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74|回复: 0

布施的四种障碍及其对治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8 11: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布施的四种障碍及其对治法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来源: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六)  

* R+ |+ N" A+ q: N* @& P! G+ z


  布施的障碍,按照《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所说,略有四种:一、未串习;二、匮乏;三、耽著;四、未见大果。

% B- I, D+ a* N/ ]8 O) B; @1 S

  第一障碍——未串习,即:菩萨虽然现有种种可布施的财物,但见乞者来时,内心却不乐于布施。

) k i! s5 u* e6 V4 z) j- y4 e

  能对治此障碍者,即:菩萨应以智慧迅速了达,自己现在不喜欢布施,是由于前世没有串习布施所致,如今若不勉强自己布施,来世也会不欢喜布施。这样如理了达之后,努力思择而行布施,不随先前未串习的过失而转。

8 r1 L# R1 [# p' J- t

  这是教导菩萨应违逆自己以往不爱布施的习气,不随顺悭吝的习气,不让悭贪恶习更加坚固,而发起决心:它不布施,我偏要布施。

5 W# n5 I% x7 G+ D! l


  第二障碍——匮乏,即:因为财物极度缺乏的缘故,而生不起舍心。

& [" Y) z- l: D" k$ z* g, {6 v

  能对治此障碍者,即应思惟:我在生死中流转之时,或者由于宿业的过失,或者因为资财缺乏、系属于他人,而对有情不能饶益,自己也因此备受饥渴等苦。

. T! U8 l* g* X8 x

  如果我今天因为饶益他人,而要在今生中感受诸般痛苦乃至失去生命,这样的布施对我来说,仍是最殊胜、最有意义的。因此,我不能让乞者空手而返,纵然我将一贫如洗,但仍有菜叶等可以活命,我为何不摄取珍贵的菩提资粮?

O9 k9 y8 V' p0 s* s

  这样思惟后,菩萨安忍匮乏之苦,毅然放下执著而行持布施。

: v+ `; w a2 M3 M) F

  以上实际是思惟业果而对治悭贪:

+ S/ Q. }) @% e8 H& P+ X$ A: H

  一、思惟造作等流果(同行等流果),即思惟:因为前世没有串习,才导致今生不欢喜布施,今生再不串习,来世将更不欢喜行施,如此永远无法成就布施度,而且将因悭贪的恶业堕入恶道。如是思惟之后,便不能再容忍让恶习相续,而将心引入布施。

: \* o4 X3 B5 O# N3 a* ~- |8 x

  二、思惟领受等流果(感受等流果):正是由于前世不布施,才导致今生资财匮乏,今生再不布施,来世将更加贫穷下贱。因此,无论如何也要勉强自己克服困难而布施。

' G1 H s, ]/ L9 y9 e0 }! V

  《阿育王经》中有一则公案:

6 G' n' l5 f& m3 `# e1 r2 M( ]5 r

  古印度的阿育王虔诚信仰三宝,常常迎请僧众到王宫应供。

2 f3 V6 A7 U3 Y& P! ~

  当时,宫中有个女仆,非常贫穷下贱。见国王广修福业,她便自责说:“国王因为前世供养佛陀一掬土,竟感得今生的大富大贵,今生又这样广修福德,来世的福报必定更不可思议。而我因前世的罪业,今生才如此贫穷下贱,无力修福,将来仍会转为贫贱之身,要到何日才能出头?”她想到此处,不禁痛哭流涕。

) N+ h2 p D3 m) v

  僧众应供之后,女仆在扫地时捡到了一枚铜钱,便立即把钱供养给僧众,并且心中无比欢喜。

" Q) X1 N5 t2 n

  不久,女仆得了重病,她死后投生为阿育王的女儿,容貌端正殊妙,举世无双,但女孩的右手始终紧握着。

/ z. E; ]7 ^. \+ s# g& y$ x6 i8 a' F

  女孩年满五岁时,夫人对国王说:“我生的这个女儿,一只手总是紧握着。”

o* S- i4 z$ o" x, y

  国王便把女儿叫来,抱在膝上,并亲手按摩女儿的手。当她松开手掌时,只见掌中有一枚金币,取下之后又生出一枚,随取随生无有穷尽,不久金钱就装满了仓库。

6 w/ g0 k: g! N5 d1 J

  国王感到惊奇,便询问夜奢尊者:“我的女儿前世作了什么福业,竟能从手掌中生出金钱,而且取之不尽?”

0 @( L k$ ]/ n3 v' |

  尊者回答:“您这位女儿前世是宫中的仆女,因为将扫地时捡到的一枚铜钱供养了僧众,以此善根而转为王女。她是以一枚铜钱布施僧众的善缘,而感得手中常握金钱,取之不尽。”

$ j8 a: A, H% g8 H" z, q


  第三障碍——耽著,即:菩萨见乞者来时,因为贪著可施物极为悦意、最上胜妙,而对求者不能生起施舍之心。

! V# b. h, U p- F

  我们观察产生这种耽著的原因,就是执著财物为悦意殊胜,以乐颠倒而产生贪执。其能对治的方法,自然是从反面观察财物的苦性。

: d+ L4 Q; o( ~% u

  能对治此障碍者,即:菩萨应以智慧迅速了达,这是由自己的耽著所造成的过失,我现在对苦性的财物生起虚妄的颠倒乐想,由此能产生将来的许多痛苦。这样了知后,遣除耽著,即以此物而行布施。

/ I! {" ^, k6 i. K7 F0 T9 @' ~

  譬如施身时,应想:此身前际不来、后际无去,但由父母和合的不净种子,才有这个身体,犹如以树种等因缘和合而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我的身体也是如此。以苦为树枝,忧悲为树叶,欺诳为树花,愚痴为根本,嗔恚的罗刹栖息于树中,恶业的虎狼等将树团团包围,我现在只是在树下暂时休息,为何要爱惜这棵毒树?

' m$ ]7 W6 | A4 i

  我愿意将此身奉献给众生,终究没有吝惜之心。因为这有毒之身被三种恶法缠绕,一是不清净,二是极苦,三是无恩德。(即身体本来污秽,是行苦、坏苦、苦苦性,无论如何养护它,它终究不会报恩,因此是被三种恶法缠绕的有毒身。)

% h% n. i$ s* j

  若有人在这罗刹毒害、猛兽围绕之中救护我,应知他对我有大恩德,是对我做大利益,我尚且应对他的恩德永念不忘,哪里还会对此身吝惜不舍呢?

) r, h1 R* a" e# X6 g8 K5 V+ _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乘庄严经论释》中说:“为了圆满布施波罗蜜多,应恒时了知耽著五欲的过患。自己心中常常思惟:三有妙欲无常,如同浮云闪电,如果贪执它,则会成为诸苦生处,就像毒蛇、火坑、刀刃和蛇穴,无有坚实,犹如梦幻。”

# H& Y' @$ m; K% k# N0 q' ^/ A


  第四障碍——未见大果,即:并未见到布施能引生无上菩提之最大利益,而仅仅观见能得广大资财之利益而发起布施心。

4 q6 T2 P. W- T3 { E

  此处应知,第四障碍是对布施的果报——广大的资财胜利见为殊胜,唯独对这样的异熟果生起欣求心,而不希求无上菩提。这是以邪果见而不希求菩提。其对治法即是观察异熟果无常坏灭、无有实义。

6 m8 p3 q. a6 J) h* r1 `+ \4 Z

  能对治此碍障者,即:菩萨应当以智慧速疾了达,这是由邪果见所造成的过失。因此,总的应当如实观察一切诸行都不坚牢、一切诸行念念坏灭,特别应当观察所受用的资财也是速疾灭尽、速疾离散。这样观察时,就能断除引生欣乐邪果的恶见,一切所施都应回向广大菩提。

/ h @6 G$ p6 ^

  如果只重视财物等异熟果,就只能获得广大财位,而不能获得解脱。就像商人为了赚钱,而毫无吝惜地把所有资财拿给顾客,这样只能获得利润,并不能得到福报。

4 l6 ^9 F8 @# E: U# P

  “商人只追求利润”,比喻只求异熟果报,只能得到广大财富;“商人不能获得福报”,比喻只求异熟果而行施,不能得到解脱。

) }! D t! B& Q8 C& E

  《四百颂》曰:“云于此行施,能生大果利,为报而行施,如商利应呵。”

7 Y% I( q0 Y& S7 Y' Z' H0 k

  《四百论》说:认为今生行施,将来能产生大果报,为了获取果报而布施,这就像商人施舍物资只是为了追求利润一样,理应受到圣者呵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5-5 04:36 , Processed in 0.06868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