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n$ i2 a- r5 N. R- o/ z
【开愿法师与老领导交流佛法】佛教不是迷信,要正信
2 |- M- S& e9 r V8 F; m3 v3 V3 Z
0 A( B' z8 Y! w6 u 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一定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往往我们大多数的人,提到了佛法、佛教,还有很深的一个误会:佛教是迷信,甚至说佛教是多神教或者是封建迷信。这种人还是有的。但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没有这个想法。他们很多数的人是把佛教当作一门学术、哲学。 , w2 i% C5 K9 Z H0 y5 ]
& _& E: E( Y" n* V4 T4 d: z
我也接触了不少的教授、学者,一起交流,他们对于佛教的理论非常精通,他们是以学术的一种方式进入佛教的,所以说是高级知识分子。只有一些少数的人,没有读过多少佛经,又没有正面地接触过佛法,所以,他们还是受到一些思想的干扰,说佛教是迷信。这不能怪他们,只能说缘分还不到。
4 _8 z; Z q' s ) z6 u7 e, G* c+ G7 n' {
很多人他都有一个过程的,不是说遇到就能够生信的。每一个人他都是这个样子的: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接触,就谈不上信了;接触的时候,有可能说“这个东西是迷信,这个东西早就没有人信了,你们怎么还做这个事情”?开始时排斥,是不信;后来接触的时间久了,感觉到佛法里面讲的确实很有道理,最起码一点是让你做一个善人,让你孝养父母,这一点是每个人共通的、共性的,那看来佛法里面还有好东西,还有值得去学习的;而接触久了以后才感觉到,佛法博大精深,有了正确的认识,这个认识叫正信。 " S$ T6 r, e2 e, A
7 c' B1 F4 y5 s8 c4 u4 z 佛教导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让我们断恶修善,我们去做了,那叫真信。真信有什么好处?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就开始变了。往好的方向越来越好,越变越好了。最终的目的,佛教让我们破迷开悟。开始的时候以为佛教是迷信,但是佛教第二层让你破迷开悟,破除迷茫、破除迷信,然后开启你内心深处的智慧和觉悟,进而达到转凡成圣,你就成圣人了,不是凡人了,这是佛教的意义所在。自始至终是让我们有觉悟、有智慧地抉择,不是让我们迷信。
+ o9 ^' H+ m7 Z2 m- V$ { : u- `% v& d: Q# V+ \
佛教是很理性的,只不过是很多人没有机会去了解、没有机会去认识而已。所以,谁能够遇到,是谁的福报。所以,佛法在世间,要善根具足、福报具足,才能够有这个机缘听闻到佛法。否则的话,我们心里面不能静下来,遇到好的事情,我们也不能接受,就是我们的心太乱了。
2 Z' F) W7 K" U5 ^
2 I: [% E' @- n 一个人在生活当中,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心很清净,这个人很厚道,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很客观的。妄念很多、念头很杂的人,他不仅仅对于佛法不能认识,他对于世间一般的道理都很难认清楚。因为佛教导我们要“清净心生智慧”,不是说学佛了生智慧,学佛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心得清净。
& V7 o+ W$ d9 v9 X0 | 4 J4 J5 M1 y$ I4 e( ]5 ]+ i" H& m
学佛不是目的,学佛是个手段、是个方法。让我们恢复清净,达到究竟圆满,所谓“彻法底源”到“甚深禅定”,找到我们自己才是目的。所以我们念佛也是个方法而已,目的是把我们的烦恼念掉,把我们的痛苦念掉,从烦恼的生死苦海里面回归到我们本具的清净自在。这是目的、这是成果。
/ G$ m& I& \- ? " C3 i* J% F7 B# A+ r+ s! f& x
所以你念佛多少万声,念佛多少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念佛,你的烦恼是不是一年一年地少了,是不是一天一天地轻了。如果一天一天地烦恼减轻了,说明你念佛功夫得力了,这个方法有效果了,不要把念佛当作自己得解脱的一个成果,那是错误的。 " ^4 L3 z, J6 {3 X1 x
: t% O) J$ _6 n# v' [' }) H 念佛只是一个方法而已,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如果不认知的话,我一天念好几万声的佛号,见了人就骂人、见了人就发火,坏了,说明你的烦恼伏不住。你在健康的时候、没有病苦的时候,你的烦恼都伏不住,如果到临命终、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你的烦恼更伏不住,把佛号忘记了,你怎么能够有成就?所以不在于你念多少年、多少万声,而在于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心降伏,“降伏其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 v8 K0 }& M' X( w
& f2 B! n$ U) G% L! D* V( ]$ F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了,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让我们回归自性,找到自己真心本具的家园。所以我们不能够在法门上面争强好胜,斗嘴斗思想是错误的。 “诸法平等”,只不过是我们每个人总在遇缘不同,有的人喜欢念“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非常有缘分,认真修行这一生就有成就了。所以我们认真修行就好,只有这个样子,我们的心才能够得清净。
" c, f# A. v1 ?4 S/ C+ a- N ( K* X- `$ U0 p$ V) g
别人修哪个法门、别人怎么样,我们都是一句“阿弥陀佛”,多好。没有烦恼,也很自在,你的受用就得到了。如果我们每天念着佛,对社会不满,对别人不满,对家庭不满,这就说明我们的生活,我们学佛都失败了。你的生活也失败了,学佛也失败了。
! t6 s( j, y3 l5 l9 | % J9 L9 s8 g6 u3 J8 L
我们学佛的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生感恩心——别人对你好,感恩他,“阿弥陀佛”;别人障碍你、别人欺负你,“阿弥陀佛”,消业障,多好啊!与世无争,与世无求。什么原因?“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坏人他也有失利的时候,坏人也是无常的。只有真常的,才是永恒的。真常的,是无善无恶无好无坏,原原本本,充满宇宙,是真常的,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 A3 {) ~" c9 h
" g7 V; y2 N5 U6 ?* b 现在我们所遇到的这些环境是怎么来的?是我们过去生中往昔的业力感应过来的,就是我们过去所种的因,这一生所结的果。我们今天能够聚到一起念“阿弥陀佛”,能够学习佛法,是我们过去佛缘、善根造就的。我们以前有痛苦、有烦恼,是我们过去的不好的缘分造成的。 3 M6 d3 C9 g [- b. w9 ]0 Z
0 [" D+ ^9 @/ K$ ]/ p# s( I 但是,都会过去的。好的,我们要保留,我们要认真地去发扬;不好的,我们想:佛告诉我们了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放下吧!放下了,坏的放下了,好的就提起来了,你这个念佛功夫就得力了。所以菩萨心中,不会记一切众生的不好。我们既然想学菩萨,我们也把这个心放开、放大,光记着众生善的、好的,把不好的,我们心里面一点都不留,那是多么欢喜的一件事情。
( ~ a: {7 M0 n: {3 w
. m' s, x( j- @" m( g- D ! i' j- f/ E* ~9 w% [4 Z
——选自“大愿讲堂”,上开下愿法师2010年12月11日讲于北京
# R/ {- L6 @. K/ q& I$ E. U# w 讲座报道: http://www.dyjls.com/a/dayuanzixun/kaiyuanfashihuodong/2010/1213/894.html : I$ a. |& W5 k" U
) u* f. `" N" n/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