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视病人 爱如亲子 作者:佚名
1 f1 D- N$ Z$ e. {! D& }" E! A 佛住在舍卫国时,有一位长者,请佛及众僧去受供养。那时比丘们都去,如来没有去,派人去取食物,有两个原因:一是要给诸天说法;二是要去看病人。
+ Y; {" ]3 g9 c2 d* j: ~. R4 a, i 当时,世尊看见所有的比丘都去受供养,即拿钥匙打开一间房间,看见一个比丘患病很沉重,大小便都拉在床上,身体不能转动。 $ R1 K$ {" O0 Q/ s8 o/ M
世尊问道:“你有什么病苦?” 0 n% |- v6 j" H: O
比丘说:“我生性愚昧,常起懈怠和傲慢心,从不帮助和关心别人。所以今天没有人看望我,现刻实在孤单穷困,无处依靠!”
7 [5 I/ ?7 \+ p4 ] 这时,世尊慈悲怜悯,亲自抱他起来,清除污秽,洗涤坐具;给他洗澡换衣,铺设干净坐具;又抱回房中,亲自给他按摩。并告诉比丘说:“你不努力修持,死后还要受更大的苦!”逐步给他说法,劝勉他勇猛精进。
, j! A" [2 ?4 [1 `/ C4 S 后来佛对众比丘说:“你们比丘,没有父母兄弟,也没有姊妹宗族,不互相帮助照应,这是不应该的!我们佛法平等,上下和睦。从今天起,弟子侍奉师父,如像侍奉父母,至死不应舍离;师父对待弟子,视同儿女,随时将息,至死不应舍离。师徒互相慈爱,保持永久。所有什物,平等分配;如果没有什物,当多方去乞,照顾病人,等于照顾自己;所得的功德,没有减少。”当时患病的比丘,心中领悟,命终后便得无余涅槃。 ; q p) C! M& D3 f
摘自《佛教故事选集》 $ C6 b2 c+ g6 |$ L3 v% [
菩萨对他菩萨起毁訾心,须经尔劫恒住地狱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来源:摘自《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六) " R) x& t/ i9 B- S# j5 o
以下宣说对菩萨诋毁、嗔恚的过患。 : l9 c* j& D% Z0 Z
又如菩萨起毁訾①心,则此菩萨须经尔劫恒住地狱。 5 j/ C5 q! v" t, J3 J
若菩萨对正趣入大乘者生起了诋毁心,则生起了多少恶念,就要在那么多劫中恒常住在地狱中。
$ q" `$ s3 F/ e: s/ Y 《寂静决定神变经》说:惟除毁谤诸菩萨外,余业不能令诸菩萨堕于恶趣。 ! H* z( f& G0 O1 @8 f E( e
《寂静决定神变经》中说:唯除毁谤菩萨之外,其它罪业并不能使菩萨堕入恶趣。
9 O ]! H! c5 D) Z7 o 《摄颂》亦云:“若未得记诸菩萨,忿心诤毁得记者,尽其恶心刹那数,尽尔许劫更擐甲②。[注②: 更擐甲:“擐甲”即穿上铠甲,比喻精进。“更擐甲”即再次发起精进。]。” 0 P, @: o- _' m1 u$ M1 j( @
《般若摄颂》中说:如果未获得授记③的菩萨以嗔恚心斗诤轻毁一位已获授记的菩萨,则其生起多少刹那的恶心,就要在那么多劫中重新擐甲,发起精进。[注③: 授记:佛陀事先为菩萨记别说:你将于某时在某国土成佛,名号如何,所化眷属如何……。] ; g# s$ `1 y8 b, Y
谓随生如是忿心之数,即须经尔许劫更修其道,则与菩提极为遥远。故于一切种当灭忿心,设有现起,无间励力悔除防护。
- q* o" q8 B8 l9 |! j& _ 随着生起多少念嗔心,就必须经历那么多劫重新修道,因此距离菩提极为遥远。(比如,生起一百念嗔心,则须再修一百劫。嗔心越多,离菩提就越遥远。)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灭除嗔心,若有嗔心现起,应立即努力忏除、防护。 ------------------------------------------------------------ 【省思】即使是菩萨,对其他菩萨起一念毁訾心也要堕入地狱受报一劫,更何况凡夫;我辈凡夫若对大德菩萨(可能以各种身份出现)轻慢不敬,乃至非议、毁谤,那就不知该随入地狱受苦多少劫了。可不惧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