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6 21: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刻要堕地狱了。- X5 X$ ?# o5 f7 g
. V6 u3 c; _# p2 v& n/ O( h: z1 L2 u, T 【临终念佛,亦必随愿得生,横出三界,圆登四土,顿与观音势至并肩,可见此法门究竟方便,善应群机也。】3 R! v2 e- H: |
# Q, ?" `9 e4 {/ F8 m, z$ H3 ?
观音势至是古佛再来,久远劫都成佛了,在西方世界示现是等觉菩萨的身分,大乘圆教等觉菩萨的身分。我们到西方世界,纵然下下品往生,也跟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平起平坐, ……
8 B! A: r( g: ]7 G+ F- g& P
' W- t, \* V! l, K$ R5 x" U5 h
' R# ]* [2 ]7 n' x 106 02-012-0006 无量寿经
7 b4 E2 } z6 O/ T, n& o
2 H" L" m0 h2 m% T1 o9 `3 \0 M……心,无上菩提心,他这一生决定成功。再往下面看:8 K" y! s4 @% E/ Z% _* x
: G; @; {1 o8 k9 c) D) I 【念佛乃修行之径路。】
# R# j& O) j& o
* R0 o0 Z( l. x' ^% }& g 我们修行的目的是成佛。从我们发心到成佛,念佛法门是最近的一条道路,没有比这个更近了,这个要知道。古德告诉我们,学佛近路是大乘,大乘比小乘近,也就是大乘比小乘快。大乘当中,禅是近路,禅比其他的法门要快的多;禅跟净土比,这个念佛是最近。所以也许同修看到一个小册子,题目叫《径中径又径》,三个径字,第一个是大乘,第二个是禅,最后那个径又径就是净土,就是念佛法门,所以念佛法门是真正稳当快速。
- K( u- h. a; c" l' l
1 u7 |5 s( Z6 Y 禅虽然快,并不稳当;换句话说,如果自己不是真正上根利智,参禅不能见性,甚至於参禅连禅定都得不到,这个不容易!真正得禅定的人,心地都清净了,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所谓「八风吹不动」。你赞叹他,他不生欢喜心;你毁谤他,他没有一丝毫瞋恚心。他的心永远保持著平静,这是定。你赞叹、毁谤,他不是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他照见,心地绝对不污染,绝对不动摇,这是禅的功夫。
6 |1 k0 ^8 ]& D3 i$ _+ _# c' f' A
/ D9 E5 e% C/ H9 k, M 我们想想,我们能不能做到?实在讲自己可以考验自己。我们遇到顺境,生不生欢喜心;遇到逆境,有没有烦恼?别人侮辱我们、伤害我们,我会不会生气,会不会有报复的念头?如果有,换句话说,你的定功就没 ……) B. ]9 U4 L. q5 _; @" A. ]5 h
! r9 l( v+ J6 s
2 n6 J% y7 ?1 F, F 107 02-012-0009 无量寿经% H T" |7 T6 l5 w$ V" V
1 G/ Y$ P. d% r L7 Q……议。
- [+ {: H0 s2 L
8 M6 [- x* \" U4 V 【一向专念者。】) q5 ?4 }4 @0 N
7 D7 ^) d- s$ j t9 _. ^! e 怎么叫做一向专念?1 }; L, d2 \' _* n0 k2 Y* \6 A
! Q' c3 _" |' [$ N( c, g" d, N( R 【古云:上尽形寿,下至十念。】
/ h o1 p; k; ^. x. k& \$ e q2 ]* W1 w. D; Y; w
可见得它这个方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大。上等,尽形寿就是一生,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这一句佛号永远不断,这个叫「一向专念」。下根,是业障深重,一生当中没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而在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友,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劝他念佛,往生净土。临终那个时候才听到这个法门,听到之后,他就能欢喜接受,就能够依教奉行,虽然念的很少,也能往生,这是十念往生。
% s4 U% u7 C0 E$ G% m3 }. t; w2 O9 u& b; z {% [6 S$ C
【上尽形寿,指从发心念佛之日,终身念佛,直至命终之最后一念也。】1 q4 j* \" p9 {% f- k
; [* W9 |. n: } 上根者。7 _8 f; \( ?# F% c4 n
/ h3 T# H2 t7 I( d( F1 r% j0 o 【下者,未能及此,或因障重,或因事繁,未暇多念,则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专念。】
% f# V2 h" q& W4 \4 V" h+ w' Y3 Z0 I$ c1 ~
每一天早晚用十念法,一天都不缺,也叫专念,也符合这个意思。
4 s8 [) \/ A O6 h
0 z, y d' W0 j( X/ C 【更下,则如观经所说恶逆之人。】& Y! _0 L8 I0 _7 }! i0 f
+ K$ b, U9 d# o" f) R; ?
十恶五逆。1 I2 R( p5 ^1 E% s6 K+ P" C
~ @, S2 B+ q7 U# c( x" t
【临欲命终,得聆圣教,至心悔改,十念称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
4 ?& p/ c6 F8 ^. z3 t. S4 b4 l% ]- m, W6 {
这是临命终时,知道自己一生所造的罪业,痛切忏悔,求愿往生。虽然念的时间很短,也能往生。
* l# {5 c4 `3 a& v$ Z4 Y% I; `- C- i* c
【行者应知。】) j8 _" h7 `( w) N
+ `% S' f$ B: [3 [$ u+ q
这是特别劝导我们。
* D% L, ^# D& o5 B3 _. _/ o' R
& `- c' Y& F1 j9 ^5 F 【一向专念,指从初发心念佛,直至最后一念也。而其关键实在最后。】
4 n. ]: ~0 W- _, W1 ?! s6 E" v( m/ G- Q
2 e8 k% ]& s f7 J* r* h* I4 ? 到自己临命终时,最后一念还是一 ……+ {/ M* O2 k. Y7 b$ Y# Y0 k
, y2 a$ N3 {2 x
5 O. T1 Q6 k7 s$ K0 _ 108 02-012-0012 无量寿经9 S8 O: D! W+ E/ H" P$ ]4 D
- K/ u. K1 G/ u s
……重点,确实他统统给我们指出来了,所以你看这个本子能生欢喜心。
. p9 e e) w2 Q. b2 f4 R) Z* R9 z! ~1 B, L% I& k3 S9 ^, p
一直到三年前,北京黄念祖老居士有一部非常详细的注解,在我们台湾开始流通,对这一部《无量寿经》深入研究,才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参考资料。- n+ h( ^, G9 L4 L# d
+ U b$ |: w* h5 r 所以,诸位接触这个经之后,都能够生欢喜心,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缘比十年前修学净土的那些人殊胜太多了,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桩事情。换句话说,我们不成功则已;如果成功,我相信品位都相当之高。
- P- W$ R1 Q( g" _" x* p; K8 b+ P" U1 q4 S4 Y% X( n
【实大有功於净土,故中日诸师,多承此说。】
! j9 P, g: g. e) U- A
9 J3 N( ?; u a- v7 U5 T 善导大师的学生,日本人很多,韩国人很多,他们都遵从善导大师这一个说法。& t7 I- T8 T. U; S
/ R1 r; v1 q: K+ ?
【专接上根、旁及中下。疏钞曰:明信位初心,有四种机。以礼忏灭罪被初机。】# U. c' Z# @- t0 K6 i* x
* r& [0 u* _* h5 r$ h5 L3 c( R2 t
这个地方说专接上根,旁及中下,「上中下」三等根机,这是佛经里头常说的。我们是哪一等?看到莲池大师这一段话,我们会很庆幸。「信位初心」,这就是初学佛的人,初学佛的人有四种根机。在台湾,礼忏拜佛这个风气很盛,拜大悲忏、拜梁皇忏、拜水忏,用这一些方法修学的人,这是初机,也就是下等的根机。
5 J) _. J" R& w! u1 g2 X! |
/ x& O' |) _3 X& m: H' g 【以修习止观被中机。】% x; }0 }3 L" x- g; c0 x
$ z! g; y" h8 o$ L2 Y+ R
「止观」指修禅的。参禅的,学教的,这是中等根机。
" O/ j3 I6 B1 E0 r+ z, l( C0 \, s8 R1 \
【以求生净土被上机。】
: ^' K& P* U$ x0 r8 O, f; A8 Q2 J4 O* F3 J
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不但是上等根机,而且是上上根机。为 ……8 j- ~3 }, A7 _ Y4 M, d
2 ~4 ~$ ]- s4 w' K4 e0 T; n
( s% g5 y4 e7 C' Z. L6 }# S _
109 02-012-0013 无量寿经' Z! k# n% ]$ Q& t) q D
. {8 [" f' E& }" d' {' D
无量寿经 (第十三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13
. s, w$ C( m" y5 p( e/ i% b' d" e
3 H6 ^6 B8 }9 F3 w4 n9 N. Q+ o 请掀开讲义第二十五页,看第六条:
+ d4 v/ r/ o- j% x4 e9 J0 V1 Q: w% P8 F4 w9 k
【行人若能於此无上甚深微妙之法,能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如来从真实慧中,开演此法门者,欲惠众生真实之利也,故此法门必方便究竟,普被三根,普令现在、当来,一切凡、愚、浊恶众生,悉登彼岸。】
; p& k* g$ Z4 m# ~ s& d6 P! S
0 M7 T" c+ ~6 u! l0 O/ O 我们上一次讲到此地。这个地方特别要强调的是希望我们能够真正认识这一个法门的殊胜。它殊胜在什么地方?底下一节就说到了。2 z" O+ F ~( E' s4 t' R n! e
& N; ~- n, Y, E4 f) Q
【大愿之核心乃第十八愿。】
9 d9 M5 k& h2 |0 g5 ~. [. i+ H2 `3 T8 L: d8 P
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是佛度众生真实、殊胜、奇特的方法。$ }9 I: Z V1 z6 P8 z
~# t0 _; t: _( b- l
【然十念必生之究竟方便,实由於弥陀究竟成就之最极方便处。正是本经中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处。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而鄙视之,而轻此法门乎。】% D* J, K, X, i# ^1 v: ?5 {
: Q8 j& R F0 i/ d: D8 o0 K
末后两句是感慨的话,确确实实如此。因为这个法门容易,任何人都能够修学,不须要具备什么条件,因此许多人对这个法门看轻了,不肯接受,不能相信,这是莫大的损失。这样殊胜方便的法门,实在是阿弥陀佛累劫修学成就的心得,开出这么一个奇特的法门。十方一切诸佛,因弥陀法门的殊胜,所以将一切众生全部都介绍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处处都能够看到的。黄念老说这 ……
9 y: ?% g1 X, Q" Q; t3 O7 m7 H+ d, `6 \4 x
6 ~# p- @0 L; R# ~ 110 02-012-0016 无量寿经3 J9 \! q8 m# J% j$ F
! d9 G n( V4 R
……来讲,就是适合修学人的程度。无论哪一种人,他的程度统统适合,这就很奇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