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t8 W7 {- S9 T8 ^$ P- p/ n
每一个法門的修行都是以信心為根本,站在淨土法門的角度你要生起三种信心:一、彌陀大愿力:佛力不可思义,你要對彌陀本愿的攝受完全要有信心,你要相信祂有足夠的力量來救拔我們;二、自性功德力:你在念佛時候,能念的那个心也是不可思义;三、你所念的佛号,法力不可思义。
% z2 J* S' f/ s4 J) T- _$ S0 H修淨土的人第一个要对彌陀的本愿力要有信心,我們平常也发很多愿,我希望我怎樣怎樣,但是我們发的愿平常很难实践!因為我們沒有資糧,沒有福德智慧來加持这个愿,所以我們平常发的愿叫做空愿!
在整個佛法中,一個咒愿力要产生力量,要兩個力量加持,一個是三昧力,一個是法身力。
: P; s0 ?# ?; o4 x經論上的公案說明一個成就四禪的人,他的咒愿力能夠让一個國家十二年不下雨,但是這種三昧力是生灭的,有它的時間性与空間性,而佛的法身所產生的咒愿能夠遍十方众生!
8 J7 \- u+ w- u4 c6 R# R4 y
我們听听阿彌陀佛发的愿:「設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是彌陀大愿当中最重要的第十八愿。
2 n+ [; H7 z2 a: H! j; q身為一個佛陀在祂清淨法身當中,對十方的众生宣布,哪一個众生臨終憶念我的圣号十念,我一定現前來救拔你!當祂宣布的時候,這股力量就開始存在法界當中,隨時跟我們感應道交。
" x* M+ M% T7 Q1 l8 e2 T- w
所以我們經常說「深信諸佛皆充滿」,也就是說彌陀的加持是隨時存在的,這個我們要有信心,我們相信在宇宙當中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就是彌陀的本願力,這是能应的!
" W" r! [, H) D0 |% S
第二、我們要建立名号的功德力:法身的加持必須要有因緣的引導,彌陀的法身是遍一切處,但是我們凡夫有所得的心怎麼跟法身接觸?這當中要有個橋樑!我們眾生的心是個苦惱的心,彌陀的願力是清淨莊嚴的大業力,中間必須要有個橋樑來作引導,這個橋樑就是阿彌陀佛聖號,所以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7 m: M$ s" q* x3 `沒有這個名號,你說我不念南無阿彌陀佛,法界的加持力根本進不去嘛!
$ t7 S% g' w2 }* U4 F* I! ?, B
我們要相信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印光大師說佛號有什麼功能呢?即眾生心投大覺海,可以引導眾生的心投到阿彌陀佛廣大功德海,當中所以我們要相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 ^8 j, s4 Z+ W8 J
第三、我們要相信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我們現前能念的這一念心性不可思議,自性功德力是一種清淨的心。我們的心有兩種,一種是妄想心,我們的心很多很多的生滅、得失,我們以我空觀、法空觀把得失心撥開來以後顯出那一念清淨明瞭的心性,這就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
- P5 C4 N( o: L% c1 E5 {這三種力量,我們實際修行的時候只有兩種力量,彌陀大願力與名號功德力是在一起的,名號功德就代表本願功德。所以剛開始念佛的時候等於建立兩種信心,心性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 d6 p; i* S; H: k4 u$ A# l淨土傳承當中有兩派的說法,善導大師印光大師這一系的,他們在修皈依的時候比較偏重在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念佛號不可思議;可是六祖永明延壽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他們偏重的是能念的心不可思議。
1 k8 R; e' s) j$ j. j" L( V# h這兩者之間怎麼會通?如果你是一個信行人,或者以後你要去弘傳淨土法門的時候,你所看到的都是對教理不了解的人,你要先強調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對這句佛號通身靠倒。如果你是遇到法行人,你要強調自性功德不可思議,因為心是根本,彌陀的加被是增上緣,所以這兩者是根基的不同。
7 J7 ]1 O. S/ h. j0 t4 s' y3 F# ~# M但是從大乘究竟義來說,應該以自性功德力為根本,以名號功德的加被當增上緣。幽溪大師講一句話值得我們去思維,他說能念的心與所念的佛號究竟是什麼關係?托彼名號显我自心!
) F. [6 N4 f" Y6 O6 t7 H) K6 q+ j他的心是站在現前一念心性的,現前一念心性虽然具足無量功德,但是要托彼名号当作增上緣,所以我們要相信我們這一念心本身也是不可思議,有成就彌陀功德的可能性,但是要假借名號的加持來當增上緣。
) w, t7 v3 S0 f; c0 N這就是我們在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所以念念之間成就無量光、無量壽!
6 v/ P+ ^! q0 s1 u
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信願是來自於智慧的觀照,所以蕅益大師說「真正的信愿,來自於闻经达理,断疑生信!」
- O: ]* e) ^. V4 N' _% ^
是要你对經典透徹的了解以後,断除你心中的疑根,也就是說你這個人對淨土法門完全都不了解,你就直接去念佛,就能夠信願具足,我实在不相信!你对於所皈依的境完全不了解,你能夠信願具足是不可能的!
7 ^" Y3 f4 d; k& ]2 A所以我們修淨土它不是一個盲目的冲动,它是一個很真實的把整個生命真相掏開來,淨土法門所扮演的特色是什麼?很清楚的!你開始發起信心願力,所以信願是一種智慧的觀照力!
9 C& ^) F7 d( A* R# e「持名為行行」,持名就是一種禪定力、專注力,對佛號專注的力量。
一個是觀照力,一個是專注力,這兩股力量在整個淨土法門的功能是不同的。
9 Y- {9 m U; }"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淺深」,我們要判斷這個人有沒有資格往生?
, K6 ]5 H. \+ I6 I! l- A5 R4 |8 e; A6 s主要看他的信願,對佛號、淨土法門的強烈皈依心是不是具足。對於彌陀功德的皈依是決定你往生的因素!
6 g, t3 ~( ~9 X* X6 c' k" Z% G
吃素吃斋大不同
5 Y' p. I: g# l: \) e( I
作者:明一法师
; { `, J% p# B3 J, p3 ` 绝大部分人认为吃素就是吃斋,这可能是因为寺院里面吃的是素食的原因。其实吃素和吃斋是完全不同的,吃素是不吃荤辛菜,荤菜包括鸡蛋等一切肉类荤菜,辛菜就是指韭菜等五种带刺激性的辛菜。现在国际上有素食团体,他们号召吃素主要是为了保护动物而不吃所有与肉类有关的食品。
5 S* S/ w5 @& K# w v5 A
吃斋则是宗教的术语,对于佛教来说,吃斋主要是讲过午不食,吃的内容是什么则无所谓。不管是吃素也罢,吃荤也罢,只要是过午不食就算是吃斋了。吃斋对于佛教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是佛教徒必须遵守的戒律。在其它宗教也有类似的吃斋,他们也是很重视吃斋的。
' {! J" M6 a0 |/ h
吃斋中的关键是——过午不食,这里面要注意过午的含义。佛教把一天的时间分成六个部分。白天三时,黑天三时的所谓六时。也就是白天的旦时、午时和暮时,黑天的前夜、中夜和后夜。过午时,对于现代的时间来说差不多应该是下午两点钟了,也有的人认为中午的时间应该为十二点整,这也有一定的道理。
, c/ c& }- L2 Y 吃斋就是在过了午时之后,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天亮之前不吃东西。天亮的定义是以不用照明的前提下,能看见掌纹为准。这期间可以喝水等流体(浆水),修行头陀行的大迦叶是连浆也不喝。我们现在的出家人往往做不到,就有开遮——允许吃药,所以寺院的晚饭叫药石。
0 y/ |& Y; u, i: q/ @: t% q" v# I4 L 汉地的佛教从梁武帝开始要求吃素,所以寺院吃的饭叫素斋。这是指我们平时吃的早粥和午斋,当然吃的是素食。出家人吃早粥和午斋是一堂佛事,所谓的二时临斋。二时临斋还有一套仪规,这是我们现在,在寺院还能见到的。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可能说吃素斋、吃素斋就是指这个了。
1 ?4 o& [8 y! Q ]( O2 m 晚上的药石,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人白天繁忙所至,晚上要不吃东西人就受不了。所以开遮吃药,意思是以吃药来治疗饥饿这个病疮。所以晚上斋堂里面就把白天吃剩的东西拿出来给需要吃药石的人吃,一般是不做新的饭菜。吃的人也是打起惭愧心,一声不响地偷偷吃点了事。
8 E" r* |, K6 |: |' }
关于吃,在戒律有很多的内容,这里不便讲解。因为吃在日常生活中是最普遍的事情,所以就有很多的讲究。这里所要告诉大家只是吃素与吃斋的意义有所不同而已。希望大家看了以后,知道不要在过了午后再去供佛及僧,这样就闹笑话了。
M1 r/ M" s9 J8 u, m
写到这里想起唐伯虎的《爱菜词》:“菜之味兮不可轻,人无此味将何行?士知此味事业成,农知此味食廪盈,技知此味艺业精,商知此味货利增。但愿人人知此味,此味安能别苍生?我爱菜,人爱肉,肉多不入贤人腹。厨中有碗黄齑粥,三生自有清闲福。”希望大家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