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 K# t1 O9 f* Q m
% S5 f9 p; X! v8 j2 lhttp://www.dizang.org/bk/yg/022.htm. ?1 W/ K M/ i! I! c+ w' I# L
; R$ N) k, P& D5 P
王守益居士著! Q* j4 ~: ~& X4 m5 ?3 v6 J
$ h# R# n) c2 n2 a, r引言
+ b% G9 w, x& U1 c* c" Y一、宿命论的简义
4 X4 O9 y L1 C& {0 l/ j$ I' p, ?二、因果律的简义
* q5 c+ s* b8 O1 z; e6 R$ J# |2 ~三、科学界的决定性理论( W2 r, H9 _. A
四、科学界的机率性理论 f3 j1 y1 X! p' A# S. J7 @, E
五、楞严经的‘非因缘非自然性’$ t( n+ E) n% y5 H. x" r4 A* @
六、金刚经的无有定法* ?. U- w3 _* ]: q( s& v7 R+ P7 C
七、结论) N& e7 D% g/ x5 k3 T6 B! p X
5 k/ V- ]& f; T
引言8 ?+ s* Q. _- [) ^, A( F+ D7 g
! c# C3 J5 C( ]; t* q
为了解因果究竟是甚么,我们将在下面作广泛的探讨。在科学时代的今天,我们也要从科学的观点,去看因果的含义。就学佛的人而言,佛法是十分注重因果律的。不单如此,佛法有世间法(有为法)及出世法(无为法)二部分,我们就从世(间)、出世间两方面都去作些考虑。在这些检讨考虑之后,我们将作一个撮要,说明善与恶的理念,最后再对善恶报应作一简单的结论。$ r; ]8 w9 k8 Y8 F a. ^
( t2 q& b# N$ s
一·宿命论的简义* c* H% \5 J3 u" k; p. U
0 n5 J" S1 c2 I9 o
所谓宿命论(Fatalism),是指现在这一世的生命发展及变化都是前世注定的。所以,很多人信算命。而且,在有不幸事故之后,常常以‘命里如此’而得心安,这的确是宿命论具有实用值之处。俗言‘听天由命’,很多善良的人,就是靠所谓‘天命’或‘命运’在安定中生活,确有它的道德价值在。4 l x3 M4 K! P% X3 D {7 t
4 b/ E4 Q, n- Q+ i+ f- f3 i 宿命论的人生观,是一种决定性(Deterministic)的人生观, 而决定这一世的因素,却是前一世的一切。前世的一切,我们显然不清楚是些甚么,所以这种理论不可能有不变的预期值。喜欢算命的人,常常喜欢‘改运’;命上缺火的人,小时候取名字,长辈常常在名字上用火字或火字旁的字。其实,这种改运、补运的行为,已经表示宿命论不是一定。因为既然可以改运,就已经是非决定性(Indeterministic)的人生观了。 C( x$ G: h( v; l m; @7 F
) H% |; Z$ \" Q5 L% m: u
二·因果律的简义
" }; @! h8 z- }' A( X( U
# J9 C1 Z% W: b2 N$ M1 } 所谓因果律,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意。这与宿命论截然不同。这一世的生命发展,可以由不同的努力(即种不同的因),而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果)。俗云‘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就是这种因果看法的说辞。
' g0 P$ K6 d/ H% ^6 R# m
" s1 x& E0 x/ ` 佛家最注重因果。辟支佛修证的十二因缘法,可说是因果律中最深入内心的一种理念。0 Q/ T& f v# Q
. z$ y1 L' t* C& ?; m" j 但佛家果律特别著重‘缘’这个字,即所谓的‘因、缘、果’。有‘因’无‘缘’,仍不能成‘果’。例如,种子为因,空气、阳光、水分等为缘,开花结果才为果。换句话说,‘因’能不能发展为‘果’,要看客观环境条件来决定。从‘因’到‘果’要看机会,不一定会出现‘果’,它是有机率性的。7 \/ a4 p9 K1 F
) L9 B. J% o2 b+ s7 R 如‘因’‘果’中间的‘缘’十分简单,简单得趋近于零,则这种因果律是一种决定性的因果关系,可以包含宿命论,不过它只是特例而已。如‘缘’十分复杂,这种因果关系可以是机率性的(如前段的例子)。宿命论中的改运、补运等作法,可以看成是在‘缘’字上下功夫,以趋吉避凶,不让恶果出现。算命师、看相师是用宿命论来作推算,实际上就是用因果律的理念作改运等修正。
& y& i# ?8 j2 Y; E; G7 B% E6 f1 B% K% {) B; P( c4 b
三·科学界的决定性理论
9 y- @! g# B8 }6 _! p9 G: n
; G5 I, f H/ o* |9 O 谈到科学界,我们可以物理学的内涵来作考虑。在古典物理中,一物理现象总是有必然的、决定性的因果关系存在。例如,我们手中拿一颗石头,我们一松手它就自由下落,落到地面某处一定的位置。在这‘因’(松手放它)与‘果’(掉落到地面某确定位置)中间的连系,是由大自然中的物理定律所支配在这个自由落体的因果中,自然定律是牛顿的万有引力或地心吸力定律。
7 N: a8 O. d2 o# z. Q" B
n; L; [3 P& v0 Q3 t 如果比较一下日常生活与科学上的因果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科学上的因果,有十分明确的因果关系,即是大自然的自然定律;生活中谈的因果,则没有十分严密明确的因果关系,更不易用数学公式写出来,甚至常常在因果关系中掺杂著心理的因素,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也有很大的出入。
) F# \4 O ~3 b, r; p# c# H) ~0 ]2 {3 h$ ^% u
一定的因,会导致一定的果,表示因果关系是决定性的。这是古典物理的要求。但古典物理中有统计物理的部分,这时的因果关系是属于统计性的。在古典统计物理内,通常考虑很多个相同的系统,虽然我们有一定的因(起始条件),但后来的果却是机率性的,而不是决定性的。 i" }6 T7 ^( @' x& K
( M5 I9 p' i Q- I9 v- E
四·科学界的机率性理论
, o3 Z6 [$ s* _: ~1 Q7 @0 s8 e4 v/ E/ l7 |' S, z! m- ^. b8 B" t
上面一段已经谈到了机率性的因果关系,但仍局限于古典统计物理的范围,其根本来源应该是我们所考虑的系统无法作到真正隔离系统;而且观察所需的时间不能是无穷小,在这时段内,我们只能观察到某物理量的平均值。因此,严格说来,因果关系虽然是机率性的,但因与果间的物理性质仍是决定性的。+ K& q6 p% J" z/ E! ~, w3 a6 y2 o2 {
$ I6 x3 k' Y3 Q' }: C1 b6 R 现在让我们谈谈量子物理(非古典物理)的机率性因果律。这种因果关系,根本上就是机率性的(Probablistic),表示因果间的物理性质具有机率性的特征。举例来说,我们掉落一颗石头,是决定性的因果关系,已如前述。但如果所掉落的,不是石头,而是质量很小的电子,那么这种属于‘微观’世界的物理量,会出现‘波’的性质,于是就有‘测不准原理’等现象发生;它的掉落路线不能确定,更不用说它落到地面的位置了。这时,因果律本质上就是机率性的。这与前述统计式的机率性,在观念上完全不同。因此,严格讲,物理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受著波动式和统计式双重机率性的管制。(详参作者的《物理与佛学》,慧炬文库五○一六)。
) q0 Q9 X3 Y' }& K3 S4 G7 A0 B8 w& z; i3 E. R
这里面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存在。石头只是比电子重若干倍,何以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石头也是有波的性质,只是我们不容易察觉而已。因此,最正确的因果律,应是微观性的机率性的因果关系。只是在简单的情形下,或者说机率很大(趋近于1)的情形下, 因果律变成是决定性的因果关系。这里我想引述一个著名而有趣的例子:爱因斯坦早年曾经不赞同量子理论,他曾带著嘲弄的语气,问与他辩论的人们,是否真正相信神灵的权威,是否会求助于掷骰游戏。这表示他不相信机率论,掷骰子是求机率的方法之一。但是到了现在,量子理论几乎已经完全被接受了,机率性的因果关系也已然是充分确定了。; I4 L5 ?8 R: }2 U
, s6 N3 |( C H: e 五·楞严经的‘非因缘非自然性’8 d* p2 w8 W9 N+ {" ]+ S
, {( W4 R' |/ G8 I8 i- y
由以上的种种讨论,我们也许会问,在人生的经验里,有不受因果律(决定性或机率性的因果关系)支配的例子?关于这一点, |
|