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42|回复: 2

八、佛法的教学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9 08: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认识佛陀教育》. @6 m  D. i& U/ G: x- |! A+ u& r

% j1 V( r5 a6 g7 ]1 a0 |
8 S5 Q' o: U5 W: x* c/ F" h/ R  再谈佛法的教学艺术。佛当年在世到处讲学,跟周游列国的孔老夫子没有两5 T" K: S8 N; I) w+ }
样。在印度的时候,佛的这个大团体,哪个地方邀请,就到哪个地方去;讲一个8 X" j! W* a- Y: t( M
时期之后,别的地方邀请,又去了,所以都不是久住。佛不是一个人去,是带着4 Q( F$ V4 d1 l: B( v5 O
一千二百五十人,所以邀请也很不容易,那真的要有财力、有物力。佛法传到中  }. g5 m/ Y5 v. x- q6 X# E
国来,才有寺院、丛林,才有固定的住处,因为佛教是中国帝王迎请到中国来的
7 q1 b* F8 E* v+ H/ j。在印度,社会大众对托钵的僧人很尊敬,都恭敬供养;而中国人当托钵是「要% k# `/ x: s8 ]) ]) r5 C5 _
饭的」,这是最令人瞧不起的。僧人,是皇帝迎请来的客人,皇帝又拜他做老师
; p. [/ Z# b8 c( l* W,哪有让皇帝的老师到街上去讨饭的道理呢?所以佛法到中国来之后就变成中国6 G  s! X5 p7 U$ ?( v* j" p6 J  x1 P" A
化了  不再托钵、不再树下一宿了  盖好房子给他们居住,而且宫廷派专人
+ ]* {7 ]/ s! p8 L; a2 H! {/ O侍候供养僧人,使僧人不再为了生活那么辛苦!到唐朝的时候,寺院发展成丛林  Y$ C8 d: {& I$ h5 y
,百丈大师跟马祖(不是妈祖庙的妈祖),是丛林制度的二位创始人。马祖是禅
2 F6 B% T& m* f5 a宗道一禅师,俗姓马,是禅宗第八代祖师,六祖惠能的徒孙。「马祖建丛林,百
5 e" g1 r6 \4 g丈立清规」,丛林中的一切规矩都是百丈大师草拟的,他们两人建立了中国丛林
  t! |/ ~+ ?# g( x9 W* W。丛林是什么呢?就是佛教大学。是真正有规模、有制度,把佛教教学制度化了
" S7 C* ~8 R3 l' a;不像从前私人私塾式的互相传授,规模很小,也没有一个制度。从马祖之后,) `: E& w! F, J1 M
中国佛教走上了制度化  变成大规模的学校。丛林很多都变成了专科大学,这
  w+ T: J$ j) g) h3 {) v- N( V是中国佛教的特色,是外国没有的。丛林的教学、讲学、教材、教法,没有一样
: E1 @0 m: O9 w2 M" |' b. H3 |不是达到最高艺术境界。我们从经典、音乐、雕塑、佛像、建筑、供具,以及其
9 b' P3 J8 s3 f+ c& q* x& N他种种,只要稍微留意,都能够发觉这些完善的教学。那么到今天这许多非常完
1 ]7 u+ P/ b) m/ T1 L% ]! N6 K" U善的教学,现在也都失传了。现在的佛门梵呗,实在讲,都已经变质了,都不如
4 m: ?$ e, V' N从前来得完美。佛教在这一代是非常缺乏人才,不只是缺乏艺术人才。佛教艺术
2 S; z1 S& n; _. G1 f5 U人才要有高深的佛法修养,如此,他所表现的东西才是活的,才有真正的内容。
1 S! z) H( A+ B& v像世间的艺术一样,如果不充实哲学的内容,他创造的东西就不能尽善尽美。所9 f# q: j. Q6 |$ k; A
以一幅画、一首诗,或一首曲子,一定要蕴含高度的哲学修养在其中,才能显现& f" E& f; u0 j: T9 O- v
出真善美慧。今天佛教梵呗词句都是古人做的,意境都很好!但因为心不清净,& M1 y' }5 l. I  u$ n" P
所以唱出来的音也不清净。也因为心里没有达到证悟的境界,所以唱出来,灵感" g& X+ w% D+ ^* a% X
也没有了,反而显得俗不可耐,甚至于还不如基督教的圣诗那样感动人心,这是
- c, X8 N; O7 R+ W/ X佛教之衰!佛教人才的缺乏,不是佛教没有内容,不是佛教没有真实的东西,实/ {" G0 ^; Z  N6 q' I+ g) U5 I4 e
在是缺乏真正的修行人。以绘画、雕塑艺术而言,诸位如果到大陆看过敦煌壁画
% E/ O. [6 g- d* X/ `+ t、云冈石窟和最近在北京房山发现的石经,便可以体会到中国佛教艺术的伟大和8 D# v8 \1 D/ h
壮观!石经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代表作,是文化大革命之后发现的,比我们现在- K' {7 Y. L. p3 L# H% j
的大藏经,内容还要丰富得多。晚期翻译的经典,有些还没有收入藏经,石经全
& |( U3 Z9 a! V% D7 Q4 s都收进去了。石经是用大块的厚石板,两面雕刻,每个字,有大拇指这么大,字
2 d$ h0 i- u1 j0 p, e. G' r体非常之美,整部大藏经雕了四百年!这样的工程,实在不亚于万里长城!是最
. O! c- |! u- t. T( K) T1 z近才被发现,一整部完整的,一共有几万块石头,分藏在七个山洞里,大概还没" L/ Q8 E0 R8 b! s3 K8 R- N% e( I
有完全拿出来,所以只开放两个,我们进去参观,真是叹为观止!不能不佩服古5 N+ G4 C, B8 W7 B4 @
人之用心  怕佛教经典遗失,用这个方法保存佛经传给后人。他们对后世的子
+ S( S. Y* m% @. c孙真正是尽到了责任。0 J5 v3 ^+ Y9 i$ ?6 L
  佛教寺院的体系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我们现在是博物馆跟学校分开+ X6 }# T6 u1 d) Y0 Q& P8 C
,它是博物馆跟学校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佛教所有的一切艺术" K2 k# n  u* ?8 U1 `
,都具有高度的教学艺术,不能够把它看成单纯的艺术品;它含有很深的教育意9 ]& V. O& Y2 u/ u
义,很高的灵性智慧,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不出来、领会不到的。以佛菩萨的造  o  p& o( n1 S1 h: C# K+ v% p
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便以为这是低级宗教、是泛神教;人
+ E7 ?2 z+ e& B) k  T1 n7 q) e% V家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  唯一的真神。他不知道、也不了解佛教所供养的诸佛
4 q  K3 e: M; C1 _2 F菩萨不是神,是代表法门的。世间有无量无边的事、无量无边的理,用一个形像5 A8 z# A5 d$ v* F
、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表达的,所以用许许多多不同的艺术品来表达。佛教艺术
/ |! L& Y$ p) `7 F5 ~+ t在教育上特殊用意了解了,便不会把佛教当作是神教;真正清楚了,佩服之心便6 g8 z  E  F0 ]
油然而生了。
0 v4 A# w) O+ J  一切诸佛是代表我们的性德;一切菩萨、罗汉是代表修德。不修,性德虽然* z: Z2 B0 M$ B9 V, p
有,但不能够显现出来,得不到受用,所以性德显现要靠修德。菩萨代表「修」& S# |( T  ~: U/ b/ y1 {" J
,佛代表「本性」。因此,佛门供养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萨。这一尊佛代表+ B& a  |! n" y  M: B1 Y
「真如本性」,菩萨代表从「性」起「用」。本性是空、是体,起用是有。体、4 w; |1 z8 V! A5 k
相、用;「体」是空寂的,从「体」能够现「相」,现「相」就有作用。菩萨代/ S+ u5 V* L$ x3 \6 }0 ^" _
表「相」、代表「用」,佛代表「本体」。所以在华严经里面佛不说法  「本1 D) ~; V! |" n$ }: R
体」当然没有话说;菩萨就说法了  起作用就有得说。从「相」上有得讲,从  k: T$ n: F1 S
「作用」上有得讲,从「本体」上一句话都没有。本体不但不能讲,念头都没有7 H$ I8 H7 I- D4 g' c' h/ A
,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便是从「本体」上说的,所以佛代表「体」,8 x/ j, h4 U' S) [' Z2 \  N3 N5 R
供一尊佛。「用」,为什么供两尊?无量无边的「相用」分为两大类:一个是知
$ I& m+ f* [5 d2 b, a,一个是行;就是解、行。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的学说就是从佛教来的. s+ Y( T& N1 v6 Z/ p
。佛家讲「解行相应」,他老人家把名词换成「知行合一」,搞起他的哲学了,, x! ~2 ^+ U9 B5 E
其实他的哲学完全从佛法脱胎而得的。「解」、「行」;就是「理」、「事」。3 |; o8 _/ y6 U8 R& r# l6 H
通常我们供养释迦牟尼佛,即是代表「本体」。释迦牟尼佛的两边,供养两尊罗# T2 r0 _( _- k" k- A1 `
汉  阿难尊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他代表「解」、代表智慧。
& ?( `) ^0 q: N迦叶尊者是苦行第一,代表实「行」。也有供奉释迦牟尼佛,旁边是文殊、普贤, I. I. T: j( Z4 `$ W7 P
。文殊是智慧第一,代表「解」,普贤菩萨是「行」的代表。换句话说,不管有7 `5 n% Z$ |/ [' \
多少,总不外乎「解、行」两大类。净土宗供奉阿弥陀佛  代表本体。观音菩  E  [: Q7 r+ Q
萨大慈大悲,代表「行」;大势至菩萨智慧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08: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表「解」。所以佛像的供法* O9 v' `8 Y3 M0 F, _
都有他的意义,一定是一佛二菩萨,不会供两个佛三个菩萨!% @1 t5 M8 L, ^
  每一尊佛代表性德的一个部份,但是诸位要晓得,每一个部份都是究竟圆满
* [" n/ v7 j: f3 l6 o: ]8 Q的,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释迦牟尼佛是从名号上说的,名号都是显德+ g( \$ l) r$ l. b3 f1 m+ w
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这是教我们对人要仁慈,要以慈悲待人。「牟尼」
! h$ o" f0 n* I, x" u是清净的意思,寂默就是清净,是对自己的。对人慈悲,对自己要求的是清净!' ?+ _, g) A1 j+ }
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的,这是我们性德本来具足的。阿弥陀佛是梵音翻过来的,4 Z- E5 W" ?7 s
「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阿弥陀是无量的意思啊。什么无量呢, T* S$ H' Z6 }! _: t
?一切都无量,没有一样不是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道力无量、寿命无量
9 w& m: N: w; B- X9 n3 f……。无量的无量当中,寿命是第一,没有寿命,一切的无量都落空了;要有寿+ Y0 P- }. q  e5 r7 Z
命,所有一切无量才能真正得到享受。那么这个无量的无量,要怎样才能够真正
2 v0 H/ ], C7 Q8 E' l获得呢?无量就是自己的自性,真如本性。六祖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一9 b6 u5 a: y  x8 t! W
样都不缺啊!);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2 e# S( s$ s& |1 G$ D( W1 g2 N) t2 N
)。」这就是无量的意思。那么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个无量呢?就照观音、势至
8 h2 }- n* O8 w( Q4 A+ s0 O这两个人的方法去修行。观音教我们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教我们一心念佛。他
% T3 K. S2 e0 q* `: a# o教我们「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一句佛号就能成就。但是单是一句6 K! v, u! E) }; P9 A/ `
佛号,那就是小乘,加上观音行就变成大乘。观音行就是大慈大悲之行!对别人
$ n4 B) s6 q/ _9 V大慈大悲,对自己一句佛号专念,就一定得到「无量寿」,一定开发性德,无量% u3 B7 C) @; q  A3 j; |. r
无边的功德便能统统现前。所以供佛便要了解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各代表佛
$ |3 l) l. k6 X6 g; Z6 m7 _; S3 }: D4 W教一种修行方法、代表宇宙之间的一种真理。
$ b$ Z* ~0 S3 M: |  在佛教的建筑方面,供佛的大殿,我们从外面看它是二层,里面看是一层,
( X2 p" k# {& |& w) \; z/ q这都有意义的。从外面看,真俗二谛;里面告诉我们,真俗不二,万法一如。这/ M4 G" {! A& O0 v) ?2 M
个意思就是说:外表是有差别,实质是一致的(没有两样的)。佛教正规的建筑# q5 G+ F$ i6 l1 s3 d
,一进山门,第一个见到的建筑物就是天王殿,里面供养四大天王  护法神,, o! n( s2 M! Z5 `3 \" N. C5 k
当中供着弥勒菩萨。这样的供奉方式,使人一进山门,第一眼就看到弥勒菩萨。
. x. z4 M* Q$ W5 P; l. T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像,看他那笑咪咪的样子,就是告诉我们:你想学佛吗) _3 q$ Z! S$ j5 q! n" ^; L
?先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发脾气不能学佛,一定要欢欢喜喜。再看,他肚% B! v& _) t8 I. B
皮很大。「大」代表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所以也代表(教给我们)平等1 M! D: e4 \4 _! D
心、喜悦相,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心里都欢欢喜喜、平平静静的,不要跟任$ p6 U: h( R# D3 f( J6 x% ^1 o* I
何人计较。有这些条件才可以入佛门学佛。所以弥勒菩萨面对着大门,告诉来者
9 |) A3 n( O% Z) |5 W:要有我这个条件,才够资格入佛门。
& n: X% y1 e2 j4 |8 G6 S  旁边的护法,分东、南、西、北四大天王。东方天王,代表负责任,叫持国  ?# g: [3 \. w0 L5 {6 q
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主持一个家庭的事务,我们叫持家。主持一个公! u# M5 H' E+ U  w
司的事务,是总经理、董事长。主持一个国家的事务,是帝王、是总统。要怎样9 i# a5 z4 k6 r) W
去做呢?一定要负责尽职。每一个人在这社会上,都有他一份的职责,能把自己: z/ x3 X- e+ X: u: P
本分的职责,尽心尽力做到圆满,这个社会和谐,国家一定富强。持国天王教给
5 q0 r+ C" p. Z: Y  R/ I我们这个事理。
5 l1 ^) \7 I1 i: G6 A0 y  南方增长天王。单单把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得很好还不够,还要天天求进
# J/ ?) [3 x, j步。不进则退啊!时代永远在进步,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我们的德性要增长$ {6 W+ R) p) }' {/ `/ N) b7 x
、品德要增长,乃至学问、智慧、才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生活水平也
0 L/ s( P6 y" K/ o  x0 i7 O9 |3 |& q要天天提升。你看!佛门不落伍啊!佛门真是讲进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他( E, P- t/ z8 s8 Z; d% ]
不是跟着时代走,是领导时代走啊!怎样把持国、增长,做得圆圆满满呢?后面( Q+ v' l+ F3 l/ q
两位天王教给我们实践的方法。
% S  S! ~* Q. q  西方广目天王,叫我们多看;北方多闻天王,叫我们多听。这就是中国人讲
8 a! j/ `# b, b- x! v; y  J8 s& p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成就根本的学问,行万里路,就是今天所
) ?! l7 w) e$ T" m0 [6 R9 @3 w谓的观光、旅游、考察,到处去看看。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采纳;缺点,我们- M, [' Z( ]- e) o: U; _7 j; f
警惕、改进。我们能够「舍人之短,取人之长」,来建造自己的社会、建造自己9 o/ f: H7 [9 h( S) D
的国家,那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这叫真正的护法!所以这些塑像
5 g, m' }6 y# ^) z- ^: v% M供在那儿,是在给我们上课的!你要一看就晓得,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朝这理2 r0 m7 _' c3 X: w* {4 B
想目标精进!能这样做,佛哪里是迷信,哪里是崇拜偶像呢?
6 b6 N% e; A- }, @) j1 ]  四大天王手上都拿着道具,这道具也是表法的。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
1 `. E+ z' u- e  J+ `" J# S/ o# E。代表做事情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像弹琴一
" W* g3 P# ^9 ^% [样,琴弦松了,弹不了,紧了它就断了。儒家讲中庸,佛法讲中道,就是负责尽) x7 ]0 U2 [! v' p+ f5 ?# c: T  M
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能不及,事情才能圆满。南方增长天
8 O/ i' p' N$ Z  [9 b/ D王,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剑  慧剑(智慧之剑),是「快刀斩乱
0 ~: @; r, _6 p: V, W! J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龙,有的时候是一条蛇
8 K$ d# r5 A) d, l,蛇跟龙都是一样的意思。代表变化!我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这
, }; x* [2 ?: D, M" @个世界现实的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一定要% O) p+ b2 c* u' |' }8 i6 N9 A
把他看清楚,才能够从容应付。龙表的就是这个意思。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
6 y7 |2 R3 s9 d5 A$ ~- q$ `伞;伞是遮盖。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染污,要防止,不要被污染。所以广学多
- A) F. I/ X- k闻的同时,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要不受染污。要对现实社会能够完全理解,才2 \$ F4 ]* U7 t- s
有智慧、能力,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方法来应付、处理,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 \  J% Y- }5 ~- k, B5 m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天王殿教导我们这些;不是看做神明,对他烧几柱
0 v9 e7 E3 z: @0 A: l香,他就保佑你平安!那就大错特错了!" [1 G9 B! L$ t
  由此可知,佛寺院没有一样不是教学。就是供具也有它的教育意义。佛前供
9 {/ z6 w. ?+ S. M6 ]一杯水,有什么意义呢?表法的呀!水是干净的、清净的,代表我们的心要像水
8 I5 c5 X% N5 W8 ], f" }1 o! M3 u一样干净;水不起波浪,是平的,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平、一样静。看到这杯供
+ C8 t8 R/ k8 b6 C水,就想我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清净、平等。佛前供花,花代表「因」,开花后就
% U$ r* n$ i' F2 J& a结果;花代表六度万行。供果,水果不是供给佛菩萨吃的呀,是教我们看到「果7 }. Q1 [8 \4 w, p
」时,就能想起「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果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08: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应该要修什么样的因」。所以佛门
2 a. U# t6 d# i3 U1 I2 w一切设施、供养,处处都是提醒、教育自己啊!佛菩萨不闻、也不吃,什么都不3 f% b3 h& |% N; r  a4 t
要啊!再者,「灯」代表智慧、光明,「香」代表戒定真香。没有一样不是表法- a) c9 v+ f) z3 j; D
的,没有一样不是教育。现在学佛的人,对于这些教育意义,统统不知道。为什
8 I  |) V0 Y; ^9 Z  }; m4 s么要烧香?为什么要供这些东西?都不知道啊!所以信佛统统都变成迷信。社会
4 ~& h: m) K4 E8 j, C上有人批评学佛的人「迷信」,更有人说学佛的人都是神经病。他说得没错啊!
: O( F3 j- w: c: {, M多少学佛的人真没有弄清楚啊。如果自己清楚了,再跟他们讲解清楚,相信他们
( P0 e: Q8 O: U& @* b, u4 L! x也要学。我在大陆跟他们讲清楚了,他们也要学啊!他们说:「这么好的东西,
4 ~5 r: L2 I7 D+ ~0 q我们都不晓得、不认识它,真的很可惜!」他们也想学!
+ @/ G# D5 N6 n/ ^  总而言之,佛法是以真实的智慧、无量的大觉,帮助一切众生得到真实的利
5 o' A" A" f) Y# @" Y6 j1 U益、真正的快乐,这是离苦得乐。佛以无尽的悲心,教化一切众生。自古至今,
3 c8 k9 K7 z1 w5 @/ h, B( o无论是显教、密宗,或是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在佛教史里,每一个朝代,
/ v* R* @* m6 W8 L" R! K& O依照这些理论、方法修行的,成果都非常殊胜,这不是假的。这一代是衰落了、/ ?* U1 B9 ~- e/ j7 M5 D9 l8 w0 e
迷失了,真正的佛教不知道了,所以成果比较少、不明显!要知道末法时期,众
! @  H% @' {: t3 O生业障比较重,所以念佛法门特别的殊胜方便。念佛的殊胜,就在它的简单容易
$ f) \3 n& s  P,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也不需要任何仪式。无论什么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
2 ]2 X7 V  R" Y* n所以这一个法门,在近代成就的人特别多。台湾,这个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
9 N$ Y' a+ m' V6 u这四十年当中,我最保守的估计(一点不会夸张的),真正依念佛法门,往生西; {, s, c" @; A& d: u* e
方极乐世界的,至少有五百人。这是很了不起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去成
  X  [/ T. `0 B" M6 E9 G5 R/ j佛了。这么个小地方,有这么多人成佛去,真正是宝岛啊!中国大陆宽律法师写
' N* u4 m' m9 U; e了一本近代往生传,记载大陆上念佛往生的,大概有一百多人,当然一定还有漏
3 v# o# \! j7 P  w* a掉的。这是讲净宗成就的殊胜。净宗要成就,诸位一定要记住(这再特别提醒诸
- l9 X  a& |% j位同修),五经一论是理论依据;经典上明白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f! `, l( b9 K" q
,这是重要的方法。只要依据理论,掌握方法,我们没有不成就的,这是说修行* k( t. K3 G  R! E
果德的殊胜。
( D* ~4 N! j0 @2 D3 I* `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迷、邪
2 Y* L) o$ t( t4 V) S; y+ g、染」,这是恶业!是本来没有的。「佛性」、「正知」这是至善,是本来有的6 k" a; B3 w5 z" w- g* i1 @
。本来有的,当然可以恢复;本来无的,当然可以把它断掉。「罪业」是迷、是
/ q! E0 W! y' V: h8 \; \6 L邪,是本来没有的!当然一定可以消除;「佛道」是本有的,所以佛道一定可以
/ a1 {; R# L  m; e+ R证得。在理论上我们找到了根据,证实业障确实可以消除;所以我们就用一句「
* o7 c- i$ ]" y! D9 a' E阿弥陀佛」把心中的旧习、恶习扫除;再用苦行来坚定我们的志向;用真诚恳切
8 ^, V1 M/ a1 M: g& u的心念佛,时间久了,自然得念佛三昧(即是一心不乱),这个时候身心自在,5 Z9 a% U) m# x( G# `" p
万境如如,这是功夫现前成就。自在往生,实在讲,不但古人有,今人也有。什& W2 l4 V; n; b" A* i
么叫自在呢?想哪一天去就哪一天去,想在这个世间多住个几年也不妨碍,这叫2 O" r, E; f' Z2 I/ g" M4 ~/ z# |
自在啊。人家能够得到,我为什么得不到?不是我们得不到啊!是我们功夫不够
' D7 @0 `1 P8 \! a。那么也许大家要问:「那要念多久功夫才够呢?」我老实告诉你,根据古来的6 B! d/ I+ o2 x; b
经验,许许多多的人,三年就够了,就自在啦!那个时候,你住在这个世间不必5 Z) I' o( s2 i' U
害怕了,心安理得。假如遇到第三次世界大战,原子弹在头上爆发,你那时笑咪
1 z; h! @4 i% b4 Z/ @9 O$ _# P咪的:「嗨!我到极乐世界去了。」不受苦、不惊不怖,真得自在了。这才是经
* Y5 ~  m7 P: ?* Q; j上讲的:惠予众生真实之利。
3 ?3 L! L  J0 _  欧阳竟无大师说:「当知佛法,方便多门,不拘形式。」正面教学有利益,
" R2 Q- O( ]" @8 x就用正面的;反面教学有好处,就用反面的。所以佛法教学手段上是变化多端:+ s+ ]$ Z& O% c: `  Q7 j
可以用正,可以用反;可以用顺境,也可以用逆境,但它只有一个目标  利益! {( B2 r* }4 l: f$ A4 G# `  j
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如果打骂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打骂也可以
, j3 W' L& b/ o* ^是教学的手段;像禅宗的棒喝,那叫真正的慈悲。反之,一切虚妄的、感情的、: \5 c9 B$ f6 k( u8 \
迷惑与执着,统统都不是佛法,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希望各位学佛都能远离
- ^5 K: x. E, a6 [迷惑、执着,朝着「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正确目标迈进。+ @6 m( C4 b  H) m9 H* s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净公上人讲于美国迈阿密; z* }: [9 g# t6 q- i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 h! \$ g! X) v$ q+ A; d◎释迦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
8 g; r7 x% J' Z5 j& P, w+ G% S& \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 |" E' R1 x+ F9 `% j
◎知觉名佛菩萨,不觉名凡夫。/ N$ W/ o8 n3 r
◎修行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8 }* M9 g& R0 m: P4 d5 r" I, }
◎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并依戒、定
& \  K# v1 c( Y# A" a5 Y、慧三学,以求达到此目标。
# n5 E5 x3 p" O# K& |! ~, Y8 p◎修学的基础是三福,待人依六和,处世修六度,遵普贤愿,归心净土,佛之教
. l( G/ M+ E. p* f9 E5 @8 T% k# _8 g化能事毕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7-2 19:52 , Processed in 0.0870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