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卷第六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X3 {3 O. K) W2 g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2 G& k& ^1 q8 {) o' q………
7 n2 u2 z- U8 i- ~) v; q& _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6 t5 C2 F7 U; R0 Q, |5 p/ b2 C…….. 5 {9 d& o* l5 i: v- X3 d: `
+ k$ N* f1 c- n$ X( |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四卷3 F9 e0 h2 v, l
宣化上人著述- @3 E2 O! f* g3 A; b, r
S6 `9 I P U: B3 L
6 j- u8 G: Q( j& o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
1 z C& U. f3 I6 x- [
2 _; j! D5 J: L' ` 阿难,你现在不愿顺生死流转,而想求逆流功夫,就应该返本穷源,寻求生死流之根源,才能得到不生灭的果位。
1 f3 |, u9 B- `- a2 C6 ] . @! m9 A8 _# m* S
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
+ k! N0 \* T* t4 g, e 8 `+ M! g' Q6 ?8 [
欲求不生灭果,当依不生灭因。六根之性是不生灭,但有优劣之分,所以你应当先选拣检验,这六受用根,哪一种是离知?哪一种是合知?鼻、舌和身三根是要合才能知道。眼、耳和意三根则离开亦能知道。合知比较难修,离知比较易入。再考验谁是浅显易明?谁是深隐难测?意根是深隐难测,眼耳比较浅显易入。再看哪一种是圆通?哪一种是不圆通?眼具八百功能,故不圆通。耳具千二百功德,当然最圆通。如来已暗示耳根最圆通,但不说出,要阿难自己体验选择,作为入门之道。* R( Q* m- k; \5 E
, v- b) W' l* {3 B! F 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9 S6 W* Y; Z. e% L w! x6 o: ~
1 Y1 @: T! V! |, a5 x 如果你能在这六根中,明白哪一根是最圆通,依它修持,把无始以来交织妄业之流,扭转过来,做逆流的工夫。顺著不生灭的圆通根来修,犹如顺水扬帆,和那些不圆通之根,比较起来,迟速几有一日和一劫之不同。
5 z; D! |& s: {3 w: d$ u4 F3 [ " C% C$ M* M% H$ _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
2 P" h) @/ k9 ~, T3 h6 n5 c6 [& f " f) o! ^6 ~( t; ?* Y
我已经完全明显开示给你知道,这六湛圆明的根性,本来所具足的功能数量,由你自己仔细去选择,哪一种和你最相应,最适合的,我就会和你再详细解说,令你对这根,能次第解结,渐次深入,得到进步。
" Q3 H0 S3 K2 N8 w% t5 u - t$ x- j# M3 |# _* y
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 \; {+ t! M, |
9 Q0 e y# O* ~8 w. | 十方如来,在这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一一依次修行,头头是道,都能得到无上菩提,并无优劣之分。% b8 u' h* F" u6 l$ Y. \% V2 Q
5 }, [: \' t( l! d% B% R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
2 X5 N+ n1 F9 B% v+ j A$ B , y" Z! G9 y9 i
但是阿难,你的根性下劣,不是优秀分子,故不能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得到圆融自在之智慧。故我要为你说明,诸根之优劣深浅,使你选择后,能做逆流工夫,一门深入。7 y+ t9 G8 r7 A# ]( r6 u
. }6 A( z) A; t; Q( A
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 Y8 n2 f8 X+ \. Z, ^$ _ 3 x4 B5 [: h! s+ ]3 W
只要你能够一根深入,入到极点,妄尽真存,达到一真无妄之境界。这就是一根得以还源,其他六根,亦同时得到清净。 % f5 t: u, ~6 {! g" Q
! X' G% s. d# _; g6 f
3 ^ C# D: k2 w(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