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2 20: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三届:发菩提心报四重恩(宗舜
续-《●[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十三届:发菩提心 报四重恩(宗舜法师)》2 u! | B" O4 \4 [# o0 |4 K
" {1 K9 f M( @+ `3 n, d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E8 v( @6 g% y# W( L; ~% P
在《大智度论》里记载着,舍利弗尊者当年修学菩萨道的故事。舍利弗尊者,他现的是声闻相,他是佛的二圣弟子。他虽不是菩萨,但是过去也发过菩提心。他发菩提心修习以后,有一个天人来试探他,就在路上拦住他,对他说:医生告诉我,说我得了一种病必须要用人的眼睛来做药才能治好。你能不能把你的眼睛挖出来施舍给我呢?舍利弗尊者就把自己的左眼挖下来,双手送给这个天人了。天人接过来却说:你是怎么搞的,不先问清楚就挖眼睛。医生说左眼没用,非要右眼才可以用的!舍利弗又把右眼挖出来呈给对方。这个人接过右眼睛,拿到鼻子下闻了一闻,然后一下子扔到地上,还狠狠地用脚一踏,说道:你这个和尚,发心布施成就众生,结果怎么把你的这么臭的眼睛布施给我呢!这怎么能做药呢?就这样反倒把舍利弗给责骂了一顿。舍利弗经历了这件事情后,灰心丧气啊,感觉到这个菩萨道太难行了!就这样舍利弗退了菩提心。所以,结果就是,到释尊出世的时候,他只能以声闻身得度,当然最后佛还是给他授记了,但是离成佛还很远啊。如果当年他要是经过了这番考验,心不退的话,也许很早就已经成佛了。
& I' u+ `6 M" O, A; b) p6 @所以今天学习了菩提心的教法,就要知道这真的不是很容易听到的教授,也不是很多人都来劝大家真实地把菩提心生起来,为我们的成佛种下这个种子的。所以,大家真的是要想,佛法难遭遇啊。
% |, o# p2 f0 b* F, j$ r/ R) v我们依据菩提心的内容和类别,把它分为两类三种。一类是世俗菩提心,一类叫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成愿菩提心、行菩提心两种。
& K' B+ K4 O; j4 L! Z' P% E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世俗菩提心里面的愿菩提心。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解释说:“为利一切诸有情故,愿当成佛,出其希求,是名愿心。”。就是说,我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发愿成佛,最初产生了希求的愿望,就叫做愿菩提心。在《广论》里面又解释说:“仅见利他,必须成佛,引起欲得成佛之心,尤非满足。”这里面是讲了自利和利他的辨证关系。就是说,我们为了利益众生,必须成佛——够不够呢?不够,因为我们忘记了自己,因为,“基于自利,亦见成佛必不可少而以欲得。”就是说,只是把这个拿来自利的话呢,也必须成佛才能圆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了自利利他,都必须要发菩提心,所以叫做愿菩提心。 % |. g( C( x" M4 @, j4 K2 h! _- @
我们有的人把发菩提心讲的太容易了,流于庸俗。本来这是一个很尊贵的词语。今天,我们在寺院里面常常听到的话就是,“哎呀,这个居士,真是发心哪,昨天又拿了一千块钱来供养。”你看,拿钱就是发心。“哎呀,师兄啊,这个地还没有扫。你去发一下心,把这个地扫一下。”。这个话听起来,对研究过菩提心的人来说呢,往往觉得哭笑不得。为什么呢?扫地、洗碗、布施供养,这只是有漏的人天善法,跟誓度六道众生成佛的菩提心愿实在差距太远太远。这就是把发心弄得太简单化、庸俗化。
9 O, E+ p9 |- V4 z' z- p6 I* `另一种误区是又把发心弄得太难了。刚才我讲舍利弗的故事,马上就有三个同学递了条子上来,都说到这个事情。说,法师你讲的这个事情,舍利弗成佛如此之难,我等凡夫成佛机率能有几何?以我们所学的佛法在此世间能做个如法的好人吗 ? 你看,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果然要把很多人吓退回去。没错,是难。但是,注意,菩提心是有层次和次第的,也就是说所发的菩提心,有不同的高低品类这样的分别。
* F3 }; s, S9 r/ ~刚才我们讲的两大类,第二类的胜义菩提心是必须在证得空性后、和空性相契合而升起这个菩提心。在这时,所谓善业都能三轮体空,不着于相,这时的发心是证得空性的菩萨们才能做到的。
7 v" H# H( |/ X虽然如此,但我们凡夫却可以从最基本的愿菩提心入手。愿菩提心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为利众生愿成佛的那个心,这个心愿升起来了,你就在念念之中升起了菩提心。难不难呢?很容易啊! . a( u' l! f* ]
大家读禅宗的公案,庞公、庞婆、庞蕴就讲修道的难和容易,三个人的答案都不同。唉,菩提心是难是易呢?既难又易。最简单的方面,也很容易,只要我在这里想:哎呀,众生太苦了,我也很苦;众生很苦恼、我也很苦恼;我想度众生、我也想度我自己。怎么办呢?法师说了,只有成佛才行,好,我为了度众生、我也为了度自己我愿意成佛。行了,恭喜各位,你已经是菩萨了,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菩提心升起来了。按经典所说,你已入菩萨位,称为名字位的相似菩萨,就是“好像是菩萨”。
# A1 O, Z3 k! T, r3 i3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