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2 15: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才能够学菩萨法,可是念佛这个法门就不需要。我们看《演义》里面注解:* y0 Y* L( K) ]2 h8 b8 N
( A2 x- O7 N! S H- Q# M
演【不论大根小根三句,对上始成正觉,演大华严说。谓华严纯接上根,下根绝分。】! [; l8 P2 J. t. e U* t
" Y9 D) U/ j$ v, C& i, D2 e- L
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它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没有破无明证法身的人,没分,所以说下根绝分。
4 J# w) P9 \' a
; F+ a" f6 t( N4 V) i 演【今则上自不退菩萨,下及悠悠凡夫,三根普利故。】0 B1 H4 Y8 }. O1 z: U& ?$ w
; X5 s* a7 w, `) Z& L, {+ n
这是讲念佛法门。『上自不退菩萨』,不退菩萨就是法身大士。从上面来说,把《华严经》这里面的当机者统统包括了,同时又能够包含所有的『凡夫』,六道凡夫,这个法门就不可思议!『三根普利』,他的对象非常的广泛,上根、中根、下根无所不包,统统都能够得到利益,这叫普利。这就是《疏》里面讲的「但念佛者,即得往生」,这八个字非常重要。可是这个念佛,你得要 ……
& ]8 j G' A8 O h/ k Y7 f+ A* G- J; v9 j
" a# {$ j8 m- n- p5 l% u1 V& h 6 01-003-0026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j& N6 E; s- \( T
# b( t, k3 E3 f5 W/ E7 `6 |
……门。你要不抓到这个,你去抓到那个枝枝叶叶的,苦不堪言!要想解决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可是这一句阿弥陀佛要念得好,最低限度,要把这一部《疏钞演义》痛下功夫详详细细来研究讨论,在这上下功夫绝不白费。这一部经我们预定是三年圆满,大概要讲三百五十次,这个时间绝不浪费。所以一面我们研究讨论,一面大家在一起共修,解行并进,与会的同修有福! x, [9 l* U+ r$ Y, q# G9 M7 v2 Z% O- `
% G2 c- }* o2 \4 k8 t
我们生在末法,佛在经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明白:末法时期净成就。能够选择这个法门,一门深入,就是上善之人,正是经中所讲的诸上善人。你能够死心塌地选择这个法门,你就是上善,你就是有智慧。这是上根利智,他才会选择这个法门。纵然接触其他的法门,不惊不怖,如如不动,为什么?接触一切法门都把它换成阿弥陀佛了,绝不动摇!* D( `% ]+ T0 u7 {: C
4 W5 g4 K3 }. V
疏【今以持名之力,正念才举,杂想自除。】- W- i3 J+ r' k* p- V3 R% Z
/ S4 k' w; `- C$ L 诸位一定要会用功,你这个妄念起来,妄念当然是有,不可能没有,你要是没有妄念,那你早就成佛了,你就不是凡夫了。你有妄念,记住,决定是凡夫;没有妄念,就是圣人。你要用这一句佛号去除妄念!所以念佛的时候,有妄念起来了,这时候怎么办?你要把全部的精神灌注在佛号上,就是你要注意佛号,不要去理妄念,妄念自然就没有了。
. Y/ l9 P/ k) ?1 s5 U. w0 H6 f6 M5 N3 a# C) h0 d& Z0 C
妄念起来了,你要特别去照顾妄念,把 ……2 j- A, `3 C: b/ y% v* p2 R1 {
7 ]2 z5 U; W1 {
3 d' I& k8 H6 O* s# c( f9 ] 7 01-003-0032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 D" `6 a% i
d, @- Q3 n+ W, Q
…… 所以我在此地宣告,我印经专印《弥陀经》,其他经不印。我们专修这个法门,弘扬推广这个法门。全心全力就流通一种经,一心一意就在西方极乐世界,除这个念头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梵网经》、《四十华严》供给我们做参考,主修的就是《弥陀经》这部经。我们如果有这个信念、有这个认识,这就是般若灵根,这一生当中必定能够悟入,悟是现前的受用,大彻大悟,能够把一切法门都舍下、都舍掉,专修这个法门,这是大彻大悟。不是大彻大悟的人,他做不到!入,决定往生净土,一点怀疑都没有。4 q: E+ m9 M9 d/ F
2 M; @' m& |& F 底下一段解释『亦复通乎事相,曲为钝根』,前面讲的是上根利智,是大彻大悟之人,那么对於初学的人,中下根性的人,如何呢?也行!修这个法门也能成就,就是这一段所说的:
1 R0 Z" Z( p7 p# t& q J7 ^" W& W% s; D; w( l, f: w c# [* I
演【不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但以妄念念佛,离此生彼,是则生佛宛然,净秽历然,以我之生,求彼之佛,厌此五浊,欣彼乐邦,与彼理性,全无交涉,此则钝根所行也。】7 R1 g$ Z6 V5 R+ v4 {1 W; r4 m
$ b; {4 F/ T: i; _+ o 这一段就是一般讲的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因为这两土的众生都没有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都是用意识心念佛,意识心是妄心。『但以妄念念佛』,这个妄念就是第六意识,意识心,我们今天所用的是这个心。虽然用的这个心,我总是劝勉诸位同修, ……
6 W$ z* M8 s: b0 x% w, l- d# G& `, B. I l( |2 a
) g! P, \5 r6 i
8 01-003-0033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5 J: `% C9 m0 Z) c 8 g- j* C. \- a$ W
……能把我们打醒,为什么?我们总认为自己很愚痴,自己不能成就。祖师跟我们说:愚没有关系,愚并不能障道。这样说起来,愚也能学道,愚也能够证道,这是真的,一点不假。净土法门里面确实有很多是愚夫愚妇,他都能够往生,甚至於还有一个字不认识的,他还能够上品上生,这在《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里面都有,可见得愚不怕!愚怎么样?要发愤努力、精进不懈。古人说: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那个愚人是:人家学一遍会,我学十遍;他学十遍会,我学一百遍。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没有不成就的。6 X$ t" z( j' b% n" @* [
# R; |; ]) x# s4 t, f! M/ B 古今中外那些成就之人,不一定个个都是上根,不一定人人都是聪明人,可以说一半以上都是愚人。他肯努力、肯学,方法又恰当,他成就了。愚人不能成就,过失在「守」,守在这个位子,不敢再往前进,他就不能成就了。二乘人不能见性,他的过失也在守,「内守幽闲」,所以他不能明心见性,不能回小向大。『高推圣境』,诸佛菩萨境界太高,不是我们能做得到的,不是我这一生能学得成的,只要有这么一个念头,他就不能成就,这就是『画地自限』,大地没有边际,他在地上画个界限把自己范围住,这是比喻守愚之辈。
8 R N# n( _/ w$ @* m+ m. N7 b1 E1 ]' c- s- B+ v+ Z( o2 G1 V' K
其实,佛法的修学比世间任何法门都容易。世间法的成就,得要靠因缘,所谓「一饮一 …… z3 K$ H2 E: C* U0 @
9 D+ U+ c5 U! A8 d! x
8 L; G- }, B6 e' G& Q 9 01-003-0035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2 T' V2 Q8 {; D2 w Z5 e/ E! E
" Z# |, C4 D- h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三十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35
6 ^, Q% R4 J: M/ x
6 [$ j9 a9 R/ i+ Y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十四页:
9 Y8 X0 Z! P* D3 h
6 X# ~0 V' E, y- P( _ 疏【问:何故不咎钝人,反抑利者。】
; s1 n2 ^1 {5 n( o$ e/ v+ ]6 G9 f4 m! Q: {1 v% D
大师为我们解释以后,或许有人心里怀疑,为什么不责备中下根性的人,而特别责备上根利智的人?『咎』是责备的意思。前面讲到狂慧、顽虚,这些都是现在所谓聪明智慧的人。说聪明可以,说智慧则未必,何以故?诸位要晓得,佛门里常说八难,就是有八种人遭难,不但行证上有障碍,在理解上也有障碍,这叫遭难。八种难里面有一种叫世智辩聪,这一段就是指这一等人,仗著自己的聪明辩才,不肯认真修学,不肯老实修学。
3 }" ~ C# r2 d: u
7 Y8 X G- r8 n6 [" v6 r 疏【答:利者恃才高举,常谓远胜钝人。】
* T, q% w1 d" s. `3 S7 u, [7 R( {( T- `7 H1 p2 S
这是他遭难之因由,往往自以为聪明智慧高,结果落空了。真正有成就的,都是老实人,都是自己觉得不如人。常常觉得自己不如人的人,容易成就,为什么?他谦虚。贡高我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