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1|回复: 1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十七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8 19: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2 b9 `. N' P9 }5 B. [9 x

( J( b& g. l# x& R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七集)  2000/6/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7
7 E! k) q# ]1 @8 h& m  L9 F
& P$ G4 b$ ]* o( s- F& k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四面第一行,从当中看起:! K- s' j  M# T: o2 ~+ V& o0 `6 h

# l! h: g. x1 l; K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9 \0 ?& K) ^8 T8 x& z$ H$ P
8 `. {. A1 d5 Q$ o, g  m: k4 {7 c  『自性如幻』是说它起用,它起作用的时候,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梦幻泡影」。这个事情,世尊常用「不可思议」这句话来说明事实真相,而我们乍听之后,对这个讲法实在是很难令人满意。世尊为什麽不把这个真相说出来,只用「不可思议」这句话,好像是搪塞一样。其实佛说的是真话,只有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下,事实真相才大白,你才完全明瞭。「思」是意识,「议」是言语,而这个事实真相绝对不是言语能说得出的,也不是思惟想像能达得到的。因此「不可思议」是一句真实语,绝对不含煳,绝对不是来搪塞,是跟你说一句真话。只要你不思不议,事实真相就现前了。为什麽?前面说过,一切法是由心想生,你把心想止住了,然后你见到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原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中观论》所讲的「八不」,这个时候你才真正体会得。
' `. E0 n  j2 a/ w/ P8 }
: _' X8 [& h; ^* h- j0 y9 `+ Q  我们是凡夫,我们始终离不开思议,所以永远不能见道。这个「道」就是自性,宗门讲「明心见性」,永远没有法子见性。什麽人能见性?他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思不议,他就见性。为什麽要用这个方法?佛在经论裡面常讲,「言语道断」是不可思,「心行处灭」是不可议,所以「不可思议」就是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真相就现前了。可是世尊教导我们,不思议当中他教给我们思议,不可说之中他跟我们常说,这裡头有个奥祕,我们要明瞭。佛的说法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谁懂得?会听的人,「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他就契入了,这叫根熟的众生,上上根的众生。佛说得没错,我们听错了,我们为什麽听错?因为我们有思有议,我们不解如来真实义。所以「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谈何容易!自性起用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仅是十法界,一真法界也是自性起用,十法界如幻,一真法界也不真,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世出世间。所以觉悟的人、法身大士,住一真法界、住华藏、住极乐,一丝毫沾染都没有。为什麽?他知道那都是「梦幻泡影」。
% L; s& B0 ^) s& B& _! y4 E7 \; ~- Y3 S  T. B- G8 T
  所以底下一句,『智者知已』,这个「智者」是诸佛菩萨,菩萨中特别是指法身菩萨、法身大士,他们知道,了解诸法实相。知道之后,他怎麽生活?他跟我们生活的理念、行为不一样,他修善业。不但是行善、言善,心裡面一丝毫的恶念都没有。我们今天办不到,为什麽办不到?我们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所以做不到。+ Q  g9 a. ~4 m3 q) V3 K5 Q

5 `1 J* A5 V; D; F; \( ^6 V4 `4 P' @8 ^  佛在此地这个「应」是劝告的话,是对我们讲的,『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蕴处界」是所生,自性是能生,能生、能现、能变。自性能现是属于它的本能,至于能变,能变是迷失了自性,自性所现的现象就会产生变化,将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这三句,「知」是缘,「修善」是因,下面讲的「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是果,「见者无厌」是善报,种善因得善果。' l+ z: l2 V/ k: j
. |5 G' S6 `- a5 @" z
  为什麽要修善业?修善业是没有理由、没有原因的,「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一桩事情,中国的圣人也说到了,没有佛经讲得这麽透彻。但是细细想想,这些人很可能也是诸佛如来应化的。孔夫子、孟夫子、老子、庄子,是不是诸佛如来应化的?在理论上讲决定讲得通,但在事相上没有证据,理上讲决定讲得通。儒家所讲「人之初,性本善」,本来是善。「性相近,习相远」,相近是一样的,本性是一样的,这跟佛法裡面讲的无二无别。佛法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哪个人不是好人?哪个人不是佛陀?既有佛性,皆当作佛。《无量寿经》上有一句了不起的话:「一切皆成佛」,他怎麽不善?纯善!我们每个人都是纯善。纯善现在为什麽变成不善,去造恶?这就是佛家常讲的「迷」,迷什麽?迷失了自性,不是迷别的,迷了自性。迷了的自性,这个自性还起作用,起作用带了迷,于是就造恶业,就这麽回事情。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是看本性,所以他的心裡一个恶念都没有。凡夫看一切众生看习性,世间没有一个是好人。因为这一念的差别,把外面的现象就转变了,如果是善念,外面的现象就变得很好。
5 y* x6 M8 C5 L) c
3 K4 l( w- K9 u. P% w8 H  所以一定要肯定世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切法裡面,跟我们最贴近的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容貌,心细一点的人很明显能够觉察到,心地善良容貌就慈悲,举止柔和、温雅;心行不善,容貌可畏,别人看到害怕,我们一般人讲这人有杀气,杀气很重。杀气是讲观气,气功裡面看人的气,外国人讲磁场,那磁场很不好,叫人看到你、跟你接触,一身感觉得恐惧,感觉得不舒服。心地善良慈悲的人,他的磁场好,人家接触的时候都生欢喜心,都觉得清凉自在,很愿意跟他相处,这是我们在生活经验当中观察到、体会到的。我过去接触的三位老师,我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找他们、亲近他们,纵然一句话不说,我坐在那个房间裡面,都感觉到很好的气氛,磁场好,我们去接受、去感受。这是说明人心善,你磁场就善,你那个气氛就善,这个善的气氛就能感动人,令人生欢喜心。, S, P& B- ?  \; }
, a# r6 K( Y' J1 _%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8 19: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七集)  2000/6/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7》9 s1 \0 A3 a( M( @  G6 ~2 }8 n9 Q

) _8 L2 F9 V; e: v8 |: l摘自《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 \7 ?* w3 @5 U, Y' S  这个地方讲的「所生蕴处界等」,这是善果,因为你有善因,修善业善因,你感得的善果。「蕴」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你的身,「受想行识」是你的心,都是讲心理。《心经》裡面讲的「照见五蕴皆空」,这讲五蕴,五蕴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尽了。这个「色」是说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现象,用这一个字代表。心法说得详细,说了四个:「受」,是你的感受;「想」,是你的思惟;「行」,比较难懂,行是刹那不住,这个生灭的念头永远不会停止的,前念灭后念就生,这叫行,念念不住;「识」,是含藏,你所造作的,无论是善法、恶法、无记法,落谢影子含藏在阿赖耶识裡面。佛经上说它是种子,这个东西麻烦!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消灭,遇到缘它就起作用、就起现行,遇缘就生起现相,我们讲的受报。佛经上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阿赖耶识裡含藏的,永远不会消灭;「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跟我们说出事实真相。如果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人决定不会作恶,为什麽?作毫髮之恶,也要自己受诸恶报。我们所造作的不是别人受,是自作自受,要懂这个道理。
* f8 O+ K3 W. l! G1 ]; U9 W& j1 X* p0 W* O" E8 ^6 |: ^
  『处』是讲十二处,这讲得详细一些,我们讲的六根六尘,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个说法,心法只讲了一条,意是心法,色法裡面展开来讲了十一法。佛为什麽要这个说法?众生迷悟不相同,有人对于色法迷得轻,对心法迷得重,佛跟他讲五蕴,所以心法讲四条,你迷得深就多讲,色法迷得轻就讲一条。你就想到佛讲十二处,意思就明白了,这个当机的人恰恰相反,心法迷得轻,色法迷得重,迷得重就多讲,所以色法讲十一条,心法讲一条。「十八界」是对于心法、色法迷得都重的人,于是十二处裡头又加上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六识。六识加上十二处裡面的「意」,就有七条。十八界中七条说心法,十一条说色法,这是对于色心迷得都很重的人,佛是这个说法。所以总归纳起来就是二法,色、心二法,心是能变,色法是所变。蕴、处、界是一桩事情,只是开合不同。我们今天讲归纳、演绎,归纳是合,演绎是展开,说法不同,一桩事情。用现代的话来说,「所生蕴处界等」,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现象,就是这个意思。
" t( c& {9 \- {: l7 w6 c( N" W- g, S1 ]8 ?
  『皆悉端正』,这好!从自己的身相到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身相端正,我们居住的环境端正,我们居住的社会端正,我们居住的国家端正,我们居住的世界端正;再扩大,现在人讲我们居住的星系(银河系)端正,岂不是依报随着正报转吗?今天我们说这个社会不好,世界不太平,原因从哪裡来的?从不知道修善法,不知道自性起用的真相。我们今天明白了没有?如果真的明白了,他就真干。还没有发心真干,说老实话,你没有明白。( w& B* s9 ~6 i7 G
6 X6 M3 _$ _5 Y3 H2 x9 h4 K& K* h) \
  早年我跟章嘉大师学习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这个事实真相,说佛法是「知难行易」。我听他讲了很多,知太难了,行太容易了。真正知了,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间,念头转过来就成佛了。念头为什麽转不过来?不知。所以佛法解在先,行在后。《华严》清凉给我们讲解的,把全经分做四分:信、解、行、证。信解难,真信真解,行证就不难,那真是轻而易举。我们今天感觉到行证这麽难,是信解的基础没有奠定。然后我们就想到世尊为什麽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的目的何在?帮助我们信解。行、证,佛根本理都不理你,不用说,你只要信、只要解了,行、证是你自己的事情。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8 M8 P" {) o" Z. y( x2 H( E1 r# m" g2 G8 D9 r+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4 17:07 , Processed in 0.0975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