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计三十六小注: 4 J5 e% w& H7 Y
5 g9 H) d/ u# J' `慢添过害:
- H/ {. W9 [$ U/ n) s 黄帝四经曰:“毋阳察,毋阴窃”。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又“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金刚经曰:“不住相布施,功德无量”。
6 c6 ?% R1 P; L- J5 G# k0 ~唯伪咎昭: ) Y+ `: v) r- M0 c% ^9 A
晦极生明。老子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又“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庄子曰:“莫若以明”。 % Q* q+ Y: [4 t
戒盗刹刃:
+ e4 {- f- j N J* ]8 J: _! X 老子曰:“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又“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 k3 A' ^; |( v: Z医役代劳: 8 r3 z* V P+ I! ?1 W0 x" [
老子曰:“去彼取此”。孔子曰:“先之劳之,无倦”。佛陀出家化缘。
7 g$ @8 ]& B5 i" N: u9 I1 R沉祸搭解: ) U1 Y+ H" E5 o4 ^
老子曰:“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又“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 H8 {* F/ U* x8 m
绳动寂虚:
# _6 D4 {6 g% T 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又“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S& T2 @' Q8 f0 R; t6 R6 }务衷慎幽:
5 d- v" w7 h' R* f2 U3 N 老子曰:“微、妙、玄、通”。孔子曰:“事君尽忠,人以为谗也”。 4 k$ L9 c) t. |! a4 ^- k* a! ?! P
岸堵沉舱: * y* f$ Y+ d: ~
老子曰:“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又“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孔子曰:“去兵,去食,莫弃信”。 . K3 ], n& y+ K% e& w
革暗贯活:
0 x4 E% f: ~5 g5 J3 ` 小宝积经云:“譬如日之初出一时放光。普为一切众生照明。菩萨亦尔放智慧光。一时普照一切众生”。 . G; e2 Q. b9 c( q
孝立常道: $ x+ m+ b9 k8 f* Z$ ?/ p- }8 O A
孔子曰:“本立而道生”,又“不违先后,几于道”。佛曰:“众生所苦乃在颠倒妄想”。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 R4 O9 G( _( k4 @% U
礼待韬将: 2 _) M8 G) T K7 H- F% l! o
兵法云:“主明、将勇,国之福、生民之司命也”。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 r, {7 m0 }( V舜授潜祥:
5 s% ^0 @8 q3 x, U 老子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孔子曰:“畏圣人言”。
, I) J% y8 M) P/ s( D达照静舌:
R6 T# U% Y. V6 \! A& x' f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又“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孔子曰:“回也,不违如愚”。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7 U/ q1 c# h6 K; F皆实幻昏: 7 Y/ d" L+ I/ h* l! y* p
孔子曰:“举真错诸枉”。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 9 N% U) ~( ~* N* Q
雕护利善: 2 E2 A* G3 N" ?. a8 G; {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又“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舜授禹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 V9 F7 I2 [" g6 D( m: ~御侵固众:
. S T6 N+ \' R0 _5 Q. ?1 {& g& c* o" @1 p) G 老子曰:“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弛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8 y! U- j9 c1 b' D2 t2 Q& R袍转隐愚:
& B7 c0 \. q- i' r' x ^7 v 老子曰:“圣被褐怀玉”,又“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8 X* E! R# }7 i0 v% q寝贼亲亡: ) ?! h& A* ^# M7 Z
亡者,亡失于大道者也,当以救之,成之。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O# s5 E9 I4 A* K4 ^
腹地酬新: - N3 C& t) T3 d" v6 ` }! t( J
《大学》有之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老子曰:“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 H- _2 M2 L8 Z0 V3 W6 H昏随默愚:
3 t/ w( M% u& f+ o 入乡随俗。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又“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庄子警曰:“莫撄宁人心”! / @* X# P8 Y6 n" q1 |0 X0 l* o
紧缠拓窍:
( c* e- g& P) f; t/ V* D 虚方能容,无边方能广博纳四方!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诗经曰:“汉广”。 & ? L* N& F7 d
官门琢贼: 7 s, e& [8 E3 w' G% T. B' g
老子曰:“以正治国”。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孔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四恶)”。
8 d8 g. t- k" d0 V5 c% [# s援郊禁弓:
0 I' L2 F. Z0 }7 k 老子曰:“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 O P/ L7 j: ]; i" n枷盗罚过: " s0 J6 I# _+ J0 [) b
枷盗为民,罚过治本。
, ^- g" h; w5 Y# O& ~1 V透量还主: 3 u. }2 {" B: d; G9 Z2 _- D
透量则有余,有余斯可不夺矣!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a8 u- e, b: u, z3 v
治丧马徊: 3 X! k, N% }+ w$ y6 _$ t2 z% M p
兵法云:“上兵伐谋,上战不战”。老子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_' T- U1 O5 A4 k' J9 p1 x加持部典: + U9 ? B: Q$ d0 D- O
《大学》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台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老子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 I: w" O8 C# v0 M; x
尚无酬蹄:
$ ~2 y; L) ]9 I! K1 ?! @" u 尚无,故不私也。老子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 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6 a! N4 o" c* |9 {& J3 R
疏商慨化: 8 ^2 W, K% q: q* b% I; h8 }% Q
削却金字塔尖。老子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 q8 m4 X/ R4 C; P2 z) V% O, {返恪微筑:
7 @# C: i& y* Q) _7 ` 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又“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 L" Q! Q4 o( {) r梅仁计:
6 C5 u: M/ y& m ]5 i 梅能凌寒,仁可养民。 9 s" D7 P& q$ }( i* c& m8 j
恐诚计:
( Z+ V$ h4 B. L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恐之谓也。中庸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此之谓诚也。
) E# {- [% @" j9 g, Y+ I$ |! Z: s凡间计: 2 c/ d' Y- y w+ x7 Z3 {5 M
凡则不别,是善处下也,善下则无可间。与民为伴,是以天下为其耳目也,是以善间。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n. |1 V& x5 R1 V9 ~窟柔计:
0 j. U& F7 F7 U0 o 窟为屈。老子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又“柔弱胜刚强”。 6 K1 H+ t- K! T
联欢计: ) e4 f1 a$ I. i- n" w
孟子曰:“与民同乐,斯乐至矣”。老子曰:“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L6 Y4 c* g. }! u* H/ d! F
昼为善计:
) q; ~& X! y. X' W 计之所出,以其夜黑,一旦天明,则当一力为善始为大道!以此计终,道之使然。老子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