知种种差别法,如众生根机的差别、法门的差别等,总之,他们对世间千差万别的道理全部了如指掌。
0 H) ^6 u6 v. ~; K/ c$ i9 |善能分别众生语言,超过世间一切之法,善知一切出世间法。
$ E- L @' U. _3 b# }0 _7 M( B(这些菩萨)善能分别众生的语言,超出一切世间的染污法,并且善知一切出世间法。
( [! v3 |/ a1 B3 E, \% _这些菩萨善能分别众生的语言,可以随众生根机而宣说佛法。他们说一句话,不同的众生能以各自的语言了知——人类以人的语言了知,飞禽以飞禽的语言了知,走兽以走兽的语言了知。虽然他们超越了世间的迷乱显现,了知一切出世间法,可是为了利益众生,他们也示现随顺世间,通达世间的一切所为。/ T; @( G$ X) n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