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70|回复: 0

【开愿法师开示】金身舍利在这个时代的重要使命(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4 16: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行就是克服自己的一个过程

# t, p- h9 e4 d* G

      大家相聚的因缘十分地难得,四面八方同聚一会,无量劫中稀有难逢的一日。我们的修行道路很长,很难有机会这么多人同聚一堂,共同来学习佛法。

+ o' t, N z# K0 q

 

6 K: e( N5 o n, W& l, W* m9 U9 J

      上午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今天下午接着继续探讨一下,我们学佛当中许许多多的现象,让我们对佛法有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在学佛当中,能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修行的过程,就是和自己的烦恼业障做斗争的时刻。佛告诉我们,你本来具足佛性,为什么现在不能成佛,变成凡夫了?就是你的妄念业障太重了。修行就是克服自己的一个过程,我们要不把这个事情认识清楚,难免会进进退退,进得少而退得多。

* G( ]7 Y# `& D. l, ? @: W

 

' r- M8 w {; [$ j" ~

修学佛法的因缘

) }/ ?1 n: u. z: k$ N8 t; p7 T' a

      一定要知道,我们能够进步一分,来源于我们的用功和认识。在无量劫的轮回当中,我们修学也是没有间断,这个没有间断是陆陆续续地没有间断。这一生有所修,来生忘记了,暂时断了,后生有可能再遇到佛法。因为没有不间断地连续熏修,所以没有成就。就像我们这一生一样,都活几十岁了才遇到佛法。既然这生能够遇到,说明你前世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人,与佛有缘,这一生才能够欢喜,才能够愿意学习。有一些人过去生中没有佛缘没有善根,他不但不能相信,这生连听闻佛法的机会都没有,这种人也很多。我们这生当中能够听闻而且能够生欢喜心,能够愿意去修行,这是佛在经上讲的:都是我们过去生中,在诸佛如来面前广修布施,广种福田,累积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才能发愿自己要成佛。如果你没有那么大的善根福德,这一生即使遇到佛法,也不可能自己发愿要有所成就,只能够停留在一种很普通的状态下。大家都发愿,都想有所成就,都能够发如此广大的信心,就像《无量寿经》上所讲的,阿阇王子他们过去生中曾供养四百亿佛,才发愿说将来我要成佛的时候,要像诸佛一样如此地庄严、如此地智慧。可见得我们的修学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在这种因缘下如何往上提升,就非常重要了。

2 j4 h6 I1 Y; Z& S! I8 E9 b

 

- v) o* D# ~3 P/ x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中,心量打不开,是世间法或出世间法不能成就的主要原因。你在世间做事业也是如此。心量小,怎么能把事情做大?尤其我们修行当中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你都愿意去帮助他、教化他,你还跟众生生烦恼吗?我们明了了以后才知道,我们的这个生命在整个宇宙当中非常渺小,只是一个小的生命体。弱小,如果几分钟不给你氧气,你这个生命就没有了,三天没有饮食、没有睡眠,人就不行了,这是普通人。我们这个身体的生命非常地脆弱。佛告诉我们,这个脆弱的生命不是真实的,是一个假象。我们本来的生命应该像诸佛如来一样,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那是真的自己。

9 U/ l3 [5 D% z

 

+ O4 s: K u+ H* S7 R+ E5 x$ |$ [. I

什么是真正的生命

2 i# [4 s7 u/ P% H& u

      万事万物的真身,佛门里叫“法身”,在哲学里面叫“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个“本体”是什么呢?是宇宙的核心。核心,物质上讲是“原点”,心地上来讲,是人心当中最精华的那一部分。精华的那部分在佛门里称“佛性”。过去老祖宗教我们“本性本善”,最美的是你的“本性本善”,这个生命才是真正的自己,这个生命才是永恒不变的。我们所执着的这个生命,是现前我们众生妄想、分别、执着、业力所感应的,和这个生命相应的这段的生活频率而成的,不是真实的生命。

( A- M6 w3 ^- Q5 q2 ?9 p$ s+ O4 |* N& ]

 

+ v, i7 ^% Q7 p$ `

      你的人生、你的生命,每天变化,每年变化,很明显的,每时每刻的念头都在变化,所以《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过去心已经是过去了,过去的没办法得到,没有得到就意味着已经失去了;未来心不可得,因为未来还没有到,种种的希求得或者说想要得,都是一个妄念;现在心不可得,你说现在,这一刹那过去了,你又说现在,就又过去了,没有得到。是无量的刹那组成了我们的一天、一月、一念。刹那刹那不住,所以《金刚经》上才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一切众生所追求的,就好像是天空的云:你在坐飞机的时候,看前方的云很漂亮、很美好,以为飞机再往前飞就可以得到了,等到云的旁边了,忽然这个云不见了,你进入云里面反而这个云不见了,你又看到远处有一团非常美好的云。在这种情况下不停地追逐。

7 y* H9 k: s2 L U

 

6 ~% E# h) y7 q9 Z) g) l

      众生的念头每一个爆发出来,都把自己迷惑在里面,没有办法认清事实的真相,才造成轮回相续,生死的不断。每一天都在轮回的生命中度过,每一时每一刻没有停留过。在这个因缘中,我们所执着的这个生命,是我们潜意识当中这一分非常小的“我”,把真正的“大我”给忘失掉了,所以才造就了我们种种的现象。诸佛如来神通自在,五眼圆明,他能够听到众生听不到的声音,他能看到众生看不到的事情,他能知道一切众生的心想心念,有如此的智慧、如此的能力,每一个众生都想得到,都应该得到。为什么得不到呢?佛告诉我们,你本来具足,但因你的妄念太多,俗称你业障太重,把你本有的本能智慧给障碍住了,学佛修行只是把我们的障碍去除掉而已,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佛知佛见就是觉悟的知见、觉悟的想法、觉悟的看法。

, C; G% ?/ y+ `( _) @

 

6 J4 n4 i, H5 V6 o- a: _

皈依的意义

4 n E, E8 p, c! g

      有许多新的佛友,今天要皈依佛门。进入三宝之门,从此以后就要放弃了迷惑、放弃了颠倒、放弃了烦恼,皈依智慧、皈依觉悟、皈依我们真正的生命,这就正确了。

/ c( a) |, G7 m' h

 

; A% k& Q+ l! {. l8 |# ~- m' G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一位107岁的老人写的,写得非常好。当年年轻的时候曾经在美国很多地方讲演,他对净宗大德的评价非常高,讲三皈依的时候,就引用净宗大德所讲的,说皈依佛,是什么意思呢?皈依佛是皈依自性觉,觉而不迷。

; p" g9 [: f: {* k# R8 z5 n; I

 

: f. D7 x+ v6 f

      其实在1000多年前唐朝的时候,六祖惠能大师给别人做皈依的时候就讲,皈依佛,佛者觉也,皈依自性觉悟,没有皈依外面,觉而不迷是真佛,是皈依你本来具足的真佛,如如佛;而不是一般常人所认为的皈依佛门,迷迷瞪瞪地成为迷信了。真正的佛弟子是正知正见,是觉悟的。所以一开始就教导大家,皈依觉悟。

1 }' n( \; x6 Z4 t) B1 v1 r

 

: Y0 P+ _& s6 W, G

      皈依法,告诉我们的是正知正见。对于整个宇宙当中每一件事、每一个物,你能够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了解,这就叫佛法。“佛”是印度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智慧,是觉悟。佛法就是觉悟之法,智慧之法,你对一件事情有了智慧,有了觉悟,这个法就叫佛法。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加上迷信的色彩,或者一种神秘的信息,把这个事情给扭曲了。扭曲以后别人看你学佛了,神神叨叨的,搞起迷信来了,这就不对了。告诉你了正知正见,皈依法,正而不邪,没有让你天天去神神叨叨的,跟这些顶大仙儿、跳大神的差不多,那不是正规的佛教。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是觉悟的教育,是让一切众生开启智慧的,不是让你迷惑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 ] i- i; B* b6 [ x, m7 b

 

5 N, @8 W: h$ z' K* }

      皈依僧,净而不染。就是我们自己心灵当中,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能力。因为你的清净心失掉了,所以现在轮回在六道当中,失去了你本来的能力。在三皈依后,你不断地熏修、不断地学习,提升你自己的境界、提升你的灵性,然后再还你本来的面目。

7 l: V3 M: g) J, S' D

 

6 k) U# a' _1 e; w2 ~ J& O

烧香、磕头、供养的本意

0 W% f% q" H4 v; p ?, a- s" C8 c7 a

      佛教几千年的承传,是为了让我们明了宇宙的真相,而不是像现在大家所认知的迷信,只停留在上香、磕头,仅此而已,求佛菩萨保佑。这在佛门当中只是很浅的认识,而不是真正的佛的本意。我们上香是表我们的信心,祖师常常告诉我们,表戒定真香,表戒定慧、解脱知见,表我们对佛菩萨的清净信心。让我们这颗真心来感应佛菩萨慈悲的加持,感应佛菩萨的智慧,我们能有所领悟。烧香是这个意思,传递讯息,传递佛菩萨的讯息。我们表恭敬心。

/ d$ [3 f' N0 s4 g

 

6 M: m7 q) j% T1 @: O4 l% v

      供水,我们在佛前供的这一杯水,是表我们的心地要像水一样的清净、干净。水在没有风的时候是平等的,水面是平等的,告诉我们要清净平等。我们的心清净了,身体就健康了,就不会生病了,平等了你的烦恼就少了。这杯水不是供给佛菩萨喝的,而是表我们这颗清净觉悟的平等之心。

! `$ X0 L& F$ U

 

% J% k- p$ a/ k- Y

      我们在佛前供花,是告诉我们,我们的这颗心要给大家带来快乐,带来欢喜。一切众生看到花都有喜爱之心,都有欢喜心。我们把这一束花供养给佛菩萨,表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表我们学习佛法的欢喜心。供养佛菩萨用什么供养呢?用花来表我们的欢喜心。

2 ]5 \0 s$ I: y4 N- l

 

" \$ m5 C2 D; {) d4 c5 g+ P

      我们常常供水果。供果,这叫因果。我们看到了水果,看到了果,供在佛菩萨面前,我们就该想到,种好因得好果,如是因如是果。你要想命运好,先在现前把握好你的每一天、每一年、每一段时光,种上好的因,将来必然结到好的果实。

1 j" l$ o* Y' U: l1 d9 e( {

 

9 d3 f+ K1 [5 ], Z

      在佛门中,这些都是让我们启迪智慧、表示恭敬心的。比如我们拜佛,并不是拜偶像,就好像我们在家拜父母一样。是拜偶像吗?你给你父母磕头是拜偶像吗?应该是表尊敬、表孝敬。佛门讲孝亲尊师,你给佛磕个头,见贤思齐。

! T7 @( ]4 J4 |4 e) T

 

1 {6 F8 Y8 e* M( P. _

      佛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能力,是智慧和能力的象征。我们拜的是我们的真心,拜的我们本具的般若智慧,佛像只是一个代表而已。通过这个像,启发我们内心深处自性本具的、像佛一样的智慧、德能;同时又告诉我们,佛是人修成的,他也是从凡夫逐渐逐渐地进步成佛了,启示我们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一切众生都有修成正果的机缘。所以我们感恩佛陀对我们慈悲的教导,感恩佛陀对我们做的这个示范,我们礼佛三拜表我们的感恩,表我们见贤思齐,没有丝毫的迷信,而是发自于内心深处至深的恭敬而做的。

% `( [$ h& N: ~# w

 

: s7 Q! P0 r* f9 E2 z

      我们初入佛门一定要知道,在佛门中修学一定要有一颗广大的爱心。在佛门中佛的心量最大,念念都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之所以佛的心量大,因为佛知道,整个宇宙是自己的真身,整个宇宙是自己圆满的身体,我们众生所执着的,只是短暂的生命的缩影,业力的牵引而已。在这些种种的因缘之下,我们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佛非常地重要,修行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每一个众生都要必须经历的。

# t; w% H4 Q3 M- r

 

: V# h7 l) R' q! a" j. \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 o; t# q# L% }; o( p; {

      为什么现在有的人很聪明有的人很愚笨呢?智慧在一切众生身上是平等的,是平等的为什么有聪明还有笨的呢?就是障碍的深浅不一样。有一些人障碍少一些,这个人显得特别聪明;有一些人的心思整天糊里糊涂的,这个人就没有智慧。这体现了什么问题?佛说得非常有道理,因为智慧是你本来有的,你信佛也好、不信佛也好没有关系。信他不信他你没有搞明白,搞明白了你就知道,佛不是别人,佛是你自己,是你的真心;你信他也是,不信他也是。不是你信与不信的问题,而是你认识不认识的问题,就好像别人说,因果,信他就有,不信他就没有。如果真的不信就没有了,那我们何必要信呢?我们也不要信了。关键是你信他有,不信他照样有。信的人、明白的人遇到了困难,遇到了种种的事情可以安然受之,可以把它化解了;迷茫的人就会怨天尤人,痛苦之中加痛苦,痛不堪言,最后含恨而死,没办法解决,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把这些问题化解掉。

. u" b( E$ k* M$ ?, F' W

 

5 T4 Z+ ^) y8 v! D

      我们看到有些老人,一生当中心态非常地淳厚,为人非常善良,即使这一生中没有遇到佛法,他也会很安然地安度晚年,心情非常地平和。为什么呢?因为心里面全是善的,心里面全是平和的境界。甚至于许多做了大善事的人,老年以后欢喜心会更加地增多。因为他老年以后所生活的境界,往往都是年轻时的回忆。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做了许多错事,害了许多人,他的老年是非常痛苦的,良心的自责没有办法让自己承受得了,到那个时候再知道也晚了。这是我们的老祖宗有所提到的,人为善必然得到善的果报,人为恶必然在晚年的时候,会出现种种不愉快的境界。我们学佛之人看这个问题,非常小,一看就非常地明了,因果是真实不虚的,如是因如是果。我们明了这一生中自己要种什么样的因,将来会得什么样的果报,命运从此会因为有了正确的认识而改变。

/ }, C2 Q6 D* @, q/ A( b1 `( P$ y

 

6 }/ z0 Y% ] Q' [5 ], U$ h

      佛把这个宇宙的真谛给我们揭示开来,让我们在六道中,在整个生命的轮转中,有一条真正明确而光明的道路,是通向我们本来如是觉悟的自性成佛的道路,我们一生中修行遇到种种的苦难、种种的状况,你能够克服,来生就会有很深的体悟,在过程当中就会有很多的欢喜,就会有所滋养。每个人都不要低估、小瞧了自己,你再聪明与佛相比也是平等的,即使再愚笨与佛相比也是平等的,佛告诉我们,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的心和诸佛的愿力,和众生的业力,力量是平等的,这告诉我们,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很关键的。

1 d! w2 X; B( ^) v7 j. i+ d

 

1 \ d2 c7 D" {* ^( E m. P

在生活、工作中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

8 ]& C$ w2 l0 } L0 f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遇到种种的境界、遇到种种的现象是正常的,就像我们在工作当中,遇到困难、遇到障碍是一样的道理,突破了就有所进步。你工作上突破了,业绩就有所进步;修道上有所进步,你的法身有所提升,你的灵性有所提升;提升了灵性,你的生活环境、你的生活境界,也不断地往上提升,这才是真实的。我们这个生命的进步是没有止限的,不断地提升,只有到究竟成佛了、圆满了,这就毕业了。毕业了到一切他方世界度化众生,还有许许多多没有明白、没有开悟的,你去帮助他们来解决这些问题。佛教是教育,学佛是在学习、上学,是让我们真正把自己提升到圆满的境界,然后你去帮助一切众生,度化一切众生,帮助众生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苦难。

: P" b8 y+ K8 ^ \; ?

 

; e) Q2 M- ~+ A5 c2 Q1 Q8 g/ S# q

      古人常讲,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停留在一个非常短暂的频率当中,这一生过去以后,回头再想想,再用佛法对照一下,光阴都失去了,都浪费了。生命是无止限的,提升是早晚的事情,这生不提升来生还要提升,这生不往上进步来生必然有所堕落。所以佛告诉菩萨,要修六波罗蜜。第一修布施波罗蜜,把我们内心深处的烦恼、忧虑、种种的障碍放下、舍掉,修布施。布施这些牵挂、这些障碍,都没有了,然后才谈得上有所进步。把这些东西都放下了,烦恼放下了,障碍也放下了,然后才谈得上持戒,守住规矩。这两条是修福报。修完福报怎么保持呢?忍辱。先有忍耐心,有一颗忍耐的心就能够保持。比如一天的法会大家都很辛苦很累,你能够忍,这一天就有所收获;有的忍不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就得不到受用,或得到很少的受用。

6 S; J5 O! d7 {) H' I1 Y

 

+ d9 t: ]" D8 \( i; P

      做一件事情就要有耐心,小忍得小成就,大忍得大成就,如果没有忍耐就没法成就。肚子饿了想吃饭,得去洗菜、洗米、去煮,还需要一段时间,这就忍辱。我们一定要明了,把心里的火熄掉是在保自己的智慧,把你的福报和功德都能够保得住,动不动发脾气或出现种种的小性格,就会把自己的功德全烧掉了,佛门讲“火烧功德林”。

+ h) {" H" c. p0 L

 

0 J! \' I+ E7 Q

      前几天我到济南去,遇到一个家庭,他们不学佛,学传统文化。他们听到佛门里有个“火烧功德林”。回到家里以后,太太发脾气了,他告诉说“火烧功德林”;小孩子上火发脾气了,就告诉说“火烧功德林”,这句话他们家的人全学会了。结果他要发脾气了,太太告诉他“火烧功德林”,他把这火儿立刻就熄下去了。所以这一句话得到受用了,记住了,全家就和谐了、祥和了,就没有脾气可发了。一说“火烧功德林”,吓得不说了,还是不发了,还是忍一会儿吧,这个事情就过去了。所以佛的伟大,我们就记住一句话,就会给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带来无限的美满,何况我们能够不断地往上提升。忍辱是成就自己,成就我们的佛道。

& K! [2 u' ~8 b5 F' L

 

7 S$ ]# u9 W7 t- b% z4 T

      尤其一个大的团体,大家那么多人,如果不能忍的话,就没有办法共同相处。要互相地包容、互相地忍耐,这才可以。大家来源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忽然聚在一起共同来学习,这种情况下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这个人你最讨厌他,最容易让你发脾气上火,你看到他要发脾气了,“火烧功德林”啊!你想明白了不发脾气了,久而久之,你的火儿没了,也化解了,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一个公司,上下员工、老板都学会这句话了,“火烧功德林”,告诉他这句话的意思,问题就解决了。老板想发脾气的时候就告诉他,“火烧功德林”;员工有脾气了也“火烧功德林”,所以大家都没有脾气了,皆大欢喜,这样做事情反而更好。这是前提的方便,我们都做到了,然后才谈得上精进。

6 }" N3 ~! c7 p, {# t+ ^# M7 n+ ]" j

 

0 j p3 v3 Z0 m

      布施、持戒、忍辱,然后精进,这些你都做不到,精进从何而来呢?没有精进如何往上提升?精进到一定的程度,在佛门中讲,你功夫淳熟了就得禅定了。禅定,到一定的程度,你的真心和佛性与你现前相应,这个时候你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打开了,到那时候你就像佛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成佛以后得到圆满的智慧了,发广大菩提心,干什么?帮助一切众生。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众生应以什么方法得度,你就告诉他什么样的方法,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 }1 ?- h# v; J5 i; e# T/ i; t

 

Q( m. {6 Y. T- O

——选自开愿法师在弥陀大愿菩萨成道九周年纪念日法会的开示

/ R- o2 j8 S+ N0 S& f9 S/ ^* D @' | i

 

; ~. B* P) p! X0 _1 C# ?# b

在线观看http://www.dyjls.com/a/dayuanjiangtang/kaishishipin/2010/1022/266.html

. Q6 Z7 L8 q( J$ Q

光盘恭请http://www.dyjls.com/a/fabaojieyuan/kaiyuanfashizhuanlan/2010/1022/300.html

% i. a9 \+ M, @9 w$ X

 

1 g8 r4 H" n% w9 O C% L; h3 M$ d! Y.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12 14:57 , Processed in 0.09094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