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一法师讲菩萨戒之淫戒 作者:圣一法师讲 来源:摘自圣一法师讲《梵网经菩萨戒浅说》 / y7 `/ y/ ]6 z$ L- A) z% P
十重波罗提木叉:第三淫戒
* ]6 m- \9 a7 E# b+ } s6 c; ~5 | 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 \1 C1 ~8 c; y8 m
——《梵网经》
3 v2 i( L" ~, J' p C若佛子,自淫,教人淫。 4 C' y B4 D. ]+ P
一切众生,自性清净,迷真起妄,一有淫欲,便染污自性,例如海水清净,淫,则如海水污浊;倒如虚空清泰,淫,则如乌云满空:倒如自碧无瑕,淫,则如白碧有瑕;例如白衣清净,淫,则如白裳染满黑点,所以淫欲是不净。楞严经云:“男女之根,自然流逸。”这就是不净。 , U8 A$ g; \( l- u% c! u
淫欲不离,百万四千毛孔,都流不净之汗;淫欲已离,身清净,心清净,心净无烦恼。一切烦恼以爱为最重,大智度论称之为见爱烦恼,淫属爱。爱尽涅槃,若爱烦恼除尽,其余一切烦恼亦尽,得涅槃。
% i3 I; H! s8 @& b- o 淫为生死本,有淫欲,即有生死,无淫欲,生死便了,故阿含经云:“离贪、离欲、离念、离渴、离爱、爱尽涅槃。”坛经云:“淫性本是净性因。”淫的性,就是净性之因,“除淫即是净性身。”除去了淫,便是净性的身体,“性使化身行正道”,佛性使我们的色身除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即当来成报身佛。
" |' b6 l( s- B+ x D" d 菩萨要度众生,当然要度众生出离淫欲,出生死苦海。
- q$ Q3 ~" V8 q% o6 `2 { 自淫即自己行淫欲,染污佛性,故淫欲又称不净行。
% F1 g% Q ^; Q8 j1 c 自淫固然不可,更不可教人淫,例如小孩子天真无邪,根本无淫,长大了,亦未必有淫,只怕有人教他行淫,开了情窦以后,自己便懂行淫,是故莫教人淫,教一人淫,则开一人的邪念情窦,以后永远继续淫,每行一次淫,罪归教者,教人淫者,罪过甚大。 5 Y7 M' ?& R+ [8 h9 p
自己行淫,自己染污自己,其罪较小,教人淫,其罪则大,菩萨只可以善法度人,不可以恶法系缚于人,一堕淫欲,便被其缚,不能自解,是故菩萨不可以秽法,系缚于人,是以如来制戒,菩萨不但不可自淫,更不可教人淫。
$ V2 r( i/ F/ R$ u3 _ 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 8 i- [0 P* W1 ^) W! g
菩萨以天眼,观见一切女人都是过去的父母,是故一切女人是我母,又怎能与一切女人行淫呢?又行菩萨道者,应该度过去的父母,怎可以令他们在生死上再加生死——故意淫欲。 ! ^1 J# L, W9 G6 f
起心动念是名故淫,不起心动念,例如在梦中,或熟睡不知,或被药迷失本心,或为怨家所迫,惟苦无乐,不犯。 5 X2 k3 [# g$ r, g
淫因,淫缘,淫法,淫业。
" _% @7 Q8 ^, ^, }( I 独因不生,独缘不长,因缘和合,生一切法,淫欲亦如是,因缘和合而生,本无自性,既无自性,则可以断。
: N% Z* q5 U8 m+ e% J, r 有四因缘,和合而生淫欲:淫因、淫缘、淫法、淫业。 6 O; X" a& m7 d/ i, \7 O
淫因是贪欲妄想,若无贪欲的因,淫事不成,试看这木头,它无贪欲烦恼,所以永远不会淫;石头,无贪欲烦恼,几万年也不会淫;人,有贪欲烦恼,所以会淫。
) T# X9 g0 s5 }, ` 贪欲烦恼有多有少,亦无自性,以南阎浮提众生的贪欲烦恼最多,北俱卢洲的众生,一生中只起两次的贪欲烦恼,东胜神洲众生一生中只起一百次,西牛贺洲众生的贪欲烦恼亦微乎其微,但南阎浮提(即南赡部洲)众生的贪欲烦恼数之不尽,一天不知动多少念,伹不是人人一样,可以增加,可以减少,减至零。如尊者薄俱罗,一生中,甚至在梦中,也不会起一个淫念,可知淫欲烦恼,其性本空,迷则有,悟则无,邪则有,正则断。淫因不实在,如忙碌做事时,不会起淫念的妄想。
& Y- n; p$ Q1 y% F, o/ m6 C$ U 有因无缘,淫事不成,淫欲的助缘如酒、色等,四十二章经云:“慎勿与色会,色会则祸生。”远离淫欲之助缘,便不会生起贪欲烦恼。四十二章经又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证阿罗汉果,乃可信汝意。”未证阿罗汉果以前,烦恼未尽,烦恼种子遇境即生,所以不可相信自己的妄想心。
( m& U J+ {. H$ K, X 淫因的贪欲烦恼虽未能断,但可以从缘下手,断贪欲烦恼,远离淫欲之助缘,不饮酒,不看情书,不与色会,不孤男寡女同一房住。
$ M1 J. k9 V' |1 j 有淫因,淫缘,因缘和合而作淫法,淫法成即性交,而成淫业,有业便有果,报在铁床、铜柱地狱。
: j. Y2 R" i* R$ T) w t. e 是故菩萨要去除淫因,使得无念清净,要远离淫缘,不作淫法,既无淫因、淫缘、淫法,便无淫业之罪。 ( h8 `0 s1 A. _$ ?, Y
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
7 }; w9 V" t- O 菩萨不能与人行淫,乃至畜生女或诸天鬼神女,亦不能与之行淫。
% ?" A4 c/ d, j/ s9 D 及非道行淫。 $ o% R3 T+ P" Y
口道,大便道之类,属非道行淫。 " u& W. O7 I) D6 E8 T5 W
又优婆塞戒经云:非处(非适宜之处所),非时(非合适的时间,如六斋日、三斋月,又如妇女怀孕时、产后、乳儿时),也不能行淫。 K% s! v) k6 w+ H- A' H. s) u& V
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
8 L5 p# k# q( s" i/ S0 h* w 孝顺师僧三宝,秉三宝之遣救,救度一切众生出生死苦海。 4 v! M7 Z& Y9 M- `7 x
净法与人。
h& t/ S3 z) Y5 @- E4 ?& ?( F+ o 淫欲不净,是生死之根本,不淫就是净法,心不淫,心清净,无烦恼;身不淫,身清净,无污垢。一人不淫,一人离生死,多人不淫,多人了生死。菩萨与人说清净梵行之法,令众生离生死之苦。
( C8 [& x; W$ @' l 而反更起一切人淫。 + l4 S" D8 }5 g8 Q4 @: t" L
起一切人淫,即教人起淫念淫行。 3 t/ y$ V3 x _* x9 I& Z" h
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 4 B# N" s, Y( @1 y# P) h
淫欲烦恼太重,以致淫母女姊妹六亲,或更与畜生行淫。
7 A4 G( U5 Q% d. {: ?, } 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 |0 n" a2 g$ g Z+ C- q 慈与乐,悲拔苦,淫母女姊妹六亲,令她们不乐、令她们受苦,是谓无慈悲心,犯菩萨波罗夷罪。
N! w' m! e( A& D 【波罗夷,此云弃,谓犯此戒,永弃佛海之外,亦云堕,即堕落三恶道,亦云断头,亦云极恶。——出原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