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4 14: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虚云老和尚的禅学思想—
续-《●[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虚云老和尚的禅学思想——参禅与念佛(理净)》 a. h0 u5 Y# \, g6 j2 U/ j
$ C' `, i/ Q7 B" Y: z' [* E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9 ^1 ^% [: Z$ m1 v5 }在虚云老和尚看来禅宗与净土只是形式上的不同,是后人不明祖师本意而误解,使修净土者认为禅宗是“难行法门”,而修禅者则认为净土是方便对初学之人。使得“禅堂”内不得念佛,而“念佛”者不修禅法,二者水火不容。如果能将禅净结合起来,更加适合我们今天的人们修学佛法。通过“念佛”来避狂禅,运用“禅定”来对治散乱,禅净的结合正是永明延寿所言“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在《答禅宗与净土》开示中说:“永明是从宗门悟入,何以又弘扬净土?因为大悟之人,法法圆通,参禅是道,念佛是道,乃至如我们劳动掘地也是道。他为挽救末法根劣之人,故弘净土。”[14]虚云老和尚认为永明禅师并没有批评禅宗之意,而是作为一代高僧,能对众生之根性说法,对浅根初学者来说,从净土入手更为容易。对于利根大智而言,法法皆是相同,参禅念佛皆是佛道。引用《楞严经》中所说:“归元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15]" j0 w% ^& M5 w3 `. m+ p
结 论
! H" I! m3 d$ L* X; F% l- b3 P+ n1 {虚云老和尚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高僧,是中国禅宗五家[16]的中兴祖师,不仅传承了临济、曹洞两家法脉,而且还自续了云门、法眼、沩仰三家法脉,可以说是中国禅宗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虚云老和尚不仅一生致力于弘扬禅宗法脉,同时也对禅宗与净土的调和做出了毕生精力。虽然自宋明以后有禅宗禅师投奔净土门下成为净土宗的祖师,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禅宗与净土相对立。虚云老和尚作为禅宗的泰斗在很多场合为信众开示时,将参禅与念佛相结合,鼓励学人能够“禅净双修”。念佛者不要抵毁参禅,参禅者也不要看不起念佛,二者应当结合起来才能利于自身修行。在很大程度上,从而将禅宗与净土的矛盾进行了调解,使得修学之人正确认识到了禅宗与净土都是佛说的修行法门,不应当是矛盾不相容,是我们学人不达佛本意而错解祖师意。如虚云老和尚说:“我一生没有劝过一人不要念佛,只不满别人劝人不要参禅。每念《楞严》所指‘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而痛心,故把《四料简》的意旨,略加辩说,希望一切行人,不要再于《四料简》中,偏执不通,对禅净二法妄分高下,就不辜负永明禅师了。”[17]因此,通过虚云老和尚的这种“禅净双修”的禅学思想,能促进和调适我们今天的学教之人,对“禅净”的相互歧视和对立,使得广大佛教徒不仅在形式“禅净双修”,而且在思想理论和观心用功上也能很好将“禅宗与净土”结合起来。1 R1 }& r% ]1 Q) W
作者为中国佛学院副教授
$ R1 I' q9 ]$ V2 ?& M+ C( l' A1 |5 _& I
2 G: r6 W( k6 I. g, s& ]$ s
( Q! i q3 @3 z2 z/ P5 ]3 \! I7 ]
[1] 《虚云和尚自述年普》见《虚云和尚全集》净慧法师主编,河北禅学研究出版,2008年10月出版(内部发行)。 " z+ ?' z8 b% Y
[2] 同上(1)。 + [. g4 u; S" L2 U, n" p+ b: e
[3] 《虚云和尚传》见《虚云和尚全集》净慧法师主编,河北禅学研究所出版,2008年10月出版(内部发行)。 ! S5 K8 ^+ X1 M4 m8 { g2 _
[4] 《虚云和尚诗偈》见《虚云和尚全集》净慧法师主编,河北禅学研究所出版,2008年10月出版(内部发行)。 2 p+ G1 a( ]: x6 E
[5] 《虚云和尚自述年普》见《虚云和尚全集》净慧法师主编,河北禅学研究所出版,2008年10月出版(内部发行)。 " V. m' u4 r1 G, {/ B, J, ?: S9 g
[6] 《虚云老和尚年普》岑学吕编,见《虚云和尚全集》净慧法师主编,河北禅学研究所出版,2008年10月出版(内部发行)。另《云居山新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 q& u" F' r# G5 e" r* y. W0 L! w[7] 《老实念佛》见《虚云和尚全集》净慧法师主编,河北禅学研究所出版,2008年10月出版(内部发行)。 * I8 ^8 T' l6 w$ [& y
[8] 《念佛将终开示》见《虚云和尚全集》净慧法师主编,河北禅学研究所出版,2008年10月出版(内部发行)。 4 x" m) ?3 a0 ?: e+ q1 _ A6 J& s
[9] 《念佛与参禅》见《虚云和尚全集》净慧法师主编,河北禅学研究所出版,2008年10月出版(内部发行)。
8 {/ F4 d7 x2 h8 a/ o: C[10] 同上(9)。
+ c& K/ t7 H/ X% O' L4 m9 s[11] 同上(9)。
- [" l$ Q8 s$ j/ v[12] 《答禅宗与净土》见虚云和尚全集》净慧法师主编,河北禅学研究所出版,2008年10月出版(内部发行)。 + I% x/ _2 l. m5 P
[13] 同上(12)。 ( ~' p" _$ L- @3 d. R9 y: T
[14] 同上(12)。 ) I# Q3 h; K- R! t9 o; ]6 \
[15]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6;《大正藏》19册, p0130a。
% f8 C' [: L5 w, G) q7 F7 ?[16] 禅宗五家: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虚云老和尚为临济第四十三世,法号虚云性彻;曹洞第四十七世,法号虚云古岩;云门第十二世,法号虚云演彻;法眼第八世,法号古岩虚云;沩仰第八世,法号虚云德清。
/ a Z& e9 W3 K3 f[17] 同上(12)。1 v/ ^2 p6 T3 n* e
6 U: U4 e( F7 B: F' _- T$ X2 [0 j# r# I3 G4 b# w& ?8 D
; l% f7 u5 e* L/ s% x* q
* s. _ I& X& R' Z" E' N# p9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