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26 11: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坤卦的卦辞与爻辞部分通称《坤文言》,相传为孔子所作。; G% H: R: _+ b! k0 Z& c3 D
【译文】《文言传》说:元始(在人为仁), 是众善的初发;通达(在人为礼),是美好的会聚;有利(在人为义),是事物的和谐;正固(在人为智),是办事的根本。君子体察仁道,处处行仁,就足以领导众人,寻求美好的事物就会处处合乎 礼,施利于他物就会处处合乎众义,坚守正道就可以办好事情。君子就是能够施行此四种德行的人,所以说:「乾卦,象征元始、通达、和谐有利、贞正坚固。」
, V. ?" C4 Z5 l+ h0 L) D
* M* e" n. _8 N 【原文】子曰:君子 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o5 e {5 ~$ B ^ 【注释】子曰至所以进德也:德谓德行,业谓功业。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易正义》: 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5 @( W2 r2 D2 G1 S. O 【译文】孔子说:君子增进道德建立事业。推忠于人,以信待物,德行就能够得到提升。 修理文教,内心诚实,就是立业的根基。处在上位的时候不敢心怀骄慢,处在下位的时候心也不会忧闷。
5 D* n/ q( c6 m5 i* X; ~8 d. w# Y$ g % ?& y9 ?+ U Z$ Q( E* G4 u
【原文】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 人作而万物睹。( J5 h& Q( c: N
【译文】孔子说:同样的声音能够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水总是流到湿地上,火总是先烧干燥处,龙吟然后景云就会腾升,虎啸之处就会有谷风相随,圣人兴起, 万民都来仰望他、亲近他,接受他的引导和教化。1 f& S4 |- b9 _, P; P! a- S
7 k: ]& r5 v4 l8 B) L0 Q7 f
【原文】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以君德而处下体,资纳于物者也。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 h( U4 j+ c, v# t, P: i 【注释】君子学以聚之,问以 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正义》:「君子学以聚之」者,九二从微而进,未在君位,故且习学以蓄其德。「问以辨之」者,学有未了,更详问其事,以辨决于疑也。「宽以居之」者,当用宽 裕之道,居处其位也。「仁以行之」者,以仁恩之心,行之被物。
* p2 c( k- w: e% n, `) ~ 【译文】君子通过学习来蓄养其德行,学习后还有不明了的,就详细地询问考究来明辨决疑(有君主的美德而处在下位,是因 为有所依靠和接受他物的帮助),以宽厚的态度来对待他人,以仁爱之心来行事接物。
0 r; q6 m$ X a6 b7 z6 p
6 \" m; V9 y! `4 M 【原文】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 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 Y L4 c$ N; \, \# T- D& f 【注释】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合是符合、相通的意思。这四句通过比拟来 赞扬「大人」。大人,即圣人。
4 ^8 v! w1 B" @" E% R 【译文】九五爻辞所说的「大人」,圣明德备,他的道德和天地一样覆载万物,他的圣明如同日月一样普照万物,他施理政事像四时一样井然有序,他示人的吉 凶祸福如同鬼神一样奥妙无穷。他若在天时之前行事,天不违背他,若在天时之后行事,也能奉顺天道运行的规律。天都不会违背他,何况人呢?何况鬼神呢? H" l$ F8 ~# K+ g* E7 R
8 N- ~6 k6 u, s7 Q7 w* Y0 L+ d 【原文】知进退存亡而 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0 R0 l" _4 k" ~8 t- Q
【译文】深知进取与引退、生存和灭亡的道理,行为不偏失正道。大概只有圣人才能如此吧!4 _7 j* L0 u+ w, i9 D
5 s% G0 v: W4 A ~% i' b 坤 卦
# N& F! s/ ~ B- @ 4 a W8 M1 O; q- P \
【原文】象曰: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5 P1 i- e) G7 M8 ^, F6 i! u" n% V 【译文】《象传》说: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这是坤卦的象征。君子应效法坤卦的精神,深厚自己的德行来容载天下万物。
4 T- ^ T' D! F6 x! K2 V " C$ C$ f* U' g3 X' c% m# ]
【原文】文言曰:坤至 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3 q& A* c& K" B2 Q: Z
【译文】《文言》说:坤卦六爻皆阴,至柔,但在变动时却也显示出无比的刚。地体不动,极为安静,但生物不邪,德能 方正,含养万物而德化光大。坤道至柔,承载于天而依照四时运行得当。$ A* {2 A% [: e) L$ I. E7 a8 {3 d" t9 R
$ _, P6 z( J8 P* G) R
【原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c; O* D, ?6 j! d$ _9 R7 L
【译文】修积善行的家族,必定能够积累许 多庆祥(能够庇佑子孙);累积恶行的家族,必定会留下许多祸殃(必将贻害子孙)。* |% [$ u6 n' f B
3 I$ q& |, {6 e' W- ~: |) t; {
【原文】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 X ]. \) J! U( o0 o* r, s e 【注释】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 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周易正义》:「君子敬以直内」者,言君子用敬以直内。「内」谓心也,用此恭敬以直内理。「义以方外」者,用此义事,以方正外物。言君子法地正直而生万物,皆得所宜, 各以方正。「敬义立而德不孤」者,身有敬义,以接于人,则人亦敬,义以应之,是德不孤也。
) R M& {1 n `. u: V3 H9 V& n 【译文】君子恭敬一切,以使内心正直;行为处处循礼,以此方正外物。能够做到恭敬一切、处 处循礼(人们就会恭敬于他,以义应之),就能够使美德广布,得到众人的回应。
; ?, I: k. L0 M, j! g7 S1 A1 d
$ r5 a$ i0 Z. L1 D0 O3 J 蒙 卦
* W2 z6 j# l! U p/ d2 e: f. ?
, Q# X0 D9 x+ ^' a" r 【原文】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P! c6 h# L) A4 k& Y$ M
【注 释】山下出泉,蒙:释蒙卦上艮为山、下坎为水之象。泉水流出山必渐汇成江河,正如「蒙稚」渐启。君子以果行育德:《周易正义》:「育德」谓隐默怀藏,不自彰显,以育养其德。「果行」「育德 」者,自相违错。若童蒙来问则果行也,寻常处众则育德,是不相须也。
+ ~. X/ K3 {: S8 A 【译文】《象传》说:高山下流出泉水,象征着「蒙稚」渐启。君子效法蒙卦的精神,行动时如水之必行,果决不疑, 修德时隐默怀藏,不自彰显。
7 L( `) c# G i& u* M0 e+ w I6 l* E4 s$ ]' U
【原文】蒙以养正,圣功也。9 T3 K: \- [# w6 V+ n
【译文】童蒙的时候就能够培养其纯正无邪的品质,这就是至圣之功了。
, S, E9 E- v* A! I ! r: _( P4 w, X2 z7 `( G9 S' I1 I
师 卦' ]4 Z4 t: V( Y. E5 P% J3 g
, J8 @; p/ O( e8 ]1 N 【原文】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5 S; o; Y% a% c Q 【注释】地中有水,师:释师卦上坤为地、下坎为水之象。君子以容民畜众:君子,容纳畜养民众。《周易正义》:「君子以容 民畜众」者,言君子法此师卦,容纳其民,畜养其众。
1 e0 T* s/ ^; q! G 【译文】《象传》说:地中有水,水聚集在地中,象征着「兵众」。君子观察此卦象,因此包容、保护其民众,积聚其民众。' t3 R, L9 V0 z, j3 r& \/ }) ]
5 j' y0 ]- \" i+ z4 n, |1 ~
【原文】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为师之始,齐师者也。失令有功,法所不赦,故师出不以律,否臧皆凶也。
& X9 S: y3 B8 ]# ?) r9 s) ]9 e 【注释】师出以律,否臧凶:否,音匹。「否臧凶」者,若其失律行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