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闻法界
" e5 G2 Q! K! u( o8 ?- S5 @谁对我们愈不好,我们要发愿成佛的时候要度他。 % P0 ^9 O6 ?6 D5 S0 g0 r
◎一九七二年宣化上人讲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
- A3 g( u, i) z$ ]声闻众僧,不论女男; 四谛观行,隐实示权。
( z# }5 d5 }5 l; \% z0 P; L再讲声闻法界。声闻,有初果的声闻、有二果的声闻、有三果的声闻、有四果的声闻。这里边又分出初果向──还没有正式证得初果,叫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声闻的人,又叫阿罗汉,也叫罗汉。这罗汉,他能以飞行变化、有神通。证果的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说:“谁证了果了。”“我是阿罗汉了!”不可以的!因为证果的圣人,他走路,鞋不沾地的,你看他像在地上走路,但是,他是在虚空里头,鞋不沾地,也不沾泥土。所谓不沾地,就是不沾泥土,甚至于在那个泥里边走,他那鞋子都很干净的。好像那个法顺和尚断流,他在很稀的泥上面走过去,鞋上也不沾泥,这是证果圣人的一种表现。不是说:“我证了果了。”就证了果了。
2 s" ~6 z) o0 U2 s我的一个弟子很有自知之明,我问他证了什么果了?他说:“证了水果。”证了水果,大约可以在水里头走,不怕水了。
- {3 a- U% L0 ~8 h3 e! r声闻,在初果要断见惑;二果要断思惑;三果要断尘沙惑;四果也是断了尘沙惑,无明呢,他破了一点,但是没有完全都破,没有完全把无明都破尽了。这无明破尽了,就是成佛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的生相无明没有破,所以就不能成为佛。那么四果圣人,他所修的是什么法呢?他所修的这种法,人人都知道,我们人人都听过,就是苦集灭道。
0 v2 n8 ]0 p7 f/ i8 @! n2 i释迦牟尼佛最初到鹿野苑度五比丘,就是憍陈如、马胜他们这一班五比丘。这五个比丘,本来都是佛的亲戚;可是跟着佛去修道,有的就受不了苦。释迦牟尼佛在雪山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骨瘦如柴。那么就饿跑了三个,说:“受不了苦了!”剩两个。以后,释迦牟尼佛在腊八那一天,天女送乳,天女给送牛奶去,释迦牟尼佛把牛奶喝了,这两个也跑了。这两个跑,不是因为受不了苦跑的,他们就说佛不会修行,说:“这修行要修苦行,要行苦行。你现在喝牛奶,这是不能修行的!不能受苦了!”也就跑了。这五个人一跑,都跑到鹿野苑去了。 / R& ^& d5 l8 p z8 M: x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先说了《华严经》,没有人听,以后就“为实施权”,就说《阿含经》。要对谁说呢?一观察:“我以前那五个同参,护我法那五个人,应该先去度他们去。为什么要先去度他们呢?因为在往昔我发了这个愿:我若成佛了,就要先度毁谤我的那个人、杀我的那个人、对我最不好的那个人,我要先去度他去。”谁对佛最不好呢?你们有没有人看过《金刚经》,《金刚经》里谈到有个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的时候,他修行,这个歌利王就把老修行的身体给割了。为什么割他身体呢? ( r0 A5 X& w, j
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道,是个老修行;身上的尘土,修得也很厚,也不下山,在那儿用苦功、修苦行。那么歌利王呢,他就带着一些个宫娥、彩女、妃嫔,他这一些个太太、皇后都带去了。带去做什么呢?到那儿打猎去。打猎就是打这些獐麃野鹿啦,打这些个东西。这一些个女人也都跟他去,但是女人就很好玩的,就不跟着他去打猎,到山上去,看见那儿有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因为眉毛有三寸那么长,头发有两尺那么长;脸啊,从来也没有洗过,就好像尘土很厚的;衣服上尘土,最低限度大约也有一寸那么厚。这一些个女人见到这样子一个不认识的,就说:“啊!这是个妖怪!这是个妖怪!我们快走啦!” 2 D) A5 \+ Q! D& x
这个老修行就说:“你们不要走,我不是个妖怪。”
. k/ X& ~0 I. B. [她们一听,说:“咦!他会说话!”于是乎,有的胆大的就说:“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 |. u5 w1 r/ L0 G, W' R* e, S“我在这儿修行啊!”
- O0 I! j% D8 h) N0 J) \“怎么叫修行呢?”
" [" k4 F% e" r3 G' {说:“我修行想要成佛。”他就给这一些女人说法。
8 e. C8 Z) ?$ A n- X& j说了之后,这一些个女人就对他很有好感了,说:“啊!你在这儿太苦了,你都吃什么啊?” 3 Q% J! c* s! @
他说:“我吃的就是草根、树叶之类的,有什么就吃什么,我也不到下边的人间去找吃的东西。”
5 A$ }# [- H$ ^' w啊!这些女人,时间一久,也就都不怕他了。这个去摸摸他的眉毛,那个又去摸摸他的手,那个又去碰一碰他的面,这么样子,就好像见到一个很心爱的什么物件,就都想要接近这个老修行。
1 G% R( p& L/ I- G, Y8 B5 _# b9 S那么歌利王各处去打围回来了,找他这些个女人。一看,这些个女人都围在那个地方;这歌利王就看看这些个女人都在那儿干什么的?他就走路很轻的,慢慢、慢慢走,慢慢、慢慢走,走到这儿一看,他这些个太太啊、皇后啊,和这儿有很奇怪的这么一个人在讲话呢!这个也摸摸手,那个也摸摸脚的,很不守规矩的样子。啊!他就生出一种妒忌心了;在那儿听听,听他讲什么。啊!说是讲修行,在这儿讲修道。
* ~4 z _7 @9 g, Z: C1 m; _歌利王就发脾气了,说:“你啊!不要在这儿骗女人了!你修的什么道啊?”
+ ], U6 G& g4 b老修行说:“我修的是忍辱。”
) O; A$ \. j* y( ?/ k, k“什么叫忍辱啊?” . A. e6 p8 o; m C( S% n4 o5 O2 K
说:“就是谁骂我、谁打我,我也不生瞋恨心。”
; n2 f3 Z8 B A+ A; n歌利王说:“你尽骗女人可以啊,她们相信你,我才不相信你这一套呢!你能忍辱?真的?假的?” + N- P8 u M% _& M. |& ~
这个老修行就说:“当然真的了!”
* {/ N0 i/ `, Q- _8 W“你说真的!我试验试验!”把身上的宝剑拔出来了,就把手给剁下来了一只,说:“我现在把你手给剁下来,你瞋恨不瞋恨?”
5 B% L) X* w# y5 K8 R7 w9 |这个老修行说:“我不瞋恨。”
" I0 E7 \9 m: M3 \0 h9 k0 K“哦!好!你不瞋恨,你真有点本事,你尽打妄语,你心里瞋恨,你口里说不瞋恨,你来骗我!我是一个最聪明的人,你能骗得了我?”这歌利王又说:“好!你既然说你能忍辱,不生瞋恨,你那只手啊,我也给你剁下来。”把那只手也剁下。剁下了,又问:“你瞋恨不瞋恨?”
; [$ R( W& |; t9 y. K, R. Y这个老修行说:“还是不瞋恨。”
5 q$ h& F% H% W/ d: o; w, u5 v$ l) d于是乎,他又拿着宝剑,把两只脚也给剁下了,这是剁其四肢。剁其四肢,又问:“你瞋恨不瞋恨?”
0 g4 s: x- k7 d这个老修行说:“我还不瞋恨。不单不瞋恨,我若成佛,还要先度你。”那么佛发的这个愿。
, [2 H+ v3 Z! W% Z T5 V当时天龙八部、护法善神就发脾气了,就下大雨。这个老修行说:“我不瞋恨,有什么证明呢?我若瞋恨你,我这个手、脚,就不能恢复如故了;我若没有瞋恨心,我这个手脚啊,你虽然给我剁下来了,我还可以恢复如故。要是能恢复如故,像我原来的有手有脚,就证明我没有瞋恨;我若有瞋恨,就不会这样子了。”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说过这个话之后,手脚果然又恢复如故。
* q4 a" a! i+ q1 \这护法善神,一看歌利王这么恶,把这个老修行四肢都给断了,于是乎,就大显神威,下雹子打这个歌利王。歌利王也知道厉害了,看老修行有这么大的神通变化,于是乎跪到老修行面前求忏悔。
! u8 A% Y2 J0 Q3 h6 j+ c9 X$ e8 m老修行就发愿说:“我若不成佛啊,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若有一天成佛,我就先度你成佛。你若不开悟不成佛,我也不成佛。”因为这样子,所以佛成佛了,就到鹿野苑去,先度憍陈如。这个老修行,就是释迦牟尼佛;憍陈如就是歌利王。佛因为在往昔有这个愿力──要度对他最不好的这个人。 2 Q& ?$ l) {3 L; h6 ]
我们听见这一段公案,谁对我们愈不好,我们要发愿成佛的时候要度他。不要“你对我这么不好,等我成佛的时候,一定教你下地狱!”不要发这种愿。 & r" j5 d- S4 u L3 }" |
那么佛到了鹿野苑,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 ) T1 q1 G* n) l
这第一次说法就这么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道,可修性;此是灭,可证性。”这第一次说。 1 Q; M8 d) {2 M
第二次说:“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复更断;此是道,我已修,不复更修;此是灭,我已证,不复更证。”这是第二转。
( E" ^, r8 ?% ]) S' y( \第三转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
$ U K& U. m9 e7 ~6 B. O说完了这三转四谛法轮,就说:“憍陈如,你现在在这儿被客尘来麻烦,你不得到解脱。”憍陈如一听这“客尘”两个字,他就开悟了。什么叫客呢?客,就不是主人。什么叫尘呢?尘,就是不干净的东西。我自性就是主人;自性是清净的。所以他当时就开悟。开悟就叫“解本际”,就明白本来的道理了,成了“解空第一”。 & y9 g# I+ X5 w9 C* D/ V
那个四谛法,要是研究起来,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时间也不等我了,也不等你了,也不等他了,我们时间又到了。
3 ~; @+ m; U6 `$ o6 C) n今天我们讲“声闻众僧”,“不论女男”:这个证果,女人也可以证果,男人也可以证果,证果就是声闻,就是阿罗汉。好像鸠摩罗什法师他的母亲,就是证三果的圣人。
1 u) P/ a4 _5 p" f) D4 m那么“四谛观行”:观行,就是修行,观察来修行。观察修行什么呢?修行这四谛法──苦、集、灭、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要修这四谛的法门。 . e7 C* e4 R$ A7 [# \
“隐实示权”:本来这一些个声闻,你看他是声闻,有的是大权示现,是大权教的菩萨来示现这个权教的声闻,所以这叫隐实。隐,把这实在的功德他都隐起来了。示权,示就是指示,权就是权巧方便。你不要认为他是声闻,是小乘,你就轻看他,不要这样子。他这也都是大菩萨再来的;不是完全都是大菩萨,可是其中一定是有的。那这个大乘菩萨,他又现一个小乘的身,来接引这个小乘,然后回小向大,所以叫隐实示权。这是声闻这一个法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