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29|回复: 9

耳根圆通与涅槃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4 0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 ^9 t- ^/ h) ~) \, b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R5 `- @, V: I2 q. J. o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 Q( b* B& }, R8 V- \# m& P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6 }- z% {4 ~: [# a& D0 T* }7 E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 R# C- d# }, S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6 s* _0 h7 m, Q) a+ I5 c2 ]" i
. X9 ^6 W5 ]; f! i& ?. k/ k6 f+ x" V1 @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9 X5 {; B! \( \7 ~9 g
+ _8 @2 O" B) I0 _; z+ P
文殊师利菩萨言:$ h3 B6 @( l, N( r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I3 _, d7 F  H1 r

& r( P( L. f. N2 [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3 l/ z3 [  k1 `8 V4 g5 i

# [5 j$ w8 G& g/ _) j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a# x9 ]& q6 U- W6 s: K  C% I

" X; a) t' R. U* e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 }8 }3 h$ i# n2 X# o0 `* Q# ~8 u
. w/ q; i% ]- O7 k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 L- {$ k- U) n$ J# \& J, A: v$ d9 j- S, y/ {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
: l- ^6 {6 w: F& l/ H. K2 D' {' ^. V: V2 J
  非唯观世音,....
6 d5 p& b. t* }- U7 l7 S+ z9 ~0 B"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大方便品第六十九9 i8 f; y0 g) [; L' r3 i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如是方便力成就者,发意以来几时?”* p9 y( X; c, S: e$ }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能成就方便力者,发意以来无量亿阿僧祇劫。”1 H. F( c/ e1 S" F4 n
  须菩提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如是成就方便力者,为供养几佛?”
: r5 T. X* n/ Q2 X/ n3 K4 u  佛言:“是菩萨成就方便力者,供养如恒河沙等诸佛。”+ U6 [* H$ I  h% Q! @" P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得如是方便力者,种何等善根?”$ E0 E6 U/ @/ I9 k: G
  佛言:“菩萨成就如是方便力者,从初发意以来,于檀那波罗蜜无不具足,于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不具足。”3 O3 @* |) ]# |+ `* b( c! a
' m* @% K9 [* h- `0 z' {
. F5 T5 Z2 x" V3 U: s
      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当我读到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N* z7 L% p! u) s; y- f
1 m6 Q. a2 y3 F7 O) O3 l0 B! {
   说说我是怎样训练听力的。
: H/ l! p. @1 D; Q       先看佛在楞严经 卷七的开示: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 K  ]2 z- @3 q% F% G0 ?# L) r' ]- ^& W0 x$ f, l; [
       以前在网上听法师讲楞严咒的功德后,我就经常在网上跟着光德寺等寺院的早课学楞严咒。后来就听一些快诵的,如梁峰楞严咒快诵一遍,有6分30秒,7分、8分、10分等。开始时不要说跟着诵,就是听也跟不上,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就跟得上。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听力,为以后用声音观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O  N# e! f) |6 [4 ?* ^2 N1 B5 Y6 u! ?5 Y+ E
        听一些法师讲念佛 ,说动一下口就能听到阿弥陀佛的音声。我听了不知怎样才能做到。现在我有时在禅定中念佛持咒,只要动一下口也能听到,原来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还要有佛力的加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7 14: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卷四:
/ I8 p) \; S' K* c  “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于时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4 ?. E0 `, H3 E" c+ `9 H  ?1 A- C
& [3 q) Z: Q. K, Q7 ]( o) a! {! ?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3 w. E/ A% L( w4 ~! Z$ o$ S( e
+ }  y7 C+ L6 t8 C3 [1 z

0 ]8 A8 t1 M# T* G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四卷   宣化上人著述
7 A7 s; Y, }! p* _- X$ N+ ]( y7 A9 x; A9 p
       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L& [0 S8 k# N) ^% g$ R! b
  M( A$ x) G# K% a
  因此阿难,声在闻中,是有生有灭,但闻性是无生无灭,不是因为声生声灭,而使得你的闻性,也跟著变有变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7: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 卷一: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
/ v  j( G9 a* z+ R" H
! e& @' k2 Y- r- v- K% q& Q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 G/ E* B/ Z5 h
! X$ m6 T7 A% ]: w+ R( c
! v1 A2 s0 u1 n+ e  W  `; m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
9 M( n9 z8 Z9 M7 L% o& f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v5 c8 O) G5 ?3 W( j1 S+ i圣行品第七之四:' h& k; d! [5 E) u; ~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得入如是三昧王已。即得住于自在之地。菩萨得住是自在地得自在力。随欲生处即得往生。善男子。譬如圣王领四天下随意所行无能障碍。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生处若欲生者随意往生。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见地狱一切众生有可化令住善根者。菩萨即往而生其中。菩萨虽生非本业果。菩萨摩诃萨住自在地力因缘故而生其中。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虽在地狱。不受炽然碎身等苦。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所可成就如是功德。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尚不可说。何况诸佛所有功德而当可说$ J6 N: ]/ z/ e% a. l; n
....  @0 H/ k) E3 \/ v( B
. o3 P2 Z6 n% m7 ]/ _
大般涅槃经应尽还源品第二:3 B8 O5 g1 m* m5 J! z: u6 A
  尔时世尊。如是三过从超入诸禅定遍观法界。普为大众三反说法。如来如是展转二十七反入诸禅定。阿难。以不知故佛入一禅即致一问。如是二十七反问阿泥楼逗。佛已涅槃为未涅槃。阿泥楼逗深知如来入诸禅定。二十七反皆答阿难。佛未涅槃。尔时一切大众皆悉慌乱都不觉知。如来涅槃为未涅槃。尔时世尊。三反入诸禅定。三反示诲众已。于七宝床右胁而卧。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后背东方。其七宝床微妙璎珞以为庄严。娑罗树林四双八只。西方一双在如来前。东方一双在如来后。北方一双在佛之首。南方一双在佛之足。尔时世尊。娑罗林下寝卧宝床。于其中夜入第四禅寂然无声。于是时顷便般涅槃。大觉世尊入涅槃已。其娑罗林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盖于如来。其树即时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枝叶花果皮干悉皆爆裂堕落。渐渐枯悴摧折无余
% ]; Z0 H5 }$ H0 F' K0 o....7 F$ Q% y% g: W+ m9 \
! o! t  j3 r8 E- M1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 19: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
, s0 L, D# N$ N7 g# z
$ u8 Z! a% @% ]) T5 N楞严经 卷四:3 q! f% {# a, ], d, _& V% a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 x* S# C8 o( j, I; m6 y2 P: d
9 M; h1 F/ M9 ?6 M. M3 @4 i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1 N/ ~6 e4 p2 {0 \

7 c) t2 U) L- m, T- Q0 o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齐头数!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
, f8 W9 q& y2 t. O: H2 E' f/ M
& v) x) C  t, R, _  f( {阿难言:“我用耳闻。”
# W0 F4 }! A8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6 2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当我读到:“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前面我写了“ 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也提到一些。
$ q+ r1 z( i2 `    今次我结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二卷 (节选),“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里内容来写。; v" c3 Z, l7 O& F8 W

, M* @+ p2 N2 k. O" J% K4 h8 D. K: C( H  C) m
       佛经讲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吹三禅天。在这里可以知道这个世界是由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组成。$ `8 l/ v* Q1 J+ i8 j
/ k( B( B# R- h, M$ ^
      下面写我在修习 观(八背舍)、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四种禅定中闻听到的声音写出来,然后根据一些特别的声音写一些心得:# P8 E/ |) |9 R1 X: n
+ k) B& ^+ J- x: k( U$ |
        先写 九次第定(练禅):
* O- N# @8 v2 J7 s
4 R! u2 _3 n5 m' w4 x/ i! H       色界:初禅 、二禅都是水、火、风的声音。三禅是火、风声音,四禅是火声。无色界: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越往上声音越小。这些声音比较空荡。
+ I; ]4 r0 X* b  G1 k8 \5 T! d" ^! g/ s1 g2 W3 g% c8 O

+ u2 J$ @5 k( i% k9 \  b$ N  Y        最后一个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是火声。像利器的声音。色界里禅定的声音,火声像小钟音。
+ A# r2 K% D" N  }4 f; T) {6 k
1 D/ g! i- d* _2 }0 s8 G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 B/ t* T5 n. \2 B* m' ?) R3 i" P: G, x) t& |
       听这些 声音最好在早上起床前。那个时候能量充足,在床上慢慢听。如果不想听就用打坐的方法快点越过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或超越三昧。因为九次第定从初禅 一直往上要花很长时间。如果能量不充足,那就像充电一样慢慢观呼吸。
6 |" E& r3 I2 e
/ O2 h) n+ g9 l3 Z2 y) T       从初禅 一直往上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过了色界这比较轻松。进入无色界前会感觉到停了一下,然后再进入。快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前感觉到快到顶了。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时会停下来,过一会好像走平路一样到达灭尽定。
$ @4 @6 G1 p/ H& c! [% i/ b4 c0 u- F9 T  x4 J7 v+ t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在九次第定从灭尽定一级级退到初禅 一会,然后也像九次第定一样也是一级级 从初禅 一直往上,到达灭尽定后又一级级退到初禅。不过速度很快。因为九次第定像开路先锋一样将身体的气脉打通,同时也积聚了能量。
" q' k& E1 P) |+ c  {
" k. Y! ~* N7 d         超越三昧(修禅):
9 Y- ~4 x- O2 U: S( [( j5 v5 u/ N! u
      当 师子奋迅三昧退到初禅时,过一会从初禅开始时会听到一阵气流声往上移动,好像喷头发出的声音一样。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一会又进入灭受想定。过一会听到一阵像利器的声音从灭受想定一直往下移动退到初禅,这时听到的是水、火、风的声音。过一会又听到利器的声音,这时感觉又跳到灭受想定。过一会又听到水、火、风的声音,这时是跳到了二禅。就这样灭受想定就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一会儿是利器的声音,一会儿是另一个禅定的声音。灭受想定穿插完成了后退到散心中。这时听到是组合声。这个就是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一种。
7 p6 x' |+ s, }- U# y$ }, q$ R' S' R
! Z9 U0 q. I. t, X/ l
       灭受想定退到散心时过一会又听到听利器的声音,感觉到又跳回到灭受想定。然后根据声音知道 又跳回到散心 。停了一下又听到一阵混合的声音往上移动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之后散心这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最后是初禅起住散心中。
) ~, a: p0 O$ u. d, O" z1 f* H8 A+ N2 o: k& G1 d8 f0 A* `- h# x+ k
      在散心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好像在轮船上,听到的是好像轮船发出的声音以及是海潮声。慢慢听不到轮船发出的声音和海潮声了,这时感觉到快到岸了。( j4 E0 m5 c2 [* S7 ]

7 r" x2 e! D/ M  R7 Z     这个就是 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二种。' K; O' ?- ?1 I1 k: X, g

! n8 |6 c8 y2 {0 F6 P      从 超越三昧(修禅)退出来之后又是从头来过,也就是从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又从师子奋迅三昧到达超越三昧。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 |: x9 I1 g% a! V* S4 R* q( {1 v8 C' z
     从第二次起会转得很快,这时候很难分出这些小禅定,只能分出大的。也就是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些禅定。在禅定之中我也不知转了多少圈了,感觉九次第定慢下来,这时也听不到水、火、风的声音,也没有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
& C+ F$ n9 Y# A# M0 [% ?; q1 n. t( I) _/ L8 Y! w6 [
    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  {8 H5 n+ `5 n$ _+ k
$ b0 E( w1 B$ s/ g$ \/ g
    也没有感觉超越三昧里的灭受想定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了,而是一边是灭受想定发出利器的声音,一边是其他禅定发出混合声音。
# q+ [4 g! [; I* R) @
9 B! G" u* `* ?- U) R( _( X% d# E     有时又听到虫子叫的声音........1 \/ {1 I) c" \  X

" j6 s; h; G2 }8 x7 l  M7 J$ h" ~       从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和超越三昧(修禅)的第一种,一超入,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耳根圆通章,观世音菩萨说: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 f* b& o' i  y      从超越三昧(修禅)第二种,二超出,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大佛顶首楞严经: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b- z; U* G9 C9 R$ O% }
      从多次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我想到了大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 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8 {, @( x5 |; u7 R5 Y

+ R/ V3 b% w0 H) p1 B+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09: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卷九: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9 ~4 w, s% J' B: f; ?
........
, U" a' Q6 J# @3 O. c' M. Q8 r  K- T$ I5 J6 [9 x+ H2 ~8 N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 {: e) A2 H0 N( y; x. |- r. X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 P/ z+ Q! l3 r- |/ [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 L! A4 S( A- f( y0 \% w4 a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 H6 i* x" w& ]! A; D! [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 Q2 O7 U) \9 r$ l: H3 d& g" j2 n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 x0 s9 z1 H/ h% |+ s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 i! k' y& A% }3 I$ ?- w0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22: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一对“大佛顶首楞严王”、“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诸三昧王” 这几句:
- ?7 e4 J+ G' P% M0 i1 l! W/ P楞严经卷一: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  l+ C+ s: O( K9 {# W$ e$ Z

  h# V  r3 l; w3 a! Q" b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2 Z: t4 ^1 S6 h- e0 t0 A# ]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节选): O9 X5 Z" L! V0 ~" T7 q

5 J) c5 b8 v, ?( ]; N4 I“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G$ k4 E: |. Y- E0 T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 I3 I4 m/ _9 W- o1 g  O8 u# b1 q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
$ l" c6 {5 [/ Y' x..........
1 ^5 ~- J2 [2 {9 C+ X: C7 Z& F: |) S1 L. o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
0 r% ]* n% t) g- a7 c+ ~2 q; o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J6 r& K5 g7 l
圣行品第七之四:
) c* C/ d; T& y& o) D" {7 s世尊。若是诸佛之所行者。则非声闻缘觉菩萨所能修行。善男子。是诸世尊安住于此大般涅槃。而作如是开示分别演说其义。以是义故。名曰圣行。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如是闻已。则能奉行。故名圣行。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得是行已。则得住于无所畏地。善男子。若有菩萨得住如是无所畏地。则不复畏贪恚愚痴生老病死。亦复不畏恶道。地狱。畜生。饿鬼。善男子。恶有二种。一者阿修罗。二者人中。人中有三种恶。一者一阐提。二者诽谤方等经典。三者犯四重禁。善男子。住是地中诸菩萨等终不畏堕如是恶中。亦复不畏沙门婆罗门外道邪见天魔波旬。亦复不畏受二十五有。是故此地。名无所畏。
- d( l$ G" R" q7 s- K! R0 k: V" y+ t+ Y) V# X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无畏地。得二十五三昧坏二十五有。善男子。得无垢三昧能坏地狱有。得无退三昧能坏畜生有。得心乐三昧能坏饿鬼有。得欢喜三昧能坏阿修罗有。得日光三昧能断弗婆提有。得月光三昧能断瞿耶尼有。得热炎三昧能断郁单越有。得如幻三昧能断阎浮提有。得一切法不动三昧能断四天处有。得难伏三昧能断三十三天处有。得悦意三昧能断炎摩天有。得青色三昧能断兜率天有。得黄色三昧能断化乐天有。得赤色三昧能断他化自在天。有得白色三昧能断初禅有。得种种三昧能断大梵天有。得双三昧能断二禅有。得雷音三昧能断三禅有。得霔雨三昧能断四禅有。得如虚空三昧能断无想有。得照镜三昧能断净居阿那含有。得无碍三昧能断空处有。得常三昧能断识处有。得乐三昧能断不用处有。得我三昧能断非想非非想处有。
0 W! L7 D( ^& m9 X+ _* v5 {5 M+ T% D; Z7 w1 w8 b
善男子。是名菩萨得二十五三昧断二十五有。善男子。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诸三昧王。+ z2 `1 R! V9 N6 g)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2 11: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爽 发表于 2020-6-10 22:15
# d+ y1 r7 L4 |' ]" @, A1 Q对一对“大佛顶首楞严王”、“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诸三昧王” 这几句:* _( p! B. b: Q9 ]
...

" \9 B5 m4 o! M) `7 f& b  印光法师法语:
  *带业往生是什么意思?
 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无论功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文钞三编卷一第一六八页‘复吴思谦居士书
% h' z. s1 H) C4 A( M" z
      读到 印光法师法语,如何做到"非将业带到西方去",对一对“大佛顶首楞严王”、“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诸三昧王” 这几句就明白了。

' o+ I/ h; m, t" {: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4 06: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爽 发表于 2020-6-22 11:44. o4 e5 B" I" d6 u% X
印光法师法语:  *带业往生是什么意思? 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 ...
8 i8 \; z$ g* K. i6 F! C- _% w' g, i2 z9 A
印光法师法语:(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
0 x( d  G7 c) H; N2 t可以从以下经文对照学习理解:' a( D' H! ~0 K2 z+ J4 S
0 e2 X# B% ?, N. B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往生品第四:
! G- R1 {( o8 s, c/ }“舍利弗,有菩萨人中命终还生人中者,除阿惟越致,是菩萨根钝不能疾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不能疾现在前。* m! ]4 t1 Z/ }5 f! i

. _, I7 B8 {' S% t5 c7 q- G. @“舍利弗,汝所问‘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此间终当生何处?’者,舍利弗,此菩萨摩诃萨,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常值诸佛终不离诸佛。) Z3 t5 s9 K% \( e9 b

4 }$ b" W+ b# Z: @" w“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不以方便入初禅乃至第四禅,亦行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得禅故生长寿天,随彼寿终来生是间,得人身值遇诸佛,是菩萨诸根不利。; c$ ~5 [: ^) |0 Y1 R6 H

$ I% S( m7 H9 w' x2 S“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亦行般若波罗蜜,不以方便故舍诸禅生欲界,是菩萨诸根亦钝。. ]- [. P9 s) j2 O  e
5 t* I) E# n; j: x% B# l8 j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入慈心乃至舍,入虚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行佛十力乃至大慈大悲,是菩萨用方便力不随禅生,不随无量心生,不随四无色定生,在所有佛处于中生,常不离般若波罗蜜行,如是菩萨贤劫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X5 m* I4 B) M+ k1 w8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7-1 13:44 , Processed in 0.1030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